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324章

作者:渔雪

  梁孟松极有技术大佬的傲气,只“呵”了一声,连答都不想答。

  “梁先生,我是极其真挚的,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在台积电了,我这里一定对你虚席以待。”方卓不进行无效甚至副作用的沟通,现在只打个照面算了。

  梁孟松觉得可笑,反过来说道:“如果有一天,方先生的项目做不下去了,欢迎来台积电投资。”

  方卓不生气,搞技术的,有脾气有傲气很正常。

  他同这位不太讲究圆滑处事的技术大佬握手后便礼貌告辞。

  梁孟松瞧着这位来得突然、走得果断的背影倒是在心里生出一点不好意思,冲着即将开门的方卓说道:“你可以给我一张名片。”

  方卓回身,一边给名片,一边笑道:“如果有一天我去台积电投资,梁先生一定要帮我居中说说好话,我听说台积电的张忠谋总裁不太好说话。”

  梁孟松的嘴比心快,说道:“张总的俩皮可没那么厚。”

  方卓递完名片,再次礼貌握手,说了一句:“梁先生,一定不要低估张总的脸皮,我和他也只能拼个伯仲之间。”

  年轻总裁翩然离去。

  梁孟松看了眼背影,又低头看了眼名片,嘿,别的不说,这年轻人心态挺棒。

第179章 投资会议

  方卓对于和梁孟松的见面感到有些惋惜。

  这种情绪倒并非没达到预期,事实上,他这次见面没有设定什么目标,只是……眼睁睁看到一个如此优秀的技术领军人物活生生的坐在面前……

  方卓多少能理解书上所写那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欣喜了。

  那一定是从心里由衷而发的情绪。

  不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只要保持关切,早做准备,机会到来的时候就能有所施展。

  再说了,挖不了徒弟,那不还有个师父呢么?

  等等中科大的消息再说。

  7月20日,上海召开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会议,诸多知名厂商都有出席,涉及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主机厂商等上下游产业链,声势颇为浩荡。

  如此场景之下,方卓这样一个仍在筹措阶段的外行人没有什么存在感,只默默的参会、聆听、观察,而他趁着这次会议接触的台积电梁孟松则不同,备受国内外瞩目。

  作为率领团队正面击败英特尔的专家,他演讲的半导体未来技术展望赢得了大家一致的掌声。

  这场会议召开三天,方卓出席了第一天,后面两天是由从合肥返回的邱慈云带人更加有目的的接触了一些国外不同领域的厂商。

  虽然项目资金、项目地点都还没彻底定下来,但离开中芯的邱慈云迸发出更多的工作热情,当之无愧的接手项目推进工作,开始考虑设备的采购。

  和方卓所想的不同,当初的中芯也是采购了很多二手设备,邱慈云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寻找性价比高的设备,还要兼顾技术上的升级需求。

  方卓有和邱慈云讨论过发展规划,都认为合肥的生产线要稳打稳扎,不能盲目寻求复制扩张。

  这其实也是邱慈云在中芯主张的战略,而方卓除了认同这位目前最值得依靠的专家伙伴之外,也考虑着中芯疑似遭遇状况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会不会有更好的伙伴。

  不过,不管将来如何,稳打稳扎都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三天会议开下来,邱慈云出了一张长长的采购清单,但这还只是生产线所需要的一部分。

  而就在半导体产业会议闭幕的这天,还在项目筹措期、毫无存在感的方卓被隐晦的点了个名。

  华虹副总裁姜琦历作为上海本地的半导体企业也上台闭幕演讲,他谈及一个发生在中国国内的现实问题,这部分被本地媒体总结为一个标题。

  【《工程师在资本加持下的薪酬增长是否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是来自华虹副总裁的一个诘问。

  自邱慈云离职,中芯国际一共有31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选择跟随,最终确定下来的是24人。

  这是邱慈云的团队,也是中芯的技术中坚。

  只是,这个声势远不如当初张汝京在台湾的振臂一呼,除了张汝京本身更高的声望,已经在上海耕耘的三年时光也是大部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都已经在上海娶妻生子,安家置业,这种情况下选择跟随邱慈云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实在不现实。

  不过,邱慈云到手的得力干将虽然只24位,但他已经对此有所预见,也没有太失望。

  没预见的是……方卓挥舞着钞票很快把这个数字膨胀到了92个人!

  也就是说,纯粹被方卓挖来的工程师就有68人,已经是自己团队的将近3倍!

  邱慈云眼睁睁看着阵营疾速丰满,一时间只有一个感慨……这就是上海首富的行事作风吗?有钱的感觉原来是这样!

  而这68人就是分别来自国内大厂,尽管比不上张汝京当初带回来的人才,确实也是国内有数,华虹、中芯、华晶(被华润收购)都深受其害。

  这波挖人跳槽是通过猎头操作,按理说,薪酬待遇也要保密。

  可是,邱慈云他自己就很好奇,找机会问了个出自华虹的高级工程师,得到的答案是“2倍起步开始谈”,也即,只要人来,立即翻一番,按照不同级别和标准还有上探空间。

  如此也怪不得华虹他们着急了。

  即便经过行政关系的干预,方卓放缓了行动,华虹副总裁姜琦历仍旧意难平,于是就有了闭幕式上的发言,有了对恶劣行径的声讨。

  邱慈云是在现场听到的内容,但他当时还没反应过来,等到次日经人提醒看到报道才猛然有种“哦对,我不是中芯的,我是那个被批评的”感觉。

  他因为要参与投资机构的会议,没有立即回合肥,也就顺便和方卓聊了聊这个事。

  方卓有点奇怪:“这怎么了?”

