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128章

作者:一虫

  ‘我不行,也不敢……刘备说不定也不行,但最起码他敢啊!’

  ‘既然他有这样的胆量,那就交给他呗。’

  ‘哪怕他最后也是个输,再怎么也不会比如今的局面更差了。’

  ‘起码来说,那些人应该不会渐渐地离我而去了。’

  ‘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在这一句句心里话的拷问之下,最终刘琦下定了决心。

  于是,也就有了方才的一幕。

  思索间,刘琦心态愈发轻松,嘴角甚至都出现了笑容:“玄德公莫非不愿接下如此重担吗?”

  “……”

  再度面对询问,刘备又一次地陷入了犹豫。

  但这一次,他却没有像之前一样沉默,反而很快便站了起来,郑重拱手道:“既是大公子所托,备……定竭尽全力!”

  “玄德公有决心便好!”

  刘琦说话间,满脸开心地便从怀里拿出了一方上刻‘江夏太守’的金玉印,接着仿佛烫手似地交给了刘备。

  “军中之事……”

  给出大印之后,他的心情仿佛都松懈了下来,语气也变得正常了,“我手中并无虎符,不过……玄德公莫急,我这就下令让人刻录急就章。”

  说完,刘琦便面带轻松笑容的离开了。

  仿佛刚刚交出去的不是权利,而是一个烫手山芋。

  “……”

  刘备看到这一幕之后,很是愣了一会儿,方才想起来拱手相送。

  是日,伴随着刘琦将太守金印、以及调兵遣将的急就章交给刘备。

  整个江夏的吵闹场景,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之前那些吵吵闹闹的人,更是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乖巧的令人震惊。

  更为关键的是,没有了这些杂七杂八的声音以后,鲁肃也是突然前来拜访了。

  “孙讨虏可有结盟之意?”

  刘备虽然察觉到了自己一方有内鬼存在,但他却压根没去管,只是干脆利落地问了鲁肃一句,牢牢把握住了主动权。

  “主公闻听结盟条件以后,勃然大怒,言称若非曹操大军来袭,必不能容猖狂之人于世……”

  “不过,在我的劝说之下,主公已熄雷霆之怒,但……”

  鲁肃向着刘备拱手一礼,仿佛下意识似地看了一眼站在最前列的陈逢后,方才开口道:“但我主公有言在先,如今虽有曹操袭来,结盟之事……却也当需慎重!”

  其实,孙权压根就不是这么说的。

  按照孙权的意思,如果两家想要结盟,陈逢就绝对不能担当主帅、统帅这一职责。

  另外,盟主也必须是孙权一方。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双方之间才能继续谈……

  简单来说,孙权已经决定要在江夏让步了,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他却不想让步。

  ‘如此联盟倒也不错,然则……’

  ‘如今来看,这陈子吉恐怕乃是刘备的心腹,若以他为条件,哪怕只是不让他担任主帅,恐怕刘备也不可能答应。’

  想到孙权的交代,鲁肃心中唯有苦涩。

  刘备当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过他却听了陈逢的话,依旧站在主动地位道:“不知孙讨虏所言的慎重二字,须当作何解释?”

  “盟主之位,我家主公不想让出。”

  鲁肃心中叹息一声,咬着牙道:“除此之外,其余都可相谈。”

  ‘孙权竟做了这般大的让步?子吉诚不欺我也!’

  刘备下意识地看了陈逢一眼,压下心中震动,面色平静地摇头道:“若是如此,结盟之事便不需再谈了。”

  说完,他便做出了一副送客的架势。

  “将军且住!”

  鲁肃却是急了,连忙叫住刘备道:“我家主公已至柴桑,将军若是觉得不满意,我还可再跑一趟……”

  刘备虽然站住了脚步,但这明显是出于礼貌,要不然的话,他也就不会表现出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了。

  鲁肃悄悄观察半晌,见到刘备这般表情之后,心中再叫一声苦也,但却也不能就此离开,只能咬牙道:“将军莫要忘了,曹操才是真正的大敌!”

