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30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但见到秦法的那一刻,洛理感觉到,似乎哪里出现了错误。

  虽然洛氏之中有最霸道的法门,但是这么多年的变法看下来,就算是最为严苛的魏国,实际上还不算是完全失去人性。

  但是秦国这加强版的魏国变法,直接把洛理看呆了,竟然真有法家子弟敢将这一套灭绝人性的制度用在人身上!

  洛国是温室,外面的国家是风霜刀剑,但洛人不是娇弱的花朵,而是雄壮的参天大树,洛人不会屈服。

  一旦温室消失,洛人一定会感到不适,一定会反抗,然后就是流血和牺牲。

  这已经不是秦国的问题,洛理是能够看出来的,秦国这一套用来强国是真的有用。

  这就是最可怕的,一旦真的确定有效,以后所有的君主都会使用。

  昔年先祖将霸道束之高阁时所说的一人独尊,万民为奴,真就要出现在诸夏的土地上了。只要想到那一副场景,洛理都感到不寒而栗。

  他停下了脚步,然后转身回到了洛宫之中,他再次推开了门,跪坐在洛策的面前,沉声道:“父亲,若是秦法盛行天下,洛国一定会成为人间炼狱的。

  孩子年幼时见不到父亲,等到见到父亲的时候,要么是在战场之上,要么是尸体。

  纵然天命如此,但我们必须做些什么,这想必是素王所期望的。”

  洛理所能想到的,洛策又怎么会想不到呢,他想的甚至更远,喟然叹道:“理儿。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新王朝的建立都是撕破旧王朝的制度,在旧王朝的骨血灰烬之中诞生的,洛国就是旧王朝,所以毁灭是注定的。

  你和先祖襄公很像,是个真正的仁君,但洛氏不可能真的逆天,我们能在纷乱的世道之中,把自己保护住,还是得益于老祖宗的帮助。

  素王老祖废除了殷商的制度,建立了周礼,建立了宗法和分封,建立了井田和世卿世禄,这些在列国之中都渐渐地被革除掉。

  列国强盛都是因为法家变法,说明这就是天命所垂青的学派,这就是上天要在诸夏之间建立的新的制度,新的王朝就会在这些贯彻新制度的国家之中诞生。

  秦国、魏国,现在变法比较成功的就是这两个国家,后续或许赵国、楚国都能变法成功。

  但不论是哪一个国家能得到天下,若是愿意改变这种让他们获得天下的方法,那自然是千好万好,我们也就不需要忧虑。

  但新的王朝大概率会产生另外一种思想——‘这种方法管用,那么就不需要改。’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想要毁灭这个制度,就要毁灭贯彻这个制度的王朝。

  就像是昔年先祖践奄一样,用酷烈的方式将它毁灭。

  然后站在王朝的废墟上,用王朝的骨血,告诉天下人,这一套不行,谁用谁死!”

  洛策要做的不仅仅是毁灭使用这套制度的王朝,还要让后世的人色变,以防止这一套制度的死灰复燃。

  洛理眼中一亮,不愧是父亲,这么快就找到了摧毁这一套制度的方法,。

  但他转念一想,迟疑道:“父亲,夏朝有五百年的天命,殷商有六百年的天命,邦周现在已经八百多年,或许能够有一千年的天命。

  不知道下一个王朝的天命又能有多久呢?

  至少四百年没什么问题吧?”

  由于夏商周三个王朝,最少的夏朝也存活了将近五百年,这导致洛理认为新王朝起码能维持四百年。

  用这种霸道之术统治一百年都难以想象,若是统治四百年,对人的脾性影响会非常的大。

  洛氏最重视的就是人的德行和教化,洛国的法律同样在保护那些有德行的人。

  因为洛氏王道始终认为,人才是一切的根源,想要实现梦想之中的大同社会,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洛氏对儒道墨三家表现出善意的态度,但是对法家却始终报以一种冷漠的原因,法家的实践确实强,但是“术”虽然重要,“道”才是根本。

