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467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优化?”

  徐云点点头,拿起笔和智障,画了个草图:

  “肥鱼老祖学究天人,经过长期的尝试,他发现了一种在不改变材质和口径的情况下,增加望远镜观测效果的光路组合。”

  “这套组合需要一副极大的主镜和球面镜,并且还要配备多个镜坯单元。”

  “因为它需要在内部核心区域凿开比较多的孔洞,所以肥鱼咸鱼把它取名为‘安乐方案’。”

  高斯闻言接过纸张,认真的观看了起来。

  结果刚看了没多久。

  他的嘴中便发出了一声轻咦。

  徐云绘制的这张图与标准的反射式望远镜有些不同,例如它增加了一个平场透镜,把焦面了改成平面。

  又例如内部增加了许多六角形镜片,似乎需要许多次反射才能成像一般……

  没错!

  看到这里,想必有部分同学已经猜到了。

  徐云给出的设计图纸,正是施密特望远镜的原理图像。

  当初的1100副本中,由于北宋年代的生产精度水平有限,他只能拿出第一代卡塞格林这种比较老旧的组合。

  但眼下可是1850年,科技水平远非1100年可比。

  并且由于世界线的变动,工业生产水平甚至接近了1900年。

  如此一来。

  徐云便直接拿出了施密特望远镜的示意图。

  施密特望远镜出现的时间是1931年,由德国光学家施密特所发明。

  它被修改优化了部分光路图,从而达到了光力强,可见范围大,成像质量好的效果。

  后世许多天文台使用的也都是施密特望远镜,例如迈克·布朗团队就是靠着它发现的阋神星。

  虽然后世的施密特望远镜增加了主动控制系统以及CDD精筛模组,但实际上这些设备主要在于筛星,对于成像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总而言之。

  施密特望远镜堪称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天文界反射式望远镜的天花板。

  施密特望远镜球面镜焦面上各处的像点都是对称的,而这恰好是球面的高斯曲率的范畴——从这个定理的命名上不难看出,它的总结者正是面前这个小老头。

  因此只是匆匆看了示意图几眼,高斯便眼前一亮:

  “好想法!虽然对玻璃底片有一定的要求,改正镜的加工也比较困难,但这成像效果……”

  高斯像是后世和尚念经似的,左手食指中指不停与大拇指触碰。

  很快,他便简单心算出了视像的优化倍率:

  多多罗的1.5-2.5倍!

  要知道。

  多多罗虽然比较逊色于柏林天文台的镇馆之宝‘hixiv’(我也不知道这玩意儿中文怎么翻译),但在欧洲的排名最少能进前三!

  在这种情况下。

  徐云随意拿出的设计图就能超过多多罗两倍……

  高斯的脑海中下意识的便冒出了一个词:

  恐怖如斯!

  随后他又看向徐云,说道:

  “罗峰同学,望远镜的制备我会尽力找人完成,还有其他的呢?”

  “其他啊……”

  徐云想了想,又道:

  “第二就是时间了。”

  “时间?”

  徐云点点头,看了眼已经被重新封存起来的观测记录,解释道:

  “高斯教授,事到如今,早先的观测记录已经没多少用处了。”

  “我们需要更多、更清晰的星空图像——这必须要靠着施密特望远镜完成。”

  “所以在望远镜优化成功之后,我们最少需要一年以上的、全新的观测记录。”

  “一年吗……”

  高斯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肺部,大拇指轻轻用力按了按。

  随后他犹豫片刻,问道:

  “罗峰同学,一年的时间够吗?”

  徐云点点头,说道:

  “这涉及到另一件安排,稍后我会和您解释的,总之图像要越多越好。”

  高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深吸一口气,决断道:

  “没问题,我会和法拉第联名写信,尽可能多的说动各国天文台拍摄观测记录。”

  “这次‘柯南星’的发现,应该会在天文界里掀起一波议论,再配合施密特望远镜的优化图,请动他们协助多半没有问题。”

  “那么罗峰同学,接下来的第三点呢?”

  “第三点啊……”

  这一次。

  徐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很明显的犹豫,似乎在做着某些衡量。

  过了几秒钟。

  他一咬牙,拿起笔写在纸上写了起来。

  这次过了足足有几分钟,徐云才抬起头,将演算纸递给高斯:

  “高斯先生,这是肥鱼先祖当年在计算出光速后推导出的几道公式,或许对您有所帮助。”

  与此同时。

  他在心中微微一叹:

  抱歉了,老爱……

  高斯接过这张纸,目光不过是轻轻一扫。

  顿时瞳孔一缩,脸色大变,连带着演算纸都被抖的漱漱作响:

  “这……这是?”

  见此情形。

  一旁的黎曼不由与小麦对视一眼,同时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好奇。

  要知道。

  哪怕是刚刚见到施密特望远镜示意图的时候,高斯都没有现在这般失态来着。

  过了好一会儿。

  高斯方才缓缓抬起头,沉默良久,感叹道:

  “没想到啊没想到,原来数百年前,肥鱼先生就解释出了水星进动角异常的本质……”

  “我们这些后世的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啊……”

  趁着高斯失神的机会。

  黎曼和小麦轻轻凑到他身边,好奇的打量起了纸上的内容。

  只见徐云递给高斯的纸上,赫然写着几个方程与一些推衍式:

  d^2u/dθ^2+u=GM/h^2+(3GM/C^2)u^2

  △Φ=6πM^2/L^2

  d^2x^a/dS^2=-£aik(dx^i/dS)(dx^k/dS)……

  没错。

  想必比能看出施密特望远镜原理的同学更聪明的众所周同学已经看出来了。

  徐云所给出的这些式子,正是老爱广义相对论二级渐近解、进动角方程以及弱场低速近似的理论的测地线方程组。

  按照原本历史轨迹。

  二级渐近解,这是在广义相对论被提出后好些年才被推导出的摄动解。

  进动角方程以及弱场低速近似的理论的测地线方程组就更别说了,还牵扯到了类磁效应。

  于情于理。

  它们都不是应该出现在这个时间里的东西,搁玄幻小说里头起底得被天道劈个五道十道雷劫的。

  但没办法。

  毕竟这年头科学界对于行星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一级渐近解范畴来着。

  虽然高斯和拉普拉斯等人已经建立起了微扰理论,但距离‘微扰法’的概念还有一定距离呢。

  而哪怕是微扰法给出的一级渐近解,在行星问题中依旧有些不精确。

  所以迫于无奈,徐云只能将二级渐近解给拿出来了。

  没有二级渐近解,即使是高斯都没法计算外海王星天体的轨道。

  至于高斯所说的水星进动角嘛……

  这就是一件天文学上很有名的典故了。

  它叫做爱因斯坦杀死了‘祝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