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第43章

作者:屋外风吹凉

  可卖药的话,那又是另一种性质了,更不能干。

  几个人听了却都笑了起来,傻柱也好笑道:“我的傻兄弟欸,你可太实诚了。一斤棒子面儿能干啥?一斤白面儿还差不多!一斤棒子面儿在鸽子市上才一毛五分钱,粮店里一毛钱就够了,你看一回病,就值一毛钱?没这个理!”

  李源反思了下,觉得也别太另类了,便听劝道:“那行,那就白面,往后就这个规矩。三大爷,还得劳烦您,有别的院儿的进门,您在门口拦一下,说一下这规矩,还得给人解释一下,实在是因为看不过来了,不是我贪心。劳您受累仨月,我每月给您二斤白面。”

  一斤白面一毛八分四,二斤白面,快四毛钱了。

  但那又如何,四毛钱能让三大爷一家成为四合院内马前卒,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果然,阎埠贵高兴道:“成,这是积德行善的事,这差事我接了!”

  一个小时后,地窖里规整的差不多了,李老大拿了六六粉和火盆进去,没一会儿,呛人的烟气往外渗,后院庭院站不住人了,一行人又去了中院……

  ……

  中院东厢,一大爷家。

  易中海坐在八仙桌旁,看着一大妈小心翼翼的将药丸放进一木盒里,宽慰道:“有了这些药,我才算安心了。以后去厂子里上班,心里也踏实了。”

  一大妈也高兴,笑道:“就是忒贵了,六十四丸就二百块。一次六丸,才能吃十回。往后心口不闷的厉害,都不敢吃。这哪里是吃药,这是吃金子。”

  一条小黄鱼就是一两黄金,按现下的金价价值一百块钱。

  二百块,就是两条小黄鱼。

  易中海道:“先看看,吃一回药能管多久。我估摸着,往后这药可能会便宜些。”

  一大妈和易中海同床共枕了几十年,一下就听出易中海的意思,她迟疑稍许道:“老易,你的意思是,源子那孩子……报价报高了?”

  易中海笑了笑,反问道:“你觉得,他和咱们家的关系好吗?”

  一大妈扯了扯嘴角,一个好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有一事她没说,今儿李源给棒梗鞭炮时,她其实在门口听到了。

  除了那一整挂小鞭外,还有一个开门炮。

  但今天她没说,主要是她觉得说了也没用,贾家还能打死棒梗?

  闹起来只会让贾张氏撒泼,她并不喜欢贾张氏。

  最重要的是,一大爷也没怎么受伤,除了闷了一头屎……

  她隐约觉得,这事可能还是李源的算计,只是没证据。

  等李源拿出这药后,她就打定主意今天的事要带进棺材里。

  这么看来,李源和一大爷的关系实在谈不上多好,应该是真的把药钱报高了……

  不过,只要能救命,稍微报高些,也不是不行。

  一大妈想了片刻后缓缓道:“等这一百多颗药吃完了,再去买,我去找源子说说,看看能不能便宜些。还这么贵,我就不吃了。皇帝家也吃不起啊……”

  话虽如此,老两口却都明白,到时候还是李源说的算。

  今天易中海被傻柱捧的这么高,再想找台阶下,却是没法下了。

  他工资那么高,真有一天说给老妻吃不起药,那外面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易中海有些郁闷,感觉被那小子算计的死死的。

  这种感觉,真是糟透了……

  ……

第37章 同志们,冲啊!!

  等到快做晚饭时,李家五兄弟将麻袋都放进了地窖。

  地窖才装了一角,老大李池问李源道:“你让家里多打些野物,说有法子熏干保存几年。这几个口袋里有几只野鸡、几只野兔,还有两个狍子,都是刚杀的。”

  李源笑道:“成,东西我会拾掇的,放心,没问题。”说着,从口袋里拿出那一沓大黑十,从里面点出四百来,递给李池道:“这些钱大哥拿好了,想办法从大队换出粮食送过来。不用白面,苞谷粒、小米都行。

  不用一次换完,也不必只在秦家庄换,但最好在两个月内办妥。

  下星期起,我每个星期四早上都骑自行车到东直门外班车站那等着,你们赶大早悄悄送两袋粮过去,别进城了,招人眼,容易让人惦记着。”

  公社大食堂的好日子,不会持续太久了。

  与其让人狂吃海造,不如先存起来。

  到了明年,手里的钱就不值钱了,没票的话,没啥大用,但粮食会比金子贵……

  李池看着李源递过来的钱没接,有些震惊的皱眉道:“真到这个份上了?”

  眼下其实大部分农民,哪怕心里有些不安,可也看不到那么远。

  实际上,要不是未来三年气候过于严重,也未必就那么惨,种种不幸赶一起了……

  李源提醒道:“大哥,今年开春后下过几场雨?”

