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670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朱英端起茶抿了一口后,笑着说道:“爷爷不觉得这样子很好吗。”

  “孙儿心里头一直就想着,这天下六千万口计,单凭借数人之力,怎么可能是管理得过来。”

  “这里头关键还是要在于抓取重点。”

  “这头一项,就是在于兵权。”

  “兵权牢牢的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就不怕别人给调皮捣蛋的。”

  “这第二吗,就是在于选拔人才,官员任命。”

  “能读书的,不一定是个好官,好官也并非是一定能把四书五经给读好。”

  “说什么忠君爱国,儒家那边其实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自古王朝更替,那些殉国而亡的臣子们,那般是忠君爱国吧,可又有什么用呢,国都没了,皇帝也没了,忠的是哪门子君,爱的是哪门子国。”

  “那孙儿便就想着实际点,咱们也不要整日说什么忠君爱国,能够把事情给办好了,那就是忠君,能够让百姓们吃上一口饱饭,受到委屈能够有个说理的地,那就是爱国。”

  “否则天天喊着口号,事也办不好,百姓也吃不饱,心里头再是忠诚,又有什么用处。”

  “军政分离,把权力给他们,让他们好好干,能干好的就上,干不好的就下,只看政绩说话,责任都在头上,别遇到什么事情,就想着向上推,自个先想办法去解决。”

  “不能解决上报的,那就扣他政绩,能够把问题解决,还能把赋税提上来,百姓吃上饭的,就是好官,要提拔,给更多的机会。”

  “如此一来,奏章自然就少了,屁大点事都往京师送,那还当个什么官,不如回家种番薯得了。”

  朱英这话里,就是一个意思。

  我就抓兵权和官员任命。

  其他的都交给下边人去办理。

  反正那个地方干不好,那就换人去干,终归是有才能者能够把事情给处理好,要是这满朝大臣都搞不定的事情,凭什么就觉得皇帝能够做好?

  那肯定是根子上出了问题。

  就比如先前,但凡是冒出个什么农民起义,第一步就是上报,而后就是镇压。

  这事情结束之后,官员武将都还能有功劳。

  这就不对了。

  首先是官员,在辖地出了问题,自当是要先问责的,可不是说有起义跟你没关系。

  其次就是弄清楚,这起义的缘由是什么。

  是有人蓄意谋反呢,还是因为遭受霸凌,强权,吃不上饭没退路了。

  再就是犯案了。

  这完全就是刑部的事情,也是各地治安司的事情,怎么就轮到了皇帝来管。

  那要你刑部治安司这些人干吗,冲门面吗。

  占着茅坑不拉屎,那就趁早换一批人。

  就是这样的举动之下,导致如今的官员自主权力变大的同时,压力也在倍增。

  更加是不敢随便上奏了。

  这上奏的事情要是太小,吏部考核那边直接就开始扣除政绩了。

  在政绩上,是设有一个底线的。

  如果三年政绩持续下滑,赋税还在不断的降低,这个情况下作为地方官要承担主要责任,基本上就是降职处理。

  可不像是之前,随便都能给干上一辈子。

  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才有了如今朱元璋的清闲日子。

  朱元璋放下茶杯,看着侃侃而谈的大孙,眼神中满意的说道:“曾经咱看那书上说,有什么天生圣人,咱对于那些从来都是不屑一顾。”

  “直到这老天让大孙你回来,阴差阳错的被咱给找到了。”

  “这两年多来,咱是一步步看着大孙你的成长,也是在看着咱大明的变化。”

  “咱以为做到咱这个程度,便就是历史上各朝各代来说,都可以算得上靠前的了,但大孙你所做的这一切,是让咱真正的看到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应该是怎样的。”

  “也是让咱看到了,什么叫做天生圣人。”

第537章 :咱这是老了吗

  这天下当真有生而知之者吗?

