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326章

作者:一虫

  “确实,你所说的都很好,而且还能为我提供法统,但是……”

  曹操话锋一转,突然盯着陈群道:“但是,这番东西一旦发了下去,那么一切可就不在我的掌控当中了。”

  “或许在我这一代,你们还不会怎么样。”

  “但若是到了下一代呢?”

  陈群突然感觉浑身有些发凉。

  “别把自己想的太聪明了。”

  曹操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后,不知怎么的,突然开口道:“你啊,比你那兄弟,可实在是要差的太远了。”

  这番话让陈群愕然。

  他的眼睛几乎瞬间就瞪到了最大。

  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曹操居然会这么跟他说话。

  他有些无法承受。

  是的。

  哪怕那个人是陈逢,但是他陈群却也不想要听到类似的声音。

  太过于压抑了。

  就好像他真的什么都不行,完全被陈逢压制了下去一样。

  虽然,这就是事实。

  可从某些人嘴里说出来之后,这样的声音,却是会变得极其刺耳。

  比如说曹操。

  “回去好好想想,我为什么会这么说。”

  曹操看到他的表现之后,嘴角的笑容,突然就开始扩大了:“等你想明白了只会,你大概也就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说了。”

  “好了,回去吧。”

  说完,曹操转身就走,完全没有要停留的意思。

  陈群惊愕地看着曹操的背影,下意识地拱了拱手之后,眼神突然就开始变得怪异起来。

  他不如陈逢吗?

  这是一定的。

  而且,这一点他早就已经承认了。

  但为什么被曹操说出来之后,他会那么的难以接受呢?

  还有,之前的时候,他又为什么会那么热衷于跟陈逢之间进行交往?

  这里面好像隐藏着一些东西。

  当然,之前的时候,他刻意的忽略了过去。

  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想去琢磨这些。

  但是今天却不同了。

  当曹操把话说出来之后,陈群猛然就感觉到了内心里强烈的不舒服。

  那一刻,他突然就想明白了。

  自己之所以要跟陈逢那么紧密的交往,关键恐怕也就在于自己不如对方。

  甚至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大概还想着让陈逢将陈家发扬光大。

  但是曹操称帝了之后,他的机会也就来了啊。

  虽然他没有陈逢那般有才华,可如果九品中正制能推行下去的话……

  仅名望来说,他绝对不会亚于陈逢!

  “虽然明知道这是在离间我陈氏兄弟,然而我却不得不上当啊……”

  陈群叹了口气。

第296章 孙权的两面

  曹操最终决定使用九品中正制。

  毕竟,他称帝太过匆忙了。

  如果不能服众的话,难免会受到种种问题的冲击。

  比如说,还没有清理干净的,忠诚于汉室的朝堂百官。

  这些人,他本来是想等到过些年再去处理掉的。

  因为那时候再去处理的话,他也算是有准备,最起码也不像是现在一样匆忙。

  可是没办法。

  现在的他就已经被逼到了角落里。

  再不称帝的话,天下间的诸侯,也就将会迅速地联合到一起对他发难了。

  这绝对不是曹操所想看到的。

  因此,哪怕再怎么匆忙,曹操最终还是称帝了。

  不过他显然还缺少一样服众的策略。

  这几天下来,曹操都在为此事发愁。

  但那都是之前了。

  现在,他再也不用为那些事发愁了。

  九品中正制一出,大魏必然会得到许多人的归附。

  当然。

  他也很清楚,九品中正制终归只是过渡的策略,绝对不能用太长时间。

  否则的话。

  等到那些世家豪族逐渐做大,乃至慢慢地占据了上风,大魏便将再不复为曹家的大魏。

  不过曹操很自信。

  自信能在有生之年,将策略所带来的问题统统都解决掉。

  他是曹操。

  他有这样的能力。

  “天命昭昭,岂……今颁九品中正于天下,望四海早日归附,大魏万年!”

  想到就做。

  一直都是曹操的一个巨大优点。

  他几乎没有任何的停留,当天稍晚一些时候,便将这封诏书发到了整个天下。

  霎时间。

  邺城一片沸腾。

  许昌一片沸腾。

  四方一片沸腾。

  哪哪都在沸腾!

  沸腾之后,大魏也就无比顺利地建立了。

  哪怕是曾经还有那么一点想法的人,此时此刻也都完全的没有了之前的想法。

  忠诚于汉室?

  当然可以!

  但问题在于,汉室已经不能再去匡扶了。

  现在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这些人的富贵,到底还能不能保住。

  毕竟,汉室已经没有了。

  他们这些依托于汉室这条熟悉道路的人,大概率也就不会再有什么熟悉路径可以依赖了。

  这是他们所惶恐的。

  所以他们对于汉室的感情,也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既不希望她真的亡了。

  同时也不希望它真的复苏。

  现在却是好了。

  曹操为了拉拢他们,直接便把九品中正制搞了出来。

  只要他们不作死,便可以代代当官,世代尊崇。

  既然如此,他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当然,这虽然是大部份人的想法,可也还有少数人,并不是这么想的。

  比如说杨彪。

  这位自从看出汉室不行,就开始装病的东汉名臣,终于忍不住愤怒了。

  他连夜写就了一篇骂曹文章。

  本想就这么发出去,可是在即将去做的时候,杨彪却是犹豫了。

  “此一书发出去,必将连累儿孙。”

  “汉祚将终,我又何必如此呢?”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