  洛策摇摇头道:“理儿,你还是没有看懂刑罚之道。

  这一套律法,人唯一的希望就是军功爵,但打仗的时候还能拿到功劳,两相一抵,忍一忍也就算了。

  但打完仗,唯一能得到的赏赐没了,这套律法的唯一生机也就消失了。

  根本活不过一百年,能活过五十年都算是多。

  不论改不改,法家的坠落是注定的,这一步最好是由洛氏来完成。

  ‘践法’会给予洛氏巨大的声望,而且由洛氏主导的‘践法’,能够将法家之中那些求新求变的可取之处留下来,融合到其他的学说之中。”

  洛理嘴中喃喃着“践法”两个字,眼中越来越亮,欣喜道:“父亲,洛氏有洛国学宫,有诸子圣殿,有百家源流,想要主导‘践法’轻而易举。

  儿臣明白了,还是要从儒道两家入手,这两家学说包容性最强。”

  洛理欣喜的离开了宫中,暖洋洋的阳光落下,再也没有一丝寒意,四肢百脉传来的都是温暖。

第134章 君位让于汝,孤到洛国混吃等死

  韩国君臣心知待在平原之上是完全挡不住魏国和赵国大军的,所以一方面在韩国之中布置防线,阻击魏国和赵国,另一方面,干脆利落的带着大批的韩人到了郑地。

  韩侯得知齐人和秦人正在进攻魏国淮泗的土地,先是愤怒,随后面露苦涩道:“齐国定然是想要消耗三晋的实力。

  但好处就是齐国的确是得罪了魏国,至少齐国还是会站在韩国这一边,亡国之危可以解决。

  现在就是要撑住,一年,两年,甚至更久,直到齐国军队的到来。”

  韩侯心中对齐国恨极,但是却毫无办法,魏国不愿意退兵,韩国不可能割土,那双方就只能尽全力去厮杀。

  幸好获得了郑地之后,韩国的战略纵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否则还真担心撑不到齐国来的那一天。

  淮泗之上,齐国贵族美滋滋的收割着魏国的城池,“能攻下的就攻下,不能攻下的就切断他出城的道路,把他们困死在城中,告诉城中的将领,先投降的人不杀。”

  攻城战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猛攻,这样反而会让城中的守军众志成城,所谓久守必失,为什么守城的一方,总是会出城来袭营呢?

  因为守城方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城中人心的浮动,所谓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一旦长时间被围城,城中就一定会出现想要献城求富贵的人。

  齐军本就统治淮泗之地多年,对这里的山川河流走势都非常了解,魏国和齐国出城野战,并没有占上风。

  反而因为后勤的问题,加上这里的魏武卒数量并不多,结果被齐人击溃。

  齐国在淮泗战场之上节节胜利,大片曾经失去的土地都回到了齐国的手中,齐国贵族纷纷欢呼,“克复桓公霸业。”

  春风得意之际却不知道赵魏韩三国都将他恨得牙痒痒,秦国默默地在齐国身边跟着打下手,然后将怒火吸引到齐国的身上。

  ……

  楚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的数百年,双方都曾经差点灭掉了对方,但是最终由于天下的局势还没有走到那个地步而继续对峙。

  但是双方用世仇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在双方的争斗之中,吴国最辉煌的自然是庆忌孙武之时,后来的吴国就没有再出过才能出众的国君,所以一步步衰弱下来。

  魏国大败楚国,改变了魏国和楚国、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却并没有改变楚国和吴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吴国还是要被楚国压着打,昔年墨翟阻止了吴国进攻楚国,就是因为墨翟让吴国成功的意识到,进攻楚国对吴国没好处,吴国也不可能攻下楚国的城池,只会白白的让吴人送命。