  根据后世《中国灾情报告》记载:一九五八年,一月到八月,全国大面积旱灾。

  冀、晋、陕、甘、青、西南川、滇、黔及华南粤、桂等省区,皆春旱时间长,波及面广,严重影响农作物播种、生长。

  冀省中部、东部连续两百多天无雨雪,五月中旬,西南、华南及冀东持续干旱。

  入夏,华东、东北八百多万顷农田受旱。

  吉省二百六十六条小河、一千三百八十六座水库干枯,为自清末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旱。

  年内,旱灾波及二十四个省区两千两百三十六万公顷农田。

  说是三年,实则从五八年起,一直到六二年全国仍有大部分地区在重旱。

  到了明年起,就是特大旱灾了……

  这一行行苍白的记录下,背后是可怕到极致的饥荒。

  不身临其境就永远无法体会,那是怎样的灾难……

  听了李源的话,李池不再多言,接过钱后点头道:“你是家里的文化人,打小最聪明,那就按你说的办。”

  不过即便这样说,李池也没想过,以后会靠着老幺吃饭。

  他能挣工分,怎么会缺粮食吃?

  纯当父母疼小儿子,他这个大哥也可怜幺弟身体不好,跟着胡闹吧。

  李源生的时候家里困难,父母为养活娃还要出去给人帮工,都是他背着李源四处寻摸点野物熬汤喝,才勉强拉扯大的。

  所以几个兄弟里,他最偏心老幺。

  李源知道老大性格,便对老二李江道:“二哥,野物也不能断,最好能托秦二叔去打,他是老猎户了,用钱买。”

  李江伸手拨拉了下李源的头,笑道:“看不起你二哥是不是?秦老二比我能耐?”

  李源也不争辩,笑道:“打了也像送粮那样,不过不用等礼拜四,哪天打了哪天让人给我捎信,我第二天赶早在东直门外等着。咱家人口太多了,不敢赌。从过年到现在,一滴雨雪没下,万一接下来一直都不下,到了年底全都遭殃。

  大人也就算了,可咱们家二十多个孩子,饿坏一个咱们弟兄八个脸都不用要了。

  所以现在宁肯多折腾几回,也比到跟前抓瞎了强。”

  几个兄弟动容,老四李湖看向李池道:“大哥,听老幺的吧。”

  李池拧着眉道:“我就不信,还能一春天不下雨!那老天爷不是要把人都逼死?没这样的理!不过老幺读的书多,你想多准备些也没错。就这么着吧,别耽误春耕就行。”

  李源笑了笑,老大脑子虽然直,但只要别拦着就好。

  一行人出了地窖,用锁锁住,上面又盖了竹笠,五兄弟就要回家了。

  回到中院,李源拿出了一兜苹果,一大袋水果硬糖,另四条经济香烟,一条黄金叶香烟,四瓶西凤酒。

  经济香烟八分钱一包,是滇南玉溪烟厂产的,便宜劲大。

  黄金叶要贵的多,两毛六一包。

  李源道:“苹果和糖给爸妈还有孩子们分了吃,经济烟是给你们和爸抽的,黄金叶和酒用来走关系,买粮。”

  五个兄弟都笑了起来,这个老幺,看来是真长大了,安排起哥哥来了。

  不过也好,进一回城,能不空手回就行。

  大人无所谓,孩子多。

  李池又不放心的叮嘱了道:“你现在饥荒拉的多,能不花钱就别花钱。这些钱买了粮食送过来,你要是吃不了,就卖一些还饥荒。

  你是老小呢,我们还能吃你的喝你的?把自己照顾好就成,别往家里寄钱了,你还要娶媳妇。对了,你嫂子说,秦家托人都托到她那了,要给你说亲。”

  李源忙道:“我不急,现在还得跟师父多学医术,哪有心思想那些?大哥,你给大嫂说,别理那些。李坤今年要考学了,把他照顾好。李坤上了中专,以后日子也能好过些。”

  开什么玩笑,未来三年农村可比城市艰难太多,他可扛不起又一大家子。

  李源做不到像傻柱那样,为个娘们就给人一家掏心掏肺做牛做马。

  没法子,就是人性次,所以还是不耽搁人家了……

  李池笑了笑,拍了拍李源的肩膀,道:“你那些侄儿,都想跟你学着进城当城里人,就看他们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行了不说了,走了,再晚回去天就黑透了。”

  五兄弟不拖拉,挨个拍了拍李源,转身就走。

  五条大汉出门,也让不少人侧目。

  在这个年代,家里弟兄多,就是威慑力。

  连贾张氏都躺在炕上嘀咕道:“这李家怎么这么能生?”

  秦淮茹一边做饭一边笑道:“这还只是五个……李源不算,他太秀气了,小时候身体也不好,天天挨欺负哭鼻子……妈,你可别在外面说了啊。”

  贾张氏哼哼了声,道:“你说你的。”

  秦淮茹切着土豆丝,笑道:“李家这一辈弟兄就有八个,秦家庄说他家是八大金刚。一个个壮实不说,还心齐。他家姓李,可在秦家庄根本没人敢惹。而且这一辈八个还都在壮年呢,下面一茬子又起来了。

  李老大家的大小子今年都十五六了,这一辈丁口更多,光男丁就十四个,还都立住了,一个没少。

  听京茹说,今年他家又有五个怀上了,估计还是男多女少。

  连他家老大今年也才三十五,往后还能生。

  再过个十年,他家光孙辈都可能好几十个,这么大一家子,谁惹得起?”

  除非再发生国土沦丧式的战争,李家遭难,不然秦家庄早晚变成李家庄。

  贾张氏羡慕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要是贾家能有……别说半百,能有七八个男丁,她觉得她就可以在四合院里横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