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我成了神 第66章

作者:何处可桃

  “哥,你比资本家都狠,见诡都要钱。”年轻人有些无语地道。

  “那是资本家看不到诡,要是能看到,一个个都得去996。”

  年轻人闻言笑了起来,然后眼神暗自瞄向中央扶手盒上放着的铜葫芦问道:“哥,你是什么人啊?”

  “你不是看到了吗?我是司机,开网约车的。”

  “我不信,我死了一年多,你还是第一个看到我的人,你肯定不是司机这么简单,你是道士吗?”

  他的目光再次看扶手盒上的铜葫芦,心中暗自警惕,生怕宋词突然抓起铜葫芦把他给收了进去,一时三刻化作一滩脓水。

  “算是吧。”宋词也不想过多地解释。

  而是有些好奇地道:“刚才我没看错的话,你是在跳楼吧?你说你没事跳什么楼?吓了我一跳,差点出车祸。”

  对方闻言,露出一个憨笑:“因为活着的时候,跳楼死得太快,还来不及反应,所以我想再试试跳楼是什么样的感觉。”

  宋词:……

  “人死后应该回归灵魂之海,你又为什么逗留人间不愿意离开?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宋词问道。

  年轻人脸上茫然之色,接着又露出些许悲切,摇了摇头,好似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逗留人间,不愿离开。

  宋词找了个路边,缓缓把车辆停靠。

  这才仔细打量着坐在副驾驶上的这个年轻人。

  看起来也就是二十三四岁的年纪,脸上带着些许青涩,看样子像是大学刚毕业,剃着个板寸,浓眉大眼,虽然算不上多帅,但却是一个很精神的小伙子。

  可本应该充满朝气的他,双目之中尽是疲惫,脸上满是颓废,好似对人生很是迷茫。

  见对方不说话,宋词想了想又道:“如果你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也许我可以帮帮你。”

  “那……你能送我回家吗?”

  “回家?”

  “不行吗?你是第一个能看见我,和我说话的人,我还想让你给我爸妈带句话。”年轻人脸上露出失望之色。

  “不是,你家在哪里?”

  “龙溪镇夏集村。”年轻人一脸欣喜地道。

  宋词用导航搜了一下,龙溪镇处于江州市和江宁市中间的位置,不过需要绕上一截,这并不奇怪,两市之间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会选择其中之一发展。

  “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宋词重新启动车子。

  “夏家宝,我叫夏家宝。”年轻人道。

  “你之前有回去过吗?”

  “嗯……,一直在家里待了很久,可是他们听不见看不见,所以我又回到了这里。”

  夏家宝语气之中难掩悲伤,隐隐却又透露出一丝无奈。

  “我看你年纪应该不大吧?大学刚毕业?为什么会……会选择跳楼?”

  夏家宝闻言脸上露出后悔和痛苦之色。

  “那是因为……因为……”

第79章 野草的理想

  夏家宝给出的理由是因为网贷。

  他借了大量的网贷,因为还不上钱,最后不堪其扰,最终选择了从楼上终极一跃,了却了此生。

  他的说辞,宋词没有不信,也没有全信。

  既然是因为借网贷,他跑来这里干什么?是因为网贷公司在这里?所以心生怨念,死后不愿离开?

  宋词不是太相信的,他在网上借的网贷,不可能只是一家,一家也不可能借到太多,毕竟网贷公司也不傻。

  所以他一直逗留在江宁新街口附近,肯定有别的原因。

  不过宋词没有问,也没用柳叶瞳来辨别他说话的真假。

  “你这葫芦,是你的法宝吗?”夏家宝满脸好奇地问道。

  “哪里是什么法宝,只不过路过朝天宫的时候,见这葫芦造型奇特,我很喜欢,所以买回去做个摆件。”

  “原来如此,那我能看看吗?”

  他说着,试探性地想要摸向铜葫芦。

  可神色却又带着几分惧色,好似在担心宋词说谎,他触碰之后会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就是个普通的葫芦,你随便看。”宋词笑着说道。

  “真的吗?”

