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571章

作者:一虫

  诸葛亮问道:“孝直觉得,我可依计行事?”

  “然也。”

  法正点头道:“如今曹操突然被俘,曹丕等人必然来不及反应,更无法掌控所有军队,当此之时,一旦诸葛军师说服青州兵,再联络孔融……中原诸将必然头大如斗。”

  “到了那时,只要魏延成功拿下关中,则中原克日归附。”

  “孝直所言,确为良策。”

  诸葛亮点了点头,而后忽然问道:“我若换一个方法,比如先向张郃、李典、徐晃等人承诺,只要愿意归附,不仅既往不咎,还将授他们一军总帅之职……之后再拉拢孔融、青州兵,孝直觉得如何?”

  “怕只怕张郃等人不愿归附。”

  法正感慨的叹了口气,指着手中的书信道:“军师已在信中写明,张郃、徐晃、李典等人皆忠诚之士,若想让其改弦易辙,非定中原不可。”

  “我以为不然。”

  诸葛亮摇头道:“军师确实在信中写明了这些,可如今曹操正在我等手中,便是不可大加利用,稍稍做几分文章还是可行的。”

  “既已如此,诸葛军师何不两路齐发?”

  法正想了想后,开口道:“我意,张郃、李典、徐晃等人由我来联络,诸葛军师则拉拢孔融、青州兵……如此一来,岂不妙哉?”

  “孝直既有此心,我又怎能驳斥?”

  诸葛亮笑了起来。

  “军师之言过矣。”

  法正笑着摇头道:“此乃我等复兴汉室必经之路也!”

  ……

  “法正既走,军中便是由翼德主持,也当不会再有问题了。”

  望着走出营寨的法正,诸葛亮紧绷着的心情,总算是稍稍松了几分,脸上不由自主地便多出了几分轻松。

  没办法。

  法正毕竟是‘外臣’,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突然反水,又要跟着刘璋一条道走到黑了。

  而他真要这么做的话,一旦诸葛亮离开军中,那就很是危险了。

  因为张飞无论如何都不足以控制法正。

  幸好的是,法正很明白自身的问题所在,诸葛亮只是稍稍提醒,后者便自然地接下了任务。

  正所谓:别意悠悠去路长,扬得声名满四方。

  随着诸葛亮、法正二人两面出击,整个中原的形势很快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刚刚再度站起来的孔融,还没等他有什么作为,就被直接架空了。

  架空他的不是别人,则正是前往青州招抚青州兵的诸葛亮。

  两人之间其实没有多少冲突,仅有的一点冲突,也就只是对青州兵的看法上不同而已。

  孔融觉得,青州兵都是祸害,所以不应该招降,应该由他出兵攻克,到时他将还汉室以青州,也算对得起汉室的信任了。

  诸葛亮则是觉得他的想法太空泛,不仅没有成功的可能,而且就算成功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所以,诸葛亮便在抵达泰山之后的第三天,轻而易举地通过孔融之前招抚的几名将领反过来将他架空了。

  “左传有云,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孔融一脸苦笑的看着诸葛亮:“孔明这是想给我上一课吗?”

  “亮绝无此意,只是此事太过艰险,不容半点差错,因而……只能委屈先生了。”孔融连忙后退,郑重地拱手行了一礼。

  “汉升,泰山之事就交给你了。”

  说完,他便对黄忠交代道:“切莫苛待了先生。”

  黄忠当即指天道:“军师放心,忠以泰山起誓,绝不苛待先生半分。”

  “既如此,我便去了。”

  诸葛亮没有废话,转身便带着几十个随行之人离开了。

  数日后,臧霸见到了诸葛亮,不解道:“孔明此来何意?”

  “臧霸将军可愿归附汉室?”

  诸葛亮看了看左右,深吸口气,直接开口道:“将军若愿归附汉室,亮誓请陛下任将军执金吾一职,封彻侯,与国同贵!”

  锵!

  锵!

