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588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当然,这是建立在只有一个男人负担的情况下,多数一般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都有几个子女,老人可以共同负担。

  妇女也可以做一点事情填补家用,如此算下来,每个家庭每个月,都会有一点富余。

  这些富余,便就是一个家庭的底气,如果遇上什么病症之类的,也不用过于担心。

  大明的医道发展还是比较靠谱的,很多药材的价格都是非常的低廉,即便是老百姓的家中,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不会轻易被拖垮。

  目前来说,做到这个程度,已然是朱英的极限了,这还是因为有着高产作物的不断发展,让许多地方的饥荒得到了解决,保证了多数百信的温饱后得以如此。

  但是一贯钞,别说是负担一家子人了,便是一个人的口粮都不足够。

  “殿下,按照目前的户部那边的统筹,那些工厂的掌柜,其实是足额发放的月钱,但是这月钱经过层层缴纳之后,便就是所剩无几了。”

  “不过像是这样缴纳的情况,只有半年的月钱是如此,半年之后,便就会慢慢的涨回来。”

  “做满一年,月钱就会变成四贯钞。”

  宋忠补充说道。

  朱英冷笑一声:“那这其他的三贯钞,又是去了什么地方。”

  宋忠回道:“其中有两贯钞,是到了牙人的手中,还有一部分,是工厂需要缴纳的工具费用,服饰费用的抵扣。”

  听到这话,朱英笑了。

  果然后世的一些克扣方式,并非是独创的,哪怕是相隔千年,当有漏洞可以钻的时候,依旧会钻进去。

  这跟文明的程度没有任何的关系,跟受教育的程度,也没有关系。

  完全就是贪婪在作祟。

  “吩咐下去,牙人禁止从工人的手中收取月钱,工厂需要按照规矩置办的工具,服饰,全部当由工厂自行承当,不得向工人收取任何钱财。”

  “另外,你去告诉张伯,让他牵头成立工人工会。”

  “所有的月钱发放,当受到工人工会的监督,但有任何拖欠,克扣,以任何形式要求工人缴纳任何费用的情况,都必须严厉责罚。”

  “哪个工会坏了规矩,就罚哪个工会,按照所拖欠,克扣的月钱总数,十倍责罚。”

  宋忠闻言,立即作揖回道:“谨遵殿下令旨。”

  待宋忠走后,朱英开始沉思起来。

  现在随着工业,商业的发展,户部这边的人员,已经开始变得有些紧张了。

  而且兴起的同时,许多细微贪污的现象,也开始变得更为的严重起来。

  并非是之前那种直接帮人办事的贪污,而是一些细微的地方。

  这里收一点,那里收一点,钱财看不到多少的情况下,就给收走了。

  并且如今许多户部的官员,经受不住巨大的利益诱惑,随着商业的兴趣,对于消费的刺激也越发的高了起来。

  而官员本身的俸禄,仅仅只是在温饱线上徘徊,而稍微有点头脑的商人,已经开始每顿都大鱼大肉起来。

  这样的差距,便就造成了官员心中的不甘。

  下面的人比自己这个领导过得还要好,这要怎么受得了。

  寒窗苦读换来了功名,却过得紧巴巴,自己吃着咸菜,看着别人吃肉。

  加上手中的权力,这明显已经有些畸形了。

  想到这里,朱英觉得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一下了。

  当天夜里,朱英便就来到了乾清宫和老爷子开始聊起了改制的事情。

  还有关于官员俸禄提升的问题。

  “大孙说的这些,目前确实是这么一个情况,把官员的俸禄提高,也应当要实行了。”

  朱元璋听完大孙的介绍后,思索一番点头答应。

  之前对于官员俸禄的限制,是因为大明的国库非常的紧张。

  加上一旦有什么灾荒,就需要朝廷这里赈粮,所以能够节约的,自然要全部的节约下来。

  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单单是今年夏粮的征收,就已经完全的超过了大明去年一年的岁入还多,而且这种倍增,显然在秋季收税的时候会更高。

  商业的赋税进项,如今也是非常大的一块,在大孙的操办下,是一个季度清算一次。

  核算下来每个月都有近三百万贯宝钞入库。

  如此下来,一年便就是三千多万贯的宝钞。

  曾经大明的国库,每年都要发放一两千万宝钞来维持运转,现在不仅不要发放,还有多余的可以回收。

  其实作为一个国家,每年的收益属于正数,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否则年年亏损,到了后面连官员军士的俸禄军饷都发放不出来,那就是巨大的隐患了,一旦有什么问题,便就是国运震荡。

  “大孙想把各等级官员的俸禄,提升多少呢。”朱元璋开口问道。

  朱英想了想回道:“提升三成。”

  朱元璋有些皱眉:“三成会不会少了点。”

  朱英解释道:“孙儿的意思,对于官员来说,提升的情况不应该全部都表现在俸禄上。”

