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171章

作者:一虫

  毕竟,当他的想法还停留在开垦荒田、提高征收税率的时候,陈逢却是已经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一条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但却前程似锦的道路。

  “震惊天下就不必了。”

  陈逢笑着摆了摆手,感慨道:“相比于此而言,我更想要看到天下间所有人都在使用纸金。”

  潘濬听到这话之后,愣了片刻,方才结结巴巴道:“全天下都使用纸金?这……会不会太过,太过……”

  “太过急切?可能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不会的。”

  陈逢摇了摇头,认真的道:“实际上,真要是到了那等地步的话,全天下应该都将会过上好日子了。”

  “……”

  潘濬陷入了沉默。

  他显然不懂,为何纸金通行天下之后,天下都将会过上好日子。

  “你会看到的。”

  陈逢并没有去解释,因为在他看来,与其去费尽心思的解释,还真就不如让对方亲眼所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更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

  他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一切会是如此的顺利。

  因此之故,他便对后续的想象,产生了那么几分的保守。

  是的,现在的发展比他想的要更好。

  好到令他自己都产生了几分惊诧。

  幸好这一切都是他搞出来的,让他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但那种怪异的心情,却还是保留了下来。

  这主要是因为,陈逢在开始时便万万没有想到。

  谁有钱就挣谁的钱……竟是如此的贴合实际,竟会取得如今这般难以想象的成功。

  这么说吧。

  随着一个个权贵子弟抵达西陵,短短五六天时间过后,陈逢如今可以调动的粮食,已经从十四万石,变成了现下的将近十六万石。

  可调动的钱财,更是随之突破了六十万大关。

  要知道的是,之前的时候,他所能调动的钱财也才不过三十四万多一点。

  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

  钱换纸金,存在着一定的限额。

  这也就代表着。

  如果权贵子弟们,还想体验西陵的美好生活,那么他们就必须在之后的三天里用粮食兑换纸金。

  或许有人会问,陈逢开宴会居然不管饭,不管住?

  这是不是太失礼了?对名声……或许都不太好。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过,陈逢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实际上,他早在之前的时候,就已经给这些人安排了住所,同时还有各种吃食……

  当然,都是当代的顶级特色美食、特色居所。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陈逢并没有失礼。

  至于权贵子弟们可能不会喜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但……这总不能怪他吧?

  毕竟,他们就算是在家里,恐怕也不太可能享受西陵的美食、西陵的独特居所、西陵的各种娱乐吧?

  只能说是个人的自由。

  至于陈逢会不会因为这份个人自由,将自身所能调动的粮食总额,直接突破二十万石大关……

  这也是陈逢的个人自由嘛。

  再者来说,这也是商业行为嘛。

  总不能不让他从事商……

  好吧,这个年代确实有那么一点意思。

  但别忘了,陈逢这些商业行为的收益,可并不都是属于他自己的。

  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要归属于前方谋臣、将军的家小。

  所以,他这完全是为了照顾这些人的家小,宁愿从事商事下业……

  明明是为了大家,自损自身,难道他们还能痛骂什么?

  如果这都还要骂,那也就随他们了。

  反正陈逢早晚要离开江夏,到时候等到那些人回来,听说了这些事……

  将军嘛,脾气都有点爆。

  所以……

  嗯,这就跟他无关了。

  总的来说,谁有钱就挣谁的,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理。

  而且只要拿捏住其中的分寸,其他人就算是想骂,也绝对是骂不出来的。

  除非他们不想活了。

  功臣家小也敢骂?

  想试试他们会不会出刀,或者……想看看刘备会不会生气?

  不会吧,这世上不会有人这么傻吧?

  陈逢感觉其中没有任何一点问题之后,脸上也就出现了笑容。

  不过很快,他脸上的笑容就又收敛了起来。

  因为,潘濬还在,他还没走。

  陈逢很是给面子的转过了头,疑惑的道:“承明还有何事吗?”

  “是。”

  潘濬想到陈逢之前的嘱咐,苦笑一声道:“却月城的根基,当真要往偏僻之地转移?”

  “当然了。”

  陈逢轻笑点头道:“若不如此的话,其他人又怎么可能会购买城区的房子呢?若是不购买,咱们又怎么囤积钱粮?”

  说完之后,他脸上不由多了几分‘你难道就想不明白吗’的神色。

  毕竟,这可是最基本的了。

  “啊?”

  潘濬显然没有想明白这一点最基本的,不过在陈逢解释之后,他却是明白了……当然,也是因此之故,他直接就愣在了当场。

  “以前的房子能卖多少,现在就翻个五六倍卖出去……”

  陈逢见此,还以为潘濬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当即便解释了一句,同时又疑惑的嘀咕道:“五六倍……会不会太少了一些?”

  “不,不少了。”

  潘濬赶忙摇头:“便是水泥、透明琉璃所造的房舍,五六倍也着实不少了。”

  他感觉陈逢没有抓住重点,仿佛是故意一般。

  因此,在说完话的同时,他忍不住地翻了翻眼皮。

  “八倍吧。”

  陈逢似是完全没有看出潘濬的想法,很快就给出了一个确切的数字,同时还给出了相应的解释:“这些房子的造价,确实不算太高,但你想啊……房子旁边不仅有菜市场、商铺……之后,我甚至还会建造学舍,延请名士讲学。”

  “这样一来,八倍还多吗?”

  “别忘了,钱财那都只不过是身外物罢了……最为关键的,还是下一代!”

  说到这里,陈逢忽然痛心疾首道:“你想想,如果别家的孩子都师从名士,你自家的孩子却因为你没有买房子,而只得到了普通师者的教导……你家的孩子,以后真的不会怪你吗?”

  “……”

  潘濬想了想陈逢所说的场景,忽然浑身一阵颤抖。

  因为对方说的没错。

  虽然这年头讲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但…也还是有不少父子闹翻脸的传闻。

  所以,如果真如陈逢所言,甚至还把这些话当做了售卖的口号……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陈逢之后还真的建造了这样的学舍,那么……之后谁又敢不买呢?

  当然了,这里面也还有一个问题。

  而且是很关键的问题。

  老师从哪里来?

  “江夏如今应该有不少不愿出仕,且生活艰难的普通名士吧?”

  陈逢似乎看出了潘濬的考虑,笑着开口道:“就让这些人搬过去嘛……直接给他们房子,当然,他们必须教学多少年,这些房子才能是他们的。”

  “这般倒是可以,但濬以为,若只是如此,恐怕还不足以将所有人都纳入其中。”

  潘濬下意识地按照陈逢的思路走了一遍后,提出了问题:“这些人毕竟只是普通的学士而已,有些人或许会仗着自家的门路,让儿孙拜真名士为师……若如此,又当如何?”

  陈逢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