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507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大孙这一招,真的是秒啊,咱从前太担心,大孙可能会遭到文人的抵制,这般过去后,天下文人对大孙无比赞颂,尽皆归心。”

  朱元璋笑哈哈的说道。

  谣言案的余波,直到现在都没有消失。

  虽说京师这里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没人谈论,但在大明其他地方,实乃传播广泛。

  即便是官府命令禁止,也抵挡不住有心人的传播。

  在当今的社会,主要的传播对象,是商人吗?

  不,是文人。

  商人的传播在文人面前,真就是个弟弟。

  朱元璋仿若看到,所有关于大孙不利的言论,在这次科举之后,被彻底冲个粉碎。

  “爷爷谬赞了,孙儿只是到了那贡院,听说了关于科考的一些章程规矩后,感觉对于学子们,过于严苛了一些。”

  “科举如学子,犹如鲤鱼跃龙门,尤其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这些寒门学子,平日挑灯夜读,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身体孱弱得很。”

  “这人呐,若是饿到极致,哪有什么思路可言,咱们挑选一些才人本就不易,若是这般导致一些原本才能出众者,因此名落孙山,岂不可惜。”

  “科举从官后,就不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数年累积之政绩。”

  “孙儿只是希望,想这些有想法为国效力的学子们,能够完全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朱英的语气很是认真,这是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大明在朱英看来,完全可以用求贤若渴来形容。

  其目的也很简单,便就是想把举荐从官这条,逐渐缩小,甚至是关闭开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朋党的存在,没有那么绝对。

  大明中后叶时期,只需懂些文字,加以孝敬,就能通过举荐为官,科举这边反而遭了鄙视,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只会是加速一个王朝的崩塌。

  虽说朱英已经在想办法普及教育,但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现在学堂里的学生,至少也是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说真正的读书识字。

  彻底摆脱按照目前大明情况定义的文盲,十年八载都不为过。

  在这其中,真正能够为朝廷,为朱英所用的,更加少之又少。

  目前可以预见,未来五六年,甚至十来年的时间里,朱英可以用到的人才,就是现在这一批,已经寒窗苦读已久的学子们。

  这就是为什么朱英会直接宣布对贡院的改革措施,就是要施恩于学子。

  想要改变一个学子的看法,思维,最有效的其实并不是对于科举的改革,或者说典籍的编纂。

  最快的,也是最有用的,就是让学子们对本身,产生一种崇拜。

  这种方式,其实跟后世明星的那些粉丝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学子们打心底里认可太孙的时候。

  很多事情,哪怕是学子们不理解,也会选择无理由的支持。

  当思想有了领袖的时候,办事起来可就方便太多了。

  ……

  科举的考试,很快就在一片议论中结束。

  随着科举的结束,这些在贡院里享受了太孙恩典的上万学子们,每一个都是朱英最好的宣传。

  当他们和昔日同窗们开始畅聊的时候,话里话外,无一不是太孙。

  “我也不想搞个人崇拜,可是就这么个世道,能有什么办法呢。”

  朱英表示很无奈。

  而随着科举的结束,还差几日才放榜的时候,一道消息通过京师邸报开始迅速传播。

  京师军事学院,正式成立。

  即日起第一批学员,面向大明全国开房招生。

  截止日期为八月十八日。

  拟定招生八百人,陛下为院长,太孙殿下为副院长,老师为各级勋贵武将,都指挥使等。

  优秀学员,毕业可授敦武校尉之衔。

  注:识字者有功名在身者可优先录取。

  此番消息一出,刚刚才沸腾一波的京师,又再度沸腾起来。

  各个茶楼的说书人,对于这个消息更是多方解说,包括敦武校尉的职责,权力,还有更方面的优待,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都知道这个机会有多么难得。

  “可惜,这次军事学院,只招收十六岁之上,三十岁之下,不然我也能去试试。”

