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173章

作者:一虫

  众人都很是听话地闭上了嘴巴,老老实实地看向了他。

  “各位不要着急……其实,这只是我的一个计划而已,如今眼见各位如此热情,自是不会就此罢休……另外,这些房舍若要购买,还请使用纸金……”

  “除此之外,诸位如此我也没有想到……所以,我之后一定告请玄德公,于江夏合适的城池,多建学舍……”

  陈逢将话说完了。

  现场又是一阵沉默。

  其中,有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很显然,这些人都还不懂纸金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觉得纸金的信誉不足以担当如此大任。

  不过,陈逢却不会再度去解释什么了。

  他要的是钱粮,这些人如果实在是不愿意的话……那就算了呗。

  反正损失的又不是他陈逢。

  想内卷,还不想花钱……这天下间有这样的好事吗?

  因此,陈逢在说完了之后,便直接在护卫的保护下回到了西陵城。

  “纸金……”

  “钱粮……”

  “我明白了!”

  “这纸金,定然便是用来代替钱粮的……但,纸金不过就是纸张而已,如何能确定它之后还能买到钱粮?”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当真不愧是能在赤壁大破曹军的陈使君,其目光之深远,布局之宏大,实非我等可以想象!”

  “兄台,你这是要去兑换纸金?”

  “为何不去?”

  “可,纸金不过就只是……”

  “就算如此,又能如何?你哪怕再觉得纸金不行,可若是只有纸金能购买此处房舍呢?”

  “你,用还是不用?”

  “用自然是用的,可……”

  “既然如此,可还有旁的问题?”

  那人说完这番话之后,便满脸笑容地离开了。

  在场众人,则是有不少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都在想,纸金跟钱粮之间,到底能不能成功兑换……

  当然,也有不少人则是在想,纸金这种东西,到底能赚取多少钱粮。

  很显然,前者只是在想信誉问题,而后者……则是已经开始想着要加入这一体系当中了。

第164章 万事俱备,只待刘琦咽气

  不过,不论那些权贵子弟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却都影响不到陈逢了。

  因为,刘备回信了。

  “子吉所行,实为富地强兵之举,目光之深远,便是延绵百年,亦可承继……吾又怎能不允?”

  刘备的回信,不仅同意了陈逢的计划,同时还暗戳戳的让他大胆地去放手施为。

  但,事物总是有好坏两面的。

  就如同刘备的这一封回信。

  如果单单只是看上面的内容,或许会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

  可问题在于,这封回信还有后文。

  “荆南四郡一时难克,曹仁、满宠又已窃据当阳,时日一久,恐会形成对峙局面,当此之时,子吉可否教我?”

  什么意思呢?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如果不遵刘琦为荆州牧,荆南四郡一时半会儿就很难拿得下来,这里面涉及的,同样还是名正言顺的道理。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刘备或许不会来信,可问题在于……

  当前的局势下,还有曹仁、满宠这二人存在。

  他们新近占据了当阳,甚至有进一步将当阳发展为坚城的趋势。

  这般情况下,刘备愈发觉得棘手……所以,他希望陈逢能够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一个……既能让他名正言顺攻打荆南四郡,又能让他获得荆州牧的好办法。

  “……”

  陈逢自然看懂了其中的道理,因此他沉默了很久后,忽然便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刘琦怎么还不死?”

  没错,他一直都在等刘琦去死。

  只要刘琦一死,那么刘备现如今的一切,就都将是刘备自己拿下来的。

  而若和历史上一样,再度把刘琦推为荆州牧……那么很多大的改变,恐怕就不太好进行了。

  因为首先来说,如果刘琦是荆州牧的话,那么荆南四郡若是投降,其投降的对象便是刘琦。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压根也算不了什么,毕竟……曹操都还奉天子以讨不臣呢,刘备又怎么了?

  事实确实如此没错。

  但问题在于,看事情不能只是看表面啊。

  比如说,曹操在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后,发生了什么?

  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甚至还有孔融、以及之后的荀彧,都是因此而死。

  哦,还有就因为说了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之后便被处死的荀彧。

  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

  只因曹操杀心过大?

  当然不是了,否则他怎么不杀李通、于禁、张辽……曹洪等人?

  毕竟真要严格说起来的话,这些人那可都是有取死之道的……最起码也比孔融、杨修等人更值得杀。

  那么问题来了。

  曹操为什么不杀后者,反倒是杀了前者?

  答案,其实只有一个。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跟汉献帝亲近,越过了那一条怎么也不能触碰的红线。

  所以…不论他们再怎么有才,罪名再怎么小,最终都会死。

  因为刘协这俩字,在曹操心中就是一条即死线。

  不论谁碰,最终都一定会死,不论他到底有多么强的能力,多么大的势力。

  比如杨修。

  弘农杨家牛掰吧?

  杀了杨修之后,曹操甚至都要暗示夫人给其写信道歉的。

  但那又怎么了?

  该杀还是杀。

  为什么?

  就因为从杨彪开始,一直到杨修,这两父子都对刘协存在着一定的亲近想法。

  因此,他们就必须要死。

  换到荆州来,情况当然不会一样了。

  毕竟,刘琦很快就会死了。

  也就是说,哪怕是借用了刘琦的名声,他的影响力也将很快消失。

  但很快消失,却不代表一点都没有。

  比如说,刘备想要改变荆南四郡的政治格局时,这些人或许就会叽叽歪歪。

  诸如‘当初大公子在时’、‘大公子仁德’、‘各县县令又何罪过?大公子若在’……等言论,那是必然会产生的。

  再比如说,这些人若是想要投降孙权,或者是曹操的话,便完全不用担负一丁点的心理压力。

  毕竟,人家开始的时候投奔的就是刘琦,又不是刘备。

  所以就算再投降一次,那也只是背叛了刘琦…甚至可以说是遵从了刘琦的想法。

  如果有了这样的说法之后,他们如果想要投降,那就跟刘备完全没有关系了。

  当然,说完全没有关系好像太过凉薄了一点,真要说起来的话,大概也就是这个主家开的宴席不好,他们这些客人直接来了个不告而别,跑到了另外的主人家里赴宴。

  表面看起来,这样的政治隐患似乎很难跟曹操、刘协之间的关系相比。

  可如果真到了关键时刻,这一点的名正言顺,很可能就会要了刘备……乃至陈逢的小命。

  因此,陈逢自然而然地想要将这份政治隐患降到最低了。

  尤其是在他知道刘琦即将嗝屁的情况下,这么做自然就更有价值了。

  可是让陈逢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到了今天,刘琦居然还没死。

  虽然他好像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但他却还是没死。

  “兵凶战危,兵贵神速……这可真是要了命咯!”

  陈逢只要一想,就感到无比的头疼,内心更是有着一万分的感慨。

  可惜,这些都没有用。

  刘琦该活还是会活着,依旧吊着那么一口气,仿佛就差一个荆州牧加身,方才会咽下这最后一口气了。

  就让人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