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172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徐云点点头,将这火星四溅的一幕记在了心里。

  这可是华夏古代的巅峰技艺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

  淬火技术应该出现在春秋时期,西汉后开始普遍推广,同样是个领先欧洲一千多年的技术。

  可到了后世,一切都换了个位置。

  铁矿需要向他国购入也就罢了。

  毕竟这是资源的先天限制,得追溯到新太古代,属于非人力所能改变的情况。

  但一些炼铁设备甚至炼铁工艺都被外国抢占了先机,比如FINEX这种技术还得向普锐特付专利费,这就有些令人无语了。

  只能说某个辫子朝挖的坑实在是太深了,直到百年后都在还债。

  接着徐云三人跟随齐格飞又走了一段路,周围的声音逐渐开始变得安静下来。

  一刻钟后。

  几人穿过一间院门,来到了一处占地接近三百平的地面上。

  只见此时此刻。

  地面上正放着一根粗大的铁筒,长度大概接近十米,直径一米左右。

  内部中空,周身没有刻录其余图案。

  铁筒的一侧相对光滑简洁,另一侧则要复杂很多,内部有着大量的精细机关与推槽。

  很明显。

  这便是望远镜的筒身。

  齐格飞引着徐云来到筒身边上,指着它道:

  “王公子,你且看看此筒是否合格?”

  徐云朝他拱了拱手,走到铁筒边上,开始检查起了完成情况。

  实话实说。

  望远镜的筒身并不算很复杂。

  除了主体之外。

  关键的结构也就剩下了寻星镜、导星镜以及转仪钟,无外乎精度的问题而已。

  有的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七八位,有的则只能精确到一两位,价格也因此天差地别。

  其中转仪钟这东西主要是为了补偿地球自转,使望远镜始终对准同一片天区,从而达到稳定观测的效果。

  现在转仪钟的动力主要靠马达带动,速度由天文钟或无线电振荡器来控制。

  而早期的转仪钟,其动力则来自链条式的重锤或发条,旋转速度靠离心调速器来控制。

  代表老苏人生巅峰的水运仪象台,便是利用的后者原理。

  先前在设计望远镜布局的时候,徐云在水运仪象台的基础上对转仪钟进行了简单改造。

  先是调整了力矩,又在筒身内部打了个环绕式的通道。

  使其成为了一个附着型的装置。

  随后徐云弯下身子,右手深入筒中开始摸索了起来。

  几秒钟后。

  他在筒壁大约30厘米的位置,摸到了三个凸起的小盘子。

  徐云微微一扭,一个铁盘便被拆卸了下来。

  接着他随意从地面上捡起一根狗尾巴草,将其顺着某个空隙插入其中。

  同时调整扭矩,通过刻度精确的扩大到了二十倍速。

  很快。

  在内部发条的作用下,狗尾巴草跟着载台转动了起来。

  “一……二……三……”

  徐云很认真的看了几分钟,心中暗自记着数。

  几分钟后。

  他的脸上扬起了一丝满意的神色。

  这套转仪设备的精度非常完美,至少负担起这次的观测任务完全绰绰有余。

  如此一来……

  只要让家里的那头驴多蓄几个转盘就行了。

  接着他重新将铁盘装了回去,开始检测起了剩下的寻星镜和导星镜。

  了解天文望远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由于天文望远镜主镜的视场一般都比较小,所以要直接在主镜中寻找到观测目标,往往会非常困难——因为在目标附近常常找不到任何可以参照对比的其他天体。

  后世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迅速地搜寻到待观测的天体。

  天文学家们便在主镜旁附设了一个低倍率、大视场的小型望远镜。

  它就是寻星镜。

  寻星镜一股都采用折射式的望远镜,它的光轴与主镜光轴平行。

  口径一般在50~100mm左右,视场在30°~50°左右,放大率在7~20倍。

  焦平面处装还有供定标用的分划板,可以用刻度尺来改造。

  观测时。

  只要先用寻星镜找到待观测的天体,将该天体调到寻星镜的视场中心。

  由于光轴平行的缘故,天体便也会同步出现在主镜视场中了。

  另外。

  主镜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测时。

  为了及时纠正跟踪中的误差,观察者也会在主镜旁设置一个起监视作用的望远镜。

  它就是导星镜。

  导星镜的口径、焦距与放大倍数均要比寻星镜大,视场要比寻星镜小。

  当观测目标偏离主镜中心时,导星镜中就能反映出这个情况,可以及时将它调回视场中心。

  不过后世的奸商很多,有些普及型天文望远镜只有寻星镜与导星镜之中的一个,极大的影响了初学者的观测体验。

  视线在回归现实。

  只见徐云来到寻星镜头部,通过随身携带的智齿测量了两个镜面的光轴。

  “17.4厘米。”

  接着又来到尾部,继续进行测算。

  “也是17.4厘米。”

  然后是导星镜。

  “头部12.1厘米。”

  “尾部同样是12.1厘米。”

  “完全一致,平行。”

  检验完毕后。

  徐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朝着齐格飞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齐师傅,筒身没问题,不知镜面现在什么情况了?”

  眼见筒身通过了徐云的检测,齐格飞肩膀微微一松,回道:

  “镜面目前还在磨制中,毕竟不像筒身,镜面乃是由小老一人完成。

  因此要相对慢点,以眼下的进度来看,恐怕还要一周左右……”

  徐云沉默片刻,计算了一下大致的时间,道:

  “齐师傅,你莫要紧张,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时间而忽略质量。

  一周不够就十天,十天再不够就两周,两周不够就一个月。

  老爷那儿对工期要求不高,一切以精度论,慢工出细活嘛。”

  随后他又想到了什么,看了眼一旁眼巴巴盯着自己的小李,又问道:

  “对了,齐师傅,不知李姑娘的显微镜……”

  齐格飞闻言,立马朝边上的某间屋子一指:

  “显微镜倒是制好了,就在那间工房里,推门便可入内。”

  徐云又看了他一眼,确认道:

  “齐师傅,显微镜是按照我之前交给你的图纸制成的吧?”

  齐格飞重重一点头:

  “没错,与公子交代的尽皆一致,无有丝毫偏差。”

  徐云点点头,沉吟片刻,对齐格飞和小李道:

  “齐师傅,李姑娘,我先进去检查一番。”

  徐云作为最了解显微镜的人,提出的要求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合情合理。

  哪怕是小李也没多言,目送着徐云进入了屋内。

  过了一刻钟。

  嘎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