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604章

作者:三戒大师

  “父皇说的一点没错,云南就像从前的江南湖广岭南一样,还没有被我们汉人改造好,事实上半数以上的居民都得过疟疾,就连儿臣也不例外……你看我都瘦了。”

  “瘦了吗?”皇帝和太子面面相觑,唯独这点还真看不出来。

  “这大脸盘子,咋感觉更圆了呢?随谁呀这是……”朱老板肆无忌惮的评价道。

  朱标忍不住看了看父皇的脸,圆的跟个糯米团子似的……

  “好吧,这不是重点……”朱元璋心虚的摸了摸脸,岔开话题道:“你也出过疟疾?是怎么好的?”

  “是五哥妙手回春,他不光治好了儿臣的疟疾,整个云南也因为他不再谈虐色变了。”

  自夸之余,朱桢不忘了捎带上亲爱的五哥,当然以周王的功劳怎么夸都不为过。“他的皇医寺军医院,就是全体军民的保护神!”

  “嗯,老五不错的。”朱元璋高兴的点点头:“这几年,但凡种了痘的,一个出天花的都没有,这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

  “何止两把刷子?”朱桢正色道:“五哥是真正的妙手仁心,他看到在西南边疆,当地风俗落后,卫生条件差,传染病和各种疾病肆虐流行,而各族百姓普遍缺医少药,于是,就组织皇医寺和军医院的大夫,编写了药方廉价、方便实用的《袖珍方》分发下去,不知救了多少屯田军民和当地土人的命。”

  “他还编写了本《救荒本草》,用图画的形式向移民介绍哪些当地的野菜可以食用,如何安全食用,是云南军民能顺利的度过最艰难的头一年,最大的幕后功臣。”

  “还真是……”朱元璋闻言感慨道:“要是当年也有这样一部书,兴许咱家里,就能多活下来几口人了……”

  说着沉声吩咐道:“老大,草诏嘉奖老五,并让他把那个《袖珍方》,还有《救荒本草》推广到全国。”

  “是,父皇。”太子笑着应下。

  “那云南的事情,就先按照你们两个的意思办吧。”这下朱元璋也就基本放心了。

  “就是有一条,给咱记住,不露脸不要紧,但不能再把屁股蛋子露出来了!”

  “哎哎,儿臣记住了。”朱桢赶紧点头,又试探着问道:

  “另外,儿臣上次说的那个事儿,父皇考虑的怎么样了?”

  “你是说以外云南为试点,实授藩王,封邑勋贵?”朱元璋淡淡问道。

  “对。”朱桢点点头。这件事他跟兄长们反复讨论过,也基本征得了大哥的首肯,但跟父皇提的时候非常慎重,还是借着上回朱老板派他去云南救火,头一次提。

  因为事情太过敏感,父子俩之后也没有在书信中提过一个字,所以朱桢只有见了面,才能问明父皇的态度。

  “实授藩王嘛,这倒问题不大,本来咱就是打算把你们兄弟实封到边疆,让你们替你大哥戍守四方的。”朱元璋沉吟片刻道:

  “但给勋贵实封这码子事,咱一直想不清对错。”

  大明目前的公侯爵位,只是一个代表崇高身份,可以领取丰厚俸禄的荣誉头衔,跟土地和人口没有任何的关系。

  而朱桢想要在外云南试点的,是古代那种国君将土地,包括土地上的人口,赏赐给有功之臣的方法——

  封邑功臣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纳税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同时享有对采邑中百姓的管辖权,并有权对采邑课征租税。

  毫无疑问,这对臣子来说,绝对是最有吸引力的奖励。谁不希望拥有一块可以传之子孙后代的封地?绝对会激励他们建功立业的。

  但问题是这套封邑制度的后果,春秋战国的历史已经展示的明明白白了。朱老板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变成东周天子,更不希望将来哪个封臣做大,给他老朱家来个取而代之。

  所以对朱桢的提议,他一直不置可否。

  “父皇担心的无非就是重蹈周朝覆辙,但儿臣以为大可不必。”朱桢对老贼的心思一清二楚,沉声劝说道:

  “一来,大明的情况与周朝截然不同。当时受限于国力水平,周天子能管辖的范围不过是关中之地,而诸侯分封的关东、中原、山东等地,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和兼并,实力已经远超过京畿了。”

  “大明则不然,天子坐镇京畿,直辖十三省的兆亿子民,实力之强,无可比拟,根本不用担心实力会被封臣超过。”

  “二来,虽然当时没人明白,但现在谁都能看出,周天子将诸侯分封的地方太好了,几乎是将天下的中央和精华都分封了出去,焉能不养虎为患?”

