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683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也不符合朱英的执政理念。

  诶,事到如今,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

  反正终究得干,早些熟悉,也不是什么坏事。

  朱元璋说是垂帘听政,那就是垂帘听政。

  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直接就让人给拉起了一道帘子,把龙椅都给遮挡了去。

  这帘子可是密得很,台下的大臣们,根本看不到里头是有人还是没人。

  也就是说,往后除了按流程的拜见一番陛下之后,所有的政务,都是由太孙殿下来主持了。

  ……

  朱英监国这样的大事,自然于京师邸报上直接就刊登了出来。

  对于京师的百姓来说,这绝对是一家值得庆祝的大事。

  尤其是关于高产作物的事情,从前除了小部分知晓,大家都不知道这高产作物,原来是太孙殿下带过来的。

  高产作物,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严格来说是去年,救活了多少的百姓。

  更是因为高产作物的关系,导致再也没有了高昂的米价,粮食的价格处于平缓,甚至一直都有下跌的趋势。

  这可是真正的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免费学堂的开办,对于京师乞丐,流民的处理,还有得到了活路的工人们。

  从低层面来看,这些好处,都是在向着真正的穷苦百姓靠齐。

  曾经的百姓大字不识,当然现在文盲率一样很高。

  但是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当今的太孙殿下,是真心向着他们的。

  太孙殿下的长生牌一直很畅销。

  自京师往周边地区辐射,不说家家户户吧,几乎是九成的百姓,都在家里头供奉着。

  哪怕是不想出这个钱的,也会自己来雕刻一块,于家里头供奉着。

  越是年纪大的,就越是虔诚。

  这里头的推动,真要说起来,还有锦衣卫的一份功劳。

  朱英没有插手,但是朱元璋那边实则是暗中在指挥锦衣卫进行传播。

  就现如今的大明来说,朱英个人的声望,已然是超越了先前所有朝代的君王。

  达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程度。

  所以现在的朱英,不需要任何的动作,就已经轻松的压制住各藩王宗亲。

  别说是朱棣了,即便是朱樉,朱棡,也没有任何要跟朱英作对的心思。

  这都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兵权这块,就更加不用说了。

  朱英没有选择去抓大将的兵权,而是选择以中层军官作为突破点,不断的对各路卫所,将领,进行一个明谋上的突破。

  大明军事学院毕业的将士们,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九成就会心向朱英。

  而他们初出茅庐,心思单纯,很难会跟着先前的将领一样同流合污。

  即便是有抵抗不住诱惑的,那也是少数罢了。

  这些人一般还得罪不起,从军事学院结业的那天起,他们就天然的多了一层同窗的关系。

  人在外,抱团是一种习惯。

  他们出去之后对职位不算高,一般主要是在百户级别。

  可就是这个级别,是真正对于兵权影响力最大的。

  当百户足够多的时候,军队里头,这兵权的方向,自然就完全不同了。

  先前关于卫所调动的时候,就有些卫所的指挥使想要联合起来抵抗,最后还是被朱英轻松破解。

  现在可以说成了气候,再想动什么歪脑子,就很难说了。

  因为这些百户严格按照军纪在执行,对于卫所指挥使来说,他们就是太孙殿下钉下的钉子,眼线,牢牢的关注着自己。

  当把柄被抓住的时候,那也是只能收敛了。

  即便是朱元璋都没有想到,朱英就这么轻松的,破解了自己最为头疼的淮西勋贵武将集团。

  就这么在夹缝里,建立出了自己的新兴势力。

  朱元璋之所以有垂帘听政的想法,并非是突然的心血来潮。

  而是前些日子,朱英出宫的时候,那百万民众自发出行的事情,这才让朱元璋下定了决心。

第546章 :七日奏报

  朱英其实很清楚老爷子心中的意思。

  朱元璋的年纪已经越发大了,就如今的年代来说,可以算是真正的高寿。

  一年一年的,谁也不知道还能活到什么时候。

  按照历史上记载着,朱元璋最终是享年七十一岁,按照现在算起来,只剩下五年了。

  现在的情况,便就是老爷子想看着自己来真正的掌控朝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未来大明的发展。

  趁着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还算好,还能有给大孙擦屁股的机会。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现在的朱英,显然已经没有了这个必要。

  在第一天上朝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让下边的大臣们,有事禀告,无事退朝。

  曾经可能要一两个时辰的朝会,在朱英的安排下,仅仅不到两炷香的时间里,就已经是散会了。

  后边垂帘听政的朱元璋,也是一脸的懵逼,直到所有的大臣全部都走光了,这才反应过来。

  原本想要说些什么,但迟疑片刻之后,朱元璋还是没有说话。

  “爷爷是不是有些好奇,为何孙儿这般早就退朝了。”

  朱英主动上前搭话。

  朱元璋笑着说道;“你自然有你的想法。”

  话虽如此,但是语气还是有几分不对劲。

  朱英解释道:“今日早些退朝,是为了给大臣们,也是孙儿一个缓冲的时间。”

  “孙儿昨日查阅了朝廷上的所有事务后,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大多数的事情,几乎全都是老生常态,并不是说马上就能解决的。”

  “而能够马上解决的事情,大臣们基本上也不会说特意的麻烦过来。”

  “如若是一个上午的时间里,都在朝廷中来聊这些事情,是非常的耽误时间。”

  “因此孙儿觉得,许多事情应该是给予大臣们一个解决的时间。”

  “如果解决不好,再去问罪也不急。”

  朱英参加过一年多的早朝了。

  他发现其实早朝大多数时候,并非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展示皇权的威严。

  这固然是些效果,但这威严展示给朝廷中的大臣们,并无太多的意义。

  虽说能够上到奉天殿的,绝对是人才中的人才,不管是智商和情商,可谓是极高的。

  但每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就让朱英感觉到很是无聊。

  这里头涉及到一个问题。

  那便是假若一个大臣有事情上奏,那么整个文武百官,都要因为他的事情来进行一个等候。

  等着皇帝跟这个大臣聊完,然后进入到下一个事情。

  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可能就是五六个事情差不多了。

  繁忙的地方,还是在于批阅奏章。

  “咱本来还想看看大孙如何执政,没想到直接给咱来这么一套。”

  “也罢,咱现在也看不出来你的想法,便就先按照你的意思来办吧,先看他一个月,到底是成效如何。”

  朱元璋只是短暂的思索之后,并没有直接否定朱英。

  他很清楚,这是大孙特意展现给自己看的,即便是现在不答应,往后等自己去了,这大明依旧还是会按照大孙的安排去进行。

  他之所以让大孙执政,就是想要看看,在自己走后,大孙到底会如何来做。

  现在直接否定的话,那就看不到了。

  一个月的时间,朱元璋觉得基本上也能看出一个好歹来了。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即便是一个月不开朝会,实则也没有什么太重要的事情。

  便就让大孙继续。

  而实际上,下了朝会。

  才是朱英的开始。

  朱英的第一步,就是让郭忠将现在的五个尚书,全部都叫到华盖殿来。

  工部尚书沈溍,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赵勉,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

  很快就到了华盖殿。

  朱元璋自然是在屏风之后听着。

  “拜见太孙殿下。”

  五人恭敬的行礼道。

  朱英点点头,示意郭忠赐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