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541章

作者:一虫

  主要还是因为于禁突然爆发了。

  面对江东军,于禁整整固守城池十三天,硬生生等到了从武陵、零陵二地赶来的援军。

  至于交州的援军?

  糜竺被士燮蛊惑了,差点被囚禁,若不是跑的快,恐怕当场就得交代了。

  这样的情况下,糜竺亲自带兵前去营救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为交州的刘备军队,在糜竺跑了之后瞬间就没了指挥的统帅,就算他们再能打,可如果连怎么去打都不知道,自然也就没有用处了。

  这大概也是士燮早就准备好的。

  甚至可以说,他完全不必动这些人,只要等到孙权大军一到,这些人自然也就会变得再没有任何攻击性了。

  可谋算虽然好,但孟建、石韬的援军来的太快了。

  另外一边的徐庶,更是一边通过长沙发兵会稽,一边通过行驶手中的军师权利,发动了陈到、黄射等江夏留守,一副就要跟江东决战的模样。

  最终,步骘虽然拉拢到了颇有名望的赖恭,但孟建、石韬二人也通过更高的权利把吴巨拉到了刘备集团一方。

  于是乎,步骘这个历史上原本要在交州之战扬名的大佬,就这么沉寂了下去。

  真不能怪他没有能力,实在是孟建跟石韬这俩人太强了。

  对他更是到了碾压的地步。

  再加上于禁不仅没有丢城,还给交州留下了几分力气。

  所以他的失败,自然也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

  这么一来,曹操还真就不能将问题归咎到孙权身上了。

  因为对方真的已经做到了自身能做的极致。

  再多的话,哪怕是曹操以臣子要求孙权,可孙权大概也已经做不到更多了。

  或者说,就算是曹操把麾下的一些人物放到孙权的位置上。

  乃至于他自己成为孙权,想要做的比对方更好,都不可能。

  问题的关键在于,陈逢之前让霍峻找的双季稻,终于开始发力了。

  或者说,双季稻一直都在发力,只不过曹操在之前根本就不知道。

  但就在前一天,曹操知道了。

  当他得知刘备集团的粮食几乎已经到了可以四面开战的地步以后,他第一个想法就是……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毕竟,他曹操雄踞天下,整个中原最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已经抓在手中了,也不可能做到四面开战都不怕缺粮。

  他刘备仅仅一个荆州就做到了?

  欺负他曹操不读书?

  欺负他曹操不懂农事?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当时曹操就大怒了,几乎瞬间就要把送来这一消息的人脑袋给砍掉。

  幸好,送来消息的人大概也知道,自己这个消息有多么的震撼人心,所以早在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证据。

  也正因此,就在曹操即将爆发的时候,这人很快就拿出了证据,而且还把之前双季稻的收获情况也都一并交了出来。

  然后曹操就傻了眼。

  一年三季,过后还能种一季豆?

  产量更是远超中原五亩之和。

  你他娘的确定不是在玩我?

  确定不是在战略恐吓?

  确定不是在宣扬刘备威胁论?

  确定不是……脑子有问题?

  曹操确实想了这么多,但是当他看到那细致无比的情报以后,他的所有想法都消失了。

  或者说,当他看到里面的一个关键性名字之后,他便彻底相信了。

  陈逢!

  没错,又是陈逢搞的事情。

  早在之前刘表还活着的时候,他就让霍峻往交州更南的区域走了一遭。

  不仅如此,还在当地拿了一些十分恐怖的稻种。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在这之后,当陈逢主政江夏之后,直接就把所有种子都换成了双季稻。

  完全不管当时其他人的反对。

  也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反对。

  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件事,才导致了陈逢在江夏一带的官声不是太好。

  虽然只是上层。

  仅中层和黔首黎民而言,陈逢的名声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名声在上层也变得好了起来。

  本就是地主的他们,遇到了一年三季的粮食,谁又会不开心呢?

  谁又敢不开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真的已经到了恨不能把陈逢供起来的地步!

  当然,这对于刘备集团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可对于他曹操来说,那可就是天塌地陷一般的坏消息了。

  一州之地,居然可以跟他整个中原抗衡。

  这多少有点天命所归的意思了。

  要不是曹操根本不相信天命,之前的时候甚至还拿着皇帝玩的话,他大概会这么想。

  但就算不这么想,他的心情也不怎么好。

  甚至可以说,就在刘晔归来之前,他就已经在思索着怎么和谈了。

  没办法啊。

  他唯一可以胜过刘备的地方,或者说唯一可以利用的持久战,已经完全没了用处。

  这样的情况下,再不和谈可就不仅仅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了。

第512章 曹操只能和谈

  打仗打的就是人材、地盘、钱粮。

  这是连普通将领都一清二楚的道理,超世之杰曹操自然不会不知道。

  事实上,曹操不仅清楚以上的道理,而且他还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弱点在什么地方。

  人才。

  是的,这就是曹操最大的弱点。

  按照一般道理来说,这本是不应该发生的。

  毕竟来说,以曹魏的体量,就算真正的人才都可能会埋没很多,因此又怎么可能会缺少人才呢?

  要知道的是,历史上诸葛亮在得知了徐庶跟石韬的位置之后,还忍不住发出过一声感慨。

  ‘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曹魏的人才池有多深了。

  但是,所以说但是。

  这个道理在某些时候也是有例外的。

  比如说在运气不好的情况下,碰上了韩信这般逆天的存在。

  带着一千人出去,一两年过后便是十万人可战精锐的士卒。

  这谁顶得住啊?

  别不信。

  历史上韩信真就做出来了。

  而且是在极端无奈的情况下。

  事情是这样的。

  一开始的时候,刘邦荣阳大败,一时间几乎天下诸侯皆反,几乎落得个和项羽一样的待遇。

  而在这个时候,韩信站了出来。

  刘邦给了他一些兵马,让他前往攻取魏王……但凡是看看地图都知道,魏王所在是一个多么关键的位置。

  但凡是了解历史都知道,当时的魏王可不是什么空头王,麾下那可是有着跟大秦悍卒战过好几场的精锐存在的。

  稍稍了解一段历史的都知道,刘邦在荣阳大败之后有多么虚弱。

  然后,韩信赢了。

  疑兵之计,外加强悍的统帅能力,大获全胜。

  在此之后,韩信很快地便又请兵三万,欲攻燕、赵、齐。

  可是,韩信才刚刚攻下了代国,刘邦就直接将其麾下的精锐全部带走了。

  没错,去防备项羽的楚军了。

  这个时候的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