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19章

作者:三戒大师

  然后他挥下手道:“放心吧,咱已经听你母妃的建议,在民间选拔女大夫入宫为医官,到时候这些都不成问题了!”

  “谢父皇。”朱桢满意的给朱老板磕了一个。

  胡充妃却有些蒙圈,我提过这种意见吗?难道是哪天说的醉话?可他是怎么听到的呢?

  莫非他比我想的还要关心我?

  虽然不知道这事儿怎么跟自己联系起来了,但她知道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她正为了帮不上她们大忙内疚的不行呢,这下好了,歪打正着了……

  胡充妃也赶紧盈盈下拜,头一次柔声细气道:“臣妾替那些老姊妹,叩谢陛下隆恩!”

  “哈哈好,爱妃快平身。”终于听到她自称‘臣妾’,知道‘冷宫事件’终于掀篇儿了。

  朱元璋也十分高兴。

  两个狗男女便拉着手絮絮叨叨说起话来,都忘了可怜的娃儿还跪着呢……

  ‘尼玛,早知道就不磕了……’膝盖跪的生疼,还被硬塞狗粮的楚王殿下糟心坏了。

第二十六章 贵妃之死

  朱元璋素来雷厉风行,第二天便下了上谕,命有司募集技艺高超的女大夫,由太医院选拔佼佼者。愿入宫者授予官身,不愿入宫者也可记入官册,以备召用。

  然而那位可怜的孙贵妃,还没等到为她选拔的女医官入宫,便在一个冷冷的冰雨夜里香消玉殒了。

  闻此噩耗,朱元璋伤心至极,难过的三天三夜睡不着觉。

  跟达定妃这种妖艳贱货,胡充妃这路女汉子不一样,孙贵妃是正经的大家闺秀。

  她不仅生得国色天香,品德也十分高尚,言行皆有礼法,如古代那些有名的贤女一般。作为后宫二把手,多年来她一直小心谨慎,协助马皇后将后宫打理的和和睦睦,井井有条。

  朱元璋能不被后宫家事分神,集中精力处理国家大事,少不了她的一份功劳。

  正是因为有她在,马皇后才能放心回老家为父母立庙迁坟。谁知她竟一病不起了,这才有了后来的乱子……

  不夸张的说,她在朱元璋心里的分量,很重很重。

  为了表达对孙贵妃的哀思,朱元璋亲自写了祭文,并决定给她一场盛大的丧礼。

  然而国朝初定,许多典礼制度还是空白。之前还没有妃子薨逝,官员们都不知道该遵循哪朝哪代的丧礼。

  朱元璋便命礼部斟酌古礼,草拟服丧制度,然后在朝堂上交由诸公议定。

  他还特别召见了礼部尚书牛谅,命其参考最高规格来制定礼仪,务必要让孙贵妃极尽哀荣。

  牛尚书面临第一个难题,就是孙贵妃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按照周礼,连个给她摔盆服丧的人都没有。

  这让朱元璋愈加心痛,遂下旨令第五子吴王橚,给孙贵妃行慈母服,以孝子身份主丧。

  ……

  三天后,十月初一,朔日大朝的日子。

  这也是朱桢新生之后,头一次上朝。

  清晨天不亮,奉天门寒风凛冽。

  他戴着九缝皮弁冠,穿着白衣素裳,和兄弟们立在金台帷幄之下,一个个冻得跟孙子似的。

  但皇子们都知道父皇心情糟糕,没一个敢触霉头的。就连还在养伤的老七,都一瘸一拐的来了……

  不过朱桢还是时不时关切的看看五哥,这位沉默到总让人忽略的兄长,今天存在感特强。

  因为他是唯一披麻戴孝的一个。

  但朱橚宁肯所有人都忘了自己才好,也不想当这种焦点。

  他一直在默默流泪,一旁的四哥也眼圈通红,嘴唇都咬破了,一点血痕煞是扎眼。

  朱桢知道,四哥五哥的眼泪不是为孙贵妃而流,而是在为他们自己伤心。

  事实上,自从知道要给孙贵妃服孝子丧,五哥的眼泪就没停下过。四哥还一度想要找父皇理论,免了五弟的慈母服。

  因为所谓慈母服,是一种为抚育自己长大的庶母服丧的丧礼。

  而他们是在马皇后身边长大的,并没有被孙贵妃抚育过一天。

  四哥却被大哥拦住了……

  朱桢觉得,既然四哥五哥受委屈了,那自己就该跟他们站在一起。

  可这些礼仪方面上的门门道道,他是一窍不通,实在弄不清该怎么帮忙,也只好先在精神上支持了。

  ……

  寅时三刻,景阳钟响,午门缓缓敞开,文武百官鱼贯而入,迅速在奉天门前叙班完毕。

  三声响鞭过后,洪武皇帝朱元璋在金台帷幄中升坐,群臣便在礼赞官的率领下朝贺赞呼。

  历朝历代,群臣大朝行礼都是三呼万岁。但到了朱老板这里,变了。

  他觉的‘万岁’这词儿简直扯淡,能活百岁就是人瑞了,活一万岁的那是老鳖。

  所以洪武二年一次朝会,他便跟群臣商量,‘万岁’之说皆系虚语,应该更换赞呼之词。

  他说“遇朝贺之日,赞礼官云赞呼,众臣皆呼‘愿君有道’!再赞呼,众臣皆呼‘天下和平’!你们以为如何?”

  李善长便说:‘两呼欠缺,还是应该三呼。至于赞呼之词,是臣祈君之至诚。或可将词改为:一呼天辅有德,二呼海宇咸宁,三呼圣躬万福。’

  朱元璋觉得很赞,便同意了。

  自此以后,朝会遂不呼万岁。而是改用韩国公那套赞呼之词。

  待到百官平身后,朱元璋便迫不及待问礼部尚书道:“孙贵妃的谥号,拟定了吗?”

