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039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其中最狠的就是说他数典忘祖,这些制度大部分都是你洛氏的祖先定下来的,现在你却要废除它,还说这是错误的。

  还有就是最老生常谈的,这些贱籍中很多都是洛氏亲自审判的,现在洛氏却当好人,被称作伪善。

  很多读书人开始私下里撰写书籍,要把洛长青的“暴行”记录在上面,要让他“遗臭万年”。

  洛长青对于这些人的行为,主打一个无视,然后就是觉得可笑,觉得他们太过于自不量力。

  他也不是那种挨骂不还手的人,而且站在他对面的人,是一群“犯法分子”,触犯了大唐的法律,许多反对的人下狱。

  洛长青拿出了一个在许多年前就被批评过的东西,那就是党锢。

  不过洛长青的党锢自然和汉末的党锢不同,洛长青将那些犯比较重大罪名的人,安上了党锢。

  在以前,这些人都会被斩首、抄家,然后流放,家人则被打入贱籍。

  现在废除贱籍,他们这些反对的人,倒是第一批得利者,那些本来应该受到惩罚的家属,被判处三代以内不能参加科举以及进入官府。

  从刑律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律受到当前社会影响的案例,大唐的法律在适应改变。

  ……

  在意识到这么搞不行,洛氏下手一向相当狠之后,他们决定换个方式。

  对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说,只要君王下定决心,改革这种事情,就一定能做成。

  大部分半途而废的,只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君王本身不坚定,面对大量的反对,产生了恐惧,于是有了退缩的心理,这种原因大多数出现在并不如何杰出的人身上,而偏偏这种君王占据了大多数。

  第二种原因则更加常见,那就是君王本身对于执行改革的臣子,并不是特别的信任。

  君王之所以同意改革,仅仅是因为,臣子说服了君王,这实际上非常危险。

  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另外一个反对改革的臣子同样说服了君王的时候,改革就会停止。而说服一个君王其实并不难,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抹黑提出政策的人,这个办法很好用,虽然经常强调不要因言废事,不要因言废人,要辩证的看待,但越是缺什么,就越是强调什么。

  但谁能做到?

  如果一个人被打倒,他的话和行为,都会成为禁忌,即便你说他有些话是正确的,但也会被人指责“你宣扬他的话,就是在支持他”。

  再多的辩解也没用,所以打倒人,不打倒事,很难。

  第二种,将改革的失败呈上来,并且添油加醋,在改革中这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大部分的改革都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动手的地方,太多了。

  将这些东西提交上去后,基本上都会有极好的效果。

  可惜。

  这些办法对于洛长青都是没有大用的,正如先前所说,洛长青才是一直和天子见面的那个人,他不给别人上眼药就不错了,更别说别人给他上眼药。

  这些人玩的手段,洛长青都知道,而且比他们更加擅长。

  废除贱籍就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大致上完成,但是洛长青却没有丝毫的欣喜,反而感觉极度的不安。

  仅仅是废除贱籍就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如果想要彻底将小农经济破除,想要打破现在经济形势,真的能做到吗?

  而且。

  下次天子可就不一定会支持自己了,毕竟按照他了解的事情,下一步是真的要限制君王的权力了。

  这种限制可不是当初那种宰相制度的限制,而是要夺取天子生杀予夺的大权,换句话说,就算是天子有权力,但以后有事,不能随便杀人。

  要破除天子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

  之所以要这么做,并不是单纯的针对天子,而是针对由天子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制度。

  天子的存在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还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当然,在大唐是两个,以及天子的母族,还有天子的妻族,以及各个妃子的家族,这都是外戚。

  伴随着每一任天子的都会有无数这样的家族出现,这些家族会突然的兴起,并且拥有强大的力量。

  他们会向天子说一些话。

  “那家工厂很好,能不能送给我。”

  而这家工厂是一个在机械方面有天赋的年轻人,奋斗了数十年才拥有的。

  “那个发明我喜欢。”

  这个发明本该让一个年轻人,名留青史,得到无数的财富。

  “那个人我想要他为我工作。”

  一个人就这样失去了追寻自由的道路,然后进入某一座府邸中,得到一个未知的结局。

  在封建时代中,这还不算是特别差的结局,毕竟在那个时代中,为这些皇亲国戚做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反正其他人甚至活着都很难。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不是这样。

  洛长青想了很多,他其实年轻已经很大了,毕竟他是有孙子的人。

  现在的洛氏子,只有一两个人待在神都,还是为了照顾他,剩下的年轻人甚至有许多都不在中原,比如曾经让他记忆深刻的侄孙。

  他很想和洛氏的年轻人聊一聊,想知道他们那些年轻人对现在世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

