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896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从今天科院请自己和童怀军前来的目的不难判断出,这台设备在职能上应该与测绘相关。

  但它的原理、名称这些东西,翁同确实就一无所知了。

  不过翁同的疑问并没有持续多久,潘院士便给出了解答:

  “翁教授,和您介绍一下,这台设备就是我们通过盘古粒子为原理,研制出的新型重力梯度仪。”

  翁同眨了眨眼:

  “重力……梯度仪?”

  随后他与童怀军对视了几秒钟,两人都从彼此的目光里看出了一股茫然。

  毕竟他们都只是文科生,对于探测方面的认知仅限于遥感探测——所有文科专业中,可能也就地信方面的从业者听说过重力梯度仪这玩意儿了。

  就像很多鲜为人同学,在此之前对重力梯度仪同样一无所知……

  接着翁同想了想,以遥感的经验提出了几个问题:

  “潘院士,不知道这台设备的探测精度与探测深度是多少?偏移矫正的时候,人为的干扰因素有多大?另外土层的含水性对设备的干扰情况又是如何……”

  翁同的这些疑问都是地面遥感探测的核心问题,在以往的探测过程中,各种因素经常会对结果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举个例子。

  对于一般的低频探测来说,一根电话线就可以干扰结果,把凢凢的小牙签给你探测成读者老爷的擎天柱。

  此外还有水层以及裂缝宽度分辨率,都属于经常会出现失真的数值。

  例如此前三星堆5号坑的探测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裂缝宽度探测失误的情况,险些让手脚架超过载重塌房。

  而在翁同对面。

  潘院士面色平静的听完了翁同的疑问,随后走到重力梯度仪的桌边拿起一份报告,返回原处递给了翁同:

  “翁教授,您看看这个。”

  翁同抬起眼皮看了眼这位赫赫有名的院士大佬,接过报告看了起来。

  结果没看几眼,他便讶异的抬起了头:

  “潘院士,这是……”

  潘院士的脸上扬起了一丝笑意,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没错,这是我们在离开蓉城之前,对三星堆遗迹的一次梯度探测。”

  “根据探测结果,我们发现了两个全新的……祭祀坑。”

  “虽然更深入的挖掘计划还要经过上层的审批,但根据表层的一些初步挖掘迹象判断,我们的检测结果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第484章 意向达成!

  “……”

  实验室内。

  听到潘院士的这番话。

  翁同与童怀军的脸上,顿时齐齐出现了极其强烈的错愕。

  被从三星堆里挖出来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作为古蜀文明的标志,三星堆内一共目前一共存在着8个祭祀坑。

  这些祭祀坑都不大,但却出土了数万件的文物。

  其中一、二号祭祀坑挖掘于1986年。

  三到八号坑则是2020年才新晋发现的。

  截止到目前。

  除了八号坑外。

  其余七个坑位已经差不多全部挖掘完毕,产出了不少令人震惊的成果。

  比如此前上过热搜的半片黄金面具,便出土于五号坑。

  六号坑则出土过一个长170cm,宽60cm,高40cm的木箱……或者说棺材。

  八号坑目前还处于收尾状态,一共挖掘出了6000多件器物——顺带一提,那位CCTV13记者掉下去的就是八号坑……

  不过与三星堆整个遗迹相比,这八个祭祀坑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区域。

  如今三星堆遗址共开展了37次发掘,发掘面积其实才不到2万平方米。

  而三星堆遗址的总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目前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千分之二。

  因此有一点可以肯定。

  那就是在整个三星堆遗迹中,必然还有其他尚未发现的祭祀坑,甚至更大的宝雪区。

  只是遗憾的是。

  三星堆内由于地质条件、土层中存在各种细小物体碎片的缘故,遥感探测这个手段在三星堆内效率很低——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灰烬层。

  啥叫灰烬层呢?

  首先。

  从祭祀坑的名字上就不难看出,三星堆内有很多祭祀遗留下的痕迹。

  而祭祀就必然要用到火,火焚烧以后连同器物堆积下来的土层,便是灰烬层。

  所以在三星堆的考古过程中,遥感探测的效率很低。

  比较普遍的探测手段是高光谱成像技术、激光拉曼光谱以及超景深显微镜。

  可按照潘院士所说……

  他们的这台重力梯度仪,居然能探测到三星堆的内部情况,并且发现了两个全新的祭祀坑?

  想到这里。

  翁同不由抬头看了眼潘院士,直接了当的问道:

  “潘院士,我能打个电话吗?”

  潘院士爽快的一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

  “当然可以。”

  翁同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报告,从裤兜里取出了手机。

  随后当着潘院士的面,拨通了一个号码。

  片刻过后。

  电话接通。

  一道带着明显川蜀口音的声音响了起来:

  “喂?哪个?”

  翁同轻咳一声:

  “老陈,是我,翁同。”

  与此同时。

  一旁的童怀军则靠近到了潘院士和徐云身边,低声介绍起了通话者的身份:

  “潘院士,徐博士,老翁联系的是川大考古系的陈向前教授。”

  “陈教授国内非常权威的一位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三星堆7号和八号坑挖掘项目的总负责人。”

  潘院士轻轻点了点头。

  虽然他没接触过陈向前本人,但却听说过对方的名字,也是一位业内大佬。

  而就在童怀军介绍的同时,翁同也和陈向前寒暄完毕了:

  “老陈,我问你个事儿啊——三星堆是不是发现了新的祭祀坑?”

  “……”

  听闻此言。

  电话对头原本还囔囔着有空找翁同打麻将的陈向前忽然一静,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说道:

  “祭祀坑?老翁,这……”

  眼见对方支支吾吾的,翁同又瞥了眼身边的潘院士,补充道:

  “老陈,我人现在就在中科大,身边站着潘院士——这消息就是他告诉我的,所以到底有还是没有,你直接说就行了。”

  电话对头继续沉默了几秒钟,方才传来了陈向前的声音:

  “……没错,消息是真的,不过更深入的情况我也不太了解。”

  “大概是前天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吧,工地那边接到了场地戒严的通知,说是要进行一轮土层结构的勘探,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离开现场。”

  “当时我还在蓉城,负责这事儿的是小赵,我寻思着既然是上边来的通知,就让他照做了——毕竟以往也不是没这种事儿嘛。”

  “结果一个小时后他又给我回了个电话,说是勘探结束,报告里发现了两个全新的祭祀坑。”

  说道这里,陈向前的语气忍不住拔高了几分:

  “一开始我是不相信这事儿的,三星堆这地方老子待了二十三年了,去年的遥感探测还啥都找不着呢。”

  “但等我赶回工地后,带着大家进行了一轮简单的土层定向——尤其是灰烬层采样解析,结果……”

  陈向前顿了顿,虽然隔着数千公里,但翁同依旧可以听出他话里浓浓的震撼:

  “结果显示,这两个祭祀坑确实存在,而且浅层物品的分布也和探测结果完全一致!”

  “更关键的是……这两个祭祀坑,规模要比原先的八个坑更大上许多,很可能是主祭坑!”

  听到陈向前最后这句话,翁同的呼吸顿时一滞。

  翁同所说的工地,指的自然就是三星堆遗迹的考古现场,这算是业内的惯用语。

  虽然三星堆目前已经停止了大规模挖掘,但整个现场依旧保持着比较基础的日常运作,和兵马俑的一二号坑有些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