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808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谢陛下,太孙看重,臣对于海上之事亦是极为喜爱,昨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便就已经过于激动,导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熬到天亮便就迫不及待的拜见殿下,为的便是这巡防万国之事。”

  “臣自小就喜欢游览各地,遍见风土人情,能有这个机会,当真是欣喜若狂。”

  李景隆说的是真心话,他确实很喜欢到处蹦跶,或许这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别人觉得南征北战的很累,可李景隆乐在其中。

  当初朱棣要去倭国就藩,李景隆就想跟着一块过去,是被朱元璋给拒绝了。

  现在能够寻访万国,那当然是求之不得。

  尤其是最近,特别流行异域美女。

  这当然是因为朱英的关系。

  一个娜妃,还有最近刚册封的丹妃,导致在勋贵中影响很大。

  审美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一样的,而对于美女的概念,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相同级别。

  异域美女更是让人有一种猎奇的感觉。

  在京师里,现在异域美女的价格被抬得很高,许多勋贵纳妾就是奔着异域风情去的。

  聊起来的时候就会说道:这可是跟太孙殿下同样。

  当某个人影响力变得很大的时候,他的喜好就会变成很多人的喜好,这点跟后世明星的概念差不多。

  比如是后世的明星带货,有些东西明明很普通,很一般,但明星说他喜欢,好用,就都觉得好用。

  朱英现在这身份,影响力只能用无与伦比来形容,有涉及到太孙殿下私生活的一切,那就是整个京师最大的谈资,更何况是册封妃子。

  原先的占城公主阿娜妮亚,还可以说是小国送来的,可这真腊公主苏丹娜,稍微知晓一点消息的都清楚,那可是太孙殿下自己看中的。

  更何况最近还带着去了倭国。

  李景隆的婚事当然是马皇后一手安排的,是以一直没有纳妾,本身也才一儿一女,现在突然就是有了纳妾的想法。

  家里的那位,倒也不是什么母老虎,是李景隆本身不想纳妾。

  在李景隆的骨子里,本身就是个文人,奉旨遨游世界啊,这样的好事怎么可以拒绝。

  “既然曹国公觉得不错,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说起来,咱们老朱家的亲戚这块,也就只剩下曹国公这里了。”

  “爷爷在说下西洋的时候,曾经多次提到过此事,是以在下西洋宣扬我大明国威的事情上,第一个就是想到了表兄。”

  朱英笑着说道,称呼上也从曹国公转换成了私下亲戚的称呼。

  当年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因为胡惟庸案的事情,见到大多开国功臣被杀,所以三番两次的上奏劝谏,让朱元璋非常生气。

  因此直接被下了诏狱,后来是马皇后劝说,老朱家亲戚几十口,最后只剩下了外甥李文忠,这要是处死了,老朱家的亲戚就全没了。

  李文忠的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

  小时候朱佛女就经常是接济娘家,对于朱元璋也非常之好,很是疼爱。

  关键是朱佛女没享到朱元璋的福气,去世的那年红巾军才起义。

  爱屋及乌之下,李景隆在宫里是很吃得开的。

  朱英本身不管是对朱棣还是李景隆并没有什么记恨,收归五军都督府的兵权,这是大势所趋,没有是针对李景隆的意思。

  这是李景隆自己心里对号入座了。

  听到表兄的称呼,李景隆当即眼神颤动,知道这是太孙不再记自己过去之事。

  但他也不敢托大,当即道:“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和太孙的信任。”

  朱英笑着说道:“这次下西洋,首先就是要到南洋去,允炆一直跟表兄极为亲近,这次表兄第一站便是占城,想来允炆是会非常高兴的。”

  “到时候我这挑选一些京师才出的新奇玩意,表兄都给带着过去,别说我这个当大兄的心里没他。”

  “南洋那边天气炎热,冬日如夏,等今年的正旦过完再行出发吧。”

  “最近这段时间,表兄须得亲自去水师那边多走走熟悉。”

  “若是晕船的话,可就要提前适应了。”

  李景隆表示道:“多谢太孙殿下关心,臣自幼水性还算不错,能适应海上生活。”

  “太孙对允炆表弟的关心,臣一定带到。”

  抛开朱棣不说,其实李景隆跟朱允炆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第633章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下西洋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当然是社会效应为主,经济效应其次。

  毕竟现在的大明已经是足够富有了,每年的进账都非常的喜人,曾经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户部尚书赵勉,现在天天见到谁都是笑哈哈的。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别的什么看不出来,原本有些干瘦的赵勉,现在已经有发福的迹象了。

