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559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或者说储君更为清晰。

  不过太子朱标,在詹士府这方面并没有太多在乎,因为太子朱标的人才培养,都是朱元璋时期的老臣。

  所以虽然有这个部门,但多是一些洪武老臣兼任。

  目前朱英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班底,自然就得另外培养心腹了。

  詹士府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

  正六品府丞一人

  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

  在官员的体系中,还是比较丰富详细,相当于一个小的内阁体系了,或者称呼为东宫体系更为贴切。

  朱英在心中想了想说道:“我想寻之人,当不畏强权,才华尚可即行,最好是在断案之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如今京师随着商业兴起,我在批阅奏章之际发现,诸多案件也变得频发起来,因此须心中有着公正之心才可。”

  “最好是对于大明律法,有着较强的熟悉程度。”

  在朱英的操控之下,大明京师愈发繁荣昌盛,人流也是越来越多,各地商会,行商,买卖之人,不断朝着京师聚集。

  加上如今海禁解除,经商的环境变得更为友好,虽然没有明令提高商人地位,但与去年,多数人对于商人鄙视程度,正在不断的降低。

  这些发展和朱英,还有其麾下的群英商会息息相关,自百姓那边看来,当今太孙殿下都是经商之人,还给京师百姓,太多福利优惠。

  廉价的货物,让百姓们真正的得到了实惠,这等情况下,对于商人的偏见,自然会发生很大的扭转。

  当京师有了商人的土壤,加上众多的达官贵人,大户富户,高度集中的人口需求,在这里做买卖,也不用担心受到太多欺压。

  也就不仅仅是大明商人聚集,许多国外商人也闻风赶来。

  只是繁华喧闹之下,竞争也越发激烈,一些带着不轨心思者,企图暗中非法夺取财物之人,也就逐渐增多。

  京师发生的案件,也更加多了起来。

  当今大明外部虽有战争,但国内一片祥和,经营民生是为重点。

  目前刑部那边,大量案件的积压。

  这等事情,朱英分身乏术,偶尔参与还算可以,但真正跑去解决案件,分析案情这些不太可能,时间上也不允许。

  和詹徽想着带人去辽东不同,朱英想着把自己名下的詹士府开发出来,是为了目前京师,甚至是解决各地案件,庇佑民生,所以这才有了今日寻吏部尚书詹徽之事。

  听着太孙殿下的想法,詹徽在心中开始沉思起来。

  自记忆之中,开始搜寻符合太孙殿下需求的人才。

  良久,眼中一亮,便拱手道:“臣一番深思,当真想到一人,尽数符合殿下之要求。”

  朱英闻言,颇有兴趣的问道:“说来听听。”

  詹徽问道:“殿下可知盛唐狄仁杰。”

  朱英道:“狄仁杰之名,千古流传,我是当然知道的,难不成詹尚书所言之人,有狄仁杰之大才?”

  詹徽回道:“自然比不得狄仁杰之才,不过此人在断案之上,确实有几分本书,本身亦是太原狄氏,便是狄仁杰之后人,名为狄玉森。”

  “此人最慕先祖,常年随身携带《狄仁杰集》,日夜苦读,想如先祖狄仁杰般,施展心中抱负。”

  “不过和其先祖不同,或许是心思都到了断案之上,连着十五载,蹉跎半生,名落孙山,至今还只是一个生员的身份。”

  “现如今靠着举孝廉的路子,在山西平阳府,解州下县平陆,担任典史一职。”

  典史不算官,而是吏。

  官是有品阶,在吏部有户籍,全国流动的,不一定是县令以上,也有县令以下的,一般是有功名在身。

  县城之中,一般是知县,县丞,主簿三人为官,余者皆为吏。

  而吏则一般是地头蛇,不一定有功名,也没有品阶,想当官基本不可能。

  简单来说官员和吏员社会地位截然不同。

  官是上等人,掌有大权,而吏员虽在官府当职,实则户籍还是民籍,如若被官员开出县衙,便就和普通百姓没啥区别。

  “既然是詹尚书举荐,想必此人定有才能,我便下道令旨,将此人召来京师,看看有几分成色吧。”

第453章 :狄仁杰后世子孙

  山西平阳府,解州下县平陆。

  典史府。

  “玉森老弟,这次可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帮忙断案,为兄还不知道,那王员外竟然如此可恶,平日里道貌岸然,乐善好施,结果却是个贪财小人。”

  “那李家小子,虽说出身寒门,家道中落,谁又知道他竟然跟知府大人有着渊源。”

  “若不是玉森老弟还以清白,这李家小子一纸诉状,上告知府大人,为兄这头上乌沙,当是不保啊。”

