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渔雪
自6月29日到7月6日,杨世宁首次接到方总见面沟通的电话,也打算就此表示离开的决定。
上午九点钟,杨世宁抵达易科总部,打算在十分钟之内结束这次见面。
他抵达23层,被秘书引到总裁办。
当门被刷开,当迈进办公室,杨世宁的面色一僵,瞧见了这里五个人听到开门声不约而同的回头打量。
胡正明教授。
梁孟淞博士。
邱慈云博士。
高启全博士。
以及方卓。
五个人的视线,尤其是前四个人的视线带着不同意味,杨世宁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意味,但可以确定唯独没有之前在公司里同事们看自己的仰视感。
要怎么来形容这四个人……
杨世宁不自觉咽了口口水,脸上也不自觉带了丝笑容,认真的先对胡正明打招呼:“胡教授,好久不见。”
他曾经在不同的论坛和场合都见过胡教授,深知这位在半导体领域的分量。
胡正明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
杨世宁又和另外三位打招呼,梁孟淞先前是台记大将,但他离开台记后所绽放的风采远比在台记耀眼,这两年让不少业内人士都感叹,即便是业内龙头的台记,也真的不该把他放走。
而邱慈云和高启全,一个先后助力中芯、冰芯,曾经是同事,一个号称台湾存储领域的教父……论地位论成绩……
杨世宁是个很有傲气的人,但再有傲气,他也不敢说自己的建树和能力就胜过邱、高这两位。
四个人或坐或站的在办公室,杨世宁一时间有点不知该坐哪里为好。
“杨总,喝茶。”方卓抬手指了指沙发。
不知为何,杨世宁有些沉重的坐到了沙发上,默默喝了一口茶,再抬头就碰见方总颇为深邃的眼神。
他张了下嘴,忽然有点不知现在要从何说起。
方卓也没说话,只是把刚才正在谈的资料递给胡教授,后者接过之后就细细地看了起来,而高启全则是走了几步走到落地窗边,欣赏这个角度的绝佳城市风景。
办公室别人不说话,梁孟淞是个懒得磨叽的性格,直接不客气的开口问道:“杨世宁,你们中芯干得怎么样?45nm搞好了吗?”
“我们,我们计划明年做40/45nm的量产。”杨世宁答道。
“那也太慢了,你这个首席技术官的工作没做到位。”梁孟淞批评道,“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还搞起了权力斗争啊?”
杨世宁有自己的立场,也有些技术投入不够到位的委屈,张嘴想说话。
梁孟淞却又补了句:“而且,还斗输了。”
杨世宁不自觉看了方总一眼,梁博士,你不服你来我这个位置试试,看看你搞斗争能赢不?
他心里千言万语,还是化为了一句自我批评:“我是有些急躁了。”
中芯工作不好做,先前的亏损、败诉、巨额折旧、客户震荡种种因素最终都会反应到内部,这些说起来千头万绪,现在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咱们搞研发搞技术的,是得耐得住性子,不然容易吃亏。”胡正明这时温和地说了一句。
杨世宁点头。
胡正明略一沉吟,又说道:“方总这两天在和我聊冰芯与中芯的技术合作,这一块,我相信能是对中芯起到很大带动作用,也是能让中芯少走弯路的,我们做半导体,难免会碰见弯路,会付出代价,但如果是放在技术研发和工艺验证上,都是能接受的,可要是放在人事争端上,难免浪费了精力。”
杨世宁神色沉重,知道这是对自己的批评。
他还是说了句:“胡教授,我不是想去争人事争权利,是那王宁国连续砍掉预算,我这,我这……唉!”
胡正明缓缓说道:“中芯出现这样的局面,我在旁边看着是觉得很可惜,这次方总找你来,一方面是他和王宁国谈过研发问题,一方面是他认为中芯仍然可以弥合裂痕,仍然可以大有可为,我不知道他这个判断对不对,我就是觉得你是能在中芯有更大成就的。”
方卓出声批评了不在现场的王宁国:“中芯去年虽然扭亏为盈,但我不完全认可王宁国的做法,研发预算这方面怎么都要保证,眼前的股价市值都要放在后面,公司需要的是长期价值的发展。”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我也不认同你这种扩大裂痕的做法,杨总,你觉得哪里有完美的环境?哪里不会存在不同意见?就拿我们冰芯来说,我们在28nm的工艺上还有前闸极和后闸极的争论,最后迫于无奈,我只能和稀泥,两个方向一起验证。”
旁边的梁孟淞听到这句,火气忽然冒了出来,指责道:“你也知道你是和稀泥?”
方卓“咳”了一声,说道:“这是在和杨总聊这个,我的意思是,难道真就到了完全不可弥合的地步?难道真就不能带着中芯继续往前试试?”
杨世宁陷入沉思。
方卓观察着这位的神色,拿起杯子,喝了口茶,他还是想尽量促进中芯整体力量的保存的,尽量把这次风波所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许久之后,杨世宁结束思考,低声的给出看法:“我认为台记在后闸极上的看法是对的,28nm应该使用这一方案。”
梁孟淞挑了挑眉,还算是有点技术判断。
胡正明手上微重的放下茶杯,嗯?
