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05章

作者:一虫

  他的儿子宋良,甚至还是冀州响应魏讽造反的主要人物之一。

  除此之外,宋忠还是刘备能逃脱樊城的主要助力……羽获宋忠,方知刘琮已降。

  真以为刘备在荆州的七年时间里,一点事都没有干吗?

  若真什么事都没有做,历史上潘濬又怎么可能会来投?伊籍、霍峻、邓芝、张存……等一系列的人,怎么就突然变成蜀臣了?

  没错,刘备在荆州的这些年里,表面上确实没有做过什么事。

  但这并不代表刘备没有收拢人心!

  就算别的都不说,便仅仅是宋忠这样的大儒,也绝不是一个两个那么简单的了。

  结合这些之后,再看上面的问题,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

  没错,亲近刘备的人,早就已经结成了派系。

  所以这些亲近刘备的人,就算是曹操想动,也得先考虑考虑会造成的政治影响。

  当然了,带兵之人显然不能算在其中。

  因为带兵之人,要么如霍峻一般早就跟刘备跑了,要么就是彻底转变了心思……

  不然的话,他们也活不到今天。

  不过这是另外一种情况,这里只论及县令、长、丞、尉这一级的,情况自然也就有所变化了。

  他们一来不带兵。

  二来大多都在本地有着极大影响力、政绩。

  最后来说,背后还有着一个堪称巨大的‘亲刘’派系斡旋。

  也就是说,只要不动这些人的话,他们的影响力,那可就直接归了曹操了。

  最起码在刘备反攻倒算之前,这些人都可以帮着曹操稳固地方。

  试问,就这样的人而言,谁又会主动去动呢?

  曹操吗?

  显然不会。

  因为以曹操的政治行为而言,他既然容了冀州、幽州的那些老臣,自然也就会容下荆州的这些老臣。

  最为关键的是,只要他能保证前线不失,这些人便都是最可靠的地方管理人才。

  当然,他显然没有想到刘备这么快就会反攻。

  可以算是失策了。

  不过历史上曹操在荆州的策略,其实也算不上太高明。

  如果真的高明,关羽在发起襄樊之战后,也就不会到处都是响应的人了。

  就连荆州刺史、南乡太守都投了,谁敢信?

  要知道的是,这个荆州刺史,那可是曹操亲自任命的,并非是荆州土著啊。

  但这俩人还是投了。

  虽然是在于禁战败投降之后,但他们却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他们都死在了襄樊之战以后的曹魏反击战中,便是铁一般的明证。

  话说回来。

  似宋忠、张存、时绪这样的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最多最多,也就是在关键时刻响应一二。

  但让邓芝很欣慰的是,如今便是关键时刻。

  只要张存一响应,同时前线失利的消息又传了回来,那么编县也就能轻易拿下了。

  除非,曹仁早已把防线建立了起来。

  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曹仁如果建立起了防线,此时徐晃就该后撤了。

  可他现在都还在死撑,便只能说明……曹仁的防线,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这时候如果能够得编县响应,那对于战局的影响就太大了。

  而这也正此战当中‘无赫赫战功’的陈逢,提出来的一项策略。

  陈逢对此很是自信。

  甚至在看着邓芝率兵离开的时候,直接便跟刘备拍了胸膛。

  “若无太大意外,两三月内,玄德公就能进入襄阳了。”

  “那就好。”

  刘备脸上出现了笑容。

  当然,他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他要夸陈逢。

  “此战……子吉辛苦了。”

  说这话的时候,刘备满脸的古怪。

第191章 胜机已现!

  刘备的脸色之所以古怪,并不是因为陈逢没有做事。

  事实正与之相反。

  陈逢做了很多事。

  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说服众人一同北伐……那时候,谁能想到曹操留在荆州的力量会这般虚弱呢?

  陈逢却敢断言!

  不仅断言了,而且还甩出了很多个论点来进行支持。

  事实最终证明,陈逢的判断没错。

  这便是一份大功。

  再比如说,支持刘备强攻当阳……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当阳拿下了啊。

  襄阳的门户,也就这么打开了。

  还比如说,刘备几次出错,甚至之前还想亲自下场时,都是陈逢拉着不让的。

  这就更难了。

  如果有人根据之前到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写出一本历史著作的话。

  那么陈逢将在其中占据极大的比例。

  最起码也是‘逢曰’,而非‘或曰’。

  光是这一点,便足以让他彪炳史册了。

  因为自古以来的聪明人很多很多,但他们往往在某些关键时刻到来时,成为了或曰。

  然后,那个某某曰就显得很牛掰了。

  而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也就是张良跟萧何了。

  他们每每出场,几乎都是‘良因说汉王曰’、‘何因说汉王曰’。

  跟他们恰好相反的,则是那些‘或曰’。

  有一说一,这些记载当中,虽然更加显眼的是刘邦这个汉王,但他们却都成了数千年的楷模。

  比如,某些比较知名的君主,在遇到人材时,往往便会用他们做比。

  如荀彧,便被曹操来了一句:乃吾之子房也……从此之后名声大噪。

  虽然这其中有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荀彧自身的能力够强,但吾之子房这四个字,却同样有着极大的重量。

  而在此战当中,陈逢便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一个角色。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就来了。

  “子吉若能全力助我,何愁不能匡扶汉室?”

  这便是刘备的心里话,同时也是一句隐藏了很久的感慨了。

  “……”

  陈逢沉默片刻后,苦笑道:“玄德公太看重我了,实际上来说,我虽然有几分才华,但相比于……”

  “你住口!”

  刘备当即瞪圆了眼睛,语气不善道:“天下人皆称陈子吉聪慧,为何你要如此妄自菲薄?”

  “莫非天下人都是瞎子?我刘备……也是瞎子?”

  “不不不,我并非这般意思,只是……”

  陈逢还想再说,但刘备却是不想再听了。

  “不论如何,子吉你在我心中都是天下第一,便是比之张良、萧何,亦是不遑多让!”

  “不!”

  刘备打断陈逢之后,恰好看到了运来的粮草,不由吞了口唾沫,坚定道:“应该说是远远超出。”

  “小小的一个江夏郡,只是被你稍稍改变,便让我军多出了百万石粮……钱逾数亿。”

  “而且,这还是随时可以调动的。”

  “最为关键的是,你这般做了以后,竟是没有影响到百姓丝毫……如此行径,我当真从来没有听说过。”

  说到这里,他看向陈逢的目光,不由再度变得灼热起来。

  因为到了这一刻,刘备突然觉得自己说出的那一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

  若非天助,陈逢这般英才,又怎会恰巧出现在了他当初如厕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