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我成了神 第183章

作者:何处可桃

  可是暖暖却乐不可支,觉得好好玩。

  “怎么样?暖暖还是很聪明的吧?”孔玉梅走过来,坐在宋词旁边道。

  很显然,她刚才听到宋词和暖暖的对话。

  “嗯,很有天分,估计这都是遗传妈妈您。”宋词暗戳戳地拍了个马屁。

  不过宋词倒也不算说假话,孔玉梅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可不只是靠着勤奋苦读,说明她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

  而暖暖能完整叙说所听的故事,肯定也是有这方面的天赋遗传。

  “哪有,主要还是孩子天生就聪明伶俐,像她妈妈。”

  这话说得,她妈像谁,还不是像你。

  “你什么时候有空,把那孩子领回来给我们见见,听你说了,我对她还挺感兴趣的。”孔玉梅又道。

  “这个估计有点困难……”

  宋词闻言有些犹豫起来,孤儿院里的孩子,肯定是不给随便往外带,但是如果找侯警官帮忙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福利院的孩子可以寄养,和收养不同,寄养是一种代为照顾的形式,孩子还是属于福利院,跟寄养家庭并无拟制的血亲关系。

  而且寄养的时间,也更加地灵活,不像抚养那样长的时间。

  “如果真的困难就算了,我也是随口一说。”孔玉梅道。

  “嗯,我先问问看吧。”

  不过说到这里,宋词想起还有一个电话没打,于是和孔玉梅说了一声,拿起手机走向门外。

  暖暖正在院子里,骑着外公给她买的滑步车,云时起跟在她身后弯着腰,亦步亦趋,生怕她摔倒,真是花钱买罪受。

  “爸,你别管她,她没那么容易摔倒,你随她,而且即使摔倒,估计也摔不到哪里。”

  宋词看着都觉得累得慌。

  “你懂什么?这是水泥地,摔一跤肯定疼。”云时起嘴硬地道。

  但是身体却很诚实,没再继续弓腰,直起身来,看到腰一阵酸痛,真的是老了,于是下意识地把手背到背后锤了两下。

  忽然想起宋词还在旁边呢,不服输的性格,让他若无其事地把手放下,悄悄望过去。

  “喂……你好,请问……”

  宋词在他看过来之前,装作如无其事地走到一边。

  ……

  徐芳红老人的三个孩子,名字起得很有特色。

  大女儿叫梁春芳,二女儿叫梁夏禾,小儿子叫梁秋实,这也是为什么她孙子叫果果叫梁思果的原因,因为秋实即为果。

  这本来是个很浪漫的名字,现在想来,却充满了讽刺意味。

  二女儿梁夏禾毕业以后就留在了夏京,嫁了人,成了家。

  有了家以后,她就很少回老家了,加上母亲后来去了弟弟那里生活,她就更少回家。

  老家成为了记忆里的一段回忆。

  梁夏禾的丈夫范玉成和她一样,也是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只不过领域不同。

  像他们这样的研究人员,有项目的时候,基本上吃住都在实验室,忙得要死,没项目的时候,能闲出屁来。

  梁夏禾有个儿子,今年已经上高中,平日里基本上都是公公和婆婆照顾。

  “老范,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梁夏禾打开门,放下包,发现丈夫范玉成已经回来,正在厨房做饭。

  “我们之前那个项目彻底结束,接下来一段时间比较清闲。”范玉成道。

  “哦,那把维维从爸妈那边接回来吧,虽然刚上高中,但也不能放松。”梁夏禾一边给自己系上围裙,一边接过丈夫手上的活。

  “你去忙吧,剩下的交给我。”

  “不用,我也没什么事,给你打打下手。”范玉成笑道。

  两人是校友,从大学开始谈恋爱,一路走来,相互扶持,虽然已经结婚多年,但是感情甚笃。

  “上次妈说腰疼,但她皮肤对膏药又过敏,我给她买了一些医用膏药,这种是水溶胶,她贴了不会过敏,上次她用过一次,说很好用,这次我给她多买了几盒……”

  梁夏禾一边炒着菜,一边向旁边范玉成唠叨。

  梁夏禾身材高挑,齐耳的短发,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干净利落。

  但她并没有研究人那种沉默寡言,话语似乎格外地多,反而是她的丈夫范玉成在旁边默默无言,一直认真听着。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其实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女人嫁人以后,基本上就是围着丈夫转,围着婆家转。

