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69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徐博士,自我介绍一下哈,我是校新闻中心宣传部的记者林镇南,现在大四在读。

  这次找您呢,主要是代表宣传部出面,想和您交接一下有关接下来东区蟑螂消杀直播的事宜。”

  眼见对方谈起了正事,徐云也逐渐认真了起来,正色道:

  “林记者,有什么事情需要我配合的,你尽管说。”

  林镇南点点头,从身上取出了一张科大东区的地图。

  与很多学校位于市郊不同,科大的地理位置有些特殊——它不但位于位于庐州市区内,还正好处于市中心。

  这其实和当初科大从燕京迁出的旧账有关,那是一段相当相当悲壮的故事,科大先辈们甚至连实验室的水泥墩子,报废的锅炉,埋在地下的电缆也挖出来,一股脑地都装上了南下的列车。

  当时科大的可选目标其实并不多,诸多省份一概拒绝,唯独穷的要死的八皖勒紧裤腰带接收了科大,并且把市中心这块心脏地带赠予科大作为了校区所在。

  目前有些言论说庐州拖累了科大,或是科大限制了庐州发展,这其实都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

  如果没有庐州的接纳,科大恐怕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提后面举省的供养了。

  而庐州若是没有选择接纳科大,现如今的庐州也大概率只是一个搞农业旅游业的省份,想要达到如今的经济水平,至少也需要个八年十年。

  而科大东区,便是这段复杂历史的亲历者。

  科大东区是一块有些类似梯形的不规则四边形,右边是笔直的宿松路,左边是金寨路高架桥充作斜边,剩余的两边上窄下宽。

  “学校的想法是这样的,一共在东区设立四个消杀点。”

  石桌上,林镇南将地图摊开,食指在上边缓缓划过:

  “这四个消杀点分别是西边的运动场、郭沫若广场、东南的篮球场以及偏北方向的眼镜湖,具体的消杀环节由安保处和生科院一同完成。

  至于直播当日,科大会动用两辆信号车和多台无人机以及不少于20个的高清摄像头,通过全网对外直播。”

  徐云的目光在地图上停留了一会儿,沉吟道:

  “林记者,运动场、篮球场和眼镜湖我都没意见,但郭沫若广场这个地点……会不会有点不太合适?”

  郭沫若广场,位于科大东区的中偏西部,能以科大第一任校长郭沫若先生的名字命名,足可以见这处广场的特殊之处。

  它是科大内相当相当重要的一个地点,见证了学校的重大事迹,每一年的郭沫若奖学金,就是在此广场由校领导亲自为获得此科大最高殊荣的学生颁发。

  广场的北边就是一教,也是科大最古老的教学楼,意义非凡。

  因此从历史意义的角度出发,郭沫若广场其实并不太适合作为消杀地点。

  林镇南亦是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看的出来,他和徐云有相同的顾虑:

  “是啊……有几位校领导一开始也提出过异议,但经过反复讨论,校常务会议最后还是决定不改变消杀地点。

  毕竟它的地段实在是太完美了,四通八达,地府广袤,辐射范围可以达到理论的最大值。

  况且若是能在铜像面前将蟑螂消杀成功,想必也能了却郭沫若先生的一件执念吧。”

  作为科大的第一任校长,郭沫若先生不止一次的在信件中,和友人吐槽过庐州‘多虫豸’、‘多蜚蠊’。

  其中虫豸是否指代其他虫子犹未可知,但蜚蠊这个词,唯一的释意便是蟑螂。

  随后林镇南顿了顿,继续说道:

  “徐博士,东区的蟑螂消杀将在七天后展开,这段时间宣传部也会持续在线下和网络端口预热。

  校方这边的意见呢,是希望您制定一份线路方案——当然了,这个方案校方也有在做,但您对蟑螂的了解更专业一点,所以学校也想参考参考专业人士的想法。

  消杀时间会定在白天时段,届时各个宿舍会先进行清理打扫,尽量避免消杀时有大量蟑螂从宿舍内部跑出来的情况。”

  徐云了然的点了点头。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14号事件的热度在网络上依旧居高不下。

  虽然具体话题的排名已经掉出了热搜,但几乎每时每刻都依旧有人在提及着这事儿。

  不过由于事发时间接近凌晨的缘故,目前几乎没几个特别清晰、完整的视频传出。

  因此网络上对于事情‘真相’的探知情绪还是非常强烈的,连外网都有一些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儿。

  甚至有几家科大的合作机构,干脆提出了希望能现场观看消杀的想法。

  这件事对于科大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若是消杀能够顺利成功,那么科大将可以得到难以想象的话题流量。

  凭借科大的社会资源,可以轻松将它变现。

  比如每年十二月末例行举行的考研。

  要是这次消杀能够顺利成功,今年科大研究生的质量恐怕能提纯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一旦蟑螂的消杀环节出现纰漏,这必然将会成为一个足以被嘲讽百年的笑柄,无论如何都洗刷不掉的那种。