  “行业评价可能不太……不太好。”邱慈云第一次和方卓共事,说话比较谨慎,“华虹的关系比较硬。”

  “我们和华虹他们本来就是竞争对手。”方卓笑道,“要怎么解读这个呢?一个华虹副总的发言会影响我们的设备采购还是怎么着?”

  他继续说道:“不用过度解读,关系硬不硬不是用在这里的,当成一次普通的同行舆论攻击就好,放心吧,这事我让别人来处理。”

  邱慈云有些好奇方总的回应会是什么样。

  很快,新浪网站发布了一则由主笔徐长伦操刀的社评。

  ——《为什么国资背景的半导体企业在现阶段无法取得成功?》

  为什么呢?

  这里有很复杂的因素。

  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就在于国资背景太浓会让国外的设备采购很难。

  可是,也不仅仅如此,国资主导的企业习惯性的既有计划经济的弊端,也有市场经济的短处,再加上,某些人事层面的身份认知问题……

  于是,这种由国资主导的尝试可以说是失败了。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按照新浪主笔徐长伦对半导体行业不太愿意透露姓名的方总采访,“既要有政策引导,也要积极发展产业配套,我们得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也得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市场化的运作。”

  社评中不只援引了这一句,还有方总对国内企业的评价,“就说上海的华虹吧,它简直可笑,既依托于国内给予的支持,又妄图让外资真心的技术帮助,这可能吗?”

  “华虹和日本NEC的合资公司,我不问别的,它自己的专利技术这几年有几个?”

  “先合资,再引进,然后投产,最后投产即落后,你一个想振兴自己国家产业的人把话语权交给外国企业,简直天真的可爱。”

  方总的批评毫不留情。

  不同于华虹让上海本体纸媒的报道,新浪网这种代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门户行业领导者拥有很多不普通的网民浏览访问。

  这篇来自新浪的社评,既让一些人看着痛心,也让一些人看得流汗。

  其实,方卓的用词不算特别辛辣,只是说出一些事实,但这种事实本身就引人深思。

  上海这边的华虹全称是华虹NEC,是华虹与日本NEC的合资企业之一,引进了生产线,但日方对专利技术控制的很严格。

  据说,华虹与NEC合作将近十年,上海华虹NEC的专利数是0,北京华虹NEC也是0,只有首钢NEC有4项专利。

  如此情况,社评中没有直接写出来,主笔徐长伦只是贴心的把这个被方总点名的企业情况放在了备注里。

  邱慈云几乎第一时间瞧见了这篇发在新浪上的回应,默默揣测了一下华虹的领导瞧见这种内容后的感觉,大概只有两个字——难堪。

  社评洋洋洒洒,新浪网还有全网领先的网友评论。

  因为有新浪网自己划出网页曝光位置,这篇社评引起了很大反响。

  就邱慈云从朋友那听到的消息,别家暂且不论,华虹是闹了个灰头土脸,那位行业会议致辞的副总裁被几家媒体的记者围追堵截,想让他给出针锋相对的回应。

  然而,副总裁姜琦历能怎么回应呢?

  他还可以找关系找到郑丹锐,可这对回应于事无补,华虹NEC根本不能拍着胸脯把方卓质疑的专利技术说清楚。

  姜琦历后悔了,他看到那篇新浪的社评就后悔了。

  反正华虹的人被挖走过了,方卓也放缓行动了,自己何必多此一举呢?

  姜琦历的后悔让他没有继续给媒体提供报道的弹药,他本人避了两天媒体,选择冷处理这件事,不过,行业内又多了件“华虹闹笑话”的谈资。

  邱慈云身处上海,全程目睹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颇有些目瞪口呆。

  7月27号,“冰饮计划”举行投资会议,高盛、德意志银行、DCM中国、合肥国投、易科集团、MIGA私募基金、中国企业家产业投资基金会以及项目团队代表共同参加。

  邱慈云早早抵达恒隆23的易科会议室,他为这次推动资金筹措的会议感到兴奋。

  很快,邱慈云见到了方卓,顺便问了问舆论回应的事。

  “哦,没什么大不了的。”方卓不以为意,“华虹的人自己找不自在,他们那种自以为靠近权利的人都傲慢,挖两个人而已,激动个什么劲。”

  邱慈云这才想起来,对,始作俑者是面前这位的下力气挖人。

  “说起这个,邱总,国内这方面的人才本就欠缺,也不是单纯用钱就能挖,猎头们发现一个问题,级别比较高的工程师都得考虑很多因素,家庭影响很大。”

  “你给我列列名单,我们的项目更需要哪方面人才,我让人接触接触国外,补充补充人员。”

  方卓很关心团队的战斗力,这既需要技术领头人,也需要中坚力量。

  “我们的用人成本会不会有些高?”邱慈云有点小心的询问。

  方卓摆摆手:“邱总,这种事你不要考虑,就像华虹的那种舆论,你交给我,我找人,你用人,咱们分工明确。”

  邱慈云不知说什么好,只能重重握了握面前这位年轻总裁的手,面前这位怎么越看越靠谱了。

  华虹的舆论就像方卓说的那样在他心里只是小事,要不是邱慈云提起,他都不会再聊,反而今天这个投资会议让他多多少少有些紧张。

  半导体果然是资金和技术并举,这第一轮融资的总额就对准10亿美元,对象也是国际顶尖的机构。

  方卓还真没操手过如此大额的融资。

  有点紧张,有点新鲜,也有点……莫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