方卓眼看有开启争端的架势,立即说道:“这个问题可以放在后面讨论,我们会亲自来验证到底哪种方案更适合,而这就是我所说的少走弯路,中芯既然资金不够充沛,这种工艺上的经验就更加可贵了,我和江博士说过,两家同气连枝,这也算是一份承诺。”
杨世宁微微叹气,更加明确地说道:“虽然内里有很多因素,但我这个事确实没做好,是引起了震荡,本来是能通过沟通来降低影响,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的。”
他是江博士邀请来的,也有不少人认为王宁国会是一个过渡,最终是他来执掌公司,但局面到了这一步,无疑是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这是江博士送我的字,如果这次我们能尽力的来消除矛盾,来改革内部管理,来重新为研发注入力量。”方卓指了指桌上被压在玻璃下的字,认真地说道,“那一切都还来得及,杨总,你觉得呢?”
杨世宁看了看方总,默默点下了头。
方总联合冰芯四大天王来劝说自己,也属用心良苦了。
既然方总只诛首恶,那就……以功补过吧。
第7章 真正大股东
中芯的铁三角不太稳当。
王宁国、杨世宁、季克飞,这三位都是浸淫行业数十载的人物。
在确定董事会票数不会有太多问题之后,方卓有思考如何来处理这位与大股东走得很近的首席技术官,甚至一度考虑是否从冰芯调人。
最终,冰芯高层的名单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他还是不舍得割爱,打算把他留下来。
不论王宁国还是杨世宁,这都不单是一个名字,而是背后支持他们意见的员工和团队,这是处理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铁三角不稳,又不宜减去一角,那就让冰芯从外面再镶嵌一角,用技术合作来缓和内部矛盾。
时至今日,当初答应援手冰芯技术的张汝京和江上洲都不在中芯了,但他们的决定在多年后绕了一个弯,让方卓愿意在这种情况下给予这样的援手。
四位行业大佬联手现身,杨世宁心意回转。
方卓趁热打铁,第二天又宴请了王宁国、杨世宁、季克飞、陈立武等人,算是把这次的事情摊在桌面上明明白白的说个清楚。
虽然公开征集投票权还没开始,但现在的形势已经颇为明显,这样不同于先前混乱的局面,大家都能冷静的谈一谈对中芯发展的看法。
王宁国和杨世宁面对面,两人仍显拧巴,不过,在未来而非过去的话题之下,大家勉强是维持着交流。
方卓也不认为短时间内就能把中芯内部捋顺,但他相信只要技术方面有进展,只要真正能做事,这些人是能自我调节和抓住机会的。
而除了对高层的调和,这次见面还谈了谈内部监事会的平衡职能。
方卓毕竟没有选择两芯合一,他会考虑再增持一些股份,但不希望中芯后续频繁出现类似问题,所以,现在希望监事会更能起到原本的制度职能,让管理经营的平衡更牢固一些。
站在中芯的立场上,于外,与具备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更深层的合作,于内,压制大股东插手,调和派系矛盾,完善机制职能。
方卓觉得现在只要完成最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中芯这场动荡就基本能被消化掉了。
只要中芯持续发展,虽然没能攥成一个拳头,产业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一定会更好。
这天宴请中芯高层的晚上,方卓回家后一直在书房和中芯前掌门人张汝京通话,谈了谈当前状况,也谈了谈自己的想法。
张汝京一方面感觉到十分安慰,风波逐渐被控制住了,一方面也有些好奇:“方总,你这四个人搬出来要是没震住杨世宁,那你打算怎么处理?”
“嘿,杨世宁是有能力的。”方卓笑道,“但我其实还有一个小招式没用出来。”
张汝京静待下文。
“他想进步,想拥有更多话语权,中芯还可以设置一个联席CEO。”方卓说道,“联席CEO不也是CEO嘛。”
张汝京恍然:“你冰芯的邱慈云和梁孟淞就是这么干的。”
冰芯CEO邱慈云与联席CEO梁孟淞这次就一起出现在了杨世宁的面前,但是,这个身份没摆出来就见到了对方的回心转意。
“冰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整体都要好一些,毕竟从一开始的时候就隔绝了其它股东的指手画脚。”方卓如此说道。
张汝京叹道:“方总,你的经验是丰富的。”
他自从老朋友去世就有和方总保持联系,公司风波起来之后更是格外关心,也侧面给予了助力,就过去这些天的过程里,他发现方总真是……极其冷静和清晰在处理问题。
论场外因素,夜进北京又彰显冰芯的进步。
论董事会争权,只是梦回新浪,重试牛刀。
论弥合内部分歧,以技术以发展来消化矛盾。
如果回顾方总生涯,他这次处置的思路都有迹可循,但如此井井有条的糅合在一起……就显得格外娴熟,格外胸有成竹了。
张汝京继续称赞:“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方总安芯。”
“哈哈,听张总这么心悦诚服的说一句可不容易。”方卓笑道。
张汝京叹道:“谁让它是我一手创立的呢。”
中芯的这场风波,恐怕就是张汝京这个无奈辞职的创始人最为痛心了。
方卓安慰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张汝京忽然又有些忧虑:“你那个委托投票权不知道会怎么样,就剩股东大会的投票了。”
公开征集的时间是从9号开始的连续3天,也就是后天就能看出来苗头,如果不够理想的话,大唐不会甘心就那么蛰伏。
方卓听到这样的问题,不得不淡淡地说道:“张汝京先生,你知道什么叫做盟主吗?”
什么叫做盟主?
就是还没到公告时间,很多股东与股东代表就直奔中芯所在的张江而来,还有的则是直接登门易科总部。
就是到了公告时间,到了上午9点钟,专门用来登记和验证程序的会议室人满为患。
——填写《中芯国际股东方卓公开征集投票权授权委托书》。
——向董事会办公室提交本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及其他相关文件。
——中芯验证文件有效并进行统计。
下一篇:这个外援强到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