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268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结果时间一长忽然发现,驴毛周围的新型微生物数量居然暴增到了其他对照组的二十倍以上!”

  “这不,我就立刻打电话把你喊过来了。”

  听完裘生这番话。

  徐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在提及微生物培养的时候,很多人经常都会把思路往高大上的角度去想。

  但实际上。

  微生物的培养基并不一定有特别高的逼格,具体是分类型的,有些基底还是常见的一些东西。

  一般来说。

  在实验室里,微生物培养基有三个种类:

  首先是合成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的各种成分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优点是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

  缺点则是价格较贵,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

  比如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等。

  其次是半合成培养基。

  它是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制作成的培养基。

  比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就是这种类型。

  最后一个同时也是运用次数最多的,则是天然培养基。

  它完全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

  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和做育碧服务器,后者用于培养细菌。

  同时除了马铃薯和牛肉汤外,裘生所用的豆渣其实也算是个常见的老龙套。

  比如杏鲍菇菌丝体就是靠这玩意儿培育的,苍白杆菌还原也是用的这种基底。

  只是在现实里。

  大多数苦逼的生化汪之所以喜欢用豆渣,主要是因为可以用经费买豆子来榨豆浆喝,安全的同时还能省点钱……

  当年徐云读博士的时候就认识一位生物汪,实验室就在徐云做苦力的物理实验室隔壁,有事没事就拎着一大桶豆浆过来窜门。

  那时候和徐云两个单身狗就着豆浆配毛豆,谈天说地无所不聊,如今想来倒也挺有意思的。

  后来那哥们的孩子今年都考上科大了,徐云还是个单身狗……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而除了豆渣之外,裘生所说的误加驴毛也很正常。

  普通培养皿这玩意儿,可以说是实验室里最容易出现奇奇怪怪东西的地方。

  比如指甲壳啦、头发啦、某些弯弯曲曲的不明毛发啦都可以见到。

  徐云毕业后的某次饭局上,甚至听说过有人把手机壳给加进去还尤不自知的。

  随后他沉默片刻,看向裘生,问道:

  “老裘,检测报告呢?给我看看。”

  裘生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早有准备,只见他从身边取来了几张纸,递给徐云:

  “我打印好了,这儿呢。”

  徐云将其接过,认真的看了起来。

  几秒钟后。

  他顿时眉头一挑,目光锁定了其中一栏:

  “好家伙,一毫升三万U?”

  众所周知。

  在药品和微生物领域,具有一定生物效能的最小效价单元就叫“单位”。

  国际上叫IU。

  华夏则叫做U。

  IU与U之间是没有互相换算的,只有IU与重量之间的换算或U与重量之间的换算。

  也就是说U/L这个剂量级,是有华夏特有的一个单位。

  一般来说。

  在目前国内,维生素大多用用IU表示?

  而抗生素则是用U表示的。

  比如青霉素的规格一般是20万U每毫升,红霉素则是七万。

  之前徐云等人在青苔中找到的最大新种单位是8000U,差2000能破万。

  不过这是通过特殊技术富集而成的高密度种群,没多少普适性。

  正常情况下。

  这类新种微生物的单位密度只有1500U左右。

  眼下在豆渣+驴毛的培养基中达到了三万U,确实可以算是暴增了。

  随后徐云将报告放到一边,对裘生问道:

  “那么老裘,新种暴增的原因呢?”

  “豆渣基底能够暴增种群这还能说得过去,毕竟理化指标可能存在一些特异性,这倒不难接受。”

  “但驴毛又是咋回事,而且为啥还必须是本土驴的驴毛?”

  裘生闻言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

  “老徐,你还记得当初那轮由国家基因库牵头的、对驴基因表达体的研究吗?”

  徐云微微一愣,旋即脱口而出:

  “就是10.13881/j.cnki.hljxmsy.2021.02.0100和10.28502/n.cnki.nkjrb.2014.007254那两篇报告?”

  裘生点了点头:

  “没错。”

  2014年的时候。

  由华夏基因库牵头,杨焕明院士曾经组织过一次对驴的基因测序。

  那也是世界首个大型的驴基因组项目。

  在后来的检测过程中,检测团队曾经发现过不少非常奇怪的情况。

  比如说……

  本土驴的体内会产生少量的巯基乙酸钙。

  没错。

  巯基乙酸钙。

  这玩意读起来有点拗口,在现实里的用途是脱毛的你敢信……

  除此以外。

  他们还发现在本土驴中,会出现一种Light Point的表型,简称LP表型。

  在这种表型下。

  MC1R基因的突变体在影响毛发的同时,还会影响PepT1基因CDS序列的扩增。

  这直接导致了驴毛杨氏弹性模量存在一个很奇怪的比例。

  例如相对湿度从0增大到100%的情况中,驴毛轴向肿胀仅有1%。

  而杨氏模量与切变模量的比值,却从217∶1减小到了15∶1。

  除此以外。

  本土驴的毛发上还检测到了一种与高嫩度组存在225个差异代谢物的磷酸戊糖途径产物,这篇研究结果还上了自然的子刊。

  可惜的是……如今本土驴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几年下来。

  一直没有国内外的权威机构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很多东西也就没能有个准确的定论。

  其实类似的情况有不少,比如本土的黑毛猪、蟾蜍等等,都有很多未知的表型。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看向裘生,问道:

  “老裘,你的意思是那种磷酸戊糖产物与豆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培养环境,从而引导了新种微生物的扩增?”

  裘生点了点头,肯定道:

  “没错,不过这只是一个明面上的反馈,具体的内在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我认为,眼下咱们有三件事要先做好。”

  徐云看了他一眼,问道:

  “哪三件事?”

  裘生立刻掰持起了手指,目光又看了眼一旁存放有培养基的箱子,说道:

  “首先嘛……就是新种扩增的分析了。”

  “目前3万U密度已经达到了自然增长的上限,已经没多少增长空间了,可这个数字离我们需要的理想值还有一定差异。”

  “所以咱们要尽快将磷酸戊糖产物的成分解析出来,掌握它的扩增技术。”

  “然后进行进一步扩增、灭活,最终才能考虑生产牙膏的问题。”

  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