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第73章

作者:蜀中剑士

  但此事,恐怕真不能太儿戏,这关乎到汉室的未来。

  “现在相比伐吴,北伐中原才是大事!匡扶汉室,皆在此行!”“陛下!丞相!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以东吴鼠辈的卑鄙,他们会坐视我们夺回雍凉吗?”

  马谡咬咬牙,见到丞相已经有打算了,依然坚持拱手说道。

  “自夷陵之战,东吴就素轻我大汉朝堂。若是丞相北伐雍凉,东吴再效仿昔日江陵,朔江而上偷入蜀中,为之奈何?”

  马谡这一番话,点醒了不少人,很多主战派眼神更加坚定了。

  东吴鼠辈喜欢背后捅人刀子是蜀汉公认的,都极其蔑视他们。一旦丞相带兵北伐雍凉了,吴军突然偷袭蜀中怎么办?要知道,马谡带着一千骑兵从安定郡到成都就花了一个月时间。若是丞相在凉州雍州被绊住了,恐怕真来不及回来救援。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因为现在长江水道的几个关键隘口皆在吴军掌控之下。吴军朔江而上,能有阻拦能力的据点就只有永安了。

  马谡的一番话,也让诸葛亮眼底略微闪了闪。

  说实话,这件事也是丞相所担忧的。

  “但此事……”

  “陛下!臣欲与敌死战,誓死为匡扶汉室而战!若此事丞相不允,臣请自领本部伐吴,拼死也要让江东吴狗知道我大汉天威!”

  马谡长揖不起,态度严肃无比,一副视死如归的态度。对马谡来说,这次绝不能再选错了,否则会后患无穷的!

  马谡的态度很是坚定,而这份态度也打动了不少人。不仅主张伐吴,而且还敢于死谏,这可是大部分人所做不到的。

  丞相目光微微变得有些恍惚,在这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马谡有了几分昔日关羽的影子,那种愿为汉室拼死的胆气与魄力全都在马谡身上体现出来。

  幼常,终究是个有胆识的忠义之人……

  “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商讨的,不至于这么严肃。”

  这时,刘禅突然发话了,他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背对群臣。在诸葛亮拿不准主意时,他开口说道。

  “毕竟东吴现在战事尚未决出胜负,此时不宜妄下定论。”

  “万一魏军把吴军打败了,到时候他们还会来请降。”

  “朕今天乏了,暂且到这吧。”

  说完,刘禅已经转身离开朝堂,暂时中断了继续商讨此事。

  陛下一走,群臣也都停止了讨论,纷纷慢慢离开。不过主战派大臣眼里,马谡的身影一下子拔高了一大截。

  这才是我们大汉的男儿!马谡真乃忠勇之士!“幼常,一会到丞相府!”

  在散朝之后,马谡还没走长史蒋琬走出来,拉住马谡道。

  “丞相在府上有事需要你去商议,还请赶快前去。”

  “唯!”马谡轻轻点点头,眼底多了几分紧张。

  别看刚才朝堂上喊的挺大声,但那是为了作死。真正想说服伐吴,还得是跟丞相密谈的时候。

  能不能让蜀汉走对这一步,就看此刻了。

第125章 论伐吴

  “幼常,坐吧。”

  马谡跟着蒋琬来到了丞相府,此时丞相已经回来了。看到马谡到了,面无表情的点点头,随即说道。

  等马谡坐下之后,诸葛亮才放下手中的政令,平静的看向马谡。

  “我需要一个解释。”

  在朝堂上死谏可不是一个好行为,这相当于在逼陛下按照你的意见来。这种行为在诸葛亮看来并非是合适的做法,更何况你的提议还有风险。

  蜀汉现在有能力伐吴吗?或许是有的,尤其是现在诸葛亮已经将下一次北伐的物资准备的差不多了。数万蜀军已经准备集结了,随时都可以调动北伐。

  这些兵力用来伐吴倒是可以,但在诸葛亮来看这并非是个好的选择。

  现在老二老三的内讧,都有可能成为老大一波推的机会。

  “丞相,事实上此刻伐吴才是正解。”马谡点点头,神情一正,严肃的回答。

  “细说。”诸葛亮没做评价,只是继续道。

  “石亭之战,东吴一旦取胜称帝,便是与伪魏撕破脸了。以孙权的性格,他肯定会北面侮辱魏贼,西面拉拢我们。”

  马谡在诸葛亮面前的案板上摊开了一张地图,指着东吴石亭一带说道。

  “这样他们的梁子就结下了,吴魏联合的可能性活大幅度降低。”

  “这个时候我们东出伐吴,责以谋逆,伪魏闻之必定会再度南下进攻东吴。魏袭其外,我逼其内,孙权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更何况,伐吴的目的并不在于夺回多少土地,而在于能否将手重新伸回荆州。只要能夺回长江的几个隘口,逼迫东吴退让,我们就取得胜利了。”

  马谡也不是傻子,他清楚此刻想大败东吴,夺回荆州是不可能的。不仅仅是能否击败东吴,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蜀汉暂时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没有可以坐镇荆州的人才,就算蜀汉夺回荆州,反而会被其所拖累。