  对现在……大唐……的看法是什么。

  他很担心听到一些评价,但又知道,注定会听到一些评价。

  ……

  洛长青的举动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就有洛氏年轻人,这些人比大多数人都更加关注大唐。

  “从前些时日的诏令来看,家主意识到了大唐内部的问题,准备开始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接下来的帝国,应该会进入一个新的蓬勃的发展期。”

  他们对于洛长青的改革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船小好调头,船大嘛,在一个庞大的帝国中进行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未来的结局不会改变的,大唐是世界的中心,它不是那些远离世界中心的小国,它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在国际政治中,有一个真理,那就是大国才有资格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小国则是棋子,小国的一切,都要看大国的脸色,这诚然是至理名言,但这其中蕴含着另外一重意思。

  小国的命运由大国来决定,所以小国中某一个人或者族群的命运,也由大国决定。

  对于某些王族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没有大国介入的话,小国的王族不可能维系统治,在过去的无数年,大唐已经扶持了很多这样的小国王族。

  大国能够在世界的诸多国家中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那大国的命运由什么决定呢?

  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个谁都控制不住的东西,除非有一个强有力的存在,从外面干涉,在这个世界上,除非完全体的姬昭出手,否则这是不可能的。

  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谁能干涉大唐呢?

  所以这些洛氏的年轻人,对大唐的评价是,无论如何挣扎,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注定的命运。

  这些出身洛氏的年轻人,声音中带着感慨和叹息。

  任何一个洛氏的族人,都不会想要看到大唐帝国的落幕,这是他们的祖先曾经奋斗了四百年的王朝,这个王朝到处都流满了洛氏的血,到处都是洛氏的荣耀。

  如果可以的话,真的没人想要大唐落幕。

  “在民间一直都有人想要让洛氏成为皇族。”

  “但那是不可能的。”

  “两千年的洛氏不王,如此在这个时候做不到遵守,那可真就成了一个笑话。”

  洛氏如果成为了皇族,尤其是在大唐后面成为皇族,那千百年来所奉行的忠义,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一切的历史,都无法再相信了。”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洛氏成为了皇族,那谁还会相信青史上的记载呢?

  那些洛氏在每一个王朝的事迹。

  洛氏在每一个历史关键时刻的抉择,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对仁义礼智信的遵守,对忠诚的诠释。

  都会在洛氏登上帝位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

  他们会说,“谁知道那些历史,是不是被修饰过的,把前朝的历史写的不堪,突显自己的光明,肯定就是这样”。

  这一类的言语,只要略微一思考,就知道是注定会出现的。

  为什么每一代的天子对于洛王都如此的信任,远远超过其他臣子,甚至超过对李氏自己宗王的信任程度。

  因为从李洛合一到现在这种程度,根本就没人想过,洛氏有一丁点可能会篡位。

  在汉朝的时候,洛氏的政治信用很高,但没高到这种程度,所以在汉朝的时候,托孤摄政是一件极其高规格的事情。

  是皇室对洛氏的无比信任。

  但是对于大唐来说,洛氏摄政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当初文成皇后,她既不是皇太后,也不是摄政,仅仅是一个由辅政大臣指定的辅政大臣,可以说从法理上,没有什么大权的臣子,却连续为大唐选择了三位天子。

  前两位尚且可以说根据顺位继承,但选择中祖光武皇帝的时候。

  可是帝位空悬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堂而皇之的摄政,也没人觉得不妥,她又堂而皇之的为大唐选择一位天子,也没有人觉得不妥,而是直接承认了中祖的帝位。

  这就是洛氏在大唐的地位。

  这样的地位,洛氏又怎么可能做出一些事情呢?

  什么东西能够比洛氏两千年积攒的声望更加重要?

  难道是权力吗?

  现在的洛氏还需要那些东西吗?

  可能在推行改革的时候会想,但不值得为了它而付出那么多,况且为了那些东西,而践踏底线,对天下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毕竟洛氏所代表的,在某种方面,是人类道德底线,只要洛氏还在哪里,人的心中就始终还有一把秤,还相信这个世上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人性。

  ……

  “家主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帝国中所存在的问题,那接下来一定会接着去做,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难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去对整个帝国进行改革,也不知道帝国全部改革完毕,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这番猜测,立刻就遭到反对,“根本就走不到考量后来的程度,大唐国内的贵族阶层无比强大,新兴阶层现在占得了一点上风,但都是虚假的。

  看吧,很快贵族们就会真正的出手,新兴阶层玩不过大唐贵族老爷的,到时候要么乖乖在帝国内当狗,重新回到曾经那个时代。

  要么就转移往帝国触手难以触及的地方跑。”

  “是啊,我们不是早就有结论了,帝国内部的现状,在现在是不可能改变的,帝国的军队太强大了。

  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任何试图颠覆帝国的势力,除非整个世界联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