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76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朱英自顾自的说道。

  便是在这个时候,楼梯那边伴随着笑声,传来老爷子的声音:“大孙,是不是等久了。”

  朱英一愣,今天老爷子会过来这事,他给忘记了。

  转头过去,老爷子带着一名三十多岁,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过来。

  “大孙,咱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兵部尚书茹瑺茹尚书。”朱元璋也不含糊,直接开口介绍说道。

  “在下朱英,见过茹尚书。”朱英连忙起身,作揖说道。

  好家伙,这可是朝廷的六部尚书之一,就这么给老爷子拉过来了。

  朱英都有些惊了。

  尚书算是目前文臣中的最高等级了,正二品。

  至于正一品的官员,除了武将外,基本上和朱元璋沾亲带故才可以。

  自幼贫困,父母早死的朱元璋,对于亲戚可谓是情深义重了。

  “朱公子客气了。”茹瑺的声音,显得非常的平淡。

  他承认,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这极为相似的面庞,还有气质,让他震撼到了。

  只是短暂的震撼过后,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难怪陛下会如此认定朱英,原来这一切都是靠着和太子殿下极为相似的面容。

  走近后,仔细看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还是神似,这才容易看错。

  朱英招呼老爷子和茹瑺就座,并且吩咐小厮准备早点。

  在看到老爷子先行坐下,茹瑺才坐下的时候,朱英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种行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老爷子的身份地位比之茹瑺还要来得更高一些。

  想下老爷子朱国瑞的名字,还担任殿阁大学士,也就不以为然了。

  很多朝代,或许一些人在历史中记载不多,但是对于当朝皇帝,却有不少不小的影响力。

  朱英来到大明前,可没读过《明史》,尤其是明初,除了一些比较出名耳熟能详的外,其他的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咱这次带茹尚书过来,最为主要的便是沿海那边,确实已经出现了零散的倭寇,和大孙你说的情况差不多。”

  “所以这次便是想来问问,看看如何治理。”

  一番客气寒暄后,朱元璋直接开口说道。

  朱英点头说道:“现在出现的这一小部分倭寇,可能连先锋都算不上,要不了多久,倭国那边大量的战争失败者,就会成批的出现了。”

  听到这话,茹瑺不由皱眉说道:“朱公子所说的这个问题,我等也非常清楚,然我大明沿海宽广,难以全面防御。”

  大明和倭国隔着东海。

  海上天气复杂,但从倭国乘船出发,只需向着大明方向过去就行,随便都能漂到大明。

  大明去倭国就不一样,很容易漂离开来,错过倭国。

  所以别说大明去巡查,就连倭国出发的船只,自己都不知道会具体在东南沿海哪个地方登陆。

  “倭寇之患,之所以如此难治,并非倭寇的兵力有多强,而是在于里应外合,就像是老鼠般难以抓到。”朱英开口分析着说道。

  “那朱公子可有什么对策。”茹瑺直接问道。

  朱英看了眼老爷子,见老爷子微微点头,这才说道:“对策我已然跟老爷子说过,第一步就是清查沿海通倭之人。”

  “茹尚书有所不知,在下不才,长期经商,和海外也有些许了解,对于那些做走私买卖的商贩,大多熟悉。”

  听到这话,茹瑺不由眼前一亮,说道:“朱公子可能确定,这可开不得玩笑。”

  “自然可以。”朱英自信说道。

  “好,只需清楚通倭商贩,区区倭寇没人呼应,不过是瓮中捉鳖。”茹瑺面露喜色,直接说道。

  “若是攻打倭国,大孙你可是有什么思路。”

  这时,听了半晌的朱元璋,突然开口说道。

  他知道大孙心里一直想着攻打倭国,堵不如疏,恰好茹瑺也在,干错把事情给清楚了。

  他本身不好暴露身份直接说明,便也算是借力茹瑺。

  茹瑺听到这话,沐然一惊,本想反对,瞧了瞧陛下的面色,闭口不言。

  显然陛下和面前的朱英,聊这个话题已然很久。

  在茹瑺的心中,或者说在整个朝堂文臣的心中,攻打倭国都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前朝之患尤在眼前,甚至于在朝堂上,打倭国这个话题,都是一个禁忌。

  谁若是提出,还会影响到陛下颜面。

  稍微资历有些老的,都知道当初大明使臣被倭国杀害的事情。

  朱英闻言,也不意外,微微思索一番后,说道:

  “其实打倭国不难,倭国不过弹丸之地,只需数万大军,就能将其征服。”

  “其中最大的难点,便是在于海上风险。前朝蒙元,两次打倭,便是输在这大海飓风之上。”