  “子敬所说不错,终归来说,曹操才是我等大敌。”

  这一次,刘备总算是坐了回去。

  鲁肃松了口气,连忙道:“请将军再等两日,肃必再劝主公。”

  这便是要双方先做个约定了。

  “好,便再等子敬两日。”

  刘备自然能听得出来,不过现在他掌握了主动,倒是完全不怕约定。

  反正只要孙权不答应,他也不答应就是了。

  有陈逢在,还怕打不了曹操?

  刘备可丝毫不担心。

  心有底气,他自是完全不慌。

第129章 陈逢:太卷了太卷了……

  “子吉还是觉得孙权最终会答应联盟吗?若是答应,此战又有几成胜算?”

  鲁肃刚刚离开,刘备脸上就流露出了一丝担忧。

  说到底,他虽然暂时获得了半个江夏的治理权、关张赵徐(庶)石(韬)文(聘)黄(射)等人及其麾下兵力支持,同时还有陈逢、诸葛亮、徐庶、孟建等人的战策、谋划,比历史上同时期的自己不知道强大了多少倍。

  但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即将攻来的事实,刘备也还是会感到些许的无力。

  这是人之常情,无关自信与底气。

  当然,除此之外刘备也有一点其他的想法。

  比如说,陈逢当初给刘琦列出的三胜三败论,刘备便很是想要。

  倒不是说他非要跟刘琦去比一比,主要是这种论调太过于逆天了。

  当初官渡之时,曹操压根就没有多少信心,其麾下大多数也都失了胆气。

  那时节,曹操麾下真可谓是将无斗志、兵无战心。

  这等情势下,便是什么时候被一波团灭,也绝对算不得什么意外。

  但就在这个时候,郭嘉站了出来,而且还说出了十胜十败论。

  在这之后,曹操麾下的兵马便如同疯了一般,个个赛过精锐,一以敌十之类的夸张剧情,在官渡战场更是时有发生。

  为什么?

  首先来说,将军们或许读过书,但他们读的书肯定不会太多,所以听到某种论调之后,就很容易相信。

  实际上来说,这种事不仅是当前时代的许多战将了,就算是后世……那些许多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不也是被某些诈骗团伙骗的团团转吗?

  在这些人当中,甚至还包括了一些老教授、老专家。

  是他们不够聪明吗?

  能当上专家教授,而且还能领取补贴的……就算真的老了,反应迟钝了,但真就变笨了吗?

  显然不是啊。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那么多的科技大佬皆是几十岁以上?

  说起来,他们之所以被骗,完全是因为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然后就因为这一点信息差……他们就成了受害者。

  以上,还只是后世会发生的情况。

  而当前时代,可是一个读过春秋就已经能算是知识分子的时代。

  这一点可以参照关羽,他就很被徐晃等人钦佩、乃至崇拜。

  而且,徐晃等人的钦佩与崇拜,那可不仅仅只是源自于关羽能够斩将夺旗。

  在这当中,还包含了一定对知识分子的崇敬。

  以上说的还是‘上将、名将’这一级别的存在,但请不要忘了,他们之下还有着无以计数没有读过书的基础军卒。

  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拿出合情合理,甚至是歪理邪说的必胜论调,那将是个什么场景?

  对于许多兵卒来说,当他们听到了这种论调之后,本来没有多少信心的他们,会不会突然就有了信心?

  这是个什么场面?

  如此场面,大概也就只有四个字能形容了。

  降维打击。

  当然了,刘备肯定是说不出这等道理的,不过他却也知道军心士气的极大作用。

  因此缘故,他便侧面提醒了陈逢一句。

  “他一定会答应的!”

  “而且就算是他自己不答应,他麾下的官吏也会强迫他去答应!”

  陈逢一开始并没有听出来,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回答道:“与孙权联盟之后,我方的胜算便是十成十,甚至就算有所小挫,也绝不会……”

  ‘大败’二字还没出口,正在说话的陈逢便发现了刘备那古怪的表情。

  陈逢还是没看懂。

  不过,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哪怕到了如今,他跟刘备、诸葛亮也仍然在‘赤壁大战全篇’的奖励影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