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20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梁王宫。

  一个长相颇为英武的男子正满脸兴奋的在殿中踱步,此人自然便是梁王刘彻。

  朝廷的信使虽然还没到,但是消息已经传到梁国之中了,梁王太傅从外面匆匆走进,面上带着喜色道:“大王,朝廷的天使到了。”

  刘彻强自抑制住狂喜的神情,前往面见朝廷使者,朝廷使者见到刘彻走出,躬身行礼,给足了刘彻面子,然后才向刘彻宣旨,明眼人都知道,这一次换太子之后,只要太子不作大死,朝廷不可能再换了。

  “大王,陛下和皇后非常思念您,还请您尽早动身前往长安吧。”

  “有劳使者了,寡人也思念父皇和母后,这便动身到长安去。”

  早就备好的马车驶出,按照圣旨的意思,刘彻带着大批人马前往长安。

  马车之上。

  刘彻神情之中的振奋再也克制不住,他挑起窗帘望向两侧不断向后的景色,兴奋道:“这一去,天地广阔,宛如龙入大海,宛如鹏上青冥,再也没有能束缚寡人的东西了。”

  梁王太傅同样兴奋不已,万万没想到啊,一个不小心,竟然马上就要从诸侯王太傅变成太子太傅了,真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人生的际遇,就是如此的奇妙,不走到那一步,没有人能知道未来会如何。

  不过他毕竟痴长多年,见到喜形于色的刘彻,开口劝道:“大王,虽然我等都知晓陛下命您进京是为了何事,但是毕竟还没有明旨下来,若是因为现在的一些不小心,耽误了大事,岂不是辜负了上天的恩赐?

  皇太子启因为骄狂遭遇了这样的祸患,臣希望您能够以此为戒,往日里在王国之中再急躁,到了长安城中也要克制一些。”

  刘启的性格比较暴躁,刘彻的性格和刘启则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不同。

  刘彻的性格同样暴躁,喜欢乾纲独断,是个相当独的君主,但是他某种方面又很能忍,绝不会做出当面直接拿棋盘砸死人的事情。

  刘彻闻言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当梁国的车队走进长安城后,上到勋贵百官,下到黎民百姓,所有人都关注着刘彻,大汉王朝未来的太子,从他的兄长手中接过。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梁王接任太子之位几乎已经成为定局了。

  除非一直坐在昭城的昭公突然表态说素王支持皇太子启。

  但天下人宁愿相信洛氏会称王,也不会相信昭公会支持皇太子启。

  这种毫无悬念的事情,根本引不起众人的兴趣,如今众人所关注的点,反而是刘启的结局。

  这种大汉王朝的第一位废太子能活下来吗?

  民间的纷纷扰扰无法影响到那座深深的宫城,刘彻进了宫,按照旨意首先去见太后张嫣。

  对这位祖母,刘彻最深的印象就是安静,几乎不怎么说话,只是循规蹈矩的做一个太后,但是这一次的事件让他认识到了这个老人的力量,那是甚至能够撼动皇帝的力量。

  张嫣望着在自己面前低着头的刘彻,轻声笑道:“你这个孩子,予是知道的,比你的兄长要强,做了太子之后不要学你的兄长,不要辜负这么多人对你的期盼。”

  即便是刘恒不下旨,但是张嫣依旧在这里将刘彻当作太子看待,刘彻闻言连忙说道:“皇祖母所言,孙儿都记在心中了,定不会辜负您和天下人的期望。”

  张嫣又道:“等下就要去见你的母后了吧,你的母后是洛文王亲自为皇帝挑选的皇后,是个有眼光又贤惠的女子。

  唯一的缺点就是在子嗣上过于糊涂,和寻常的农妇一般,有些拎不清,你到了长乐宫之后,不论你的母后如何说,你只要说予做主即可。”

  刘彻心中一沉,大概知道太后在担心什么,他再次躬身道:“皇祖母,孙儿知道了,定会以社稷为重。”

  张嫣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你去吧。”

  刘彻转身离去,张嫣望着刘彻的眼神有些幽深,轻声呢喃着:“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再好的承诺还是要看皇帝的意思啊,祖父,孙女对家族尽力了。”

  刘彻当然不知道这些事,他的心中确实对很少见到的皇祖母升起了感激之情,然后这种好心情就被他的母后破坏了。

  刘彻和皇后的感情很好,毕竟刘彻从小就是更受宠的那一方,但是让出皇位那是不可能的,刘彻又不可能做出不孝的事情,只能顺着皇后说话,幸好皇后心里还谨记着太后之前的话,没有说出让刘彻不接受太子之位的话,否则母子两人之间恐怕就真的要因为这件事生出嫌隙了。

  皇后希望刘彻日后能好好的照顾刘启,言下之意是希望刘彻能留下刘启的性命,这让刘彻很不高兴的说道:“母后,皇兄和孩儿一母同胞,难道孩儿在您眼中就是个为了权力而不顾及兄弟感情的人吗?”

