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第570章

作者:白担心

  张民无奈道:“是啊,这样一来,咱们在中条山的对日局势看来暂时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展。”

  “后续最困难的还是怎么养活部队的问题。”

  “好在上次打下垣县,沈老爷趁机获取了老鬼子原田的信任,有沈老爷暗中援助,咱们部队倒是不至于饿肚子。”

  杜忠成道:“咱们部队怕是暂时没有办法继续扩军了。”

  韩烽笑道:“不急,眼下先求稳,不能直接扩展主力作战部队,就先做好群众工作,在咱们游击区各处村庄密密地建起民兵部队,并加以训练。

  到时候咱们真需要补充扩大部队的时候,有咱们民兵同志在,也就是眨眼的工夫。”

  韩烽这么一说,压力似乎顿减。

  张民笑道:“你老韩是不急的,你们山地一连可比我们二连和三连多出了二百多人,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营了。”

  “另外我们可听说了,老韩你从独立团离开的时候,孔团长可是答应过你的。”

  “一个连的队伍要是带出一个营来,回独立团之后让你当连长,要是能带出一个团来,回去让你当营长。”

  “怎么,老韩,你该不会是真想把你一连扩成一个团,回去当营长吧?”

  “瞧你们那点格局。”韩烽一本正经地开口道:“我寻思着,咱们在中条山的民众基础做起来之后,能不能把咱队伍扩成一个旅呢!”

  众干部听罢,再也忍不住了,一起哄笑起来。

  “好家伙,老韩,你怎么不说扩成一个师呢?你小子该不会是惦记上孔团长的团长位置了吧?”

  韩烽却是回复道:“咋的,不行?”

  张民乐道:“你小子回去当团长了,那孔团长呢?”

  韩烽道:“那还用说,以我家团长的战功和能耐,当个旅长绰绰有余吧?”

  张民稍怔,随即大笑道:“对对对,就是给孔团长弄个司令员当当,我看你小子也觉得是应该的。”

  “那是!”韩烽笑道。

  大家说笑了片刻,转回正题,韩烽说道:

  “同志们,中条山战役之前,为了封锁国军中条山根据地,小鬼子在中条山附近放了整整三个师团。”

  “眼下中条山战役结束,国军撤出中条山。”

  “日军这是眼见着中条山没有什么大的威胁了,这些日子,原本常驻中条山的三个师团,也开始向太原方向增援。”

  “鬼子把这些部队撤回去,抱着什么目的?这不是很明显的吗?”

  张民道:“老韩,你的意思是鬼子撤回主力,是准备积蓄力量对付咱们太行根据地?”

  “只有这一种解释。”韩烽说道,接着又分析了自己的看法:

  “中条山战役结束,日军占领了中条山阵地,眼见着是打通了南下的通道,但南下的方向还有黄河作为天然屏障。”

  “表面上看,日军既然拿下中条山,本应该乘胜追击,继续南下作战,扩大占领区。”

  “日军部队横渡黄河似乎也并不困难,但是鬼子的重型战车、大炮想要渡河就没那么容易了,中条山一带的黄河流域与相对于海域来说,河水太浅,鬼子并没有大型军舰和登陆舰停留在这一带。”

  “再加上跨越黄河的运输路线很容易被我军或者国军切断,日军想要南下作战,又无法保证这条黄河运输线稳固的情况下,绝不会轻易南下,转战西安。”

  “所以,日军目前流露出的作战意图非常明确,鬼子忌惮咱们在太行地区的主力部队,准备在南下之前先将兵力撤回去,集中对付咱们太行根据地。”

  “我要是小鬼子,我也会这么干,率先打掉对鬼子威胁最大的太行根据地,确保后方的稳固之后,再挥兵南下,转战西安。”

  张民、杜忠成,还有几位指导员听得连连点头。

  张民忧虑道:“这么说,眼下还驻守在中条山区域的日军部队,继续向太原方向回援的话,咱们太行根据地的压力可就会越来越大了!”

  韩烽重重的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么回事,不久之前,我也收到我家团长传来的消息。”

  “我们团长的意思是,目前最好是扩充战线点,绝不能让鬼子主力汇聚一处。所以有什么装备上的需求和兵力上的支援,团长会随时增援过来。”

  “交给我们的任务就只有一个,尽咱们三支山地连的全部所能,想办法在中条山一带拖住更多的日军部队。”

  “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太行根据地主力部队的作战压力,另一方面,尽可能的为咱们太行根据地的发展争取时间。”

  “同志们,这就是我们山地连的使命所在!”

  一众干部自然没有二话,当即纷纷表态。

  “打就完了!”

  ……

第615章 为了信仰 足够疯狂

  “咱们现在也有差不多一个团的兵力,打得好了,少说也能拖住三倍的日军,那可就是差不多一个鬼子联队的兵力。”

  张民对此表示非常自信。

  “咱们主要打的是游击战、运动战,伏击战,鬼子想要堵住咱们,不派出三倍以上兵力想都别想。”

  “咱们这段时间就给他闹腾起来,把队伍分成多支游击小队作战,让小鬼子顾得了前面,顾不了后面。”

  “打得好的话,咱们甚至能拖住五倍以上的日军。”

  韩烽却是摇了摇头:

  “不够,远远不够,只是拖住四五千号鬼子的话,对于咱们太行根据地而言,起不了多少作用。”

  说着,韩烽在一旁捡起一根树枝,就着地面计算起来:

  “咱们三支山地连按照最好的情况来看,能拖住五倍日军,这里就算五千日军吧!”

