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455章

作者:一虫

  刘备噌的一声就站了起来,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黄权。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反应有点大了,连忙就又坐了回去。

  当然,虽然他坐了回去,但他的心情却并没有那么平静。

  因为如果黄权说的是真的,那也就代表着,他或许可以兵不血刃地便拿下大半个益州。

  至于最后给刘璋留下一块传世基业,乃至于最后给他封王……

  按照陈逢之前提及的团结大多数的大方向来说……

  刘璋所求,可以说本就是应有之义!

  事实上,如果不是刘备知道,刘璋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他恐怕早就已经提出了。

  但现在却是不同了。

  这是刘璋主动提出的。

  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有了入蜀的可能。

  这样的情况下,他给刘璋一块地方作为传世基业,那可就是天大的度量了。

  不论是传遍整个天下,还是说留在史书上,这都绝对可以算作是一个佳话。

  有一说一,这样的事刘备真的有些扛不住。

  他真的想要就此答应下来。

  不过由于陈逢跟诸葛亮等人都不在身边的关系,虽然他已经动心了,但他却还是没敢就这么答应下来。

  因为刘备实在是不知道,黄权这份说法到底有几成可信度。

  万一就只是一时之计,同时还要利用这一时之计来算计他,那他可就要掉进坑里去了。

  至于刘璋会不会这么做……

  一个背盟的人,做出什么事都是不值得惊讶的。

  就算是前一刻表现了想要退让的想法,后一刻直接背叛,那也都是有着极大可能的。

  可以说,只要一个人一次干了坏事,那么这个人的身上也就背上了一份很难洗刷的罪名了。

  这也是天下人珍视名声的缘故。

  “外臣暂且告退。”

  看到刘备的犹豫之后,黄权连忙便表达了告退的想法。

  他可不想在这里碍眼。

第423章 孔融欲反

  “二弟以为如何?”

  黄权离开之后,刘备沉吟片刻,接着便将目光看向了关羽。

  “要说别的,羽或许还能给出一些意见,但这等大事……”

  关羽不自在地摇了摇头,道:“实非羽所能也。”

  他确实看不起刘璋的不忠义行为。

  说背盟就背盟,简直跟禽兽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他同样知道,如果黄公衡所说的能够做到,那么刘备将会获得多大的好处。

  别的不说,光是大半个益州,就足以让人动心了。

  不过,关羽并不觉得自己能在这种事当中给出意见。

  实在是这里面牵涉到的政治东西太多了,关羽只是一个武将,对这些东西当真不是太熟。

  “要我说,不如咱们就先等一等,等到马良跟魏延再打几座城池下来,或许……”

  早就憋不住的张飞,觉得自己可以开口了,当即便将内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不过还没等他说完,刘备便猛地打断了他。

  “真要如翼德所言,益州上下恐怕都要陷入到战火当中了。”

  刘备翻着白眼对张飞道:“你要知道的是,魏延、马良二人进军之后,绝对不是平和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的,若是一个控制不住,益州上下或许就会反对我们了。”

  “那该怎么办?”

  张飞觉得很有道理,瞬间就瞪圆了眼睛。

  “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到办法。”

  刘备摇了摇头,无奈地揉着太阳穴道:“若子吉在此,必不使我如此苦恼也。”

  “大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听刘备提起陈逢,原本还一脸思虑的关羽,突然便来了精神。

  刘备对关羽很是了解,几乎刚刚看到他的表现,便立刻明白了过来,眯着眼道:“云长可是想让我发信子吉?”

  “正是。”

  关羽重重点头道:“以军师之能,这点小事或许只要顷刻之间,就能帮大哥想出一个妙计了。”

  “着啊!”

  张飞也瞪着眼睛道:“军师确实利害,大哥您快些发信问一问吧。”

  “我之前倒也这么想过,然则如今子吉深陷困局……”

  刘备感慨地摇了摇头后,道:“罢了,既然实在无法,就发一封书信过去询问一番吧。”

  其实,他本可以询问诸葛亮的。

  不过刘备却根本没有这么想过。

  之所以没有想过,并不是因为不信任,主要原因在于,刘备走到今天,几乎都是陈逢一手谋划的。

  简单来说便是,之前的时候,刘备已经适应了陈逢的办法。

  如果现在突然更换一个办法……

  或许就会出现天大的意外了。

  先前的时候,他之所以会让诸葛亮做参考,主要是因为陈逢的死讯传了过来。

  因此之故,他便缺少了一个谋士。

  而且还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再培养一个出来。

  其他人大多都不合适,或者距离比较远,只有诸葛亮近在眼前。

  因而,最终诸葛亮就成了最佳选择。

  可现在刘备都已经确定了陈逢还没死,又恰逢益州大变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要先问一问陈逢的想法了。

  一句话。

  经过这么多年之后,刘备早就明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

  对于一方势力而言,一个统一的大战略很重要。

  同样也很关键。

  在这期间哪怕有一点瑕疵,都有可能会导致更多意外的发生。

  ……

  与此同时。

  陈逢正在相送一名十分重要的客人。

  一路送到营帐之外时,他突然压低嗓门开口道:“文举先生此来,恐怕不仅只是想要劝降吧?”

  是的。

  因为刘备带来的压力太过于庞大,曹操一直都没来得及处理一些内部的大事。

  比如说,杀了孔融。

  而这也就造成了,到了如今这个孔融早该死去的第二年,后者也还活的好好的。

  甚至还被委以重任,让他前来劝降陈逢。

  之前谈话的时候,陈逢总觉得孔融有些不详不尽,似乎某些到了嘴边的话,也都已经说不出来了。

  在有了这样深刻的感受以后,本来不应该相送的陈逢,便一路将孔融送到了营帐之外。

  “都言陈子吉智计无双,如今一看方知,果然如此也。”

  孔融哈哈大笑以后,同样压着嗓门道:“融此来,确实有些想法要与阁下诉说,只不过刚才不便说的太过透彻,因而才一直拖延到了如今。”

  “都是外人夸大罢了,实际上陈某本就是个平平无奇之辈。”

  陈逢同样哈哈一笑,转而则是压低嗓门道:“文举先生究竟有何话说?现在总可以说了吧?”

  “……”

  大概是陈逢的自谦太过了,孔融先是愣了一下,过后方才开口道:“我与玄德乃是故交……”

  他下意识地就开始拉起了关系。

  不过陈逢却完全没有要听的打算,直接摆手压低嗓门道:“这我当然知道,否则我也就不会面见文举先生了。”

  说话间,他还展现出了一副:‘文举先生有话直说便是’的模样。

  “好,那我就长话短说。”

  孔融深吸口气,接着捋着胡须压低嗓门道:“我欲反之,行当初之事,不知阁下可否指点一二?”

  陈逢惊呆了。

  要不是他这些年下来经历了许多的大风大浪,说不得这个时候都要惊叫出来了。

  因为他实在是不敢相信,孔融这个时候居然想反。

  更为夸张的是,这个家伙居然在想着什么行当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