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734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就是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以及引力。

  其中强核力和弱核力只在原子和亚原子……也就是中子、质子到夸克的尺度间起作用。

  所以在宏观世界,你是不会察觉这两种力的。

  所谓强核力,是指通过胶子像胶水一样把夸克捆绑(粘)在一起形成中子和质子。

  弱核力是推动影响放射性衰变,使一个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搞过蘑菇弹或者被蘑菇弹炸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核裂变就是是一个放射性衰败的过程,较重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原子核,从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所以核武器主要是和弱核力相关。

  《圣斗士星矢》里所谓的小宇宙,本质上也是指弱核力。

  所以那句“燃烧吧我的小宇宙”,也可以喊成“衰变吧,我的弱核力”。

  另外黄金圣斗士的光速拳,本质上也是光子交换……咳咳,还是不毁童年了。

  强核力和弱核力由于作用效果很短,所以也叫短程力。

  而万有引力与电磁力则可以在宏观中体现,因此叫做长程力。

  早先提及过。

  电磁相互作用的概念涉及度很广很广,弹力、摩擦力以及所有生物系统中的力,都是电磁力的宏观体现。

  目前唯一不会发生电磁相互作用的微粒只有中微子,属于绝代孤例。

  所以……

  微粒间想要检测电磁相互作用其实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对象换成孤点粒子这个特殊微粒后,难度更高上了无数倍。

  毕竟潘院士所说的是没有经过基态化处理的孤点粒子,通俗来讲就是没有‘实体’。

  所以想要检测孤点粒子的电磁相互作用,就必须要用到其他一些外物了。

  比如说……

  陆朝阳所提到的共振放大。

  共振放大的核心思路,其实和卡文迪许扭秤几乎无二。

  也就是把量级很小的现象,通过某些介质放大成可观测的状态——只是卡文迪许扭秤是肉眼,而前者针对的是设备。

  在得到徐云的一致意见后,陆朝阳又挠了挠脑袋:

  “思路倒是定了,不过这玩意儿该怎么放大呢……要不咱们搞个源质量的单片出来?”

  徐云沉思了几秒钟,余光在扫到二代光源通道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

  “陆教授,你说咱们从自旋入手怎么样?”

  随后他伸出两只手的食指,做了个平行的手势:

  “您看啊,电子的自旋不是平行的就是反平行的对吧?”

  “那咱们就搞出一个平行和反平行交替的电子束,让它们去撞击铅粒子。”

  “届时他们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湮灭,变成光子,光子再生成一对正反夸克。”

  “但是由于夸克禁闭的存在,最终夸克并不会直接被探测到,而是会发生强子化,变成一堆强子沿着最初夸克的方向喷射出来。”

  “而4685Λ超子就是一类强子,所以在最终的实验中,我们一定能看到有两个相反的方向上出现了一群粒子。”

  “湮灭的量级足够把细微的反应放大,到时候比较相反方向的喷柱轨迹就行了。”

  陆朝阳静静听完徐云的想法,紧皱的眉头却没有完全松开:

  “这确实是一种放大的方式,但是小徐,我们怎么才能找到4685Λ超子……等等!”

  话没说完。

  陆朝阳骤然便意识到了什么,转头看向了徐云:

  “那条轨道?”

  徐云用力点了点头:

  “没错。”

  这年头所有微粒的轨道都只能通过云室逆推,但唯独4685Λ超子超子除外。

  因为……

  它有一条已知的概率轨道!

  也就是徐云当初计算出来的、由赵政国和潘院士合作发现孤点粒子的、引发了微粒爱情故事的那条运动轨道!

  换而言之。

  徐云和陆朝阳只要按照轨道的波函数进行预处理,那么就一定可以测量到孤点粒子的电磁互作用情况。

  因为从出生到终焉,孤点粒子都和4685Λ超子伴生在一起。

  想到这里。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潘院士能够说出让徐云和陆朝阳现在就开始试验这种话,除了对他们有信心外,还有另一层的潜意思:

  那就是实验室目前的设备水准,完全可以负担起相关实验需求的精度。

  因此很快。

  徐云和陆朝阳便就地设定起了相关数值。

  “平行的和反平行的交替一秒100次应该够了吧?”

  “数学上没问题,不过要不保险一点,提高到200次吧。”

  “行,那么4685Λ超子的散射概率呢?”

  “稍等,我在计算……大概五千分之三吧。”

  “五千分之三,也就是四分钟左右可能出三十组数据……所以时间就设定80分钟如何?”

  “彳亍。”

  “那么耦合区域呢?划定多少?”

  “1毫米应该够了。”

  “阿巴阿巴阿巴阿巴……”

  就这样。

  半个小时后。

  徐云和陆朝阳很快便把实验方案搞定了。

  接着由唐飞、张晗等工具人出面,将相关系数设定录入了电脑程序里。

  又过了十分钟。

  科大同辐实验室的调度中心传来回复:

  用于实验的二代光源、电子束以及铅粒子束均已准备完毕,分配给徐云小组的实验时间为两个小时。

  由于整个过程全程发生在束流管道内部,外头除了按下启动键外没有任何操作的空间。

  因此在设备启动后。

  徐云等人便去……

  吃起了外卖。

  其实按照正常情况来说。

  在顺利突破孤点粒子寿命的情况下,这顿饭的氛围应该非常活跃:

  大家会讨论着论文的发表日期,幻想着自己署名出现在刊文上的场景。

  甚至还可能起哄着让徐云请客或者大宝剑。

  但随着潘院士安排的这个实验的进行,现场的氛围顿时有些沉闷了起来。

  所有人都在好奇一件事:

  那个让潘院士都赶到颤栗甚至恐慌的现象,究竟是什么?

  半小时后。

  众人草草吃完外卖,回到了实验室。

  随后徐云来到了一直坐在主控设备的梁浩然身边,对他问道:

  “师兄,情况怎么样了?”

  梁浩然此时眉头正微微拧成一团,指着操作台上的屏幕道:

  “徐博士,你看看这个。”

  徐云闻言,把脑袋凑到了屏幕前。

  通过监控设备可以看到。

  此时环形管道内的对撞依旧在正常进行,并且目前散射粒子的分布半径依旧在预设的范围之内。

  不过很快。

  徐云便轻咦了一声,发现了一个问题:

  “嗯?旋量场只有左手场?”

  梁浩然点点头,又点开了一个更详细的页面:

  “没错,根据我们观测到的结果现实,孤点粒子具有自耦合……也就是非阿贝尔群的特点。”

  “但我做了个同位旋空间中的矢量分析,加入了电子的左手场——也就是我们发射出平行电子束的左手场矢量之后,出现了一个EY群。”

  “这个EY群有个地方很特殊,那就是它存在一个为0的质量本征态……”

  徐云顿时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