  伊斯坦布尔之夜的米兰就是前车之鉴,直到这会儿都在被鞭尸呢,人人只知05,却不知07。

  随后林镇南给了徐云一份通讯文稿,看上去大约七八页的样子:

  “徐博士,这是咱们直播时可能用到的一些采访内容,你可以先熟悉熟悉。

  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的直播可能还会有官媒过来,比如团团或者观察动物网之类的,不排除会需要您本人出镜。”

  徐云接过文件,简单扫了几眼:

  “没问题,我记下了,辛苦你了,林记者。”

  而就在徐云与林镇南交接信息的同一时间。

  遥远的大洋彼岸。

  一位小老头则看着面前的电脑屏幕,陷入了沉思……

  ……

第86章 惊诧的审稿人

  Morten L.Grobe,翻译成中文可以叫做莫顿.L.格罗比。

  他是一位瑞典人,现年59岁,供职于赫赫有名的冷泉港。

  别看冷泉港这个名字乍一听起来好像是个港口,但实际上,它是全球生命科学的圣地之一。

  如果还有读者没把生物课本当成废品卖掉的话,可以打开到DNA那一章,找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你会看到其中一个叫沃森的帅哥。

  对,他之前就在这里工作,而且现在还没嗝屁。

  当然了。

  19年的时候沃森因为一些原因,已经被剥夺了荣誉头衔,具体的是非对错概不评述,总之和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性质差不多,言论方向相反。

  视线再回归原处。

  能让沃森这种级别的大佬加入其中,冷泉港的科研能力自不必说。

  抛开各个国家的军属研究所,冷泉港可以在目前所有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稳稳排名前五。

  而莫顿能在这样一家研究所中拥有一间同名实验室,他的履历自然也非同一般。

  莫顿.L.格罗比,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瑞典科学院终身名誉院士,鹰酱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因一直组细胞的相关研究获得拉斯克奖,目前最有机会获得下一届诺贝尔奖的顶尖大佬之一。

  几个月前由于一些身体方面的原因,莫顿暂时回到了自己的瑞典老家,瑞典维斯特罗斯下的一个小镇上。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欧洲的很多小镇也逐渐具备了现代化气息,但哪怕是再发达的小村镇,也很难拥有顶尖的科学实验设备。

  因此无法进行高精尖科学实验的莫顿,每日除了调养身体之外,也会偶尔接些审查期刊论文的活儿。

  不久之前,他收到了一位老朋友的来电。

  在久违的寒暄过后,对方表示希望他能够担任自己一位学生论文的外审编辑。

  莫顿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毕竟在读博士怎么着都和NAR这种约稿型期刊搭不上边。

  但在一番讨价还价后,这位拉斯克奖得主最终还是被以五斤二荆条加腊肉的价格收买了——他平里日特喜欢吃川菜,属于那种爱吃辣但又吃不了多少辣的类型,其中最爱二荆条炒腊肉。

  不过收买归收买,他还是很严肃的告诉了自己的老朋友一件事:

  如果论文质量不过关,他是不会同意论文过审的!

  老友对此欣然同意,字里行间中似乎还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仿佛在……

  炫耀?

  而就在他们达成约定后没几天,一封邮件如约来到了莫顿的邮箱里。

  “常见信息素结合蛋白……”

  莫顿轻轻诵读了一遍论文标题,大致对论文的内容有了一定判断:

  “第四代吡虫啉的合成思路?这倒有点意思……”

  莫顿曾经在14年的时候做过一个课题,内容是对小白蛾信息素的合成研究,成果还刊登到了Medicine上。

  后来他凭此专利得到了鹰酱农业协会的终身理事称号,以及一笔五年三百万美刀的授权费。

  加之他有不少学生与熟人都供职于顶尖的生物医药公司,因此莫顿对于吡虫啉的了解程度其实相当深入。

  “蟑螂属于蜚蠊目、小蠊科,是世界性城市害虫……”

  “……大多数蟑螂在寻找配偶的过程中,成熟的雌性成虫会释放两类性信息素:挥发性性息素小蠊醌(3,6-二氧环己-1,4-二烯-1-基)甲酯),以及两种接触性性信息素3,11-二甲基正二十七烷-2-酮和3,11-二甲基正二十九烷-2-酮”……”

  “本文基于美洲大蠊测得的触角等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利用……获得109个OBP的组织表达谱,从中筛选出两个雄虫触角高表达候选PBP基因,Bger OBP26和Bger OBP40……”

  “随后利用体外蛋白表达和纯化,获得两个OBP的高纯度重组蛋白……”

  “”……通过小分子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研究了两个OBP与三种性信息素以及类似物的结合能力……”

  看完徐云的论文摘要,莫顿的心中隐隐对自己一开始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这份论文的内容,看上去似乎不止是第四代吡虫啉那么简单啊……

  毕竟如果只是与信息素进行合成,完全没必要讨论3,11-二甲基正二十七烷-2-酮的相关问题吧?

  带着这种心理,他继续看起了正文。

  随后刚扫了没几眼,莫顿的眼睛便亮了起来:

  “Cyclization(环化)?还是用的过渡金属?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