  见到刘彻做出保证,皇后很是高兴,刘彻这才离开皇后居住的殿中,走出大殿,刘彻的眼神有些恍惚,他刚刚骗了自己的母后。

  废太子怎么能活在这个世上呢?那是对所有人的不负责,甚至对社稷天下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废太子的臣属只要没有大问题,都可以得到宽恕,但是作为一切的核心,踏上这条路就无法退走。

  当年项羽有大功于天下,一朝败亡,尚且只能凭借昔年的香火情将后裔送往昭城,自己却是不能走的。

  刘启何德何能可以全身而退呢?

  但刘彻不会动手,他知道自己不用动手,他知道自己的这位皇兄在某些方面和自己很像,都是自尊心极强的人。

  这样的人怎么会卑微可笑的活在世上呢?

  宁愿壮烈的死,绝不苟且的活,这才是他们这种人的傲骨所在。

  怀着复杂的心思刘彻走进了长乐宫中,当先第一眼见到的就是自己的父皇,那个被称作当世圣王的皇帝,从东海之滨到西山苍翠,从极北长城脚下到浩瀚的岭南,整个诸夏大地都赞颂着他的名字,这幅场景就像是昔年的洛文王一样。

  大概只有素王这位每时每刻都被赞颂的至高神能够超越他了。

  左右分别坐着天下文宗之首的东阿侯洛景,同时也是自己父皇最信任的臣子,刘彻很清楚在父皇的心中,东阿侯的地位远远超过任何一位皇子,未来想要稳固地位,交好东阿侯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一人则是丞相贾谊,天下皆知的大才之人,掌握相权十数年,从未出过纰漏,这一次废除太子也是主力,是群臣之中第一个进言的。

  “孩儿参见父皇,父皇万安,父皇万福!”

  刘彻收起心中繁杂的思绪,恭恭敬敬的向自己的父皇行礼,刘恒望着下首的刘彻,眼神有些复杂,这就是新的太子吗?

  刘恒对刘启不太喜欢,而且认为他天资远远不如自己。

  但是刘恒承认刘启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还是没有问题的,这非常符合刘恒对未来继承人的想法。

  但是这些规划随着棋盘的砸落而彻底崩毁,即便是再仓促,太子也不得不换了,那么刘彻比起刘启来,怎么样呢?

  刘恒不知道。

  他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了解太少了。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就宛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刘恒朗声问道:“梁王,朕有一问问你,若你是皇帝,你要如何执政?”

  刘彻闻言直接吓了一跳,没想到皇帝会直接问他这个,当即躬身说道:“父皇春秋鼎盛,何出此言啊,何出此言。”

  刘恒又道:“朕问你,你答便可,把你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朕能看出你说的为真为假,不要妄言。”

  刘彻在思考要不要真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洛景不希望再横生波折,便直接提醒道:“大王尽情即可,陛下圣明雅量,能容天下所不能容。”

  刘彻闻言,这才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他是一个真正天才的皇帝,对天下有自己构思,纵然有些构思需要极高的贤才襄助才能够成功,即条件比较苛刻,但这依旧是他的能力和魄力所在。

  这些想法之中有一些和刘恒的政策不同,刘恒静静地听着,他不在乎这些政策如何,他是要从这些言语之中找到刘彻的核心所在。

  “尔可为君哉!”

  刘恒长叹一声。

  洛景和贾谊两人走出殿门,对视一眼,突然开始笑。

  “这难道不是素王赐福于诸夏的天子吗?”

