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56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曹髦皱着眉头,神色愈发的严肃。

  “当初司马家弄权,弄得民不聊生,士人们都不愿意出仕,不愿意为虎作伥,这是贤人的做法,可如今,朕已经扫清奸贼,庙堂之内,皆是忠义之士,地方上百废待兴,朕灭蜀伐吴,使四方蛮夷来朝,可过去这些人还是想要躲在山林之中,这朕就实在不能理解了。”

  “都说人人隐居,人人避世,不相往来,顺其自然就能让天下大治。”

  “可要朕来说,黄老的无为而治,绝对不是这样的。”

  “当初前汉新立,庙堂采用黄老之说,无为而治,此无为,乃是不多徭役,使民宽松,不禁皆可为,方才有了前汉的盛世,当时难道就没有治世的能臣了嘛?”

  “萧何等人难道是躲在山林里治理国家的嘛?”

  “经学的事情,无论如何争吵,都是无法得到结论的,纵然得到结论,也只是因为你们惧怕朕的权势而低头。”

  “可这天下的兴盛衰亡,却是能直接看到的,朕上位之后,社稷的变化如何,有目共睹!”

  曹髦的声音洪亮,众人都只是看着他,却不敢多言。

  曹髦站起身来,冷冷说道:“从今日起,庙堂要以王学为官学,只招收那些有心治理天下的贤人,至于那些要归隐山林的人,朕会禁止他们的子弟,族人以及亲近者出仕,免得败坏了风气!”

  听到这番话,刘伶大惊失色。

  他终于忍不住了,“陛下!!”

  “此番行为与党锢有什么区别呢?”

  后汉时,皇帝就曾禁止那些党人的亲近以及族人出仕,掀起了几次党锢之乱。

  而曹髦此刻的禁令,显然也是有些同样的意味。

  看到焦虑的刘伶,曹髦这才看向了他,脸上带着笑意,“没有区别。”

  刘伶再次说道:“陛下,臣以为,纵然隐居山林,没有违背律法,没有对陛下不敬的意思,这是对自然的追求,怎么就需要党锢这样的手段呢?”

  曹髦冷冷说道:“圣王出,野无遗贤,如今伱们都想要在野外隐居,这不是在说朕不是圣王嘛?”

  “这就是对朕的不敬,朕为何不能禁止呢?”

  “况且,你们都不愿意出仕了,只想躲在山林里,什么都不在意了,被禁止出仕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这不是你们所追求的正道嘛?让你们的子弟,族人,都跟着你们一同去这正道,不要出来祸害别人,不是很好嘛?”

  刘伶说不出话来,他焦急的看向了嵇康。

  嵇康此刻却看都没有看他一眼,似乎他觉得皇帝说的很有道理。

  阮籍叹息着,站起身来,“陛下,纵然如此,还是有些惩罚太过”

  “惩罚一点都不过,这是大魏风气,是会影响往后士人乃至国运的事情,倘若众人都只想着如何躲避,如何不为,那大魏还能坚持多久呢?”

  “鲜卑和匈奴人都在学习后汉的经学,在想着如何强大,而我们的士人却在想着如何躲避,这是准备将江山拱手让给他人嘛?!”

  “朕没有将这些人抓起来诛族,就已经是很宽厚了,大魏的士人当自强,既享受了好处,哪有不出力的道理?”

  “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且照办!!”

第99章 内迁

  当皇帝的诏令传达出去之后,洛阳并没有什么反响。

  说到底,真正的得势者根本就不会想着要去隐居。

  玄学兴起之后,有部分不得势的名士开始鼓吹这些思想,得再等四十年,才能看到得势者都开始在庙堂隐居的情况出现。

  可是在曹髦这个时期,情况还没有恶劣到那种地步。

  比起皇帝对这些隐居者的惩罚,众人更在意的还是官学的事情。

  这才是关系到他们利益的大事啊。

  这成为了洛阳内最为火热的话题。

  而曹髦却没有在意他们的想法,直接开始推行!

  一时间,大魏的诸多部门都热闹了起来,嵇康成为了曹髦对外的经学负责人,大量精通王学的士人们被提拔到治经博士的位置上去,让他们负责继续研究。

  同时,太学里的风向也发生了转变,王学开始逐步成为了比例最大的存在。

  整个王朝都笼罩在全新学说之下,三世说跟九赞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

  曹髦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问的事情上。

  他先是去了太学,亲自邀请王肃前往此处讲述经学,跟着学子们一同聆听。

  随即他又召集名士们,亲自进行辩论,作文。

  皇帝喜欢王学,那群臣官员们自然都是会效仿的,王学后来居上,一时间,文章齐出,各类关于此类的研究内容不断的浮现。

  可这些也只是局限在了中原地区,大魏的四周,还有着更加重要的事情

  长安。

  裴秀披着厚厚的裘衣,皱着眉头,看着远处的官员们执行命令。

  长安令此刻正领着一群官员们,进行安排事务。

  “张义顺!”

