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310章

作者:三戒大师

  “是是。”沈荣等人忙应声不迭。

  其实王勃看到的那座滕王阁,原先就是章江门上的城门楼。毁于战乱后,后人才在章江门以北,赣江之畔重建的。

  重建的这座离距离章江门也就不到百丈地,抬腿便到。所以众人没有乘车,而是沿着风景秀丽的赣江,直接步行前往。

  “真不愧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物华天宝之地,”客人们纷纷引用王勃名句感慨道:“这名山秀水,旖旎风景,丝毫不逊色于我们江南了。”

  “其实江西也算是江南。”曾泰忍不住又要开杠。

  “啊对对对。”客人们当然不会跟他唱反调,忙附和道:“这红花绿柳、碧水青山,确实与江南无异啊。”

  “就是,看这土质,一看就是上好的紫砂泥。”一个宜兴来的大户,走出石板官道,弯腰抓一把泥土,仔细研究道:“啧,有点像我们黄龙山的细黑星,但颜色更偏紫,烧出壶来肯定好看。”

  “是吗,那伯祥公可得在这里开个窑。”一众江南大户也纷纷凑趣道。

  接待的一方却神情怪异,愣是不搭茬。

  “怎么?这里是有什么忌讳吗?”那伯祥公察言观色问道。

  “是,是有点忌讳。”曾泰干笑两声,怕把忌讳说出来,他们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强忍着开杠的冲动道:

  “说来话长,日后你们就知道了。”

  说着他一指前头,那座矗立在高台之上的楼阁道:“看,二位殿下已经在等着咱们了!”

  “是是。”众大户赶忙整整衣襟,加快脚步,上前拜见燕王、楚王和海王殿下。

  ……

  朱桢和朱棣并钱肩立在高台上,对跪在台下的众大户朗声笑道:“诸位平身,快上楼来吧。”

  “谢殿下。”谢恩之后,一众大户在曾泰带领下,列队登上高台。

  因为客人有点多,所以接风宴就设在高台上。

  那楼前高台十分宽阔,整齐摆开二十多张八仙桌毫无压力。

  宾客就坐后,侍者撤掉看碟,开始上菜。上菜的盘子比熊启泰那回小一点有限……

  四菜一汤摆上来,八仙桌基本就满了。

  但楚王殿下请客,当然不能像熊启泰那样掩耳盗铃一个碟子装四个菜,老六的一个碟子就一个菜,只是菜的分量,大了那么一点点。

  比方那道烤全羊,就是一整头色泽金红的烤羊,跪在方木盘内,整只端上来,算是一道菜……

  另外三菜一汤,也都是这样,分量大的出奇。

  既让客人感受到主人的盛情,又没有违反朱老板的规定。还没人能说老六弄虚作假。

  这么简单的法子,熊启泰那帮人不会想不到。

  但他们非要弄那种花头,也不光是为了那口吃的,更多的是为了显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过挑战朝廷的规定,证明自己的特权不受影响罢了。

  待酒菜上齐,朱桢端着酒杯起身致辞道:

  “诸位中,有一些是老面孔,有一些是初次见面的新面孔。但不要紧,能因为我朱桢一句话,就千里迢迢赶来南昌的,都是我朱桢的好朋友!”

  “殿下言重了。”众来宾受宠若惊,忙纷纷表示不敢。那些苏州以外的大户,赶紧表示,身为殿下藩国之民,能来觐见尊颜,已是无限荣光了。

  “没什么不敢的!来,我们满饮此杯,欢迎诸位来昌!”朱桢高高举起酒杯。

  “干!”众人赶紧起身举杯,与二位殿下共饮。

第五三零章 粮票补完计划

  宴会之后,宾客们回到曾泰给他们安排的驿馆和旅店休息。

  翌日中午,殿下又请他们到行辕喝茶。喝的是江西有名的庐山云雾茶。

  不过众人的心思都不在茶上,他们知道,谈正事的时候到了。

  便见楚王殿下搁下茶盏,笑眯眯道:“了解我的都知道,本王的风格素来就是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

  “是是,王爷直爽。”众来宾忙纷纷点头,那些跟他打过交道的却暗暗腹诽,就没见过比你弯弯绕更多的。

  但嘴上的直爽和肚子里的弯弯绕是不冲突的,所以不能说殿下错。

  “那本王就开门见山了,这次邀请诸位来,是为了解决两个大麻烦。”便听朱桢沉声道。

  “王爷请讲。”众来宾忙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一个是咱们江南自己的麻烦。”朱桢叹口气道:“当然,这麻烦还是本王造成的——那就是织染局发的几千万石的粮票。”

  “……”这个话题太敏感,没人敢附和,全都一声不吭,听老六表演。

  “去年的情况,在座的很多都是当事人。就算不是的,应该也谙熟内情了。”朱桢苦笑道:“那时整个苏州,乃至江南,都面临海贸断绝,工场倒闭的严重危机。急需大量资金救市,可是朝廷没钱啊。

  “不得已,本王让织染局发了粮票,又让诸位捏着鼻子认下,这才度过了难关,让苏州恢复了繁荣。”朱桢说着看向昔日的铁窗派大佬们:“你们不会怪本王吧?”

  “不会不会,当然不会了。”铁窗派赶忙把脑袋摇成拨浪鼓,连声道:“就算当时不理解,难道现在还不明白吗?殿下都是为了我们好啊!”

  “是啊!我们惹了那么大的祸,最后全都安然无恙,而且最后一算,还赚到了钱!”朱合等人大声道:“古往今来,也没有殿下这样仁义的王爷了!”

  “要是把粮票当成钱,你们确实都赚了,但是你们自己不害怕吗?”朱桢笑着看向一众苏州大户,幽幽问道:“万一哪天粮票忽然一文不值了,怎么办?”

