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38章

作者:一虫

  因此,诸葛亮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对陈逢这个陌生人发出了邀请。

  “主公也请。”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刘备。

  “好。”

  刘备刚从震惊当中回过神来,听到邀请,几乎想也没想便跟着走了进去。

  “首先,你这份对策当中的第一漏洞,便是忘记了玄德公的为人!”

  进了内舍,陈逢当即便走到了舆图面前,随即便看向了诸葛亮。

  “愿闻其详。”诸葛亮看了一眼刘备后,示意陈逢继续说下去。

  “玄德公,乃仁义之人。”

  “同时,这也是玄德公的立身之本!”

  陈逢点点头,严肃地看着二人道:“因此,夺取他人基业这等事,几乎是不可能做的,我们也不应该让玄德公这般去做。”

  “所以,即便是日后天下有变,玄德公也绝不能行不义之事。”

  诸葛亮跟刘备对视了一眼后,目光平静地问道:“何为不义之事?”

  “夺取益州刘璋基业,便是不义!”

  陈逢无比严肃地看着刘备道:“更为关键的是,真要是这么做了,玄德公在天下间,恐怕也就没有了立身之根本。”

  “子吉之前说过,这份对策大的方面是没错的,既是如此,那……”

  刘备看了一眼诸葛亮,见到后者没有生气,方才问道:“我当如何去做?”

  “没记错的话,益州刘璋曾在多年前杀了张鲁的母亲与及其家室,算是生死大仇,再无缓和余地。”

  “当然,刘季玉本也不想缓和就是了。”

  陈逢微微一笑,道:“因此,我料定只要玄德公能够起势,此人必邀玄德公帮他除害。”

  “到了那个时候,机会也就来了。”

  诸葛亮眼神一阵闪烁,似乎听明白了。

  但刘备却没太懂,下意识问道:“何意?”

  陈逢摇头失笑道:“玄德公且细思,刘璋连张鲁都不能容忍,届时便能容您吗?”

  “怕是不能……”

  刘备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随即猛然抬起头道:“子吉的意思是说,到时让刘季玉……攻我?”

  陈逢点头,笑道:“如此一来,还怕玄德公失去大义吗?”

  “倒是不会了,但如此也并非君子所为……”

  刘备感慨万千地摇摇头,随即坚定道:“不过,若是刘季玉当真邀我又攻我,我也绝不会手软便是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一点心理负担也都没有。

  毕竟,他虽然仁义,但他也是英雄。

  既然是英雄,又怎能无用武之地?

  更何况,这也和仁义不仁义没多大关系。

  毕竟,就算是一切都按照陈逢所说的发生了,到时只要刘璋不攻他,他也可以打下汉中作为基业。

  “这一点主公可以放心。”

  陈逢还没开口,诸葛亮便先一步开口了:“刘璋暗弱,如今心中怕是只想让人帮剿灭张鲁,若有一日,主公当真有了实力,他无论如何也都会邀请您进益州,攻张鲁。”

第41章 对刘备好感+1

  对于刘备的反应与回答,陈逢没有感到丝毫意外。

  甚至可以说,这本就在他的预料当中。

  毕竟,刘备先前既然能够接受隆中对,那就一定可以接受更好一些的隆中对。

  他陈逢找的是老板,又不是在找圣母。

  真找圣母,直接策马往西,一直跑到罗马的高卢多好啊?

  那地方特产圣母,大概率能看到很多奴隶在吃不饱饭的同时,依旧在为武举老爷……咳,保民官大人喊冤。

  既然是找老板,那么要求就很是不一样了。

  首先来说,这个人一定能带来革新、美好的未来。

  否则,陈逢凭什么跟上啊?

  毕竟他可是背靠颍川陈氏的。

  如果只是混饭吃,哪里混不到一口饱饭啊?

  真要忍着心理不适,坐视高压政略,他直接咬咬牙跑到曹魏多好啊?

  以他陈逢的寿命,怎么也能轻松撑到陈与(司)马,共天下的那一天了吧?

