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1154章

作者:新手钓鱼人

  由此长出的植株就是杂交水稻,可以自交结实。

  “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后代有很大比例的不育后代,可以用来继续繁殖“不育系”。

  而“不育系”与正常的水稻……也就是恢复系交配,就得到性状优异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所以这项技术难的不是理论基础,而是如何在育种上实现它。

  后来的袁国粮并不是这个理论在全球范围内最早的提出者,但他却是第一个把这个理论落实到现实里的人。

  这就好比曲率引擎。

  1994年阿库别瑞就提出了在数学上完全描述曲率引擎的阿库别瑞度规,但到现在你看谁把曲率引擎搞出来了?

  当然了。

  眼下的袁国粮也好,侯光炯周开达也罢。

  他们显然还没有完整的总结出三系法的相关理论。

  因此徐云想了想。

  决定……

  再朝历史的屁股上踹一jio。

  于是他顿了顿,对侯光炯开口说道:

  “侯教授,如果我所料不错……”

  “你们接下来应该就是准备采集这个雄性不育植株的种子,把它作为不育系的母本进行培育吧?”

  “接着把恢复系样本相间种植,让它们在花期相遇,再进行人工授粉?”

  侯光炯点了点头:

  “没错。”

  这是杂交玉米的标准步骤,无论杂交水稻的最终方案如何,这一步肯定是跑不掉的。

  但很快。

  徐云口中冒出的下一句话,便令侯光炯整个人神色一愣:

  “既然如此……侯教授,不知道你们是否考虑过一种更加细化的技术呢?”

  “……”

  侯光炯眨了眨眼,问道:

  “什么细化的技术?”

  徐云见状伸出左右手,将两手的两根食指在空气中同时比划出了一个‘1’的姿势。

  随后将两根食指先是贴合在一起,接着又分开了一段距离:

  “分离出两种……特殊的基因。”

  眼见侯光炯没有说话。

  徐云便抖动了两下左手食指,解释道:

  “第一种基因是花粉致死基因,它在花粉或配子体中,会使花粉或配子体致死。”

  接着又抖了抖右手食指:

  “另一种基因呢,则是育性恢复基因,这是一种显性基因。”

  “只要有该基因,则孢子体可以产生花粉,个体表现为可育。”

  “您仔细想想,如果在雄性核不育系中引入育性恢复基因和花粉致死基因,那么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

  侯光炯再次一愣。

  过了数秒钟。

  他忽然瞳孔一缩,一把从桌上拿起纸和笔,在算纸上急匆匆的书写了起来:

  “假设雄性核不育系是rr,育性恢复基因是R,花粉致死基因是F……”

  “那么后代就会有F-R型和F-r两个类型……”

  “再然后……”

  “妈耶?!”

  写着写着。

  侯光炯的笔尖瞬间一顿,整个人骇然的抬起头,看向了徐云:

  “韩立同志,你说的这个方法……可以筛选优质基因?!”

  徐云重重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他还不动声色的瞥了眼一旁同样震撼的袁国粮。

  大佬,请原谅我的抄了波作业or2……

  众所周知。

  袁国粮他们后来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严格意义上来说全称是‘第一代杂交水稻技术’。

  这种技术的亩产量不低,但却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在初期的种植过程中其实是遇到过一些歉收情况的。

  因此经过改良。

  袁国粮团队又先后优化出了第二代杂交水稻技术,以及如今最先进的……

  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

  这个技术的原理其实也挺简单。

  就是徐云上头说的那样,在育种过程中引入花粉致死基因以及育性恢复基因。

  也就是在雄性核不育系rr中引入与花粉致死基因F,以及与F紧密连锁的育性恢复基因R。

  如此一来。

  就可筛选获得可育的新型保持系,也就是F-R或者F-r。

  但这仅仅是概率上的情况而已。

  实际上。

  其中的F-R型花粉由于含花粉致死基因而不能存活,因此该保持系只会产生……

  r型花粉。

  与此同时呢。

  该保持系F-R/r自交,又可以生产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后代:

  F-R/r型保持系、rr型不育系。

  整个过程中。

  花粉致死基因会使带有外源育性基因的花粉致死,使杂交后代中不含转基因元件。

  也就是直接避免了转基因食品的撕逼。

  换而言之。

  这是一种运用了转基因技术原理,但实际上又不含有转基因的神奇技术。

  根据后世的实际验收情况。

  这种水稻培育技术会使杂种优势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远远超过一代的39.7%。

  只能说在种地这块,兔子们真的是天赋异禀……

  视线再回归现实。

  此时此刻。

  听到徐云的这番介绍,侯光炯的心中已然被一股发现新世界的惊喜给充斥了。

  把基因细分成两种?

  这tmd也行?

  但很快。

  侯光炯便将这股震撼收敛了些许,沉思片刻,对徐云问道:

  “小……小韩同志对吧。”

  “不得不承认,你提到的这个理论确实很吸引人,但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两种基因分离出来呢?”

  “毕竟DNA双螺旋结构提出才十年不到,以咱们现有的技术似乎很难做到这点吧?”

  “没错。”

  徐云闻言很坦然的点了点头,开口道:

  “目前的科学界确实不存在可以定点分离基因的技术,但是……咱们可以自己搞嘛。”

  “当年风灵月影社团内曾经出现过一个叫做艾斯·亚波的科学家,此人很喜欢搞一些嫁接实验。”

  “他曾经提出过一个想法——能不能利用电泳的方式将碱基反应中存在的片段测序,然后通过聚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对它进行定位呢?”

  “如果能把花粉致死基因定位分析出来,那就可以通过农杆菌介导至水稻的T-DNA了……”

  DNA。

  这玩意儿被发现的时间其实很早很早。

  早到1869年的时候,便被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的医生发现了。

  但它却要一直到二战之后,才真正开始被生物学界注意并且产出成果。

  例如在八年前。

  沃森才刚刚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还发生了一次生物学史上的知名撕逼,哪怕在徐云穿越的时候都依旧没停。

  一些群体还把这事儿带成了诺贝尔奖歧视女性的节奏,得亏这不是个华夏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