  墨家到了现在,已经彻底成了天下第一的显学,不要看法家领袖人物在列国之中变法,呼风唤雨,威风无比。

  实际上墨家不逞多让,不但在列国之中势力庞大,在底层民众之中同样拥簇极多,那些贫困到无立锥之地的国人,纷纷加入墨社之中。

  虽然墨家分裂,但是各个分出的墨家巨子依旧是权威极大,振臂一呼,万人景从。

  从吴国和楚国之间爆发战争以来,一直以来活跃在王畿、洛宫和宋国之中的宋国墨家巨子就率领着墨者前往吴国帮助守城。

  姑苏城。

  这里依旧是星罗棋布的小湖泊,青翠苍远,大片适宜耕作的土地,密布在都城的周围,吴国的王霸之基就是楚国一直以来所想要占有的。

  这里还算是一片繁荣,吴楚之间的战火还没有烧到这里,但是一列列带甲的士兵行走在大道上,一辆辆载满了粮食的大船和车辆,不断地从城中走出。

  空气之中的一片肃杀,证明着这表面的繁华,只是覆盖在火山口的白雪,随时会毁灭。

  吴国宫中,吴国君臣脸上满是灰暗之色,吴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吴国的社稷随时都会倾覆。

  墨家的确是守城的专家,种种器械和战术大大延缓了楚国的脚步,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吴国的节节败退。

  国力的差距是决定性的,况且这天下之中,不仅仅墨家在玩机关术,公输氏同样在列国之中有传承。

  守城工具在更新,攻城的工具同样在不断的更新,战争拼到最后,还是变成了综合国力的比拼。

  吴侯是个中年人,脸上并没有先祖庆忌的英武之气,黑眼窝重重地挂在脸上,整个人的起色看起来非常的差,一看就是连续几日茶不思,饭不想,终日担惊受怕而造成的。

  见到满殿群臣都不说话,吴侯面上惨然颤颤巍巍地问道:“众卿,若是孤向楚侯乞降。

  不,楚王,孤承认楚王的王号,去除诸侯之号,以吴君的名义侍奉楚国。

  就如同卫君侍奉晋国、魏国,宋君侍奉楚国一般,楚国会放过吴国吗?”

  死社稷,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又是何其艰难呢?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尤其是这些享受了数百年富贵荣华的贵族,硬骨头实在是不多。

  吴国群臣互相之间,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和楚国暗通款曲。

  没受过楚国贿赂的吴相当即出列愤声道:“国君,还请您收起这个想法,吴楚之间乃是世仇,楚国放过谁,也不可能放过您。

  况且,您难道忘了会稽君旧事吗?”会稽君。

  吴国昔年灭亡越国之后,将越国国君降为会稽君,然后没过几代,会稽君就直接断了传承。

  吴相这话就是告诉吴侯,一旦你现在拱手投降,之后楚国肯定会报复你。

  就算现在给你一座城邑,但是之后直接将你废为庶人,甚至直接将你杀死,难道还会有人为你哭诉吗?

  吴侯一听,脸上的惨白之色更加严重,“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那现在怎么办?

  难道就坐等楚国的大军攻破姑苏城,吴国七百多年的社稷毁于一旦吗?

  现在的吴国没有洛国来救了!

  吴相,您也是吴国公族,是先君的子孙,孤把吴国国君的位置让于您。

  孤前往洛国之中避难,吴国是姬姓诸侯,以洛国和吴国之间的香火情,洛国定会接纳孤。

  昔年武王将王位让于素王,虽然素王未受命,但素王最终还是缔造了邦周八百年的天命,甚至千年的天命。

  你我君臣虽然远远不如二王,但是您的能力同样胜过孤,孤将君位让于您,或许吴国还能有一线生机。

  您看这样可好?若是愿意,立刻便安排宫人组织即位仪式,孤好早日脱身到洛国去。”

  吴国群臣直接被吴侯的这个操作秀傻了,把国家交给公族,自己往洛国之中避难保命,还能这么干?

  但是想一想,这非常有操作性啊。

  昔年从洛国之中分出去的小宗诸侯,亡国之后,不少都前往洛国之中避难,重新成为洛国公族。

  这么一想,吴国群臣瞬间望着吴侯的眼神就有些不对劲了,我们做大臣的想着投降很正常,你个国君竟然也抛弃社稷。

  臣等正欲投降,国君竟然想逃?

  吴相直接被吴侯的话吓傻了,就算是吴侯真的想要跑,他也不能信啊,谁知道愿意两个字说出口,是不是直接五百刀斧手将他乱刀砍死在大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