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27章

作者:三戒大师

  看着那张皱巴巴、红赤赤的小脸,朱桢胸中涌起万丈豪情——俺倒要试试,能不能给这个孩子逆天改命,让他长大成人!

  不过在这之前,他决定先做个试验验证一下,看看未来,能否真的被改变?

  试验的对象就是刘伯温——如果能让他从胡惟庸的魔掌中活下来,就说明未来,真的可以改变!

  那样他就有信心,去改变朱雄英,改变太子,改变大明的未来了……

  ……

  所以跟刘伯温闹矛盾,闹到父皇都知道,真的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啊。

  还有五哥,也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从那天之后,他忽然对五哥的医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桢非但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还经常跟五哥一起在他的配药房中捣鼓……

  可把五哥高兴坏了。其余兄弟都对医道不感兴趣,他一直在孤独的进行研究。没想到,六弟居然是同道中人,真是吾道不孤啊!

  自然对朱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他。

  “对了,五哥,有什么药方能让人吃了拉稀不停,却对身体又没害处的?”冬月的某一天,感觉时机成熟了,朱桢状若不经意的抛出了自己的真实企图。

  “好汉还禁不起三泡拉。”朱橚直摇头道:“哪有对人没害处的泻药?”

  “不试试怎么知道?”朱桢一脸失望道:“不会吧,五哥难道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吗?”

  “怎么没有?试试就试试!”五哥可不想让自己唯一的粉丝失望,当即表态要攻克这道难题!

第三十八章 杀机

  日子一天天过去,南京城进入了寒冬腊月。

  这长江之畔的金陵城,固然不会像北平那样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可也湿冷湿冷的十分难熬。

  紫禁城又在填建燕雀湖而成的地基上,就更加潮气逼人,彻骨生寒了。

  “他妈的刘伯温,还精通堪舆之术呢,选来选去,选了这么个破地儿!”

  武英殿里,朱元璋一边烤火,一边活动着年轻时受过伤的膝盖,郁闷的骂骂咧咧道:“我看他就是存心不想让咱好过!”

  “刘先生不也在紫禁城呆着吗?”朱标只好劝解道:“堪舆堪的是风水,不是水土。”

  “你就整天当好人吧。”朱元璋哼一声,把右腿架到杌子上道:“给你爹揉揉磕头子。”

  “哎。”朱标便放下手头的奏章,坐在朱元璋腿边,给他按揉膝盖。

  “唔……”朱元璋这才觉得舒服一些,闭目问道:“私盐案复查完了吧?”

  “完了。”朱标点点头,组织下语言准备汇报。

  “手别停。”朱元璋哼哼道。

  “儿臣听取了御史台、大理寺的汇报,也调阅了全部的卷宗,发现人证物证基本吻合,并无明显矛盾之处。”朱标顿一顿道:

  “这种涉及数省,由十几个不同按察司、分巡道、几十个府县衙门分别查办的案子,像这样卷宗可以相互印证的,应该可以排除作假的可能了。”

  说着他笑笑道:“要是这样还能作假,那就太可怕了。”

  “那是你没见过更可怕的。”朱元璋靠在龙椅上,不置可否道:“那私盐案真的跟小廖有关系?”

  “是,据查,洪武三年,杨宪在山西试行开中,曾得到德庆侯的大力支持。”朱标轻声禀报道:

  “当时德庆侯动用水军,帮助那些山西商人将采购到的粮食,转运到洛阳一带,然后由山西的商人用骡马车运过太行山,大大缩短了他们运粮的路程,这才及时把粮食运到军中,让杨宪立了大功。”

  “小廖这个王八蛋,拿咱的水军送人情!”朱元璋气哼哼的骂道:“他肯定不是白送的吧?”

  太子点点头道:“杨宪投桃报李,把所有的开中生意都交给了山西商人。而那些山西商人又跟德庆侯的人水陆合营,一起发财。”

  “狼狈为奸,还挺会做买卖的。”朱元璋哂笑一声:“后来呢?”

  “后来,杨宪因为开中的功劳东山再起,结果进中书一个月就被砍了头。后续推广中盐则例的差事,就落在了胡相头上。”

  “胡惟庸可不是吃素的。”朱元璋眼中寒芒闪烁道:“绝不可能他吃苦受累,好处让别人占了去!”

  “开中商人的成分确实起了变化,山西商人还在,但德庆侯的人出局了。”朱标轻声道:“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商人跟胡相有利益关系。”

  “都是中书省筛过一遍的二手货,他能让咱爷们看到他腚上的屎?”朱元璋根本不信。“现在不是查胡惟庸,继续说廖永忠!”

  “德庆侯的那班兄弟,刚尝到甜头就被人抢走,当然不能忍。”朱标道:

  “他们便开始重操旧业,偷偷贩运私盐,一方面牟取暴利,一方面也能打击开中,让那些背叛他们的商人辛辛苦苦换来的盐引,价值大打折扣。”

  “这下明白了。”朱元璋摆摆手,示意太子不用按了。他撑着龙椅扶手缓缓起身道:

  “那帮私盐贩子非但人多又能打,还跟大明水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开中商人不是他们的对手,只好求到胡惟庸头上了?”

  “当然了,他们也可能求的是李善长。唔,这种可能更大些。胡惟庸毕竟是后起之秀,还来不及把手伸到地方上。”朱老板洞若观火的分析一通,揶揄道:

  “看来咱们的韩国公,在凤阳还不消停呢。”

  “儿臣说不好。”朱标是不愿轻易褒贬长辈的,尤其是他一直叫伯父的李善长……

  “这个小廖,自打平蜀之后,越来越狂妄了。看在他哥哥的份上,咱不跟他计较,没想到他还蹬鼻子上脸了!”朱元璋说着,走到御案旁,从一堆奏章中翻出几本,丢给太子看道:

  “瞧瞧,还学会让人帮他要官了!”

