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197章

作者:三戒大师

  “元廷派出几任市舶整顿大臣,都要么被收买,要么被暗杀,总之没人能奈何海商集团。后来也就没人敢再碰这个要命的烂摊子了。”

  “嗯。”朱桢点点头,这就解释了元朝后期,市舶收入枯竭的原因。

  “那到了本朝呢?”

  “本朝,呵呵。那些海商站错了队,他们都支持张士诚,结果赌输了。”刘伯温神情复杂道:

  “张士诚败后,一部分海商跟他的残部退到海上,当起了海寇。还有一部分投降朝廷,被你父皇一股脑迁到中都去了。”

  “现在海上情况复杂,倭寇、海盗、还有退到海上的海商、义军,盘踞沿海岛屿,劫掠往来船只。除了他们自己的走私船之外,正常出海的船只,没有一条能平安返航的。”刘伯温道:“所以本朝的市舶司同样没有收入。”

第三一九章 执夷千户

  “但我只知道这么个大概,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刘伯温又补充道。

  “我大哥说,江浙地主跟江浙海商是一回事儿。还想请教老师,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呢?”朱桢又问道。

  “这么说是不准确的。”刘伯温便捻须答道:“你可以说,江浙地主中有海商,但不能说江浙地主就是海商。”

  “明白了。”朱桢点点头,再问道:“听说朝廷前几年关闭市舶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防止地方奸民勾结倭寇?”

  “是。”刘伯温颔首道:“他们给倭寇通风报信,让倭寇可以及时躲避官军追缴。还为倭寇提供物资和人手的补给。当然,倭寇会支付丰厚的报酬。”

  “所以说,要想让市舶司恢复往日的盛况,就必须消灭倭寇、打击走私,以及斩断内外勾结的链条。”朱桢沉声总结道。

  “对。”刘伯温认同道:“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手中必须要有军队,而且还得有强大水师,不然什么都干不成。”

  “我现在有两护卫。”朱桢便盘算道:“但是没有水师。”

  “听说你救过巢湖水师?”刘伯温笑道:“正好他们处境也很艰难,如果能把他们从淮安调到太仓就好了。”

  “好主意啊!”朱桢眼前一亮,他怎么忘了巢湖水师?

  自己救过他们还在其次,关键是他们现在急需靠山!自己这条大腿虽然还不够粗,但可以扯虎皮做大旗,让大哥出面帮自己搞掂。不愁他们不跟自己干。

  “你先别高兴太早,”刘伯温淡淡道:“别忘了,崇明岛上还有位靖海侯呢。一山不容二虎,靖海侯未必同意巢湖水师南下。”

  靖海侯吴祯,是那位江阴侯吴良的弟弟,哥俩虽然没封公,但在淮西武将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深受朱老板的器重。

  洪武二年,朱元璋在鸡笼山设立功臣庙,祭祀二十一位开国功臣,‘死者塑其像,生者虚其位’,吴祯与兄长吴良都位列其中。这牌位可比铁券硬多了,只要不造反,就没人能动他们分毫了。

  自开国后,吴祯便奉命担任剿倭总兵官,驻守崇明,统帅数万水军,督理海运,总理海上军务。

  这些年来,海上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吴祯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是否调巢湖水师南下,朱老板肯定会征求他的意见的。

  不搞掂吴祯,什么都白搭。

  ……

  在诚意伯府吃过午饭后,朱桢便迫不及待告辞离去。

  他心爱的大熊猫,还寄养在临街的卫国公府上呢。

  这让刘基难免感叹,自己这个老师的吸引力,还不如一头大熊猫……

  他不知道,在老六这里,别说他刘老师了,就是河北老师、三上老师加起来,也比不了一头大熊猫。

  再加个小泽老师还差不多……

  “啊,我的心肝儿。”朱桢一看到自己的大熊猫,整个心都化掉了。

  大熊猫看到他也很高兴,因为这位‘饲养员’总会给自己带好吃的。所以两个圆滚滚的生物便双向奔赴,亲热的蹭啊蹭。

  “明明是我的……”邓铎在一旁满心酸涩,有一种被当面牛头人的感觉。

  “邓千户,你要注意身份。”黄毛……哦不,楚王殿下抬起头来。

  “恁还好意思说呢,俺的千户官告呢?怎么还是百户?”将军愤愤道。

  “这可怨不得我,是你爹作梗啊,他说你寸功未立,不能升千户,不然会有非议的。”朱桢也有些没面子道。

  他之前也没想到,这些叔叔伯伯,并不太把他这个亲王当回事儿。

  楚王殿下又赶紧找补道:“但在本王军中,你已经是我的执夷千户了。回头给你立个功,你爹不就无话可说了?”

