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710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收到朱榑来信的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语气中也带着几分欣慰。

  毕竟从前的朱榑在大明的领地里,可没干过几个好事情。

  或者说大部分的皇子外封藩王之后,都没个干人事了,一个个嚣张跋扈至极。

  现在丢海外去了,反而是感觉听话了少许。

  自然,朱元璋对于倭人百姓现在的情况,可没有半点想法,毕竟不是自己的子民,大明这边现在还顾不上来呢,哪里会管那么多。

  朱英接过书信看了之后,有些叹息的说道:“咱们大明这边能够抽调出来的匠人实在是太少了,这里集结了五千多人,怕过去也是杯水车薪,这还仅仅是部分区域,整个倭国九州岛的矿藏,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

  倭国不同于中原。

  中原地区,在很久很久,甚至是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对许多矿藏进行一个挖掘了。

  而倭国限制于人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矿藏这块比较缓慢。

  本身作为岛国,倭国的矿藏也比较丰富,加上如今大明的勘采技术,这必然是极为长久的收获。

  爷孙俩很有默契的没有去谈到关于领地范围的问题。

  摆明了是要在黑泽大名到京师之后,一直给关到死了。

  只要黑泽这里不出什么结果,那关于刺杀朱高炽的行为,就可以一直拖着。

  从明面上看,是对于大明倭国的和平盟约没有达到太大的影响,也不会说扯出什么关乎到大明天朝上国威严之事。

  匠人是稀缺的人才。

  在这个前提下,大量关于培养匠人的学堂,正是在逐渐的建立。

  即便是涉及到矿藏也没有刊登邸报。

  人才稀缺带来的是匠人地位迅速的提升。

  有门路的家族,官员,勋贵,很快就知道了于倭国地区发现了大量矿藏。

  这个时候他们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原来征伐倭国之初,太孙殿下说倭国到处都是金山银山,竟然是真的。

  只是到现在才开始发现而已。

  一时间,大明这边迅速的涌起了一股淘金热。

  这股热潮的出现,其中也有朱英暗中略微的引导,不过金山银山的感觉,足够是让所有人都变得疯狂起来。

  在京师朝廷背书的情况下,没有人对此会有任何的怀疑。

  于此也在同时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最为直观的就是造船业了。

  面对百姓们的热情高涨,朱英这边也迅速的定下一系列的措施。

  同时宣布,如果在倭国发现了无人矿藏之地,所发现者享有优先的开放权,只需要缴纳四成作为大明的税收,便可以得到大明京师的庇佑。

  这个条例,不仅是适用于倭国,更是适用于但凡不隶属于大明的任何疆域。

  也就是说,哪怕你是在南洋地区那边,像是安南,占城,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等等所有地方,这个条例都可以适用。

  听起来确实是有些激动人心,但若是周边没有大明军队的话,可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

  朝廷这边,只是提供一个名义上合法的采矿权,要是被人侵占了,那也跟大明这边扯不上半点干系。

  便就是这么一个名义,就须缴纳矿藏四成所得,否则就是属于偷税漏税。

  可便是这般,依然让许多正在参与到海贸的家族,变得极为兴奋起来。

第565章 :北元的反击

  名义这个东西,听起来好似没有什么用。

  可实际上哪怕是现在的大明,都不是很清楚在当今世界,自己的影响力有多么大。

  就整个世界来说,比较强大的几个势力,大明自然是排第一的。

  而接下来的便就是帖木儿帝国了,正在不断的向上发育之中。

  比较强势算奥斯曼帝国了。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一直是到了近代才灭亡。

  与之相对的自然便是拜占庭帝国。

  这是一个极为古老的帝国,自公元三九五年成立,迄今已有千年之漫长。

  面对新生的奥斯曼帝国,古老而又腐朽的拜占庭帝国显然比较难以抗衡,在边缘的战场上一直都是节节败退。

  对比新生的奥斯曼帝国,还有古老的拜占庭帝国,虽说帖木儿有着极为强势的统治力,也有着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骑兵。

  可糟糕的统治制度,是帖木儿最大的隐患。

  蒙古各汗国的统治力正在不断的下降,莫斯科公国大败钦察汗国,也意味着蒙古统治力滑落的开始。

  英法的百年战争还在持续的阶段,爆发的黑死病让整个欧洲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不过经济上倒是正在处于上涨之中。