  夏家宝闻言之后,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去触碰葫芦,很显然,他也同样并不完全相信宋词。

  夏家宝先是用指尖“触碰”了一下铜葫芦,见自己什么事也没有,这才继续用手去触碰。

  当然,他也触碰不到铜葫芦,不过依旧乐此不疲,不停地尝试。

  宋词也不管他,看着导航,下了高速,慢慢向着龙溪镇夏集村的方向而去。

  等路过龙溪镇的时候,夏家宝的注意力终于从铜葫芦上移开,目光看向车窗外。

  “小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盼着我爸带我赶集,因为赶集我就能见到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吃到地沟油炸的早点,猪乳肉做的包子,加了增鲜剂的三鲜汤……”

  “现在想想就觉得可笑,可对我那时的我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老师问我的理想的时候,我说我的理想就是家能在镇上……”

  “后来我知道高中是在镇上,于是我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镇中学,这个理由是不是很可笑……”

  ……

  宋词摇下车窗,静静听着,没有打断对方的话。

  小镇很普通,和宋词老家的小镇几乎没多少区别,而夏家宝所说的这些,其实也很正常,有的他小时候也有过。

  宋词爷爷每周六会去镇上赶集,赶集就是为了买肉,那时候他们家一周吃一次肉,别以为夸张,当年农村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所以赶集自然也成了宋词的期待,而爷爷有的时候,也会带他一起。

  只不过社会发展太快,现在回想起来,跟过去宛如两个世界。

  车子很快出了镇,向着夏集村的方向。

  其实夏集村距离龙溪镇不远,也就十多公里的路,但是对当年还是孩子的夏家宝来说,这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等出了镇,夏家宝再也没有说话,只是怔怔地看着车窗外,看着车辆路过一个个村庄。

  “前面应该就是了吧?你家具体在什么位置?”宋词向夏家宝问道。

  “村尾第四家,顺着这条路往前走,在路口处往右拐。”夏家宝神色颇为复杂地道。

  于是宋词把车子往他所指的方向行驶过去。

  ……

  “老夏,下午你去地里给棉花打农药吗?”

  孙桂香从屋内走到门口,夏报国此时正蹲在屋檐下抽烟,目光看着门前的路上,一根接着一根,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夏报国今年六十四,但却显得格外地苍老,头发稀疏,因此常年戴着一个蓝色鸭舌帽,帽子已经洗得有些发白,帽檐因为磨损,线头有些外翻。

  而孙桂香比夏报国小两岁,但是看起来比他还要苍老一些,因为眼睛不好,所以总是喜欢眯着眼睛看人,耳朵也不好,所以说话一直很大声,自己却毫无所觉。

  “嗯,下午去地里。”

  见她出来,夏报国大声道,因为不大声,孙桂香听不到。

  “嗯,那正好顺便挖些土豆回来,地里的那些土豆再不收上来,都要烂在地里了。”

  “知道了。”

  农村就是这样,种的东西吃不掉的,基本上就直接烂在地里。

  孙桂香没听到夏报国后面的回答,但是大概也能猜到他怎么说,转身回屋,很快拿着两个小木凳走了出来,一个递给夏报国,一个自己坐了下来。

  夏报国把小木凳塞到屁股下面,继续抽着烟。

  孙桂香同样没说话,只是在旁边默默坐着,农村人,又没什么文化,所以也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安慰人的话。

  但是多年夫妻,她只要坐在那里,夏报国就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夫妻俩没多大本事,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的普通农民。

  要钱肯定没有,只能说不愁吃,饿不死,不过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孝顺,小儿子聪明。

  大儿子从小学习不好,早早出去打工,经常寄钱回来补贴他们,到现在三十多岁都还没结婚。

  而小儿子聪明,从小读书就好,小学、中学、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没让他们操什么心,也一直都是他们的骄傲。

  所以他们对小儿子也格外地喜欢,格外地宠溺。

  夏家宝也是老夏这一生中最值得骄傲一件事,和人聊天,张口闭口,必定是我们家家宝如何如何……

  可是直到发生那件事,就是到现在,他们都没搞明白,儿子为什么会借那么多钱,怎么借的,又花哪里去了……

  夫妻俩感觉跟天塌下来了一般。

  孙桂香成夜成夜地哭,除了埋怨自己命苦外,连埋怨的对象都找不出来。

  而老夏夏报国却像没人事一样,每天忙前忙后,屋内屋外,除了抽烟,就是干自己的活。

  大概两个多月以后,孙桂香慢慢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毕竟人还活着,活着就要生活。

  但是孙桂香却知道,夏报国他变了,变得沉默寡言,烟瘾变得更大,跟人再也不提儿子的事,也再也没走出来。

  两人就这样静静坐着,看着门前的来路。

  好似期待着那熟悉的身影,突然在路口出现,出现在他们的视线。

  笑吟吟地走向他们,向他们喊着:“爸、妈……”

  午后的阳光落在他们的身上,没让他们觉得有多少暖意,反而丝丝的凉风,顺着衣服的缝,钻进衣服里,让他们觉得有些冷,也有些凉。

上一篇:我不是赛博精神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