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157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深受儒教教育的朱允炆在心中自我安慰。

  皇爷爷可是大明皇帝,天下共主,一代明君,涉及到大明储君这样的事情,当是不会朝令夕改,自己肯定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表哥和先生都是我最亲近的人,也不会欺瞒我,看来目前还是当好好结交文臣大儒,以便在皇爷爷询问的时候。

  便是如同刘三吾一般,说自己的好话。

  这般想来,朱允炆顿时感觉有戏,精神都有些振奋起来了。

  李景隆时刻多注意观察表弟的微表情,见到表弟眉角上翘,顿时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表弟这一关,目前算是过去了。

  不过长孙殿下那里,还是要想个法子,找个机会见上一面。

  陛下也不可能天天都去吧。

  ……

  日落西山,黑夜降临。

  从上空俯视京师,便可以看到万家灯火。

  秦淮河畔,更是不断传出靡靡之音,动人心神。

  朱英没有在书房里,而是坐在院子里,面前摆放着四书五经,随手拿起一本翻看。

  这些书籍并不便宜,倒不是纸张价贵,而是这套四书五经上,皆是有着大儒的亲笔注释。

  如今计划已改,不同于安南开国,接手大明帝国的话,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已经很成熟的帝国,他需要做的,是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在不使得大明动荡的前提下,更好的改革。

  尤其是即将要去翰林院负责编撰教材,还是要先熟悉一下四书五经的,不然看都没看过。

  到时候翰林院里负责的时候,连行文的流程都不清楚,那就容易惹人笑话。

  不过现在身份不一样了,要是让他知道谁笑话他,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毕竟,皇室威严不可亵渎。

  他朱英的威严,更是不容易有丝毫冒犯。

  很快,天空上的繁星越发清晰,约莫已经是晚上八点的样子,张伯走了过来说道:

  “东家,马车已经过来了。”

  朱英闻言点点头,放下手中书籍,起身向着宅院外面走去。

  在宅院的门外,一列锦衣卫恭敬守候,在锦衣卫的前方,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躬身等候。

  见到朱英出来,众多锦衣卫单膝下跪,低头行礼。

  刘和拱着双手,深深低头,长揖道:“见过殿下。”

  旁边的张伯,已然是跪在地上,头触地面,当朱英从院子里走出来的时候。

  他就是如今大明最为尊贵的存在之一,皇嫡长孙殿下,而不在是曾经的东家。

  “平身。”

  朱英身穿白色素衣,轻声说道。

  众人闻言起身。

  “殿下请上车。”掌印太监刘和,低头恭敬说道。

  朱英自台阶上缓步而下,走入马车中。

  在张伯惊喜的目光下,马车朝着皇宫方向行驶而去。

第151章 :爷爷,对不起

  大明目前作为世界第一最大强国,其京师皇宫不仅仅是规模宏大,更是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

  京师皇宫开创了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

  对于多数朝贡国,也有很大的影响。

  譬如高丽后面即将建设的景福宫,安南顺化紫禁城,琉球国首里城等宫殿建筑的布局与形制。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为京师,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

  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此后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

  洪武八年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增设午门左右两阙,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东西角门,并增建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

  今年,洪武二十五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设宫墙,以新墙之内为皇城,原皇城改称宫城。

  在宫城前建造了端门,承天门,金水桥,形成T字型广场,向南直抵洪武门。

  广场东侧为五部,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外,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朱英不是第一次到这里,不过上次只是过了承天门,去了锦衣卫衙门。

  “这是到哪了。”

  朱英掀开马车上的挂帘,看了一眼外面问道。

  “殿下,前方就是奉天门了,过了奉天门,便是大内了。”刘和轻声回道。

  朱英点点头,就这般看着前面奉天门打开,然后马车直接驶了进去。

  进了奉天门,便是奉天广场了,马车没有行驶多远,就停了下来。

  刘和先一步走下马车,然后恭敬的候立在一旁,朱英从马车上走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点点的灯火,石柱子里的烛火都被点燃了,在黑夜下奉天广场的宽阔依稀可见。

  朱英转身,前面是个比较长的台阶,在灯火下道路清晰。

  再往上看去,是三个大门。

  这里,便是文武百官朝会的地方。

  朱英没有想到,他来到大明皇宫的第一站,竟然就是奉天大殿。

  原以为是会先去仁智殿见父亲灵柩。

  “殿下。”旁边的刘和,轻轻的叫了一声,让朱英从遐想中回过神来。

  看着面前的台阶,朱英深深的吸了口气。

  这里,便是如今大明,乃至于全天下,最为权力的地方,哪怕如朱英这般人物,在这周围巍峨的建筑衬托下,都不由有些心生彭拜。

  朱英抬脚,向着这台阶一步一步的走了上去。

  前世的他,并未去过紫禁城,虽说紫禁城的蓝本,便是这南京故宫。

  这样奇妙的感觉,只有当自己真正走在上面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得到。

  很快,朱英就走到了大殿门口。

  现如今三大门紧闭,在正中央的大门,有两位太监恭敬的守候着,看到朱英第一时间伏地而拜,口称殿下。

  “起来吧。”

  “谢殿下。”

  两位太监起身后,小步走到中间大门处,一共将大门打开。

  奉天殿的三大门,中间这个门,只有够分量的皇室成员,比如藩王,或者是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将,表彰的时候,才能够走入。

  作为皇明嫡长孙的朱英,自然也是从此门走入。

  进门后,奉天殿内的景象,映入到朱英眼中。

  因为烛火照明度的关系,哪怕全部点上,四周也还是有些角落漆黑,加上四周庄严肃穆的装饰,让人感觉到一股森然的感觉。

  在最前方,朱元璋身穿衮服,背对朱英。

  整个奉天殿,就朱英和朱元璋两人。

  “爷爷,你这是干嘛呢,还整得这么正式。”

  朱英相当无语,这背对众生的姿态,老爷子意欲何为。

  朱元璋身体微微一抖,颇有些无奈的转过身来,本来满脸的威严,在转身的那一刹那,立即荡然无存。

  “咱只是想让你好好感受一下皇宫里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特别威风的感觉。”

  当朱元璋面对大孙的时候,面容永远是和蔼可亲的爷爷。

  今天让大孙进攻,在处理完奏章之后,朱元璋原本穿的常服,还特意去换了衮服,就是想给大孙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让你好好看看咱大明皇帝的威风霸气。

  老小老小,即将六十五岁寿诞的朱元璋,抛开大明帝国皇帝的光环不谈,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跟普通人家的爷爷没有区别。

  到了这般年纪,性格上出现一些如同小孩般喜欢捉弄的心态,很是正常。

  当然,这样的姿态,在朱元璋这里,就目前来说,也唯有朱英才能体会。

  唯有在朱英的面前,他才能敞开心怀,放开一切,做曾经的朱重八。

  “很威风,很霸气,很好看。”

  朱英闻言,符合着老爷子,笑着说道。

  待朱元璋走了过来,看到大孙身上穿着的白色素服,眼底闪过一抹欣慰。

  同时对大孙指着金銮殿上的龙椅说道:“要不要上去坐一下试试。”

  朱英抬头向着龙椅看去,眼神中没有任何留恋,回道:“日后还很长。”

  他不知道老爷子是考校还是如何。

  不过就这黑灯瞎火的,坐上去能有什么感觉,再者说了,真正的代表权力的本身,可不是这张龙椅,而是皇帝本人。

  无法真正掌控文武大臣,甚至于兵权,哪怕坐在上面,跟傀儡又什么什么区别。

  “对,这龙椅日后大孙坐的时间还长着呢,走,咱先带你去拜见你父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