  就因为发福的这件事,就有言官在朝廷上奏,请求对户部尚书进行调查,突然发福绝对是有中饱私囊。

  这可让赵勉给吓得够呛。

  若非是现在禁止风闻奏事,弹劾户部尚书赵勉的奏章怕是要堆积如山。

  以前的户部尚书是个苦差事,每天都要想尽办法去应对各种花销,有时候还要跟陛下掰掰腕子。

  国库和内帑可是两码事,一到年关那就得绞尽脑汁把更多的岁入留在国库里,而不是到内帑里去。

  国库没钱的时候,官员的俸禄都只能拖欠,本来这个年头有很大一部分的官员都是靠着俸禄过活,朝廷的俸禄发不下来,自然成了苦哈哈一般。

  肯定是不能怪皇帝的,不管是什么错,都不可能是皇帝的错,那就只能是户部尚书担责了。

  一般的文官也就罢了,顶多是嘴上说说,奏章弹劾,脸皮厚点,就当是没听见吧。

  反正国库的情况陛下也知道,奏章弹劾根本没用,谁来都是这样。

  可武官那就不同了,他们是真打啊。

  往年每次正旦,户部尚书可能都要被揍两顿,鼻青脸肿的在奉天殿诉苦,然后朱元璋就会站出来,严厉呵斥那些动手的武官。

  前面那些年,几乎是年年如此。

  对于别人来说是过年,对于户部尚书来说,那可是过关。

  就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每日头发都愁白了,天天盯着国库那点存货,像是个守护财宝的老抠,哪里胖得起来。

  现在就不同了。

  太孙来后,首先是群英商会并入到内帑之中,别的不说,内帑已经完全不需要拿国库的钱财,本身比国库还要更加的富裕。

  没有节流,四处开源。

  各方面来的赋税,简直是跟大海入东流似的,疯狂的涌入到国库里头,原本干瘪的国库,充了气一样的鼓了起来。

  赵勉的好日子来了。

  花不完,根本就花不完。

  来钱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的超乎了赵勉的想象,作为最清楚国库情况的赵勉,在惊骇之中心神里是对朱英满满的崇拜。

  仅仅是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不仅是结清了大明建国二十多年的烂账,哪怕是各类开支项目各种增添,也完全赶不上太孙挣钱的速度。

  甚至是只知道从国库拿钱的内帑,一反常态的支援国库。

  这种感觉对于赵勉来说,是非常神奇的,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过的日子。

  转眼间,户部就成了香馍馍。

  各级衙门的基本开销完全是管饱的状态,但是大家谁不想多拿一点呢。

  比如是衙门房屋的修缮,桌椅板凳增添,日常伙食改善。

  像是各地卫所军器军备的保养,建造,林林总总的,这些钱可大可小了都在户部的掌控之中。

  肉多了,自然引来的是群狼环伺,大家都紧紧的盯着赵勉,只要其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就一定要给他弹劾下来。

  最初的那段时间,赵勉真是吃不好,睡不好。

  有着以前朝廷上的阴影,赵勉生怕是被陛下给咔嚓了。

  倒是朱英发现了这一点,就把赵勉单独召到了坤宁宫里谈话。

  “本宫知道你现在的日子不好过,生怕是犯了什么错误被人弹劾。”

  “关于这些其实你不用太过担心,只要是严格的按照章程办事,谁也奈何不了你,一些乱七八糟的上奏,我这边都能给你挡下来,不要去管那些有的没的。”

  “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办事的时候该大气就大气一点,但是该节约的也不能乱花。”

  “曾经窘迫时候,你的那些功劳,爷爷和我都是记在心里的,没必要是怕这怕那的,怎么说你也是正二品的尚书职,只要手不乱伸,我自然不会让你被弹劾下去。”

  朱英的这段话,可是给了赵勉一颗大大的定心丸,当下是感激涕零的表示大谢隆恩。

  在这之后,经历过三番五次折磨的赵勉,也是真正的硬气起来。

  往后涉及到太孙殿下这边安排的立项,首先就是钱管够,最优先级。

  现在下西洋的任务下达,更是让赵勉极为重视起来。

  立即召来户部众多官员议事。

  “下西洋的事情,是陛下最为关注的重点,在这件事上,我们户部要担当重要的职责。”

  “这些天所有人都辛苦点,把所有的章程全部都列项出来,不可有任何的遗漏,办完后要检查三遍,不能有错误的地方。”

  “本官知晓,咱们户部现在是个油水衙门,现在这般事情落下来,不知道有多少商人盯着这块肥肉,在你们的审核范围内,首先要把朝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此事全部章程都要列入黄册库存,但凡是发现有人在这其中动了手脚的,本官一定上报朝廷,绝不姑息。”

  “若是谁因此被下了诏狱,可莫要怪本官不顾及同僚之情。”

  赵勉的声音中带着冷厉。

  他自己是不敢贪的,位置太高了,盯着的人太多。

  可是手底下这些属下们,多少风声他当然是知道一些,平时一些小事情,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了,但关乎到下西洋的重大行为,可就半点不能留情。

  下边的左右侍郎目不斜视,他们也算是问心无愧。

  毕竟侍郎可不是什么小官,除开六部尚书之后,就是侍郎这个梯级了。

  盯着的人同样是不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