  所以马谡主张伐吴,但核心诉求还是逼迫吴老二放弃称帝。维护蜀汉天命合法性的同时,顺势拿下长江隘口,将手伸回荆州。

  以此将荆州还心向蜀汉的人才士族拉回来,以弥补蜀汉人才的缺陷。

  马谡将这个想法原原本本的跟诸葛亮解释了一遍,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解释。

  说穿了,伐吴可比北伐简单多了。

  伐吴时,蜀中的大量人力物力可以顺江而下,以最小的成本运到前线。蜀军进退皆有照应,基本上接近于主场作战,非常轻松。

  但北伐,相对来说就困难太多了。

  陇右这一年里一直在大规模建设,拼命恢复生产,一时间挤不出粮秣供给北伐军队。所以想维持北伐的进度,蜀军就必须从蜀中调资源。

  蜀中的资源首先要运到汉中,然后走蜀道运到陇右,然后才能供给前线。这其中的物流难度和损耗有多大,不论是诸葛亮还是马谡都清楚。

  最主要的是,北边此时坐镇的是两个曹魏顶级将帅。一个司马懿一个曹真,彼此照应防备,现在北伐很有可能陷入战争泥潭。

  这个时候北伐,属实是不大明智的选择。

  马谡的一番解释,倒是让诸葛亮微微点点头。

  也只有在跟自己密谈商讨军事的时候,马谡才会回到曾经最熟悉的模样。而且他说的的确有道理,诸葛亮也清楚这一切。曹真和司马懿诸葛亮也素有耳闻,他们的事迹他早就听说了。所以诸葛亮这一次原计划只是打一下凉州,将战线北推一段距离。

  不过按照马谡所说,从形势上来说的确不如伐吴划算。

  “但若是兴兵伐吴,你怎么能确定伪魏不会来袭击我们呢?”诸葛亮轻轻摇摇头,眼底露出了几分欣慰。

  “不可能,伪魏曹睿不是他那个好面子的爹,他不可能会打我们。”

  马谡对此敢直接打包票,非常自信的回答。

  “伪魏的重心皆在关东,距离陇右太过遥远。魏军若是伐我助吴,我们汉军顺着江水可以快速回援,速度甚至比他们还快。”

  “但如果说他们南下伐吴,不仅可以动员迅速,以东吴的能力根本无力两面防守。”

  “如果仅凉州军与关中军,那就仅陇右驻军就足以抵挡。若是丞相不放心,可派一偏军驻扎汉中作为奇兵,随时准备支援两边。”

  “只要能夺回长江隘口,与先帝曾经的预想那样逼迫东吴放弃称帝,称臣请和就足矣。”

  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根本没必要担心孙权会投降北面曹魏。因为他若是称帝,曹魏和蜀汉一样容不下他。

  理论上这就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除了需要暂停北伐大业转而东进之外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政治正确上,这都是一个正确的事情。

  诸葛亮略微点点头,面色依然古井无波,“说的倒没问题,但你怎么能确定孙权一定会按照你的既定计划走?你又如何断定,曹魏一定不会大举进攻陇右?”

  “这中间一旦重现一点差错,可能汉室复兴的道路就要出问题了。”

  诸葛亮一生唯谨唯慎,不擅用险。不是他不愿意,而在于自家底牌太少了。

  这导致丞相一生都是一个绝对的实务主义者,认定现实的优势比所谓天命要重要的多。

  “丞相,现在大汉还没有衰弱到连一个吴王都镇不住的程度。”马谡拱拱手,平静的回答道。

  “更何况,这个吴王和我们有切骨之仇,善于背刺。”

  “他们不会允许我们北伐成功的,在我们到了一定程度,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偷袭蜀地。”

  “您忘记云长将军在荆州,是怎么被东吴偷袭的吗?”

  马谡最后这一句话算是真正触动了诸葛亮的心,一直平静的脸色也微微有点动容。

  不是想到江东的卑鄙,而是回想起了先帝,关羽以及以往的那些老伙计了。

  想起之前在公安,天天晚上抱着一本春秋在他门外面闲逛的关羽,就等他出言请进门。想起了那个每遇到他行礼必恭的张飞,恨不得跟他三天喝两顿。

  还有先帝,那个恨不得住在他家把黄月英挤走的主公。

  但他们都因为东吴的背信弃义,全都没得到善终!或许伐吴的确有风险,但也并非是不行的。

  沉默了良久,诸葛亮才轻轻舒了一口气,淡淡的说了一个字。

  “善!”

第126章 劳病难治

  虽然此时石亭之战尚未见分晓,但蜀汉上下已经做好准备了。一旦东吴取胜并要妄尊称帝,那就立刻顺流而下讨伐之。丞相攒的准备第二次北伐的物资已经差不多了,正好可以用在这上面。

  孙权不知道,他这边胜负尚未分销,隔壁的盟友已经开始磨刀了。要是知道,恐怕东吴鼠辈觉都睡不好了。

  此时蜀中汉军有八万余,以及无当飞军青羌散骑乱七八糟一大堆少数民族部曲两万多。算是陇右的雍州军和羌氐兵马,蜀汉差不多拥兵十三万。

  但这是纸面上的数字,其中大部分是需要驻防的兵马,绝对不能动的。还有一部分另有安排,不能用在伐吴的战事上。

  真正可以调动伐吴的,按照诸葛亮和马谡的估算是五万。

  和当初先帝讨伐东吴是一个数,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丞相,既然已经定夺,在下先行告退了。”马谡长舒了一口气,感觉轻松了不少。

  只要说服了丞相,那这件事就基本成了。

  “对了,幼常,子龙将军希望见见你。”

  诸葛亮点点头,顺手拿起政令继续工作,不过想到了什么,头也不抬的说道。

  “子龙将军?”马谡顿时一愣,感觉有些惊讶。

上一篇:异度乐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