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916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为了尽快选出合适的远征军人选。

  朱英提供了一条比较简单的筛选条件。

  负重跑。

  体力,耐力,才是远征军的个中关键。

  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需要携带基础物资步行。

  这两个条件不过关的话,自然就不可能加入到远征军中来。

  随着朱英的令旨下达各个卫所,负重跑的筛选立即开始。

  负重,按照五十斤的标准。

  这也不是朱英独创,早在战国时期魏国中,正规军也称为魏武卒,是著名将领吴起操办起来的,最多也就五万人。

  但是他们的体能训练非常夸张。

  有史书记载,他们每个人都是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也就是说每人每天都背着七八十斤的装备,半天就要跑八十多里地。

  冷兵器的时代,就是强势挖掘人本身潜能,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朱英定下的五十斤,还真就不叫多。

  因为涉及到新兵的情况比较多,这才只定下五十斤负重。

  为了更好的展现太孙风范,以及对远征军的重视。

  所以在京师附近卫所的选拔赛中,朱英将会亲自观看。

  也不能一直看。

  毕竟这个耐力比赛,全程长度有百里之远,比之后世的马拉松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还负重五十斤。

  跟魏国魏武卒没法比,毕竟他们的训练方式不仅是负重七八十斤,还要半天跑完。

  这边估计至少需要大半天。

  参加的将士们身上,还携带额外的干粮,水。

  这些可不算在五十斤内。

  每一场比赛都是数个卫所联合举办,人数在一万左右。

  目前辐射地区暂且只能在南直隶,会选拔出两万人。

  剩余的三万人,将会在北平进行选拔。

  北平的选拔完成后,基本上船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便就可以从海津港出发,绕高丽岛北上。

  此刻。

  大明军事学院。

  “天路,这次你可是风光了,没想到被选上之后,竟可提拔为百户,这是太孙殿下的特别恩赐啊。”

  “可惜,这次结业之后,至少有十年不能相见,不过你这家伙必须要请客,让大伙好好吃一顿,该死的,安家费两千贯啊,你这小子发财了。”

  “两千贯算个逑,这可是百户啊,如果天路这小子能够活着回来,那可就是千户大人,说不定还会被恩赐个千户所,千户所啊,这是咱们十年能办到的吗。”

  “我不管,你小子必须请客,大餐要有,我他娘的还是雏,今晚就靠你了。”

  王天路此刻的脑子还有些迷迷糊糊的。

  他本身在军事学院的成绩各科皆为甲等。

  此次征召远征军,作为家中长子,王天路毫不犹豫的就报名了。

  相比卫所,军事学院的选拔就简单多了,因为负重跑项目的体能训练,在大明军事学院只是常规项目而已,在这里几乎每两天都要来上那么一趟。

  从大明军事学院能够顺利结业的,体能上从来都是强项。

  这里的伙食可是目前整个大明军中最好的,而且作为甲等生,还能享受要药浴强身的待遇,虽然他觉得医学堂搞出的这些个药浴,不见得有多大效果,但在恢复上还是很有效。

  每次泡完后,浑身的酸疼都会快速消失,第二天又能生龙活虎了。

  按照现在大明军事学院的规矩,已经不像是从前那么容易出百户了,即便是顶尖优等生,也只能是千户所镇抚。

  从六品跟正品的差距,中间可还是有个试百户。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现在想要升级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他因为被选中的关系,所以特别提名为百户。

  在教堂的王天路,眼神有些出神。

  同窗们笑嘻嘻的声音,让他感觉些许安慰。

  此刻教导过来。

  “按照此次远征军的要求,王天路你提前结业了,还有五日便要随军北上海津港,这几日你回去一趟,休息几日出发。”

  王天路点头起身,和同窗们打个招呼就去收拾准备。

  同窗们一片片惊呼。

  “啊,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我们还没休沐啊,这可吃不到大餐啊。”

  “教导,能不能通融一下啊,我们还想给王天路办个欢送会呢。”

  “该死啊,我的青楼,泡汤了。”

  教导威严的看了看有些激动的学子们,坚定的摇了摇头。

  上头可没有规定休沐,他自然不能私做主张。

  军事学院的规矩可是十分严格,不仅是针对学子,包括教导,教官,也都包含在其中,属于军事管制。

  王天路自然不是唯一的幸运儿。

  此刻在大明军事学院门口,跟王天路同样情况的还有十来个,显然都是参加远征军被选中,而特别提拔的百户。

  直到这个时候,王天路从学院出来的那种孤寂感才彻底消失。

  十一人相互对视一番,尽皆哈哈大笑起来。

  每个人的眼中都有惊喜,期待。

  即便大多数人相互间都不熟悉,但并肩而行没有任何陌生感。

  “在下王天路,甲七班,诸位如何称呼。”

第711章 :姚广孝回京,七年变化

  黄观用得太顺手了,关键是觉悟能力非常高。

  在南京直隶这边选拔完成后,黄观还向朱英申请,亲自前往北平监督。

  不过这个请求被朱英驳回了。

  远征军的统领大多数都在京师已经完成,去北平也就接人出发,这没必要再去跑一趟。

  大明的军队,可没这么差劲,连此事都无法完成。

  有黄观提供的章程明细,按章办事就可以了。

  比之南方,北方的士兵显然还更有优势一些,尤其是生活在辽东地区的,对于寒冷早就习以为常。

  不过考虑到横渡白令海峡后,北美南下四季就分明了,是以南北也都需要。

  远征军的事情筹办完成后,朱英再次把黄观召进宫里,商量关于南洋这边的安排。

  ……

  “悠悠七载,没想到再临京师,已然是物非人非。”

  正阳门码头上人声鼎沸,四处都是搬运货物的吆喝声。

  姚广孝看着这既陌生又熟悉的码头,极其感叹。

  原本这里不过是些泥巴土路,现在所入眼之处,尽皆是水泥铺设。

  不仅是码头,感觉似乎河道都有被加宽了,来来往往的船只琳琅满目,可见繁华。

  那正阳大道,姚广孝在离开的时候听说了,但却没有亲眼见过。

  此刻看着那宽敞大道上密集的人群,心神皆有些震撼。

  这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好比后世一直生活在农村,突然到了繁华大都市。

  “太孙殿下,真的,很不错。”

  姚广孝眼放光明。

  从前,他从未对大明这个国家有所多少的归属感,在他看来,朝代更替亦是寻常,此生最为在乎的便就是施展抱负才华,青史留名。

  直到看到现在的大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长期生活在高丽,又去了倭国,草原的姚广孝,足可以说开眼看世界了。

  但其余国家所有的一切,在南京这座京都面前,都如同是蝼蚁一般渺小。

  不管是那些搬运的工人,还是来往的行商,个个红光满面,眼神憧憬,体现出这大明蓬勃朝气。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理想之国。

  七年来第一次回来的姚广孝,感觉找到了自己心中所属。

  是啊,七年过去了。

  当年五十七岁出门,而今已然六十四。

  人到晚年,难免产生落叶归根的想法。

  船靠岸后,姚广孝拒绝了随从搭直通车,想要自己好好看看这焕然一新的南京。

  自然,身边还是跟着两个护卫。

  姚广孝身上穿着代表高丽国师的袈裟,华贵异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