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47章

作者:一虫

  为什么一定要是8到21人?

  又为什么会被人乱想?

  另外。

  这里的其他人,又指的是谁?

  最后的最后,为什么他霍峻会被莫名其妙的派往交州?

  这些问题,霍峻完全想不通,却都很想知道。

  但他终归不是多话之人,因此便将这些疑惑都压在了心中。

  “难怪让霍峻去领取奖励,会有92%的成功机率。”

  望着逐渐消失在夜幕中的霍峻,陈逢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道:

  “我自己都觉得自己那番话的问题有点大,漏洞也很是不少,但他居然连问都不问……”

  “说起来,刘老板在荆州多久了?几年来着?”

  随后,陈逢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短短驻留几年时间,不仅拉到了伊籍这样的文臣,连霍峻这般自带兵马的将领,居然也都愿意投靠,而且……按照历史发展的话,这俩人还都是死忠派。”

  “刘老板这魅力,简直爆表了有没有?!”

  他在脑海里回忆起两人的历史以后,不由得便感慨了起来。

  伊籍就不用多说了,能和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等人一起制定蜀科这般限制蜀地豪族发展的利器,期间所担负的风险有多大,不问可知。

  但相比较起来,霍峻不仅不差,其表现的甚至还更猛。

  领军数百驻扎葭萌,期间生生挡住了扶禁、向存所将万余人的猛攻,其厉害之处,实在可见一斑。

  更为关键的是,葭萌位于当时的刘备后方。

  也就是说,只要葭萌被打了下来,刘备便有极高的概率被断粮道。

  届时,便是不得不退的局面。

  换一个人,恐怕能够坚守一两个月也就不错了。

  但霍峻,却是生生扛了一年之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蜀汉之所以能够在后来成立,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功劳,都是可以算在霍峻身上的。

  这般超级猛人,刘备居然轻而易举的便拉拢到了。

  说起来,多多少少有点不讲道理。

  “李严?对了,李严!”

  陈逢回忆了一会儿之后,忽然就想到了如今正在秭归当县令,之后将会和诸葛亮、法正、刘巴、一起制定蜀科的李严。

  能够制定蜀科,而且还会在之后成为托孤大臣之一,李严本身的能力,自然是不用质疑的。

  因此,陈逢下意识地便想将其挖出来。

  “是现在就挖呢,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呢?”

  但是想了想之后,他却有点犹豫了。

  因为此时的李严,大概率已经跟益州的当权派眉来眼去了。

  否则,他之后也不可能会成为益州派系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

  也就是说。

  如果陈逢现在就把人挖出来,之后的李严恐怕就很难如历史一般,在益州派系占据那么重的位置了。

  同时,以现在李严的情况而言,他在刘表心里的位置,也还是很重的。

  要不然的话,也不能被委以秭归县令这样的重任。

  因而,真要实打实地说起来,秭归绝对可称得上是抵挡刘璋势力的第一线。

  这样一个两面都能讨好的人,南阳派系这种刚刚成立的势力想要拉拢,听起来就很难了。

  “算了,还是以后再说吧。”

  这般想了一会儿后,陈逢最终还是将挖掘李严的想法压制了下去。

  毕竟,现在的他只要做好自己,等到未来刘表死了之后,他就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了。

  如果稍稍冒险一点的话,说不得就会出现意外与风险。

  偏偏,现在的南阳派系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意外与风险。

  所以,就只能先这样了。

  ……

  次日。

  随着霍峻大摇大摆的离开,襄阳再度恢复了暂时的平静。

  时间也如往常一般,一点点的过去了。

  转眼时间,便是一个月。

  这时,蔡瑁、蒯越、庞统等人已经有点打的不可开交的架势了。

  毕竟权利这种东西,谁都是不愿意相让的。

  尤其是已经掌握了优势的蔡瑁、蒯越等人的派系,他们本就掌握了权利,自然不可能相让。

  但对于以庞统为首的原荆州派系来说,他们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这般崛起机会的。

  于是乎,双方渐渐就打出了真火。

  因此之故,南郡几乎每天都有官吏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有些甚至直接就被明升暗降地丢到了荆南。

  与此同时。

  悄悄发展,准备震惊所有人的南阳派系,则是在双方的战争中,悄然间不断地壮大。

  作为领头羊,陈逢本该亲自下场捡好处,但他却保持了朝九晚五的优良习惯,不争不抢,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愉快。

  不过,就在他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直过下去,一直到曹操南征的时候。

  该来的意外,终归还是来了。

  他平淡的生活,也被到来的意外给打破了。

第50章 蝴蝶效应

  “自从孔明随我以来,殚精竭虑,片刻不敢休息,几个月下来后,总算是拿出了一份章程,偏偏……”

  “哎!”

  话说到最后,刘备一脸苦涩地叹了口气,无奈之意一览无余。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陈逢好奇道:“偏偏如何了?”

  他实在想不出,诸葛亮出山之后能遇到什么意外。

  毕竟,如果按照历史进展的话,此时的诸葛亮早就应该跟刘备达成了‘如鱼得水’的关系成就。

  有刘备在背后撑着,想做什么事做不到啊?

  怎么就出了意外?

  没有道理啊。

  “我也没说不是好事,可问题其实不在我这里……”

  刘备满脸无奈地摇头感慨道:“问题在于,各军头对孔明的章程都很是不服,受这般压力引导,就连云长、翼德、叔至、元直四人也都只能被迫的……”

  “哎!”

  说到后来,他又是一阵长长的叹息。

  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已经表达了出来。

  因为很明显,诸葛亮是想要改革。

  但他的改革,却触动了军头们的利益。

  当然了,这也是废话。

  毕竟自古以来的改革者,不论是商鞅、李斯也好,亦或者是后来的晁错、桑弘羊、董仲舒也罢,就几乎没有不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

  于是乎,诸葛亮就面对了以上等人所要面对的局面。

  当然,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话,或许刘备一个人顶在后面也就好了。

  就如同历史上所发生的那样,扯出一句如鱼得水,瞬间什么反对的声音都没有了。

  但问题在于,这个时空当中的刘备,比原本时空的刘备强了很多。

  军头的力量,也变得更加强盛了许多。

  因此之故,诸葛亮改制时所站出来的,自然也就不仅仅只有关羽和张飞了,同时还有了徐庶、陈到二人的加持。

  这般情况下,刘备自然就不能跟历史上一样处理了。

  毕竟,只有关张和几个军头的话,说一句原诸君勿复言,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就算再有什么反对的声音,有着关张二人的鼎力支持,大部分的声音应该都可以压制下去了。

  但当多了陈到与徐庶之后,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倒不是说这俩人没有关张那么忠诚,而是因为他们背后所呼喊的,大部分都是新近形成的军头。

  简单来说,便是之前南阳派系出现时所一同形成的诸多军头。

  这样的形势之下,刘备还能用一句话搪塞过去吗?

  显然不能。

  因为随着新军头的出现,刘备如今最主要的就是收慑人心,真要是跟历史上一样随便搪塞,说不得就会出现许多的意外。

  简单来说,如今的局势之下,刘备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会出现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的局面。

  那时再想去稳定军心和局面,可就稍稍有些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