  “孙儿的想法是,可以多多加上一些其他的福利,或者说是赏赐。”

  “比如像是官员,如果一个月内没有任何迟到的现象,便就可以领取一定的奖赏。”

  “像是在吃食这边,在每个衙门设立单独的食堂,食堂的酒菜肉食,全部都由朝廷来负责提供,这便把官员吃饭的问题给解决了。”

  “包括每个季度,发放新衣,官员的子孙,可以免费就读朝廷设立的学府,所有的伤病所耗之钱财,无论大病小病,都由朝廷负责承担。”

  “不以提高俸禄为目的,但是要更加全面的保障官员的生活所需,如此孙儿觉得,才算是真正的让那些清官,有了更多为朝廷效力的心思。”

  朱元璋听完之后,顿时就感觉这个主意不错。

  保障了福利待遇,让官员们的心思不在钱财之上,如此才可真正养出好官。

第476章 :这是在刮咱的肉啊

  官员提薪的事情,是朱英一直在实行推荐的。

  朱元璋这次能够一口答应,自然也是因为国库充盈,还有之前朱英从各方面的暗示,且也说过多次了。

  到了今天,才算是真正的落实下来。

  有道是洪武年间,官民皆苦。

  在这个时期的官员,俸禄可谓是真就在温饱线的边缘徘徊。

  有些官说两天没上饭,还真不是跟你开玩笑。

  饿死和贪,自己选吧。

  所以朱元璋杀贪官总是杀不绝。

  你想啊,这人饿了两天,而后实在忍不住动了一点权力,不仅吃上了饱饭,还大鱼大肉,傻子都知道怎么选了。

  按照现在的俸禄,一个从九品的官员,一年的薪水也不过六十石大米,折合成银子三十两,而正一品官员,一年的薪水有一千零四十四石,折合成银子有五百二十二两,似乎也不算太少。

  可朱元璋是谁,说出身贫寒,何止是贫寒,他根本就是个叫花子,一无所有,越是底层的人,越是要为生活苦苦挣扎,于是看到的黑暗面更为残酷。

  他亲眼看到元末,贪腐横行,鱼肉百姓,他把官员的贪污问题归结于官员奢侈,如果官员没法奢侈了,每个人勉强吃饱肚子,那还想什么贪腐呢?

  因而他说:“治国家以德贤为先,贤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养其廉耻然后可责其成功。”

  如此也就罢了。

  明初的俸禄制度标准是按照禄米来计算的,但问题并不是用的全部大米,其中还有把大米折算成钱、绢布、苏木、胡椒等物品。

  至于一石大米换多少绢这全看朝廷的意思,朝廷说它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而不看市场的意思。

  且在洪武十年到洪武二十年间,因为灾荒的事情,还有过拖欠俸禄的情况不断发生。

  本来就是在饿死的边缘挣扎,现在钱粮都不发了,那就是要直接饿死啊。

  不贪,就只能饿死了。

  在这一点上,确实是朝廷对不起官员的地方,无可厚非。

  朱英打算怎么去改呢。

  他准备将之前的禄米制度,改成宝钞制度。

  也就是说,往后的俸禄,就不发大米,绢布等等物品了,而是全免改发宝钞。

  这样便是把官员,也绑定在国家信用体系之上。

  因为现在的大明宝钞,经过大半年的发展,还有群英商会不断的拿出钱财填补空缺的情况下,已经和银子的价值相差无几了。

  其中最大的事情,便就是朱英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准备金。

  当一个商会,在大明形成垄断,还有朱英这种有着前世记忆,相同于作弊手段的指引后,收刮银子的速度,真可谓是超乎想象的快。

  单单就京师这边,每天大量的货物吞吐,依仗着太孙殿下令旨,下层的官员对于群英商会完全是大开绿灯。

  别说什么卡扣了,连拦截都没那面子,反而还要满脸堆笑的讨好,偶尔也能得些赏钱。

  在京师的货物卖得便宜,可利润还是有的,越是便宜,这购买的人就越多,把整体的经济全部都给拉上来了。

  之前的百姓,有点钱的,都是存着,吃也舍不得,用也舍不得。

  然而贪小便宜的情况,是一种自古以来的普遍现象,像是大米,今天九折你不买,明天八折优惠你抢不抢?

  废话,傻子才不抢呢,这可是吃的。

  行吧。

  今天布也打折了,明天油盐也打折了。

  那还说什么呢,买买买啊,买到就是赚到。

  便就是像狄玉森的妻子,流落江湖多年的秦立雪,恨不得一枚铜钱掰成两半花的人,只是出了一趟街,就把狄玉森半个月的俸禄给花光了。

  足以说明群英商会在京师目前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通过不断的收敛钱财,这也就让朱英有了足够多的准备金,而不管是民众还是官员,对于大明宝钞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