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第275章

作者:姜太孙

  但长大了的同时,肩膀上的责任也就更多了,更重了。

  他承载了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责任。

  但别无他法。

  ……

  陆轩在赶往县医院的路上。

  张广礼放下手机怔怔出神,被吕旭明和老周两人盯着,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最后还是吕旭明见张广礼不说话,实在有些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问道:“张院长,人答应来了吗?”

  张广礼回过神来,苦笑一声:“来是来了,而且应该一会就会到,不过情况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怎么了?”这是老周的声音。

  吕旭明也是眉头一皱,不过却并未追问什么。

  张广礼想了想道:“接电话的是个年轻人,听声音的话,应该还不到三十岁,他认识黄北山老先生,而且名字也对上了,可我就是觉得有些不太真实。”

  吕旭明张了张嘴:“有些不敢相信,黄北山老先生口中说到的那个,医术比他还高的医生,竟然会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差不多吧。”张广礼无奈一笑。

  “会不会是您老听错了?”老周在一旁道。

  “毕竟手机里的声音不太真切,也许对方已经五六十了也说不定,而且您再想想,中医这一行想要有所成就本来就比西医更难,二十多岁恐怕也就是刚从学校毕业在哪个医院实习呢,要说医术比一个国家级名中医还要厉害,这已经不是夸张了。”

  “也许吧。”

  张广礼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说,他也不愿意相信,可自己的耳朵听的真切,不会有任何问题,对方真的只有二十多岁。

  可他也不想为了这事跟老周争辩什么,等人来了自然就清楚了。

第二百二十章 陆轩的迷弟张院长

  安江县很小,从陆氏诊所到县医院,开车的话也不过十来分钟。

  下车的时候,陆轩跟司机师傅道了声谢谢,便是着急忙慌的朝着县医院肾脏科赶去。

  慢性肾功能衰竭,这种病证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严重。

  不过,他从张广礼话语中捕捉到的是患者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这种情况下,多拖一分钟就会有一分钟的危险。

  陆轩能够做到的就是能早赶到就赶到,哪怕只是一分钟也是好事。

  医学上的事情,有时候哪怕只是早到了一分钟,结果也许就会不同。

  原本可能逝去的一条生命,也许就会因为这早到的一分钟而获救。

  来到跟张广礼约定好的一件商议室,商议室的大门是紧闭着的,陆轩上前敲了敲门,里面很快就传来了声音:“谁啊?”

  不是张广礼,应该是县医院其他医生。

  声音传出来的那一刻,没多久,紧闭的大门就被打开了。

  吕旭明打开门,看着门口站着的年轻人,眉头一皱:“你好,找谁?”

  “请问张广礼院长在吗?”陆轩问道。

  听到是找张广礼的,吕旭明楞了一下,但很快却又是想到了什么,看向陆轩的眼神中旋即露出了惊讶之色:“您是陆轩陆医生?”

  “嗯。”

  陆轩点点头,应道:“您是?”

  吕旭明连忙握住陆轩的手,笑着自我介绍道:“我叫吕旭明,县医院肾脏科主任,这位是张广礼院长。”

  “吕主任,张院长。”

  陆轩跟两人打着招呼,而后直奔主题道:“患者现在什么情况?”

  看着陆轩那张年轻到有些无法想象的脸庞,张广礼一时间有些愣住了,虽然之前通过嗓音就知道陆轩年纪不大,可能也就二十多的样子,但当他真的看到陆轩时,还是被吓了一跳。

  可这个时候,他知道不是惊讶陆轩年纪的时候,面对陆轩的追问,转头就看向了吕旭明:“吕主任,你对患者的情况了解一些,你来说吧。”

  吕旭明点点头,沉吟一声道:“患者李达礼,男,65岁。因“全身浮肿反复发作1年,加重1周”就诊。症状:全身浮肿,倦息,乏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腰酸痛,腹胀尿少。”

  听到这里,陆轩神色一遍,全身浮肿,证明患者肾脏功能已经几近于无了,这种情况下,患者还能活多久都是不好说的。

  再加上肾功能衰竭可能会导致的连锁反应,患者时刻都有生命危险。

  甚至于下一刻就传来患者死亡的消息,陆轩都不觉得意外。

  最关键的还是,患者全身浮肿反复接近一年时间,这一年内,意外太多了。

  还没有接触患者,陆轩心里也是一沉。

  这个叫李达礼的患者,情况很不好。

  即便是他,也不敢说有把握能够将对方从鬼门关拉回来。

  不过陆轩倒也没有因为患者的情况危及就着急忙慌,而是继续听着吕旭明说着患者的其他情况。

  只要彻底了解了患者的身体情况之后,才能更好地介入治疗。

  西医的检查指标,对中医的辨证治疗,也是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的。

  这一点跟把脉和舌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西医一般来说都不懂把脉看舌苔,而中医,基本上都看得懂西医的一些检查指标。

  吕旭明继续说着患者李达礼的情况:“体征:血压:120/80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4.2g,腹部膨隆,腹水明显,下肢水肿。

  外院诊断为馒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其他情况的话,张院长也看过患者了,可以让他跟陆医生您说说。”