  “得了吧,这可不是当养尊处优的官老爷,从了军,可是实实在在要打仗的。”

  “这是自然,若是五六十岁还去,估计还没等训练出来,就开始退役了,按照前些日子的章程,军士也是满了六十,也得退役了。”

  “都六十了,还打个甚,也没啥能打的了。”

  百姓们显然对于此事,还是比较向往的,有些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心中跃跃欲试。

  自从军士退役章程定夺下来后,人们突然发现,从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借着前面的贡院风波,许多读书学子,心里头也有些动摇起来。

  “李兄,若是咱们这次科举不成,便一同去考军事学院如何。”

  “成兄,我也想是,可咱们这个身子骨,能行吗。”

  “我看未必不行,再说了,身体是可以锻炼的,锻炼身体至少要比读书快吧,这邸报上写得清楚,有功名识字者优先,咱们都是秀才,怎么说机会都要大一些。”

  “成兄说得在理,且等几日,怕是跟咱们有着差不多想法不少,等榜单下来,若是落了榜,倒也不失为一处去所。”

  “依我看,如今太孙殿下不仅是整顿文治,更加注重军事,前些日子就已经听说,为了整顿军纪,维护军士形象,已然取消犯人充军。”

  犯人充军无疑是拉低军队形象的一个重要缘由。

  自从邸报上刊登取消罪犯充军后,再加上不断宣扬的精兵之策,现在多数人对于大明军队的刻板印象,已然得到改变。

  三日之后,科举榜单便公布开来。

  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会试之后,便就是殿试了,这跟落榜者已经没了什么关系。

  然而就在放榜当天,一则迅速在京师流传开来。

  某位榜单前列者,竟然放弃殿试,转而报考京师军事学院。

第416章 :大明九剑

  放弃殿试这么大胆子。

  是瞧不起陛下吗。

  要知道殿试的主考,可是当今陛下。

  有些事情,可不是你说想不去就不去的。

  “真是寻死,若要追究下来,当算得上欺君之罪吧。”

  “也不一定,毕竟他可是为了考取军事学院,太孙殿下应该会庇佑他吧。”

  “这可说不准,且到时候看吧。”

  关于他的议论,很多人还是嗤之以鼻,放着堂皇大道不走,去从什么军呢。

  毕竟这年头,官人老爷才叫过得舒坦。

  “刘兄,你且听听,哪个不是说你,要我说,何必冒这般风险呢。”

  某处酒楼,一书生打扮的男子,向对面一魁梧大汉苦口婆心的说道。

  这魁梧大汉,正是刘不易。

  刘三吾的徒弟,朱英开办学堂的老师。

  “你不懂,若是你也见过玄甲卫的威风,自然就明白我所追求之事了。”

  “主政一方固然不错,可纵马天下,岂不快哉。”

  “当今世道,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汹涌,给我一番大世之感,想要加入其中,唯有弃笔从戎。”

  刘不易郑重说道。

  “刘兄,你,诶。”

  “既然刘兄已然作了决定,那我就不多劝了,不过目前的问题,陛下那边,刘兄该如何交代。”

  “真要一个不好,那就大祸临头了。”

  听着同窗的担忧,刘不易神秘一笑:“别忘记了,我可是在太孙殿下的群英商会所办学堂教书。”

  一听这话,男子顿时就反应过来:“好你个刘不易,城府深得很。”

  “今晚的秦淮夜游,定要刘兄做东了。”

  刘不易哈哈一笑:“小事尔。”

  ……

  坤宁宫中,听完宋忠传来的消息,朱英微微点头。

  因叶月清已然成为太孙妃,自然很多事情就不好亲自出面了。

  左右一选,最后就让宋忠领了这个职位。

  情报的主要负责,还是在张伯这边,宋忠相当于传话筒。

  很明显,关于刘不易的事情,也是在朱英的安排之下。

  这并非说是强迫,反而这个事情,是张伯那边推送过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