  平陆县县丞,满脸感激的对着面前一三十多岁的男子,情真意切的说道。

  而在他面前的,便就是吏部尚书詹徽,向太孙殿下举荐之人,典史狄玉森。

  典史一职,为县令的佐杂官,不入品阶,即“未入流”。

  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典史属于未入流,便是九品之下的文职外官,但在县里的县丞、主簿等职位裁并时,其职责由典史兼任。

  因此典史职务均由吏部铨选、也可属于‘朝廷命官’。

  不过在当今世道,尤其是像是平陆这等下县,典史也可由吏员代任。

  狄玉森只是生员,虽同样领取俸禄,但严格来说属于代典史。

  等他什么时候考中秀才功名,便可转正。

  只是狄玉森沉迷断案,律法之道,对于四书五经颇为荒废,没有什么读进去的心思,在秀才这一关上,一直难过。

  “县丞大人客气了,这些本就是玉森职责所在,当不得受这般大礼。”

  狄玉森看了看外边仆从挑着的担子,拱手作揖道;“还请大人将其拿回去吧。”

  县丞连忙说道:“那怎么能行,这是我特意送来,以聊表心意,玉森老弟,莫不是嫌少,不肯受我心意。”

  狄玉森眼神坚定,坚持道:“玉森并未客气,只是无功不受禄,这断案本也在典史的职责之内,当不得如此。”

  “请县丞大人收回去吧。”

  面对狄玉森的再三坚持,县丞也是无奈,只得是感叹道:“玉森老弟,当真有先祖之风范,倒是为兄唐突了。”

  “既是如此,那晚上为玉森老弟设宴,可不能再行推辞了,否则玉森老弟,那就是看不上为兄了。”

  狄玉森只好抬手道;“请县丞放心,届时玉森必然到场。”

  待县丞带着人离开后,一名女子出现。

  不同于普通妇人家女子的打扮,此女子身着劲装,没有端庄贤淑之感,反倒是眉宇间有几分英气回荡。

  “狄玉森,我刚刚可是在一旁看了,那可是上等的绸缎布匹,还有好肉好肉。”

  “咱们典史府多久没开荤腥了,靠你那每月三石,还得熬七八日才能吃些好的。”

  “难道你就不心疼吗。”

  “再说了,这是李县丞他自个送的,若不是你,他头上乌沙,必然被下,算不得什么行贿。”

  女子有些埋怨的说道。

  狄玉森有些无奈,解释道:“立雪,你不懂,县丞这番出手,至少都值二十贯宝钞,如此贵重,哪里是我能接受的。”

  “如今天子,最是对贪污受贿深恶痛觉,一旦牵扯进去,别说官衣,便是这身家性命是否能够保住,都是一大问题。”

  “咱们现在也能过活,即便日子少许差点,无无伤大雅,我看京师邸报上说,太孙殿下已然提出提高官吏俸禄,指不定这一两年就能落实下来。”

  “到时候咱们的日子,也就好过许多了。”

  女子是狄玉森的妻子秦立雪,年岁二十,完婚不过二月。

  狄玉森和秦立雪的相识,倒不是有媒妁之言,算是自由恋爱。

  秦立雪是孤儿,自小尼姑庙中长大,但并未出家,习了一身武艺。

  在明代小说盛行,看多了各类武侠小说,加上自身武艺精湛,便就有了打抱不平的性子。

  而后自然是要闯荡江湖。

  不过现实给了秦立雪狠狠一击。

  在朱元璋实行户籍关卡制度下,秦立雪差点没走出尼姑庙十里,就要被抓捕。

  好在最后佯装是商人护卫,这才蒙混过关。

  不过想象中的江湖漂泊,却跟流民差不多了,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

  明初的江湖,跟以往任何朝代不同,有着很高的门坎。

  想要真正能够浪迹江湖,闲云野鹤,首先就是要有通关文书。

  这些东西,只有那些商会之下的帮派,才能通过一些关系弄到,要么便是是世家子弟。

  随便一人学点武艺,根本不够格,毫无疑问是直接被堵死在江湖门外。

  在平陆县的时候,遭人诬陷。

  毕竟秦立雪本身长期练武,身材不错,加上模样端正,颇有几分姿色,即便是女扮男装,也轻易被人识破。

  这案子被狄玉森遇到,几句话就给破了,污蔑之人抓入大牢,算是还了秦立雪之清白。

  而后秦立雪发现,像是狄玉森这般断案,极为吸引人。

  常言道,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狄玉森的条件,在官场之中算是低微,可对于百姓来说,那就是官老爷。

  加上狄玉森常年不是看断案的书,就是读四书五经,无心嫁娶。

  三十五岁还未成家,一直被家中催促。

  一来二去的,便也就跟秦立雪成婚了。

  虽然狄玉森想要身家清白,不过最后这个代典史的位置,还是靠着太原狄氏的名头,在平陆县这里得了一个空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