  ————

  孝武皇帝者,孝文次子,太子启同胞弟也,孝文二十七年以皇子为梁王。

  孝文四十年,太子启坐法,杀胶东王太子、齐公公子,群臣愤然,天下震撼,诸王侯公卿以发垂之,曰:“素王在上,吾誓不与之共立青天之下。”

  孝文曰:“太子轻挑暴戾,不可君天下,宜当废之。梁王允文允武,德兼康召,实宗家麒麟子也,宜为太子,继嗣皇业,布告天下,晓谕。”

  遂废太子启为九江王,以梁王为皇太子。——《汉书·孝武本纪》

第368章 孝文之治

  废太子之事,对刘恒来说不算什么,既然这样处理对天下的影响最小,那就如此做。

  他的心中只有天下。

  至于长安百姓,对谁是太子没兴趣,他们只希望刘恒能够长命百岁,长长久久的当皇帝。

  刘恒带着一行人出行,包括皇太子刘彻,以及洛景和贾谊,大将军周亚夫等等重臣。

  刘恒一路走出长安,沿着大道望着三河平原上的无数农田,无数道农夫的身影在其中若隐若现。

  等到停下歇息,刘恒脸上满是怀念的对刘彻说道:“知道今日为什么要带你来到这里吗?”

  刘彻道:“您是想要让孩儿见识见识民生疾苦?”

  刘恒点点头,带着无限的感慨道:“你这孩子,是个要做大事的人,朕知道你的心中怀有无数的大愿,想要成就前所未有的功业,对皇帝来说,这是自然之理,若是皇帝没有信念,岂不是庸庸碌碌?

  数十年前,朕还年幼,那时是洛文王负朕于背,总摄国政,他是朕的姑父,也是朕的老师,洛文王时常带着朕前往民间看那些农夫劳作,稍大一些的时候,就让朕亲自下地,朕种地的手艺非常不错,何时施肥,何时除虫,甚至就连天时都会看。

  朕永远记得那时洛文王和朕说过的话,在大汉朝,有千千万万的农夫,这些人种地提供粮食,有徭役的时候修建宫室和水利,等到战时就会跟着朝廷的禁军出兵,就是这些人,皇帝才能住在豪华的宫室之中,才有身上的绫罗绸缎,才能安稳的坐在大汉皇帝的位子上。

  上天赐予了刘氏天命皇位,但是素王却平等的爱着每一个子民,这些农夫也是素王的子民,若是皇帝暴虐的对待他们,他们就要联合起来推翻皇帝,这就是汤武革命!

  你想要做那些前所未有的大事业,朕很是欣喜,但朕希望你能量力而行,不是量你的力,而是这天下万民之力。

  始皇帝做下了多少大事业呢?

  但是秦王朝却灭亡了,朕不希望你也走上这一条路,多出来看看这些百姓,看看这些将你奉为君父的百姓,朕知道你一定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你是个生来就该做皇帝的人。”

  刘彻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从他出生以来,所听到的就是天下之人对刘氏的称赞,上到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没有人不称赞刘氏。

  从高皇后开始,天下的形势就越来越好,到洛文王和刘恒,六十年的时间,大汉一直在繁荣的往上走,天下的百姓一日比一日过的好。

  这样长时间的盛世,往前是从未出现过的,刘氏的天命和威望早就深入人心了。

  ……

  长乐宫中。

  刘恒望着新一年的赋税脸上满是快意的神情,公卿大臣都坐在下首,这是整个大汉朝最有权势的一部分人。

  丞相贾谊正在对刘恒做孝文四十年的年终总结。

  “陛下,去岁按照您的旨意,朝廷在整个关中实行了四十税一的农税,百姓无不称赞您的仁德,得益于素王垂佑,以及您的圣明,去岁关中并无大的天灾,是大丰收之年,税率虽然降低,但是朝廷的农税岁入并未受到影响,此外,朝廷向民间收粮的价格稍稍增加,百姓踊跃出售存粮,收购的粮食存满了仓库,百姓手中余钱增多,天下的商贾来到关中,所以商税同样在增加,朝廷的财政蒸蒸日上。”

  刘恒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对众人说道:“自古以来绝大多数的君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总是收刮百姓的钱财。

  朕每每读到便感叹,真是一些独夫啊,巍峨的宫室、珍惜的餐食、华美的锦缎,难道比百姓的衣食性命还要重要吗?

  所以朕继位之后不那么做,朕以低税养百姓,百姓自然奋发而为,朕向天下宣示恩德,百姓自然就会归心,这是洛文王教给朕的道理。

  太子,朕今日将这个道理再教给你,你可知晓了?”

  刘彻就坐在刘恒的下首,闻言连忙道:“回禀父皇,孩儿知晓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刘彻心中却不是特别认可这一点。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做了多年的梁王,在梁国之中的种种见闻,让他认为朝廷收税低,只是便宜了那些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