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241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张伯,通知将士们,前方灭鼠吧。”

  “遵令。”

  前方大约十几里地,就是朱英即将驻扎的营地。

  在朱英一声令下之后,上万将士开始行动,在营地附近开始灭鼠。

  这次朱英过来,便是要进行一场针对于老鼠的大规模屠杀。

  在京师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商会,调集大量的猫进入河南受灾地区,进行大规模灭鼠行动。

  汉朝训狗捕鼠,唐朝训猫捕鼠。

  这都属于老鼠的天敌。

  但狗是很有可能传播鼠疫,但猫不会。

  猫本身就有鼠疫病毒,对于鼠疫有着天然的抗体。

  包括老鼠药在内,朱英也开始大量准备。

  同时开始宣传石灰灭疫的作用。

  鼠疫的主要传播,是来源于鼠蚤。

  鼠蚤叮咬是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这才病原体。

  不是说所有老鼠都会携带鼠疫,大部分还算是健康的老鼠。

  之所以看到说,有死老鼠,第二天就开始死人,其实是遭到了鼠蚤的叮咬。

  古代的卫生环境可以想象,对于跳蚤这种,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概念,也就想象不到来源。

  石灰也可以对于鼠蚤有很大程度上的消灭。

  鼠疫对于朱英来说,其实并不算恐怖。

  人与人的传播,只有密集接触才会被感染。

  但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基本上两天就死了,得了鼠疫的人,人们也会马上远离。

  “月清,其实你不必跟着过来的。”

  朱英抬头,看向旁边的叶月清说道。

  在知晓东家要去河南整治瘟疫,叶月清主动请缨与其同往,态度很是坚决。

  朱英并没有过多的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古人对于瘟疫极为恐惧,因为不知其来源,充满未知。

  仿佛离得越远越好。

  哪怕是四万骑兵中,对于此次过来,不少人都是心中有些不舒服。

  不过这四万精锐都是极为忠诚的老卒,令行禁止不是问题。

  骑兵在大明,自然都是职业兵种,所以在军纪上要更加严明。

  朱英亲身过来,换个角度上来说,其实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

  至少这次的行为,在大军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得到了不少将士们的钦佩。

  在朱英出发的同时,大量安排就已经通过群英商会开始启动。

  叶月清听到东家的话,却是沉默了下来。

  当时她正在火药司里,听到消息后,毫不犹豫转身就走,直奔京师,而后就静静的等待东家。

  没有太多的想法,唯有生死相随。

  看到叶月清不说话,朱英也明白其心中所想。

  心里头有些感动。

  面前的叶月清,面上蒙着绢布,类似于后世的口罩。

  其实像是口罩的使用,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流行了。

  主要是在皇宫里。

  《礼疏》记载:“掩口,恐气触人”。

  元朝宫殿里献食的官宦,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而朱英也下达了预防瘟疫感染,瘟疫地区的人出门,必须要有绢布蒙住口鼻。

  出门回来后所用过的绢布,也要在沸水下煮上小半个时辰,便就是半小时以上,才能二次使用。

  绢布并没有过滤空中病毒的作用,朱英的意思,是预防已经感染鼠疫的人,减少传播的可能。

  朱英驻扎的地区,很快就在将士们动手下,开始建造起来。

  这里位于汝阳县附近,算是就整个汝宁府来说,最为繁荣的地区了。

  现在汝宁汝阳,是后世河南的汝南县,称呼不同,在地方是同一个地方。

  这里主要是平原地带,比较方便战马的喂养。

  水源也比较丰富。

  距离最近的瘟疫县城,大约在两百里地左右,消息一天之内,就能快速传播。

  “殿下,汝阳知县想要来拜访殿下。”

  秉笔太监郭忠,过来汇报说道。

  四万大军的到来,对于汝阳县来说,无疑是一场地震,一个招待不好,极为容易出现大事故的。

  大军才开始驻扎,汝阳知县就已经上了马车,亲自过来拜访。

  “今日就算了,让他明日过来吧。对了,吩咐过去,让汝阳县,包括周边,全力打造石灰,用以预防瘟疫使用。”

  朱英吩咐说道。

  他今天到达这里,还有很多的安排和计划。

  四万骑兵,这可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队伍了。

  如今掌控在朱英的手里,自然不仅仅是处理瘟疫这般简单。

  一些别的想法,也可以有所动作了。

  尤其是对地方上,贪官污吏还有黑心商人的处置。

  之所以不见知县,便是因为朱英已经安排人员,进一步抵达汝阳县中,开始进行调查。

  看看在这瘟疫边上,汝阳县是个什么模样。

第219章 :我怎么有种被拍卖的感觉

  汝阳县属于上县,县城内人口将近十五万左右,商业也算是比较发达。

  但是四万大军就在城外几里地内扎营,这可是给了汝阳县很大的压力。

  县城内府衙。

  包含知县在内的数人,聚在一堂,商议城外之事。

  县衙的官吏设置基本上是按正官、佐贰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差役的顺序编排的。

  佐贰官是县丞、主簿,分掌粮务、水利、河防等事。

  此刻除了知县,主簿,县丞等人外,典吏作为属官,也在其中。

  “袁大人,据说外面率领大军之人,乃是当今长孙殿下,不知长孙殿下如此尊贵的身份,怎么会来到我们这里。”

  “说是为了瘟疫过来。”汝阳县丞有些疑惑的对着知县问道。

  袁知县闻言,眉头微微一抬,却没有去回答县城的话。

  袁姓在汝阳是大姓,先祖能追溯到三国末期的袁术,袁绍之上。

  袁知县这个知县的位置,也不是靠功名来的,也是通过举荐的道路。

  一年才出多少举人,进士,明朝的大量官员,基本上都是通过举荐的形式当官。

  其实朱元璋能够有这般的威信力,甚至中后的大明,烂到根子上,都还能维持下去,并且很是得民心。

  和朱元璋所任用的举荐制度,分不开干系。

  朱元璋的举荐制度,可以看做主要是对于地方富民的拉拢。

  洪武六年朱元璋就下诏说道:“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

  举荐推举贤才的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

  洪武时期举荐的范围很广,主要是鼓励百姓在道德上升华自己,对于孝子表彰的就很不错。

  诸如易州涞水县民李得成冒着严寒“卧冰求母尸”,被举为孝廉,被朝廷任命官职,后来官至布政使。

  以举荐制度来看,明太祖朱元璋更加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而不是能力,是想通过此举,将社会风气带向好的一面,并且培养出一批忠君爱国的官员。

  朱元璋大搞举荐制度,甚至直接从富民中选用官吏。

  对于地主阶级的拉拢,可谓是不遗余力。

  如洪武三十年,明朝政府调查浙江等九地布政司,还有南京十八府州田地在七百亩以上的地主,共一万四千二百四十一户,编成花名册,分批召见,直接录用。

  有了地主阶级的拥护,大明自然极为稳定,尤其是这些拥护的地主们,极为崇尚忠君爱国的思想,算是正能量一系。

  这就不难想象朱元璋在民间的威信了,他们当然是会说朱元璋的好话。

  像是贫农,基本上也得靠着富民生活,能够当选官吏的富民,在当地的名望肯定是很不错的,也很得到当地贫民的拥护。

  至少在有什么灾祸的时候,通常都会以身作则,出来救济四方。

  所以贫农对于朱元璋也是同样的拥护,认为这是个真正的好皇帝。

  有拉拢便有打压。

  对于支持明朝统治的地主阶级,朱元璋自然是笑脸相应。

  对于不支持,不配合的,甚至当地名声差的地主,文人,那叫一个杀伐果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