  大孙的经历,朱元璋现在已经可以说是极为清楚了。

  在这其中,他很敏锐的发现,于大孙前进的路上,并没有什么引路人。

  也没有所谓的师父。

  除了最开始在西域的流浪,没多久就迅速的把握住了自身的机会,然后快速的崛起。

  在朱元璋去学习商道的时候,他仔细的研究了群英商会的经营模式。

  看书自然是看所有的书。

  然而群英商会的框架,从里到外都是大孙亲自一人操刀打造的。

  这个框架,哪怕是最开始的时候,也太过于成熟了,似乎完全就准备好了一般。

  朱元璋自认为是足够聪慧,且博览群书。

  一个制度的形成,是很难的,因为你不知道在这个制度下生活的人,会是怎么一个情况。

  是有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

  朱元璋创造了这么多制度,整个大明的框架几乎都是他一步步逐渐建立起来的。

  所以非常的清楚,要想达到成熟的条件,有多么的困难。

  好吧,即便是算大孙在商业方面天赋卓绝,没有走错过一步的路子,完全是稳稳当当,运气极佳的走了过来。

  那么在军事上呢,政务上呢。

  操兵的法子,是完全的超越了历代王朝,是从未见过的方式。

  政务上的诸多建树,更是好像已经完全的看透了未来的发展。

  即便是历朝历代最为棘手的藩王问题,在大孙的手里也是迎刃而解。

  火绳枪的发展,更是现在大明最为强大的利器。

  水泥道路,摊丁入亩,军阵分离,俸禄改革,推动海贸,征讨倭国,外交诸国……

  一一细数下来,简直是太多太多了。

  恍惚间,整个大明好像是完全的变了一个模样。

  二十五年的大明,却比不过两年的发展。

  朱元璋感觉到自己最近好像都有些跟不上大孙的节奏了。

  “是咱老了吗?”

  朱元璋心下戚戚。

  左右也是无事。

  次日早朝过后,朱元璋把汤和召进宫里来了。

  汤和现在的身体算是好了很多。

  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突然中风了,这也导致现在的汤和对于大明来说已然没有了任何威胁。

  不过就现在的大孙而言,汤和这边已然是没有太大关系。

  毕竟冯胜蓝玉都活了下来,更何况是汤和呢。

  看到昔日的老朋友,朱元璋的心情极好,便就对刘和吩咐道:“弄几个小菜,再去热一壶小酒,今日咱要跟老兄弟好好叙叙旧。”

  汤和闻言,面上露出几分难色。

  他中风是属于肝中风,这起因其实也简单,便就是酗酒过度。

  曾经是仗着身体好,没日没夜的喝,现在临老了一身的病症。

  太医那是千交代万交代,切记不能再饮酒了。

  曾经美酒对于如今的汤和来说,已然是索命的毒药。

  汤和眼角余光看了看朱元璋,只见朱元璋是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眼神之中没有半点阴霾。

  这便就心中清楚,陛下今日召自己来,不是要弄死自己,而是真的就只是叙旧而已。

  很显然,自己不能喝酒的事情,陛下那边还不知道。

  这就有问题了。

  若是直言说出,很有可能让陛下心下不悦,坏了气氛,这后边恐就有大问题。

  自从胡惟庸案之后,汤和对于这个自小一起长大的陛下,看得很是透彻,都到了这把年纪,给后代铺路也是正常。

  其实汤和的心中,算是比较理解。

  当初自己犯了错误后,就彻底的明白陛下已然是陛下了,不再是当年的上位,也不再是当年的重八。

  君臣之别,犹如天堑,谁若是想要以曾经的功劳来越雷池一步,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汤和现在就是想着自己能够安心终老,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算是给儿孙铺路了。

  汤和有五子五女。

  女儿暂且不提,信国公之女,嫁的自然都是门当户对的好郎君。

  就汤和这身份,也没哪个女婿敢于讨岳父的不趣。

  长子汤鼎,曾经是汤和的骄傲,很早就跟着汤和随军征战天下。

  官至前军都督佥事,正二品。

  只可惜在洪武十四年,当时朱元璋派傅友德远征云南,汤鼎亦随行,结果死在了云南。

  三子汤鼐,四子汤燮,都早逝夭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