  但那样一来,陈逢还能看到杀官不等同于造反,也有可能代表强人为民出头、西域诸国死盯几百老卒,数十年而不敢犯、县令、郡尉…乃至皇帝都只活一口意气的强汉风采吗?

  大概率是看不到了。

  因为曹魏、司马晋的顶层政略设计,从根子上就是不自信的,也几乎都是采取的高压态势。

  而在这般态势之下。

  短短不到百年间,就把曾经一汉当五胡的天汉,变成了任由异族欺凌的孬种。

  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口缺少的原因,但这绝对不会是主因。

  因为在大汉,不论是皇帝也好,官吏也罢,百姓也好,活的就是一口气。

  意气。

  在这股意气之下,几百人打几千人,上千人就敢干一万人,真就跟玩儿一样。

  哪怕是东汉末年的现在,这种事也都还在不断地发生着。

  不信请看北疆。

  什么鲜卑、羌胡之流的,直接就是把大汉壮年编成精锐军队使用的。

  因为他们很清楚,汉人真能处,有仗打他们也是真的猛。

  要不是鲜卑、羌胡、乃至匈奴真的有高待遇,汉室百姓又怎么可能会投靠过去呢?

  当然,这也跟袁绍、曹操的高压政策多少有些关系。

  而这样的未来,也正是陈逢一点也不想看到的。

  对比而言,他更喜欢相对自信的汉室皇帝、官吏。

  在这样的皇帝、官吏治下,哪怕是让桓灵二帝可劲的造上几十年,也依旧还是一汉当五胡的天汉。

  就算是亡,也能亡出一个‘独汉以强亡’。

  北面的游牧民族想要带兵入侵,下意识地就会想,对面一千(汉骑)人,我这边才一万(骑)人……优势在对面啊!

  西域还有反心的贵族们,也会死死盯着几百个老卒,一直等到他们死去,方才敢站起来说,这片区域属于某某国。

  贪官污吏搞鬼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琢磨琢磨,被欺压的人有没有哥哥、弟弟、儿子、孙子、曾孙子……或者好朋友。

  顺便再想想,这些人会不会在某天晚上,摸黑便取了他们的脑袋。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这都只是封建时代,而且大报复也不应该提倡,如果是在现代……

  对啊。

  便是因为当前是封建时代,同时陈逢也自问没那个本事一步跳到两千年后,所以他才会找个好的嘛。

  而且这个好的,还是经过历史证明的。

  武侯庙香火两千年不绝,便是实实在在的明证。

  毕竟但凡是有点辩证思维的人都知道,晋朝如果真的做得好,谁又会去拜诸葛亮?

  他算哪根葱啊。

  要知道,历史上官方立庙的人那可太多太多了,忠君的更是占据了其中的多数,绝对不止诸葛亮一家。

  为什么只有诸葛亮的香火不绝?还不就是因为人家真心做的好?

  而与此同时呢?

  曹魏都玩到以物易物的地步了,东吴贵族更是早早就把蜀汉的直百钱送进了爹娘坟墓里。

  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蜀汉做得好吗?

  或许有人会说,东吴那些贵族就不能是不孝顺的吗?

  更或者,他们已经有了跟后世一样的心态,压根不在乎身后名誉,送进爹娘墓地里的,不过都是些不值钱的纸钱罢了……

  不好意思,他们大概没有、也不敢有这么高的觉悟。

  因为真要有这般高深的觉悟,当代其他人绝对会把他们骂到羞愧自杀。

  甚至于,如果他们不体面,还会有人帮他们体面。

  比如某个不愿透漏姓名的东吴大帝。

  好家伙,我东吴大帝一当政,你们居然连孝顺都忘记了?

  这不就是在拐着弯骂我吗?杀掉杀掉!

  历史已经证明了,晚年足以送到精神病院的某东吴大帝,绝对能干出这种事。

  甚至比这还绝。

  正因如此,陈逢才选择了刘备。

  他是真的想看看天汉到底是个什么风采,为什么就那么哈(异族)人。

  而这一点,也只有刘备能做到了。

  只有他统一了天下,才不会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