  而文艺复兴已经在意大利开始。

  于欧洲各地,教会的影响力一直保持着极为强盛的状态。

  美洲的玛雅正在逐渐的走入到衰弱之中,印加帝国慢慢崛起。

  身毒,便就是后世的印度,德里苏丹国卡尔吉王朝、图格里克王朝相继统治,国力强盛。

  只是在边境有着帖木儿帝国的大军虎视眈眈。

  非洲这边马里王国开始强大起来,埃及由马穆鲁克王朝统治,摩洛哥马琳王朝正在分裂。

  纵观整个世界,如今的大明,毫无疑问是最为强大,不管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兵力,发展,制度,民生等等各方面,尽数是对世界的碾压。

  ……

  大明,奉天殿,早朝。

  “倭国恶邻,乖戾之帮,其性鲜仁寡义。狡黠而好斗,悭吝且荒淫,繁礼做伪,土猾猖乱。”

  “其虽历代承吾中华之恩德,却不思回报。又于洪武初年,兴海盗,举贼兵,骚扰临海,强占土地,祸害生灵,毁坏城郭。”

  “是以气愤风云,志安社稷,高鸣金鼓,诛杀倭奴。民众亦斩木揭竿,纷纷从征,一朝成功,倭寇乃弃刀卸甲,降伏跨下。”

  “然那倭奴可恶至极,趁衅纵害,忘恩负义,不顾和平之盟约,竟暗中加害我大明世子。”

  “微臣以上奏,恳请太孙殿下降下令旨,予以倭国迎头痛击,复我明之天朝上国之威严。”

  奉天殿前,一御史大夫口若悬河,朗声高呼,气势轩昂。

  殿内的大臣们,更是听得义愤填膺,纷纷响应。

  朱英立于殿上,面色平静。

  果然读书的,都是有几把刷子,这道理当真是一套一套的。

  其实关于今天的朝会,主要还是要走一个过场。

  因为银矿的事情在大明已经爆发开来,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走马贩夫,几乎都被这倭国银矿给牵扯到了心神。

  此事未刊登邸报,然小道消息最是动人心神。

  都到了这个地步,朱英和朱元璋商议一番后,觉得这跟倭国的和平盟约,似乎没有太大继续下去的必要。

  便就在朝会上简单的安排了一下。

  这个御史自然差不多就是捧眼了,提前通知到位,准备一番说辞,然后把这个事情给提上来。

  按照规矩,这个时候朱英需要矜持一下,否则太直接了就显得没有仪式感。

  “倭国那边也算是有些诚意吧,把那刺杀世子的幕后主谋给送过来了。”

  朱英说完之后,那御史立马磕首道:“这都是那些倭人的阴谋,相差如此之遥远,谁能知晓他是不是替罪羔羊。”

  “刺杀我大明世子这等行径,已然说明倭国或是无力掌控,或是暗中蓄谋已久,不管哪种,须我大明为其重定乾坤方可。”

  朱英点点头,而后看向群臣,问道:“可还是有其他向佐之意见。”

  文武百官尽皆是摇头。

  谁还不知道今日早朝议论此事,走个过场罢了,事情的结果是早就已经定好的。

  很快,关于倭国的事情,便就已经是在朝廷上定性。

  这次的事情,根本不会给倭国解释的机会。

  当然,大明这边也不会说调动大面积的军队再去讨伐倭国,只是会有约莫数万人过去而已。

  ……

  秦王府。

  朱樉有些紧张的对着旁边宦官问道:“你说太孙殿下真的会让我领军去倭国吗。”

  本来这样的事情,自然没有跟宦官交流的必要。

  只不过现在的朱樉有些患得患失罢了。

  因为之前的事,即便是朱元璋已经看在死去朱标的份上,原谅了朱樉,可这家伙的侧妃是把马皇后留给朱元璋唯一的玉佩给打碎了。

  邓氏之死也不过是消了朱元璋的心头之恨,而解决不了朱元璋对于这个儿子的失望。

  后来是领兵了一次,不过随着朱英定下的海外封藩后,他手里头的兵权,又再度被收了回来。

  有朱元璋在,没有哪个藩王敢闹出点什么事情出来,朱元璋的威慑力,是诸多藩王小时候的阴影,即便是朱樉这个次子,也同样打心里头惧怕着自己的父皇。

  宦官听着秦王这话,当下有些不知所措。

  涉及到一些宫廷之事,胡乱插嘴可是自寻死路了。

  只得以跪倒在地磕首不止:“王爷,奴才不知,奴才不知啊。”

  朱樉见此有些失望的摆摆手,让其退下。

  宦官如同是侥幸逃过生死大关,急忙离去,生怕晚走一步又被留了下来。

  宫廷里因为涉及到皇家之事从而被杖毙的宦官可不在少数。

  独自剩下朱樉一人,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心里头也在胡思乱想。

  不知过了多久,院外再度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