  “那倒是……”邓铎这才神色稍缓,道:“不过末将这个执夷千户,也不能整天搁这儿养熊猫吧?我得跟我的部下在一起。”

  “熊猫就是你的部下,你在我军中的职责,就是把熊猫养好。”楚王殿下却说道。

  “你!我是要带兵打仗的,不是当饲养员的!”邓铎登时脸涨得通红:“我不干了,把熊猫还给我,我不能有辱家门!”

  “你着什么急啊?我话还没说完呢。”朱桢白他一眼道:“以及担任本王的亲兵队长。”

  “这还差不多。”邓铎神色稍霁道:“亲兵队有多少人?”

  “你眼下有两个兵,一个叫高铁,一个叫李芳远。”朱桢便道:“都跟咱俩差不多大。”

  “你,你不是好人……”邓铎眼泪都要下来了。

  “好了好了,我逗你玩的。也不想想,指望你们仨,能保护的了我?”朱桢摸着大熊猫圆滚滚的脑袋道:“就你这智力,还不如只大熊猫。”

  “我也是关心则乱。”邓铎讪讪挠头道:“天天在家没事儿干,我急得上火……你看,我这舌头上都起大包了。”说着把舌头伸出来给他看。

  “这个简单。”朱桢便揽着他的肩膀道:“我带你去个好地方,保准你火气全消。”

  ……

  王领着他的将军,来到了曲中金莲院。

  春节促销早已经结束,而且这会儿还是人最少的过午,金莲院内却依然高朋满座。可见沈六娘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邓铎还是头一回来这种地方,看着戏台上那些穿着很省布料的裙子的胡姬,在那里搔首弄姿,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将军,腾地就红了脸。

  “殿下……”

  “叫我六公子。”

  “公子,咱们来这种地方是不是早了点儿。当然我不是说咱们不行,主要是咱们都没钱。”邓铎佝偻着腰,把头侧向与戏台相反的方向,眼神却斜斜的,往春光乍现的戏台上直瞄道。

  “放心,曲中的规矩,第一次来免单。”王信口胡柴道。

  “真的?”将军登时松了口气,又暗暗盘算道,这曲中起码二三十家妓馆,我回头再去别家,一样可以说,是第一次上门。

  这时,沈六娘听到禀报,出来迎接殿下。

  “陆娘。我这个兄弟今天心情不好,你找几个善解人意的小姐姐,开解开解他。”朱桢便吩咐道。

  “公子放心。”沈六娘掩嘴一笑,便招来几个女史。

  莺莺燕燕环绕着邓铎,将军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叫英雄难过美人关,晕头晕脑的便被几位女史带进了包厢。

  朱桢则跟沈六娘,来到给他和老三准备小院里。

第三二零章 六大海商

  小院中花木扶疏,檀香氤氲。

  沈六娘给朱桢沏一盏茶。

  “殿下这么早就回来了?”

  “嗯,临时有变,就先回来了。”朱桢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在这种环境里,人也斯文了不少。

  “有点事来找你商量一下。”

  “看来殿下是准备大干一场啊。”沈六娘眉目异彩涟涟。

  “哦,你怎么看出来的?”朱桢看她一眼,问道。

  “殿下跟以前不大一样了,看上去精神焕发,干劲十足呢。”沈六娘抿嘴一笑道:“想想殿下的年纪,自然是要干一番事业了。”

  “哦,哈哈哈,你敢取笑本王。”朱桢愣一下才明白过来,不禁失笑道:“本王确实准备做点事业,不知六娘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两只胳膊也没问题的。”沈六娘毫不犹豫的点头道。

  “好。”朱桢便将市舶司的情况,大体讲给沈六娘,然后问她道:“听说你们沈家,原先就是靠海上贸易发迹的?”

