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523章

作者:一虫

  “算了,不接就不接吧。”

  听完关羽的解释以后,陈逢大概也知道了他在想什么,索性又将印绶收了回来,苦笑着道:“哎,你不接的话,我就只能辛苦一点了。”

  是的,关羽不接的话,他陈逢就只能当一个无情的印刷机器了。

  他本来是想要把这个累活给甩出去的。

  可惜的是,关羽压根就不想接。

  没办法,这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了。

  幸好的是,军中现如今识文断字的人还不算少,让他们直接写了欠条以后,他自己只要加盖印绶就可以了。

  如果军中会写字的人太少的话……

  陈逢绝对会把这件事甩出去。

  不管甩给关羽也好,还是甩给……

  哎?

  除了关羽之外,陈逢好像再也甩不动了。

  毕竟,关羽都不敢接的东西,其他人难道就敢接了?

  黄忠显然是不会的。

  这家伙虽然失去了儿子之后,彻底成为了一个老光棍,但……他多多少少还是懂点自保手段的。

  而像是这样重大的责任,陈逢觉得他大概率不会接受。

  至于荀信、赵问之流,就更不用说了。

  以这两个人的做派来说,他们或许会接,但他们绝对不敢随便乱用。

  而如果他们知道关羽都拒接的话,他们大概死都不会去接了。

  想到这里,陈逢内心里便是一声长叹。

  事情怎么就成了这种地步呢?

  明明是一个不用费心思、不用太费力气的好工作,怎么人人都不想接了呢?

  难不成,就因为他陈逢长得帅?

  当然。

  这显然是陈逢在内心里的凡尔赛。

  因为他很清楚,左将军印绶这东西,还真就没有多少人敢接。

  就算他长得不帅,其他人也不敢接。

  更何况他还长得那么帅……

  对了。

  说起来的话,当初刘备把这方印绶交给他的时候,他就拒绝过好几次,要不是最后实在拒绝不了了,他说什么也不会接的。

  太危险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东西简直就是一个可以跟刘备相互制衡的东西。

  真要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拿到了,那是完全可以另外再搞出一个刘备集团的。

  甚至于,在搞成了之后,还能跟刘备自己对战。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不可能。

  可是这么想的时候,请千万不要忘记,刘备现在已经不是左将军了……

  他是汉中王。

  也就是说,这个左将军其实是空悬着的。

  陈逢如果说自己是左将军……

  那他就是了。

  而且,曹操必然会进行认可。

  孙权大概率也会认可。

  想想当初,刘备是怎么起的家?

  不就是靠的左将军这个名号吗?

  他陈逢如今有了这东西,难道还怕起不了家?

  只不过陈逢不是野心家罢了。

  他真要是野心家,完全可以凭借这东西做更多事。

  至于现在的话……

  陈逢就只能当一个无情的加盖机器了。

  这是很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真要说起来,这却又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

  最起码来说,不用再去想着上战场了。

  除此之外,掌握着这种大权的他,估计很快就能从很多的事情当中抽身了。

  “军师,您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不过陈逢很快就知道,自己想的太多了。

  就像是现在,荀信在写完一张借条之后,第一时间就拿给了他看。

  “大军新胜曹贼,是为天命也……今为图汉室兴复,望诸君定力襄助。”

  “不行不行。”

  陈逢看完之后,果断摇头道:“太麻烦了一点,也太官方了一点,百姓们根本看不懂……你就不如直接写:今汉中王大军落难,亟需粮草、食物救济,从——家中借粮——升、斗、碗,待将来汉室兴复,定有封赏。”

第493章 我,刘备,打钱!

  陈逢很想把欠条写的再直白一点。

  比如说,我,刘备,打钱,复国之后封赏。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这终归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事情,所以真要是随便乱写的话,大概率会引人诟病,乃至于……人们不愿给与信任。

  所以,这欠条也就只能写的稍微严肃一点了。

  “这样,不好吧?”荀信却是犹豫地抬起了头。

  他感觉带有封赏二字的欠条,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不好。

  最起码来说,以后刘备真要是成功了,难不成还真就给这些人好处不成?

  真要如此的话,那最后封赏的规模得多大啊?

  “有什么不好的?”陈逢皱了皱眉。

  “信是想说,主公开国之后必然会有封赏,如今借了一点粮食,就得到了一个承诺……”

  荀信深吸口气,小心翼翼的道:“未来的封赏规模,是不是太大了?”

  “大,难道不好吗?”

  陈逢瞪大了眼睛,道:“换句话来说,如果将来这件事上了史书,那……汉军所到之处,百姓皆是箪食壶浆,但玄德公从不拖欠任何人……这不是一段佳话吗?”

  “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就变了模样?”

  “对啊!”

  荀信琢磨了片刻之后,当即便点头道:“确实是信考虑不周了,多亏军师提点,否则……”

  “行了,快写吧。”

  陈逢摆了摆手,感慨道:“从现在的军队规模来看,未来借粮食的时候,恐怕最少也得分成一千多份……”

  “这还只是最基础的,严格算起来,未来或许还会出现一些小队,到那个时候……”

  “嗯,你就照着五千份写吧。”

  “五千份?!”

  荀信原本还在点头,可是当他听到陈逢这么说了以后,脸色瞬间就变了,颇有几分不敢相信的道:“您的意思是说,这五千份最后都要加盖印绶?”

  “不然呢?”

  陈逢笑着道:“如果没有印绶的话,那些百姓怎么可能会愿意把粮食借给我们呢?他们又不傻。”

  “可……”

  荀信皱着眉头道:“可万一要是军中有人故意将这些欠条留下,甚至故意借很多的粮食,那……”

  是的,欠条都是没有名字和数量的。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用这些欠条贪污的话,以后还真不好追查。

  毕竟,这些人当中可有不少都是中原地带的人,不说亲戚遍地吧,再怎么也是十几里内亲戚遍地。

  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这些人跟某个亲戚达成了某种默契,想要从未来的朝廷贪污,还真就不是太难。

  “这倒也是一个问题。”

  陈逢思索过后,点了点头,稍稍想了想,接着开口道:“这样吧,我们做一个限额,什长以上的才有资格动用欠条,而且只能借二十斗……”

  “百长二百斗……以此类推,直到校尉一级。”

  “将军以上由我们共同核查。”

  “如此一来,就算是仍然避免不了有人鱼目混珠,但最起码也能将这个数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了。”

  “你觉得呢?”

  陈逢说完之后,看向了荀信。

  “军师高明,信远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