  “而如今大明,皇帝直辖的领土已经到了极限。往东往南是茫茫大海,往北是无垠的大漠,往西则是巍巍万山,全都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唯有西南方向,人口和环境尚可,但也是远隔崇山峻岭,难以直接派官管辖,不然父皇也不会下旨,三江以外不设流官……”

  “又来,”朱元璋没好气的白他一眼:“这个结过不去了是吧?”

  “呵呵,儿臣就事论事,没有任何非议父皇的意思。”朱桢忙赔笑道。

  “不过有句话你没说错。”朱元璋倒也没真生气,接茬沉声道:

  “其实咱在驱逐鞑虏,收复燕云,已经恢复汉唐疆域,一统宇内了。那时候咱环视域外,就发现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兴师动众打下来也不划算。”

  “这治国跟做生意一个道理,什么买卖都能做,唯独赔钱的买卖不能做啊,不然这国家再强盛,也会给败光家底的。“朱老板顿一下,接着道:

  “所以打那起,咱就决定,一定要适可而止,拿下云南之后就收手,不能像隋炀帝那样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父皇圣见。”朱桢赶忙奉上马屁。

第一零八七章 最重要的说服

  武英殿外,锦衣卫林立,潭王朱梓亲自率兵把守,不让任何人窥伺。

  殿内,朱老板彻底打开了话匣子,得意的笑道:

  “呵呵,小子记住,万世基业不是越大越好的,你得能管的过来,管了有好处才行。咱常想汉光武时,四夷竞相请朝廷派官管辖,光武却就是不许。”

  “盖是刘秀也起自微寒,知道许多弊病,所以不许他。这是光武识见高处。后来的君王便差多了。便如高丽,也都分为郡县,设置官守……那破地方穷的饭都吃不上,朝廷收不上几个税,还得往里头贴钱赈济,你说要它干啥?”

  “后头也是那不才之人,恃倚朝廷威势,做的不好,国力一衰,都激变了,结果白忙一场,还落了个丢失国土的骂名,真是何苦来哉?“朱元璋吐出一口浊气,断然道:

  “所以咱打定主意,除了西北胡虏之外,其余边陲小国,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

  “因为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开了大堆的药,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没病就乱吃药,那可要吃坏身体的!”

  “治国也如此,国家不太平,用兵来勘定祸乱。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练士卒,备作国防而已。断不可学隋炀帝恃富逞强,好大喜功,惹是生非,自然会与别国结仇。可劳师远征,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很容易战事不利。朝廷又得增兵,国库空虚了又要加税,这不恰恰招惹了祸乱吗?”

  “实在太劳民伤财了,绝对不能轻启战端。所以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啊!”

  “哇塞,爹成老秀才了!”朱老板一番长篇大论,把朱桢听得也是一愣一愣,没想到老头子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了。当年他可说不出这种话来。

  “父皇每天早晚都要翰林讲书,一日不辍。”太子笑着解释道。

  “还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呢。”朱桢赶忙奉上马屁。

  “你才知道?”朱老板愈发得意道:

  “这就是为什么咱会留着高丽、安南这些藩属不动,又规定云南三江之外不设流官,只以夷制夷的原因。明白了么,小子?”

  “明白了,父皇。”朱桢一脸恍然,又状若不解的问道:

  “只是父皇,既然‘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为什么还要担心,封在这些地方的功臣,有朝一日会尾大不掉呢?”

  “呃……”朱元璋没想到老六来了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寻思片刻,点头道:“倒也是。”

  “再就是那云南之地,与内地相去甚远,民风彪悍、蛮夷遍地,土司林立,如果只是派流官几年一任的话,根本镇不住他们,自然也无从树立朝廷的绝对权威——将来一旦有蛮族强人横空出世,根基浅薄的流官根本无法抗衡,云南必然大乱!”

  “嗯……“朱元璋点点头,以他的见识,当然明白老六所言非虚。其实他封老六为滇王,派其去就藩云南,正是基于此等考量。

  “这还是设流官的内云南,更不用说不设流官的三江之外了。”朱桢沉声道:

  “那还不完全就是各部土酋的天下?不然那麓川政权如何做大做强到敢跟大明叫板的地步?”