  “飓风的行径,其实并非凭空而升,有一定的规律可以知晓,尤其是长期生活在海上的人,有些老人甚至能够猜测到飓风来袭的时日。”

  听到朱英的话,朱元璋眉头微皱。

  这些事情,朝堂上的大臣谁不知晓,但是一旦征伐倭国,其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实在太多。

  要是失败,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绝对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看到老爷子和茹尚书并没有认可的神情,朱英笑着说道:“莫要忘了,倭国附近有一国,为大小琉球国,可是心向我大明。”

  “大小琉球国距离倭国很近,长期经受飓风袭击,对于抵抗飓风经验丰富。”

  “征伐倭国,并非一定要从沿海出发,完全能以大小琉球国为跳板,屯兵以攻倭国。”

第83章 :足大明数百年之需

  朱英之所以对于琉球王国这般熟悉。

  主要是还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地方:钓鱼屿。

  洪武五年,大明杨载出使琉球,途中发现并登上了钓鱼岛。

  后世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永乐元年《顺风相送》。

  自洪武五年开始的朝贡体系,和琉球王国臣服建交后,琉球王国一直就是大明朝贡的宠儿。

  大明对于朝贡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限制朝贡的次数,比如两年一贡,三年一贡。

  包括朝贡的道路,也有专为设置的贡道。

  在人数上,目前是限制在两百人以内。

  譬如大明中后期的土木堡之变,便是正统年间,瓦剌竟派三千余人前来大明朝贡。

  也许因为人太多,于是大明“赏不如例”。

  正是因为“赏不如例”,瓦剌认为这是一种不礼貌且带有挑衅的行为,诱发了次年的土木堡事件。

  而现在的琉球王国,落后贫瘠,对于大明俯首称臣,唯首是瞻。

  这样的态度引起了朱元璋的好感,对于琉球王国给了很多优待。

  因为落后贫瘠,琉球王国没有造海船的能力,大明直接送船。

  而缺少维护海船的工具,多次琉球王国到了大明后,海船出现损坏,尴尬导致回不去,只能向大明求援。

  琉球王国也有独特的土特产,因为火山地貌,大明对其主要获得用来制造火药的硫磺和用于陆地运输的马匹等军需物资。

  包括部分苏木、胡椒、乳香等东南亚的物产也出现在对大明的朝贡物资中。

  琉球王国现在并没有统一,而是有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

  因为过于贫瘠,所以朝贡的时候,三个国家的使臣也是一同出发。

  为了抑制倭寇和沿海地区居民互相勾结,大明实施海禁政策。

  海禁实施后,大明就面临着寻找一个能替代本土商人向大明提供各国物产的固定海外贸易渠道的问题。

  在众多的朝贡国之间,朱元璋选择了拥有特殊地理优势的琉球,使得琉球因此成为联结大明与东亚、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唯一中转站。

  这就是说,大明将原本属于大明商人的那份利益让给了琉球。

  这也是为何纵观整个明朝期间,自明初到明末,一直都受到倭寇的严重袭击的缘故所在。

  其中沿海走私商贩,海上贸易利益的丢失,唯有勾结倭寇才能不断的找回。

  对于琉球王国的情况,朱元璋和茹瑺自然也是极为清楚。

  茹瑺皱眉说道:“倭国如同琉球,小国寡民,地处贫瘠,又远隔东海,便是征伐下来,又有什么意义。”

  “如今我大明扶持琉球,日后完全可以使得琉球抗衡倭国,牵制之后,倭寇之患自然消除。”

  陛下在此,茹瑺也不瞒着,直接将朝堂上的想法说了出来。

  目前对于琉球的扶持和优待,其中主要的想法,就是让琉球成长起来,取代倭国的地位。

  这个政策确实也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后来的琉球一度在综合国力上压制倭国,海上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琉球作为藩属国,对于大明极为忠诚,或者说对于整个神州大地一直忠诚。

  自洪武五年成为藩属国开始,其中延续五百年,哪怕大明灭亡,满清即位也未停止朝贡。

  直到满清末年,倭国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满清的朝贡,并改用倭国年号。

  而后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倭国,设冲绳县,至此,琉球王国覆亡。

  朱英听完茹瑺的意思,沉吟片刻,便将倭国境内金山银山遍布的消息说了出来。

  然而这不但没有引起茹瑺的好感,反而下意识的想要冷笑一声。

  不过茹瑺很快就察觉到,自己的旁边坐着的是陛下,连忙把冷笑憋了回去,只是面部的肌肉抖了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