  这下不光铁窗派,就连还乡派也羞愧的低下了头。顾元臣讪讪道:“他们原先确实有顾虑,不然也不会干出那些蠢事来。”

  说着他话锋一转道:“可殿下第二次腊八宴之后,大家就完全没顾虑了!”

  “就是就是。”众大户纷纷点头。

  朱桢玩的那一手,出口认证实在太六了。只有通过织染局认证的丝绸才能出口,让织染局囤积的丝绸,一点不愁销路。

  织染局的粮票,自然也就稳住了。

  “哎,那只是权宜之计。”朱桢却摆摆手道:“因为手头实在没有足够的粮食。本王只能用丝绸代替粮食,为粮票的价值背书。”

  “而且还用了点半强制的手段,这样不好。”朱桢沉声道:

  “大家是因为给我朱桢面子,加上对海贸的信心,所以才不会挤兑。可这种建立在个人权威,以及贸易基础上的价值,一点都不牢固。

  “万一要是因为什么原因,海贸出了问题,比方说和外国起了摩擦。或者海的那边,出现什么强大的敌人,海上贸易被迫中断。粮票也会跟着出危险了。”

  “是,是……”众来宾小声应道。

  他们不担心才怪呢。尤其是那些铁窗派,现在大半的资产都是粮票,说不担心粮票出问题,那心得多大?

  只不过是刚放出来,对殿下的铁拳印象深刻,不敢轻举妄动。加上贪图海上贸易的利润,才继续捏着鼻子持有粮票的。

  “现在殿下主动把问题提出来,显然是已经有了解决之道。”沈荣忙捧哏道:

  “就别吊我们胃口了。”

  “是啊殿下,快点说吧。”众人也纷纷催促道。

  “哈哈,好。其实解决的法子很简单,但越简单的法子,才越能给人信心。”朱桢便笑道:“粮票粮票,能无限制随时兑出来粮食来的,才能叫粮票!”

  “是是,”顾元臣接茬道:“可现在印了差不多五千万石面额的粮票,咱们上哪找这么多粮食去?”

  “来江西找啊,江西不够本王再带你们去湖广找。”朱桢这才揭开谜底道:

  “本王刚从江西大户手中,收上来三十万顷田,按亩产两石估算,年产就在六千万石以上。刨去人工和必要的费用,一年净收两千万石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这两千万石的进项,就不用担心粮票的问题了!”众大户闻言欣喜道。

  其实只要大家对粮票有信心,谁也不会闲着没事把所有粮票兑成粮食。粮食搁在家里时间长了,就变成陈粮,会贬值的。还会发霉、会长毛,彻底一文不值。

  所以只要相信织染局有能力兑付,就没有人会去挤兑的。

  说一千道一万,任何信誓旦旦的保证,都不如实打实的土地,能人给最坚实的信心。如果织染局有这三十万顷土地,大家还有什么好担心呢?

  织染局有了这三十万顷地,粮票的价值就彻底站住了。

  到时,粮票的信用的绝对超过宝钞,跟真金白银也差不多了。

  那样,粮票就不光苏州人认了,在整个江南都能流通。

  到那时,大户们手里的那些粮票,才能真真切切算是他们的财富。再不会像现在这样出了苏州就没人认。而且还提心吊胆,担心哪天就一文不值了。

  ……

  “殿下,让织染局出面,吃下这三十万顷地吧!”所以一众江南大户纷纷激动道:“要是钱不够,我们可以一起集资!”

  “哎,不要高兴的太早,这里头有些障碍。”朱桢却话头一转道:

  “首先就是诸位都是江南人氏,跑到江西来跨省买地,而且一买就是几十万顷,这在法律上肯定是不允许的。”

  “是。”众大户点点头。

  朱老板是不愿意老百姓自由流动的。因为人口一旦流动,就不好管理,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在朱老板看来,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所有人都在自己家乡待着,一辈子都不换地方才好。

  所有人等离开本县,要去官府开具路引。出去后,必须严格按照路引上写明的目的地和归期行动。

  所有不持路引,或者路引有误的外地人,都要被官府捉拿。更别说在当地落户置业了。

  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大户握着大笔财富,却不去外地置产,只能在本地卷的原因。

第五三一章 楚王殿下的友谊

  钦差行辕,花厅中。

  大户们巴望着楚王道:“我们是不能在江西置业,但织染局出面的话,就没问题了吧?”

  “织染局买是能买,但是麻烦也不小啊。”朱桢叹口气道:

  “这三十万顷田,是我从那些江西大户手中硬抠出来的。反手却卖给织染局的话,肯定要有人骂本王左手倒右手,大肆侵夺民财了。”

  “眼下的朝局,诸位应该也有所耳闻,”他苦笑一声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本王呢,到时候唾沫星子能把我喷死。”

  “是是,是我们考虑不周。”这帮大户何等机灵,马上就明白老六不想用这种方式。不然以他的地位和操行,会在乎区区人言?

  全当放屁又如何?

  众大户不敢拆穿,赶忙乖巧问道:“不知殿下有何章程?”

  “还是租吧,租的时间长一点,跟买下来也没啥区别。”朱桢便缓缓道:

  “本王是这么想的,这三十万顷的土地所有权不变,还是归江西官府。让织染局出面租下来。租期嘛,就定个一百年吧。”

  “那要是租金合适的话,跟买下来确实没啥区别。”众大户纷纷点头。所谓‘千年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道理,他们都懂。

  纵使子孙贤而能守,一块地在自家手中的时间,也很难达到百年。

  所以租个一百年,跟买下来确实差别不大。当然前提是,租金不能太离谱。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