  孙礼等人猛地拔出了武器,看向诸葛亮时,眼神当中已有杀意。

  “诸位难道想当一辈子贼吗?”

  诸葛亮毫不畏惧,转身直视孙礼等人的眼睛道:“即便连累子孙,也都毫不后悔?”

  “我等本就是曹魏……”

  “曹贼能给你们什么?!”

  “先不说曹贼本就不能统一天下,即便是统一了,又能如何?能给你们何等好处?难道还能封侯?”

  “诸位只要有心就能发现,曹贼近年来对尔等愈发不信,连普通百姓身份都不愿给,更何况是放各位离开?”

  “难道尔等就一定要为曹贼流干最后一滴血吗?!”

  “亮在此保证,只要诸位愿意归附汉室,汉室定不计较前事,不仅给数十万青州兵身份,让他们能在日后安乐归乡,而不是世代为曹贼征战……除此之外,诸位为首者,汉室也将给予一份富贵。”

  臧霸动心了。

  孙礼等人也动心了。

  倒不是因为富贵,虽然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诸葛亮承诺给数十万青州兵的身份!

  他们不想当贼,更不想世代为曹魏继续征战。

第544章 献帝轻佻,不可君天下

  昔年之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

  历经无边战火洗礼过后,现在的关中,正如后世杜甫所感慨的那般一样,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宫殿烧焚尽,新除狐兔穴。

  子午谷,魏延遥遥望着远处的风景,他说不出什么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更不知什么叫做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顿足许久,魏延只说了一句话。

  “关中,我魏延来也!”

  话落,魏延已转过了头,看向了身边的士卒,低声道:“传我将令,即刻出发,三日内……我要见到长安城!”

  这话听起来很大。

  但仔细算来,却是一点都不大。

  因为就在魏延通过子午谷之前,刘雄鸣就先一步投降了。

  更为关键的是,刘雄鸣之前所据,恰是整个关中的关键所在……蓝田。

  历史上,曹操拿到刘雄鸣之时,都曾大笑着感慨。

  老贼,真得汝矣。

  现如今,魏延的心情自然是有所不同的,不过兴奋同样也是那么的兴奋。

  因为他知道,就算是刘雄鸣已经投降,可是整个关中除了他之外,还有很多利害的人。

  比如杨秋。

  比如侯选。

  比如李堪。

  再比如张横、梁兴、程银……

  这可都是他魏延的功绩!

  “军师说了,杨秋等人皆贼寇尔,虽然厉害,可只要让他们联合一处,他们便都是待宰羔羊,任其自行争斗数日,关中便可轻松平定。”

  “既然如此……”

  “儿郎们,你们还等什么?”

  魏延说到这里,大吼一声道:“随我冲杀!”

  说完,竟已当先冲了出去。

  仅仅半日之后,阻挡在子午谷之前的鄂县,便已被魏延及其所率领的军队所攻克。

  “好了,现在可以把消息告诉刘雄鸣那老贼了,告诉他,让他想办法支援粮草过来,战后自有功劳给他。”

  进城之后,魏延方才彻底松懈下来,十分嚣张地让人传达了一条消息给刘雄鸣。

  这当然是他装出来的。

  事实上,魏延虽然本性嚣张,可他也知道,一旦在战前嚣张,有些盟友很可能便会跳到对面去。

  但以上这种论调,虽然天下间哪里都能通行,可是在关中却并不行。

  历经不知多少战火洗礼的关中,到了今天就只有一个规矩。

  强者为尊。

  因此,魏延若是不够嚣张,那才真的要担心刘雄鸣会不会倒戈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刘雄鸣得知魏延不告而取鄂县之后,他直接被吓得以为刘备放弃了对他的信任,第一时间就让人送去了粮草。

  为了表示对刘备的忠诚,刘雄鸣甚至还向魏延表态,自身已老,蓝田需要一名‘自己人’主持大局。

  “胆小鬼。”

  魏延一边嚼着羊腿,一边冷哼道:“来人,让陈式来见我。”

  “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