  有官员拿着名单叫了起来,当即就有一个壮汉带着妻子走到了那官员的面前。

  官员详细的对比起了他的情况,随即交给他“户牌”。

  这牌上记录着对方的名字,家庭成员,工作,居住地点等等。

  官吏将东西交给了对方,然后指着对面的民居说道:“往后你就居住在这里,耕作的地方,明日就有人会带着你去熟悉,因为你有三個儿子,所以给你多分了耕地”

  那人皱着眉头,以很不熟练的凉州话问道:“我们没有口粮”

  “你放心吧,你原先的牲畜已经被计算成等价的粮食了,这些足以让伱们不饿着,你这话还得多练,否则如何跟左右相处呢?”

  “这里还有学堂,你的两个儿子都达到了入学的年纪,非农时,可以让他们前往聆听。”

  “唯!!”

  那人点着头,领了牌,随即带着家人离开了此处。

  长安令此刻笑着走到了裴秀的身边。

  “尚书,我这里是绝对不会出什么纰漏的,您完全可以放心。”

  裴秀没有理会他,羌胡安置的事情,还真的没有说起来那么的容易,过去这些羌胡的部民,此刻都改变了姓名,以全新的身份入住到了雍凉各地州各郡之中。

  长安这里就分到了八百多人。

  其实这几百人放在偌大的长安里,根本就是鱼入大海,兴不起太大的风浪,也用不着长安令亲自出面,但是裴秀前来观察,那长安令自然也得跑出来表现一下。

  裴秀还是很给力的,他针对这几十万的羌胡进行了妥善的分配。

  让他们自己想一个魏名,以户为单位,收走他们过去的牲畜,等价的换成了粮食物资,确保他们不会被饿死。

  民居和耕地都已经分配妥当。

  他们过去的组织形式被破坏,裴秀认为,用不了五十年,这些人就会跟当地的魏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或许会更早。

  而这种新的内迁方式,如今在羌胡跟匈奴之中采用。

  这显然比曹操跟司马懿的方式要高明的多。

  裴秀听着长安令喋喋不休的说起他的政绩来,眼里满是不屑。

  若非陛下的诏令,他才懒得来这里呢,他是看不上这些人的,没能混到庙堂里的都是些没什么才能的人,也不值得自己多用心。

  裴秀很快就离开了此处,直接前往刺史府。

  诸葛绪跟裴秀的分工不同。

  当裴秀来到这里的时候,诸葛绪才刚刚送走了一批羌人贵族。

  裴秀负责安置那些底层的百姓,诸葛绪则是负责安抚那些高层。

  看到裴秀快步闯进了书房内,诸葛绪这才放下了手里的笔,笑着问道:“各地的情况如何?可还顺利啊?”

  裴秀没有回答,直接坐在了他的身边。

  “情况很是复杂。”

  “有些羌人是完全不知雅言的,他们到现在都认为自己是要被处死了,不肯配合。”

  “梁州有个县的百姓们聚集起来袭击了刚刚安置下来的羌人,因为那里的人曾被羌人所劫掠”

  “还有官员们居然借着分配耕地的名义给自己敛财。”

  裴秀连着说出了几个让自己头疼的问题。

  诸葛绪认真的听着裴秀的诉苦,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裴尚书,我觉得啊,您不必盯着这些事情,想要完成某件大事,肯定避免不了一些小问题,您只需要将事情交给各地郡守,让他们自己处置,他们很快就会给您一个交代。”

  “若是事事都想做到完美,那您就是累死也不会成功的。”

  诸葛绪的提议很简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可这却不太符合裴秀的处事风格。

  裴秀没有接话,只是反问道:“那你这里的情况又如何呢?”

  “倒是没什么问题。”

  经过石苞的一顿血洗,羌胡的上层大多都是愿意配合的,毕竟,在中原当贵族可要比在这边塞当首领更舒服。

  况且,裴秀原先的态度也很明确,不配合那就按着处置敌人的办法来办,诸葛绪对他们的态度又很宽和,于是他们都愿意配合诸葛绪。

  诸葛绪按着他们原先的地位,上书为他们请爵,给他们在中原换取了耕地,府邸,往后就可以去繁荣地区去享福了。

  说起这些人,裴秀又再次问道:“那个树机能,刺史怎么没有杀了他呢?”

  诸葛绪摇着头,“他是最先请降的,若是因为他有才能就要杀掉他,对接下来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好处。”

  “当今羌胡都被妥善安置,他就算有谋反的想法,也不会成功的,何必要杀他坏事呢?”

  裴秀没有再多说什么,他在这里的事情也差不多要结束了。

  诸葛绪既然不愿意杀,那自己也就不管了,勿要多管闲事,还是尽快返回洛阳为好。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