  “而且这有一个前提,是鬼子无法容忍咱们的存在,所以这五千鬼子会经常对咱们进行扫荡、围剿。”

  “可如果小鬼子铁了心要先整合兵力对付咱们太行根据地,而在中条山一带的占领区只是坚守不出呢?”

  “借助县城防御工事的坚固,弹药的充沛,装备的精良,鬼子只需要两千人,就能守住咱们的进攻,再加上伪军汉奸的配合,或许只需要更少的兵力。”

  杜忠成握拳道:“那就打主动出击,不管是集中一点攻打县城,还是派出作战分队去大闹县城,总归是要引起鬼子的怒火和不安,让小鬼子觉得,他们的兵力过少的情况下,根本维持不了中条山一带的治安。”

  韩烽赞同地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么回事儿,咱们要是这么干的话,以鬼子的尿性,不会眼睁睁的放任咱们不管。”

  “所以就算咱们能拖住五千日军。”

  张民道:“黄河南岸的国军应该也能拖住一部分。”

  “三千鬼子,不会再多了!”

  韩烽断然道,在地面上“五千”的后面画了个加号,又写上了“三千”。

  张民迟疑道:“老韩,国军虽然战败,但黄河以南的部队也不在少数,只能拖住三千日军,少了吧?”

  韩烽冷哼了一声,鄙夷道:“三千日军,差不多三个大队的兵力,这已经很抬举他们了。”

  “中条山一战,国军惨败,锐气尽失,再加上不久前在咱们的引导下,国军趁着中条山的日军弹药稀缺,曾尝试性地发起进攻,结果又覆灭了将近一个团。国军吃了这么大的亏,哪敢再轻易进攻中条山?”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太阳打西边出来,国军真的下定了决心重新进攻中条山。”

  “日军借助黄河作为天然屏障,三支日军大队啊,你们猜猜能挡住国军多少人?”

  干部们沉默了,显然已经接受韩烽提出的,国军只能拖住三千日军的分析。

  “至于残留在中条山区域的一些国军游击队。算他们能拖住日军一千人。”

  韩烽在地上用树枝写划着,计算起来:

  “那么五千加三千加一千,也就是说,常规情况下,咱们中条山一带的残留中国军队,只能拖住九千日军。”

  “这还是往大了估算。”

  “而日军长驻中条山的原本三个师团都是比较精锐的乙种师团,每个师团的兵力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共计兵力四万五千人左右,咱们仅仅拖住九千兵力,根本杯水车薪。”

  这一番分析下来,干部们都被打击到了。

  张民一连苦涩道:“老韩,说了半天,咱们的兵力太少,又没有援军,尽全力折腾,也就能拖住九千鬼子,又能顶什么大用呢?”

  “可鬼子每日都在撤军,等着太行根据地的主力增援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眼见干部们的神情落寞下去。韩烽突然笑了起来,“不,当然能顶大用,其实我还有一个办法。”

  “老韩,你就别卖关子了,就知道你小子一肚子坏水,肯定有主意了!”张民一脸惊喜道。

  韩烽:“……”

  笑道:“老张,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

  哈哈哈——

  “当然是夸你,这能冲着鬼子使坏水儿的,咱都得夸。”张民乐道。

  大家的目光汇聚在了韩烽的身上,等着他的下文。

  韩烽的神色变得坚定又凝重起来。

  第一句话:

  “同志们,这是咱们最后的办法,但我得提前给你们透个底,这法子一旦施行,咱们将面临的可是千辛万苦,不止是流汗,甚至还可能会流血。”

  有排长道:“韩连长,掉脑袋我们都不怕,还怕什么流血?”

  “就是——”

  干部们齐声应道,一个个目光坚决,视死如归。

  杜忠成附和道:“不怕千辛万苦,就怕找不到办法,老韩,你就别通通吐吐的了。

  咱们同志自从选择这条革命事业,哪个不是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韩烽将干部们的目光尽收眼底,随即重重的点了点头:“好!”

  接着话锋一转,韩烽直言道:“这个办法说起来很简单,主要集中在咱们的两条腿和这双只脚上。”

  见干部们有些困惑,韩烽在地面上继续画起了示意图:

  “同志们,自从咱们山地连抵达中条山打游击战,为了和小鬼子周旋,这整个中条山的山区咱们几乎是跑遍了。”

  “这中条山的地形地势非常奇特,地势狭长,呈东北、西南走向,像是被倾斜放倒的一根黄瓜。”

  “那么从东北角到西南角,也就是这根黄瓜的长度,差不多是一百六十公里,黄瓜的宽度则是十到十五公里之间。”

  他继续在地上画图,果然将整个中条山画的像是一根黄瓜,又在上面画出三个点:

  “青山村,位于中条山的中段腹地,也就是目前咱们山地连主力驻扎的地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