  朱标快速翻看一遍,都是请求给德庆侯进位国公的。还不约而同的引用了,父皇那句‘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评价。

  没办法,谁让那八字匾额,就挂在德庆侯府的大门上呢?

  “倒也是实至名归。”朱标给句客观评价道。

  “孔夫子说,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咱给的才是他的,咱不给的,他不能伸手要!”朱元璋冷笑一声道:

  “趁着咱大孙子满月,他也想蹭蹭喜气?那他可打错了算盘!”

  说着朱元璋沉声下令道:“传谕,德庆侯御下不严,管教无法,致使奴仆滋扰地方,与民争利。朕颁布铁榜有言在先,还敢再犯,罪不可赦。着犯案人等严惩不贷,德庆侯俸禄减半。钦此!”

  “父皇……”朱标迟疑一下,赶紧提笔起草上谕。

  写完搁笔,他还是觉得不对劲。不是处置太重,而是太轻,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朱元璋看一眼太子起草的上谕,便从印盒中拿出天子宝玺,亲自用印。

  完事儿才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对了,杨宪到底是谁的传声筒,问出来了吗?”

  “法不传六耳,就算真有此事,知情者也少之又少。”朱标缓缓摇头,父皇心里这根刺,算是拔不掉了。

  “看来还是得直接问小廖了。”朱元璋微微颔首道。

  “德庆侯也可能不说实话。”朱标还是想劝父皇,还是别翻陈年旧账了吧。

  “都不说实话,那就都洗不脱嫌疑!”朱元璋陡然间杀意迸发道:“一个也不放过就是!”

  “父皇,可不能冤枉刘先生啊!”朱标打个寒噤,熊熊燃烧的火盆,都不能让他感到一丝温暖。

  “咱没说他。咱要敢动他,你娘头一个就不答应。”朱元璋打个哈哈,不再提这茬。

  太子将信将疑的点点头,只见火光映照在父皇的眼帘,就像他双眸中,有火苗在跳动一般。

第三十九章 我的学生生涯

  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暂时还波及不到大本堂的皇子和伴读们。

  他们更津津乐道的,是燕王和晋王热火朝天的斗法。

  那日吃了屁亏后,晋王便处心积虑想要找回场子来。可燕王念书不成器,却比猴子还精,哪能让他轻易得逞。

  比方有一天,晋王故意比他早到片刻,将装满浓墨的墨盒放在虚掩的门上。

  但朱棣早就看到他鬼鬼祟祟的影子,故意磨磨蹭蹭,跟在先生后头进门。

  结果一开门,先生给浇了个满头墨。告到父皇那里,晋王自然跑不了一顿胖揍……

  在燕王这位恶作剧之王的面前,晋王班门弄斧的结果,基本都是像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晋王也有杀手锏——打小报告!比如老四带弹弓、带鹦哥来上学,或者逃课出去玩,都会被他告发,然后就轮到老四挨揍了……

  三哥四哥斗得不亦乐乎,也给朱桢枯燥而无奈的小学生涯,增添了些宝贵的乐子。

  楚王殿下终于接受了重新当小学生的苦逼命运。

  整个冬天,他都老老实实的在大本堂中上课。

  ‘横竖被困在学堂,不如跟着多少学点东西吧。’总是很容易跟命运和解的楚王殿下,如是想道。

  ……

  他每日一早到学堂上,先是晨读昨日学到的功课,然后由讲官卯时讲读。

  因为皇子们年龄相差很大,最大的秦王已经十八岁,最小的潭王才六岁,所上课程自然大不相同。

  所以学生们要轮流拿着自己的书,来到先生的讲桌前,把书放在先生面前,请先生来教。

  因为书本上没有标点,所以先生要先给断句。对小一点的学生,还要教他认生字。

  这一步对朱桢来说问题不大。繁体字嘛,写虽无能为力,但认还是基本都认识的。

  当先生发现楚王殿下开始大量识字后,不由热泪盈眶,直呼天才!

  接着是先生范读,学生跟读。

  这一步是让朱桢最不适应的,倒不是他不会鹦鹉学舌,而是读书的方式太羞耻了。

  先生们是用唱读的,就是拉着声调,唱歌一样来读。学生还必须连音调和顿挫都模仿的一模一样才行。而且还得反复三五遍……

  他上辈子最受不了就是小学生拉长腔调、表情丰富的朗诵。没想到自己现在每天都得来上个十几二十遍,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最后,先生会讲解书文意义。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业水平,讲解的深浅程度自然不同。这也是最看先生们水平的一环。

  大本堂的讲官无一不是天下名儒,自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按需分配了。

  像三哥、五哥这样的好学生,先生自然往深里讲。像二哥四哥这样的问题学生,先生只简单讲一讲,深了他们也听不懂。

  而像楚王殿下这样明明基础很差,却一肚子歪理的,先生们也能通过九浅一深的讲解,既帮他把基础打好,又让他气焰不那么嚣张。

  至于一天能学多少东西,自然也看学生水平。接受能力最强的老三,每天要授书十来次;而我们的秦王殿下,每天一般只授书一次,而且第二天很可能还得重讲。

  朱桢一开始还想表现下自己的能耐,但他很快就发现这是个‘能者多劳’的内卷机制。

  因为先生们要求,凡是教过的书,学生必须达到随便起个头,就能随口接着背下去的程度。

  而且不仅要会背诵,还要先抄写后默写。

  最后还得把书讲解给先生听,证明自己是真的学会了。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