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956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听闻此言。

  一旁的靳向前等人不由点了点头。

  《永乐大典》之所以会和‘文明圈’这个词挂钩,很大部分在于目前的历史文献中,存在一个很致命的断代。

  这个断代就是《四库全书》。

  举个例子。

  《旧唐书》《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稽编》这些作品在历史中失传了很久很久,直到清代才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出来。

  所以后人压根不知道清朝篡改了什么,美化或者丑化了哪些事,甚至不知道清朝删改了什么书。

  其中很有名的代表就是《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这部著作曾经因为文中有“北虏”等反清字样而一度被列为禁书,没有被收入四库全书之内。

  最终掐头去尾,被搞成了残本。

  类似的例子不知凡几。

  也正因为《永乐大典》牵扯到了太多东西,所以它的‘身份认证’才尤为重要。

  想到这里。

  姜成谷不由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原先我们还在为这个权威认证而头疼,结果没想到来自霓虹的国际友人站了出来,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现在我可以很自豪的宣布,各位华夏同胞,各位东亚文明区的朋友,在今天这个不算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正式发现了失传456年的《永乐大典》!”

  “这是一次考古史、人文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注定将被载入史册。”

  “当然了,现在的《永乐大典》尚未完全经过脱酸处理,还有出现破损的风险。”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投入《永乐大典》的抢救工作中,希望有朝一日,这些修复好的《永乐大典》原本,能够尽快公开的与大家见面。”

  姜成谷在说最后这番话的时候。

  嘴角忍不住扬起了一丝抑制不住的笑容。

  众所周知。

  书籍类文娱修复工作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文本拓印。

  因此文本内容的相关解析,基本上会和修复工作同步进行,有些时候前者可能还更快些。

  换而言之。

  当《永乐大典》可以对外展出的那天,注定将有与《永乐大典》有关的研究成果一同公布。

  这些成果可能是失传的记载。

  比如说中医、比如说科学技术。

  也可能是历史的校正。

  比如某个皇帝并非记载的那么贤明或者那么昏庸,某个大臣有另外的一面等等。

  又比如……

  古代华夏与周围文明的关系。

  诚然。

  兔子们都是和平爱好者,从来不搞霸权。

  但在历史文本的支持下,搞个爸权还是可以滴……

  就这样。

  在屏幕内外无数人的期待中,直播总算暂告了一段落。

  随后按照姜成谷的想法,接下来应该安排一顿庆功宴,好好庆祝一下今天的成果。

  但却被翁同以‘《永乐大典》还没完全脱离危险,不能半场开香槟’为理由拒绝了。

  翁同说这话的时候还展示了他朋友圈里AC米兰的球衣,以此来增加说服力。

  于是这顿庆功宴便被暂时推后,众人就此分别。

  接着徐云又以自己身体不舒服为由,婉拒了潘院士一起吃饭的邀请。

  自己打车先回到了招待所。

  ……

  回到房间后。

  徐云立刻拉上窗帘,打开勿扰灯,锁上房门。

  接着快步来到简易书桌前,重新唤出了不久前弹出的那道光幕。

  “……”

  看着面前漂浮着的光幕。

  徐云不由微微蹙起了眉头。

  这段光幕虽然不长,但透露出来的信息似乎有点多啊……

  首先是《永乐大典》现世的判定规则。

  按照徐云原本的想法。

  应该是要等11095册《永乐大典》逐一脱酸、确定没有损毁后。

  《永乐大典》才能算真正的‘现世’。

  但眼下翁同他们才开了两个箱子,真正完成脱酸的更是只有7611册这一册书,完成度只能说是万分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

  《永乐大典》居然被判定为成功现世了?

  万一后头的那一万多册书里头,有一册或者多册在保护过程被毁了问题怎么办?

  甚至如果徐云突然疯批,去实验室都把永乐大典给撕坏了怎么办?——以徐云目前的身份,进入保护实验室还真不困难。

  蓦然。

  徐云又想到了光幕出现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先是森泽久作提出质疑。

  接着姜成谷同意对方的要求。

  然后森泽久作用自己的昏厥确定了《永乐大典》的真实性、众人齐声高唱《中国人》……

  想到这里。

  徐云的脑海中不由产生了些许猜测。

  难道说……

  《永乐大典》所谓现世的判定条件并非是实物上的现世,更重要的是民族心理角度的一种认同?

  这似乎……

  和国运的情况有点类似?

  徐云对国运的认知,同样经历过两个阶段:

  最开始的时候,他认为国运只是一种奖励。

  是先有了国运,才有了后来的诸多成果。

  但在科院发布会的时候他才明白……

  光环奖励的国运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还是锦上添花的效果。

  真正决定国家民族走势的国运,其实是可以、同时也必须要靠自身去争取。

  今天《永乐大典》的判定方式,与当初的国运又是何其相似?

  真正决定《永乐大典》是否现世的不是实物的保存度,而是华夏人民认同了这部书是《永乐大典》。

  紧接着。

  徐云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后一行的内容上:

  【注:因检测到‘血脉共鸣’效果,《永乐大典》激活隐藏属性‘沉寂’,传国玉玺特殊副本受此影响,将产生未知变化】

  血脉共鸣。

  这四个字倒是可以理解,当时那个情景确实令人的灵魂和情感产生了高度的共鸣。

  但后面的‘沉寂’以及副本的未知变化……

  这徐云就有点搞不懂了。

  所谓的沉寂应该是指《永乐大典》在地下埋了那么多年,可这和副本又有什么关联呢?

  还有副本的变化。

  之前为了做好相关准备,徐云曾经列举过一些可能的目标朝代。

  例如说三国啦、秦朝啦、五胡乱华等等等等……

  毕竟玉玺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后时期,是在公元937的1月份。

  当时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带着玉玺一跃而下,自焚于洛阳,传国玉玺至此不知所踪。

  但在经过国运和《永乐大典》的事情后。

  徐云对这个判断又变得有些有些犹豫了起来。

  如果抛开玉玺的限制,不再局限于玉玺本身……

  那么副本可能通向的时间点就有很多很多了。

  比如说元末、明末、甚至再来个大宋后期都有可能。

  想到这里。

  徐云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第 三百九十七 章岂不是算水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