  “也不全是。”沈六娘便简单讲述起沈家的发迹史道:

  “我家原先祖籍吴兴南浔镇,有一年闹瘟疫,全家才迁到了周庄。当时瘟疫和战乱不断,周庄人口流失的厉害,我们家便一边开荒拓土,一边将那些失去业主和佃户的土地占归己有。就这样,积累了很多的田地。然后加以改良,并兴修水利,将荒田变成良田。

  “到我祖父万三公继承家业时,沈家已经拥有了良田数千顷。产出的粮食卖给那些海商,然后由他们转运到北方。但我祖父一直很不甘心,因为海商仗着垄断海运,把收购价压得很低,大头都让他们赚去了。”

  “那他也自己弄条船,自己运粮到北方去卖嘛。”老六大聪明道。

  “祖父起先也这样想,可海面被当时的六大海商把持,市舶司在他们手中,就连元朝的水师也早就成了他们的爪牙。所以只有六大海商和依附于他们的商人,才能放洋出海,其余人一概没门儿。”

  “祖父各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是个极有远见、又既有韧性的人,既然认定了海贸这条路,就无论如何都要把它走通。”

  “他是怎么走通的呢?”这是朱桢最关心的。

  “他仔细研究后发现,当时六大海商之一的陆德源,年事已高,而且没有子嗣。几个侄子也都是等着吃绝户的酒囊饭袋。”沈六娘接着道:

  “祖父便设法与陆德源结交,正好陆德源也已经早有退意,奈何家族中无人可堪大任,正急于寻找一个可以帮自己打点生意的帮手。两人合伙做过几次生意之后,陆德源便认为祖父就是自己需要的那个人。

  “祖父便拜他为义父,继承了他海上的事业。通过粮食海运积攒了足够的本钱,然后造大船、扩大船队,把生意做到了南洋、西洋,从那开始我家便财源广进,以至于坊间谣传我祖父挖到了聚宝盆。”

  沈六娘说话条理清晰,很快便将沈万三的发迹史,呈现在了朱桢面前。

  “明白了。”朱桢点点头,问道:“现在六大海商还在么?”

  “应该不在了吧?”沈六娘不是很确定道:“这些事儿,都是听我爹生前讲的。奴家记事儿,就已经是洪武了。然后沈家便被迁到了凤阳,现在都家破人亡了,跟海上已经没有半点关系。”

  “另外,还有跟我们遭遇差不多的顾家,好像也在六大海商之列。”沈六娘又回忆道:“顾家当家的叫……顾元臣,在凤阳时他还时常去我家,也不知人还在么。”

  “顾元臣。”朱桢记下这个名字,因为老刘也提到过他。而且老刘还提到过另一个人。“殷绍宗呢?”

  “只听父亲说过他,听说他家人世代驾巨舰往来大洋,应该也是其中之一。但我也不知道他现在人在何处,是死是活。”沈六娘吃不准道:

  “然后还有上海唐家、松江郑氏、庆元倪氏、福山曹氏、杭州谢氏……听说这些在元末好像都是大海商来着,但哪些是六大海商,哪些不是,就不得而知了。”

  说完她赶紧解释道:“其实六大海商之说,哪怕在元朝,也是上不得台面的,尤其是身处其中的各家,往往对海商身份讳莫如深。”

  “嗯。”朱桢点点头,表示理解。海上亡命,无法无天,不仅名声不好,而且还往往沾着黑道。诗书传家的名门大户自然是干了也不承认的。

  “这都是小时候,奴家从家里人口中听来的闲话,做不得准的。”沈六娘又强调一遍。

  “那就把它调查清楚!”朱桢沉声道:“现在江浙海商为首的是哪几家?他们是如何运作的,跟倭寇海贼勾结有多深?”

  顿一下,他又幽幽道:“是否跟官兵也有勾结……以及,在朝中有没有保护伞?!”

  “是……”沈六娘忙应一声,又为难道:“可指望金莲院,怕是打探不到殿下想要的情报。”

  “嗯。”朱桢点点头,问道:“金莲院这边,你能走开吗?”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