  牛尚书赶紧出班,手捧笏板禀报道:

  “回陛下,礼部以为贵妃孙氏以笃慎之资、纯淑之行……当国家开创之初,备警戒相成之道。德实冠于嫔御,功有助于中闱……宜加增谥,以表推崇,可谥曰成穆。”

  “成穆?”朱元璋虽然对谥法不甚了了,也知道这是上等美谥,满意的点点头道:“好,那便谥为成穆贵妃。”

  “遵旨。”牛尚书忙高声应下。

  “成穆贵妃的丧礼,拟定了吗?”朱元璋又问道。

  “回陛下,臣等查阅周礼,以及汉唐宋贵妃丧礼,草拟了本朝《贵妃丧礼仪注》。”牛谅从袖中掏出一本白皮奏本,由太监进呈御览。

  朱元璋戴上老花镜,仔细翻看起来。

  看着看着,他脸色渐渐阴沉。耐着性子把那《丧礼仪注》看完之后,便冷声质问道:“牛谅,朕前日召见时,便与你说的很清楚,由吴王主丧,行慈母服三年,东宫太子、诸王皆服齐衰杖期一年,怎么仪注上通通没有?”

  “回禀陛下,去岁颁行的《大明令》载有明文,‘父服斩衰三年,母服齐衰三年,庶母服缌三月。’”牛谅忙硬着头皮解释道:

  “此外,臣等查阅《周礼》,以及历代仪注,皆曰‘父在,子为母服期一年,若庶母则无服。’是以吴王行慈母服期最多就是一年,太子殿下和诸王殿下,则无服期之礼,最多服缌三个月。故而臣……不敢奉诏,还请陛下三思。”

  “不行,那样实在太轻了!”朱元璋却断然道:“父母之恩,皆重于泰山,岂能厚父薄母?正是因为古礼太轻,朕才让你们礼部修改,不独为贵妃,更是为了万世之范!”

  “陛下,事关伦常,礼不可废啊!”牛谅忙跪地立谏,一众礼部官员也跟着跪地立谏。

  “礼不可废啊,陛下!”

  “朕的儿子都没说什么,你们瞎操个蛋心!”朱元璋虽然战力爆表,但也很头疼这些认死理的文官,便准备拿儿子做挡箭牌。

  “对不对啊,太子?”他的目光看向立在一旁的朱标,准备让他分担下压力。

  “父皇,儿臣也不赞同礼部所拟仪注。”便听太子殿下沉声道。

  朱元璋深感欣慰,果然是上阵父子兵,还是儿子知道老子。

  谁知还没夸出口,太子却话锋一转道:“按礼,惟士为庶母服缌,大夫以上则无服。”

  朱标看看兄弟们,头一次顶撞父皇道:“所以,诸侯之子尚且不为庶母服丧,何况天子之子乎?!”

第二十七章 朕发起飙来,标儿也不认

  虽然朱桢的文言水平属于地平线级别,什么齐衰杖期、服缌、服期之类的词儿,听得他一脸懵伯夷。

  但他连听带猜,还是听明白了君臣争论的事情。

  简单说,就是父皇想让五哥给孙贵妃服丧三年,让其余皇子当然也包括自己,服丧一年。

  至于服丧啥意思?戴孝?应该是吧……

  但礼部却认为,按照旧例和现行法律,父亲健在,儿子为母亲服丧一年,不用为庶母服丧。所以五哥最多给孙贵妃服丧一年,自己和其余兄弟服三个月就成。

  然后父皇很不满意,想让大哥表态支持一下,没想到大哥更狠,直接说按照礼法,我们身为皇子,是一天都不可以为庶母服丧的……

  他这才明白,大哥拦着四哥去找父皇,不是怕父皇生气,而是要自个儿扛下这一切。

  还以为这样的好哥哥,只存在书里头呢。

  ……

  楚王殿下在那感动不已,他爹却已经气炸了肺。

  “老大,你再说一遍?”朱元璋难以置信的看向太子。

  “回禀父皇,儿臣说,皇子为庶母服缌,非所以敬宗庙、重继世也!”太子低下头,缓慢而坚定道:

  “贵妃娘娘薨逝,儿臣等同样悲痛欲绝,然则父皇母后俱在,实不能服此丧礼。”

  朱桢都听明白了,大哥的意思是,我娘还活着呢,给个小娘服哪门子丧!

  想想也是,那不是咒皇后娘娘死吗?

  这下连他也不乐意了,因为自己的娘也活着呢……

  ‘俺也一样。’朱桢暗暗嘀咕一句。

  “你怎么听三不听四?老子……朕都说了不独为了孙氏,”朱元璋忍着怒气道:“还是为了改革丧礼!”

  “父皇既然要垂范万世,更当慎之又慎,《礼记》云,重礼,所以为国本也。为一人而变丧礼,实非所宜也!”太子抬起头来,迎着父皇的目光道:

  “还请父皇三思!”

  太子的话有理有据有节,让他爹竟无法反驳。

  但这可不是好事儿,朱元璋要是能反驳,他还不至于破大防。但现在没法反驳,可把他给憋爆了。

  “三思你奶奶个腿!臭小子翅膀硬了,敢顶撞老子了?!”朱元璋拍着龙椅大骂道:

  “好哇!咱把天下最厉害的能人,都请来教你,是让你帮老子分忧的!不是让你一套一套的顶撞老子!赶紧给咱跪下认错!”

上一篇:爆红从报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