  对公公婆婆的关心,恐怕超过自己的父母。

  当然梁夏禾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公公婆婆对他们帮助甚多,从买房,到照顾孩子,他们都出了大力。

  要不然在夏京这地方安家,是何其的不容易。

  而且要不是公婆,她估计早就辞职,成为专职主妇,在家照顾孩子。

  日子哪有现在这样,还有闲暇享受二人时光。

  梁夏禾也不是不知道感恩之人,好也都是相互的。

  梁夏禾手脚很麻利,很快就烧好了几个菜。

  “开饭。”她兴致盎然地道。

  范玉成走到她背后,主动帮她解下围裙。

  “把上次秋实带来的红酒拿出来,今晚我们喝两杯。”梁夏禾道。

  “还是不要了吧,等会我还要开车去爸妈那里接维维。”范玉成有些犹豫地道。

  “打车去,给你报销来回车费。”

  “行。”

  刚刚还在犹豫的范玉成闻言立刻一口答应。

  见他这番模样,梁夏禾娇嗔地在他肩头轻锤了一拳。

  “零花钱又没有了啊?”

  “嘿嘿……”

  憨厚的范玉成,只是憨笑以对。

  “怎么会没有了?按说你平日里都在研究所,不怎么花钱?”

  “项目结束,聚餐。”

  范玉成的话很少,说话也很简练。

  但是跟他相处久了的梁夏禾瞬间就明白他的意思。

  “等会我再给你一些。”

  “嘿嘿……”

  两人把烧好的菜端到餐厅,刚坐下来准备开吃,就在这时梁夏禾的手机响了起来。

  “谁啊?”范玉成皱眉问道。

  “不认识,是个陌生的号码,之前也打过一个电话,我没接到。”

  梁夏禾想了想,还是接通了电话,固定的号码,一连打了两个,很显然找她应该是有什么事的。

第199章 一个不能少

  “喂,你好,请问你是哪里?”

  电话刚一接通,梁夏禾语气有点冲,也不怪她如此,正和老公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这个时候来打扰,没点脾气才怪。

  “是梁夏禾女士吧?”

  “对,我是,你是谁,有什么事情?”

  “我受徐芳红老人所托,调查梁思果的下落,她去世之前,拜托我,如果有孩子下落,就打你的电话……”

  这些话,当然都是宋词瞎掰,毕竟这事的原委他还真不好解释,所以先把人给“哄”到江州市来,然后让她们见面自己聊,这样就简单很多。

  “我妈?你从哪里知道这些的?还有你为什么给我打电话?而且有梁思果的下落,你不应该给他妈妈或者他爸爸打电话吗?”

  梁夏禾很谨慎,没有轻易相信宋词的话。

  “梁小姐,这事你应该心知肚明,梁思果的爸爸妈妈当初是什么原因离婚还需要我说吗?徐芳红老人就是因为信不过他的父母,才让我给你打电话,老人最后遗愿,是希望你姐姐梁春芳可以收养孩子。”

  见对方说得煞有其事,梁夏禾有些信了。

  “徐芳红老人说,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了就不叫家了,果果虽然不是你们家的孩子,但是徐芳红老人照顾了好几年,早就把他当做自己亲孙子,自己的家人。”

  当对方说出,“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一个就不叫家了”的时候,梁夏禾感觉一阵恍惚。

  这句话对她来说太过熟悉了,也极为特殊。

  中学的时候,同学家里的狗生了几只小狗,她见其中一只可爱,就抱了一只回家养。

  那时候她们家条件特别地不好,徐芳红一个人要照顾三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妈。

  早早懂事的姐姐梁春芳觉得养只狗,不但增加家里的负担,还不一定能养活,于是几天后,趁她不在家把小狗给送了人。

  放学回来知道此事的梁夏禾哭着找到在田地里干活的徐芳红,又把小狗从人家给抱了回来。

  梁夏禾记得很清楚,徐芳红当时对她们姐妹两说。

  “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一个就不叫家了。”

  很显然,徐芳红把这才养了几天的小狗,当做了自家人。

  那只叫黄三郎的狗,陪伴了她童年时光,每次放学回家,三郎总是第一时间摇尾迎上,离家的时候,它总是跟在她身后跑得很远,很远……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把三郎彻底从记忆中遗忘。

上一篇:我不是赛博精神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