  “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县中医院的张广礼院长随即补充道。

  “我也算是专攻肾脏这方面的了,不过安江县中医院没有接诊过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这方面的经验我没有,再加上患者李达礼的情况有比较严重,我没什么把握,就治好找上了当年有这方面经验,而且也算是我半个老师的黄北山老先生,然后经由黄北山老先生的介绍找到了陆医生你。”

  “陆医生,患者现在的情况,我们县医院是没什么好的办法了,现在就看您这边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案,没有的话,我们只能让患者办理转院,去省里,我们会给他联系省一院或者二院那边。”吕旭明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患者李达礼的情况,他肯定是救不了,现在唯一的希望就都放在陆轩身上了。

  但陆轩这么年轻,他心里多少也有点怀疑。

  所以也是直说了出来。

  而且他说的也是事实,不行的话,的确只能往省里送。

  市里就算了,这么严重的患者,市里医院一年下来也不见得能有一个,说起经验,比安江县这边好不了多久。

  没办法,好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到了省会了。

  不只是医疗资源,其他的方面也一样。

  听到这话的陆轩想了想道:“我想先看看患者再说。”

  吕旭明和张广礼介绍的情况,陆轩心里大概有了一些想法,不过这只是他们两人的判断,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陆轩还是希望自己亲眼看一下患者的情况再决定如何制定救治的方案。

  面对陆轩的这个要求,吕旭明自然是满口应下,四人来到重症监护室,陆轩给患者把脉看了舌苔,观察了一会患者的情况之后,这才从重症监护离开。

  “陆医生,情况怎么样?”

  到了外面,一直没说话的张广礼则是急切地问道。

  虽然他不觉得陆轩真的有什么见解,可又想到黄北山如此推崇的人,总该是有点本事的,不说比黄北山厉害,但也不应该太差,比起同龄人肯定要好上不少。

  而且,现在希望都放在陆轩身上了。

  张广礼也只能从内心期望陆轩真的能够如同黄北山说的那般,对李达礼的病症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而其他人,也是朝着陆轩投来目光。

  陆轩想了想道:“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无相应病名,据其临床演变过程属于中医学的“溺毒”、“关格”、“癃闭”、“肾风”、“水肿”、“虚劳”、“肾劳”等范畴。

  现代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病名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部分认为慢性肾衰属于中医学多个病症范畴。如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归属于中医学的“关格”、“水肿”、“癃闭”、“虚劳”、“溺毒”、“肾风”、“水气病”、“尿毒”等范畴;还有一部分主张以一个中医病名概括慢性肾衰,如认为慢性肾衰应以“虚损性肾衰”命名,有些人则认为慢性肾衰属中医“肾劳”的范畴。

  查阅前些年编著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话,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命名为慢性肾衰。

  不过我看了患者的情况,再根据检查结果的话,可以认为患者是脾肾阳虚导致的水肿。”

  “脾肾阳虚……”

  张广礼不断地念叨着这四个字。

  陆轩说到的内容里,前面他基本上都知道,哪怕知道的不一定有陆轩说的详细,但大体上不会差多少,只是记忆力不足以让他记的像陆轩这般清楚罢了。

  而陆轩提到的脾肾阳虚导致的水肿,这一下子就说到了点子上了。

  中医治病讲究的就是一个辨证,辨证清楚明白,才好开方治病。

  辨证正确地话,开的药方总体上不会差了太多。

  可以说,中医治病最关键的便是辨证。

  辨证若是不准,开的药自然而然就起不到什么效果。

  “所以脾肾阳虚就是他水肿的关键?”想了想,张广礼还得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陆轩虽然说了患者是脾肾阳虚,但张广礼心中却没有数,也不知道陆轩辩证的正确与否,只好用这种方式来确定一下,陆轩的医术到底有没有黄北山说的那么厉害。

  他问出这番话后,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期待。

  从刚刚跟陆轩的聊天中,他得知陆轩就是安江县人,如果陆轩真的有黄北山说的那么厉害,那安江也算是出了一名顶尖的中医大师了。

  这对于安江中医界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地事情。

  面对张广礼的询问和试探,陆轩也不点破,而是想了想道:“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我认为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这第一便是外邪侵袭,由表入里,病情反复而加重;

  第二嘛,则是是精神创伤或思虑过度,房室不节,起居异常;

  而第三素有肺脾肾亏损,复因感外邪触发,或劳累过度,或治疗不当,使脏腑、阴阳气血进一步失调,风、寒、湿热、瘀、毒等实邪滋生。

  《素问·举痛论》有“劳则气耗”;《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有“因而强力,肾气乃伤。”;《脾胃论》这本医术中也有提及“形体劳役则脾病”;

  不知道张院长有没有听说过郑老先生?”

  “那位郑老先生?”张广礼眼睛动了动。

  见张广礼听说过,陆轩则是微微点头道:“郑老先生把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分为本因、标因和诱因,本因为脾肾虚损,标因为肾病日久,损失分清泌浊的功能,使湿浊贮留体内,弥漫三焦,波及其他脏腑,而引发本病。

  这种湿浊何廉臣老先生称之为溺毒,并谓“溺毒入血,血毒入脑”。

上一篇:大明皇长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