  “如果我们不改变策略,依然采取以夷制夷,土司自治的政策,那么消灭了麓川国之后,势必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我们不填补的话,各部蛮夷自然会填补。不管是缅甸、暹罗还是安南,总之很快就会有个新的西南小强国崛起。

  “而在其崛起过程中,大明分封的那些土司土官,自然会成为其扩张对象。到时候他们向大明求援,大明一样要用兵保护他们,这种替别人打的仗,不比隋炀帝还不慧?”

  “嘶……”朱元璋摸着下巴已经花白的短须,他不得不承认,老六说的有道理。确实,麓川政权的诞生,自是有其土壤的。朝廷如果不改变政策,就算消灭了麓川,也会有新的麻烦迅速崛起的。

  而且老六最后那句话最扎心了——他之前觉得只要藩属称臣纳贡就不打他们,这样便可以刀兵不兴。

  但他确实没想到,那些藩属还有土司被人欺负了,朝廷怎么办?放着不管是绝对不行了。因为大明目前这套藩国称臣纳贡体系的核心就是威望。

  威望荡然无存,那么纯靠威望建立的藩国体系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说,大明丢不起那人啊。也就只能捏着鼻子硬上了……

  这种为别人而战的烂仗,确实还不如隋炀帝。起码人家还是为自己而战……

  “嗯,原先确实有些一厢情愿了……”跟自己儿子探讨国家制度时,他也没必要照顾自己的面子了。必须得实事求是。

  “所以为什么不把外云南封给藩王和勋贵,让他们自行治理呢?这样朝廷不费钱粮,便可稳定三江之外的局面。而且将来西南诸夷有事,还可命藩王率勋贵讨平,同样不费朝廷一兵一卒。”朱桢便趁热打铁道:

  “要是他们不能胜任,就换能胜任的人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肯定有能胜任的!”

  “而且藩王的封国里虽然有勋贵的采邑,但勋贵并不效忠于藩王,而是与藩王一样,都是皇帝臣子,都要效忠于皇帝,听从朝廷的调遣。如此,藩王,勋贵互相牵制,也不会尾大不掉。则西南永安矣!”朱桢最后总结道。

  听完老六的长篇大论,朱元璋的态度终于有些松动,他看看太子道:“老大,你怎么看?”

  “儿臣觉得老六是全心全意在为大明,为父皇,为我老朱家考虑。”朱标不假思索道:

  “作为大哥,听到弟弟这样为我考虑,说实话,儿臣感动无比又惭愧无比。”

  “嗯……”见太子表态赞同,朱元璋终于松口道:

  “那就在麓川试点一下吧,当然你们得先把麓川打下来……”

  “父皇瞧好吧,儿臣回去便灭此朝食!”朱桢登时笑逐颜开。

  他此生事业的最大障碍,终于搬开了……

第一零八八章 摇滚大明,即将狂野演奏

  不得不承认,朱桢选的这个时间点实在太好了。

  给老贼当了这么多年儿子,他很清楚朱老板创业之后,守业为重的保守心理。

  所以他很早就知道,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缔造一个不断扩张的狂野摇滚版大明,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就是朱老板的态度。

  朱元璋不同意,万事皆休。

  怎么能让朱老板的国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唯有让他相信,这法子能解决目前无解的问题才行。

  而将藩王与勋贵封在三江之外,就是解决西南叛乱频仍,朝廷不得不被迫用兵西南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终明之世,都一直在为朱老板当初的西南政策埋单。洪武,永乐、宣德,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一直到万历……大明几乎每朝皇帝都因为自己的藩属或者土司被侵略,不得不被迫用兵,有的还用兵好几次。

  累积下来,不知耗费了多少钱粮,埋葬了多少忠骨,但得到的是什么呢?

  什么都没得到……

  当然,这是朱桢从事后诸葛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不过以朱老板的政治智慧,只要有人提醒,也不难想通此中的道理——

  好比道上大哥,整天给别人帮场子,好处都是别人的,自己只会落一身伤。等老了病了打不动了,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别人是不会感念你昔日恩德,帮你对付你的敌人的。

  所以要战就得为自己而战。那么当然就要把外云南,真正变成自己的了。

  于是,在不增加朝廷开支的前提下,朱桢的法子便成了唯一的解决之道。

  ……

  但父子今日的对话只在第一层。

  其实还有第二层,谁都没说,却谁都明白,这一层才是最关键的——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