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1195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换而言之……

  至少在可行性方面,徐云的想法似乎并不算离谱?

  想到这里。

  钱秉穹忽然意识到了另一件事:

  不对啊。

  可行性是一回事,要不要换是另一回事。

  这两项技术加上德国那边的驴浆薄膜,有什么仪器能在价值上比得上它们的?

  于是钱秉穹迅速将心绪拉回现实,对徐云说道:

  “小韩,这些方案可不可行我们先放在一边,你先说说你要换的那台仪器是什么东西?”

  “如果这个交易对象太过普通,那么交易可行性再充足也是没有意义的。”

  徐云闻言看了钱秉穹一眼,嗯了一声,又对老郭说道:

  “郭工,请容我问您个事儿——您知道海森堡现在在负责什么项目吗?”

  老郭在海对面待了很长时间,对于这种名人的动向自然还是很清楚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海森堡现在还在欧洲工作,并且几年前好像撮合成了一个叫什么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的机构,他好像还是这个机构的会长吧。”

  “没错。”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呼出了一口复杂的气息:

  “西欧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简称……CERN。”

  接着徐云顿了顿,继续解释道:

  “CERN这个机构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微观粒子,目前的主要成员国有十三个,但真正拥有最高投票权的只有德国、英国和高卢。”

  “而既然要研究微观粒子,那么肯定就需要一种设备……”

  老郭这次跟上了徐云的思路,嘴中冒出了一个词儿:

  “你是说粒子加速器?”

  这话刚一说完。

  老郭的脑海中便骤然划过了一道闪电,整个人猛然看向了徐云:

  “等等,小韩,你想要的设备……该不会是剑桥大学的那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吧?”

  徐云朝他微微一笑,肯定了老郭的猜测:

  “没错,就是那台加速器。”

  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记得。

  当初为了能够组装出气象多普勒雷达,徐云把国内唯一一台能级超过了2.5MeV的静电加速器上的静电分析模块给拆下来做了零部件。

  当时在组装静电模块的时候,孙俊人曾经和徐云聊过一件事:

  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拥有的一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如今已经开始用机械化手段进行维护了。

  那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的名字叫做Pick,实验能级可以达到80MeV,是目前国内静电加速器的三十多倍。

  这也是目前全球最顶尖的串列静电式加速器,没有之一。

  在眼下这个时期。

  CERN由于缺乏足够先进的设备,正处于随时可能被解散的情况。

  于是时任CERN会长的海森堡便找到了剑桥大学,说服了剑桥大学将那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送到CERN总部。(见541章)

  而徐云这一次宁愿赌上自己人身自由也要一搏的目标,正是这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

  “串列静电式加速器啊……”

  老郭对于剑桥大学的这台加速器并不陌生,毕竟王淦昌等人没少在他面前念叨这玩意儿。

  这样说吧。

  这台加速器在如今国内研究理论物理的人心中,就相当于后世国内航母没下水时福特号航母在国内军圈的地位。

  但是……

  老郭的眼中很快露出了一丝疑惑,费解的对徐云道:

  “小韩,这台设备虽然价值不菲,但也没必要花那种代价把它换到手吧?”

  “气象多普勒雷达,中子运输方程,驴浆薄膜,这三个技术单对单都不比那台设备低多少呀?”

  徐云闻言再次点了点头:

  “对,如果从目前串列静电式加速器展现出的价值来看,它确实比不上我说的那些代价。”

  “但如果我告诉您,有了这玩意儿以后,咱们可以搞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

  “中子弹呢?”

第600章 两只脚走路的资格

  “中子弹?”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个词。

  现场的几位大佬顿时齐齐一怔,脸上露出了明显的意外。

  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徐云居然会把串列式加速器和中子弹这玩意儿联系起来。

  钱秉穹更是哗啦一下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动作过大之下,椅子都被推翻在了地上。

  但他却丝毫没有将椅子扶起来的想法,而是一边咽着唾沫,一边定定的看着徐云:

  “小韩,你说什么?那串什么的加速器,能帮咱们搞出中子弹来?”

  徐云闻言深吸一口气,同样郑重的看向钱秉穹,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没错。”

  钱秉穹见状脸色骤然一红,整个人顿觉一股热流从心头直冲脑海,以至于他的身体都晃了两下。

  好在一旁的陆光达眼疾手快,连忙扶住了钱秉穹的手臂,才没有出现什么危及人身的意外。

  过了足足有小半分钟。

  钱秉穹的脸色方才最终恢复平静,慢慢坐回了被老郭正起来的凳子上。

  此时此刻。

  整个现场的气氛着实有些微妙。

  屋子里看似如同极寒的冰库,但在这股仿佛要冻结空气的沉寂之下,却又似乎有某些东西在涌动激荡。

  中子。

  这是一种发现时期很早的微观粒子,自身为不带电的电中性,所以才叫做中子。

  中子这玩意儿无处不在,在所有的原子中除了氢的1号同位素“氕”,所有原子都带有中子。

  你吃一口米饭,其中包含的中子数量就超过10^24个。

  乍一看起来,中子好像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但如果中子在脱离原子形成穿透力极强的中子束后,它的性质就会不一样了——这是一种真正的杀人利器。

  这辈子是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注意,是基本单位,不是最小单位。

  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里都含有数不清的分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也就是说每个细胞内都存在一群数量巨大的原子。

  至于原子呢,又由质子和电子以及中子组成。

  中子束在穿过人体时。

  会使人体内的分子和原子变质或变成带电的离子,引起人体里的碳、氢、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破坏细胞组织。

  宏观层面上会使人发生痉挛,间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调,失去反抗能力,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中子束最早的杀人记录,可以追溯到1945年8月21日。

  当时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达格利恩在做试验时,不小心受到了严重中子的辐射。

  虽然他立即进行特殊的救治,但中子的破坏性是不可逆转的——至少当时如此。

  于是乎。

  这个倒霉的科学家在25天后不幸去世,年仅24岁。

  更有意思的来了。

  达格利恩活着的时候有个大他一岁的学长,二者关系很好,此人叫做塞姆·科恩。

  达格利恩墓碑上的墓志铭,就是塞姆·科恩亲手刻上去的。

  说实话。

  没人知道达格利恩的死亡对于塞姆·科恩是否有某些实质影响,但有个事实是……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塞姆·科恩第一个提出了将中子束作为武器的猜想,并且做出了很多理论设计。

  中子弹。

  这个武器的概念自此登上了舞台,后世也公认的将塞姆·科恩称为中子弹之父。

  中子弹这种武器的核爆威力很小,只有普通核弹的十分之一,却可以释放大量中子束。

  这些中子束会穿透装甲建筑,在不造成财物破坏的情况下大量杀伤人员。

  举个例子。

  一枚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在你脑袋上空90米的高度上爆炸了。

  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这些‘脏东西’,只在距爆心180米的范围内起作用。

  而距爆心800米处的中子流却能穿透30厘米厚的钢板,使受钢板保护的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