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1102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二哥,听着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大致是定下来了,等到太孙殿下登基后,咱们就得是跟着父王,一同去到东胜神洲。”

  “听说那边尽是一些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咱们这过去,跟流放有什么区别,怎的我看父王还有法师,好像是对此很是开心的样子。”

  “要我看啊,还是不如京师,这里多好,想要有什么就有什么,天下万国的商品,都能在见到,何必去那饮毛茹血之地。”

  朱高燧开口说道,他是不怎么想去东胜神州的,也对那边没啥好感,认为跟蒙古高原是差不多的样子。

  朱高煦却道:“这你就不知了,三弟,那边可是个好地方,听说是水土肥沃,粮食都吃不完。”

  “不仅是咱们去,还有大明的许多工匠们,到时候就跟在之前倭国那样,建立城池。”

  “且天高皇帝远的,咱们在那边,还不是想干吗,就能干吗,何必在这京师里低头下气的。”

  “在京师,干什么事都有宗人府盯着,一不小心就要被弹劾,何曾是痛快过。”

  朱高燧道:“二哥,可咱们去了,难不成父王还给我们一座城池不成?那都是大哥的基业,咱们这去,岂不是都帮大哥做事了,到时候基业怎么分,咱们也就拿点小头,混个郡王府啥的,照样受到掣肘。”

  “这样比起来,还不如是待在京师,享受富贵荣华的日子,比那奔波劳累,可不是要好多了。”

  朱高煦闻言,嘿嘿一笑,略带几分神秘的说道:“三弟,你可知,两日前,父王召见我是何等事情?”

  “说的就是关于在东胜神州基业之事,你也知大哥身体不好,体弱多病,这般劳累奔波过去,估摸着才到地方,那命都丢了一半。”

  “父王一直不喜大哥,这你我都是知晓的,先前是皇爷爷看着,咱们也没办法,等到时候去了东胜神洲,这边可就顾不过来了,那时候,可就是你我哥俩为主。”

  朱高燧将信将疑道:“父王不会是蒙你的吧,二哥,咱们哪怕是去了东胜神州,那也不能说不听朝廷号令,总不能父王把大哥的世子位废掉吧。”

  “如此违背宗人府律法,朝廷这边肯定是要降罪的,去那东胜神洲的又何止父王,父王断然不会因此这事,跟朝廷闹掰。”

  朱高煦道:“三弟,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听着父王那意思,是造几个城池,一个大的,还有几个小的。”

  “到时候,大哥自然还是世子,可有多少地盘,这里头就有学问了。”

  “咱们兄弟俩随着父王过去,那东胜神州也得需要人手,还有不少土著在,到时候建功立业,难不成父王还能亏待你我二人不成。”

  朱高燧有些犹豫,问道;“父王当真是这般说的。”

  在关于皇室子嗣上,朱英在宗人府定下规矩,但凡是已经及冠的,都有权力自主做出选择。

  是跟随父辈前往东胜神州开荒,还是留在京师,一切任凭自愿,任何人不得进行干预。

  这其实也是大部分皇室子嗣的想法,毕竟东胜神州虽然在京师的名声非常响亮,很多有野心的人想要过去开国,打造属于自己的藩国,但这个事情,其实跟许多皇室子嗣是关系不大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私兵和足够的钱财。

  比如朱元璋的儿子们,很多都没办法供养亲王护卫,这可不是个小开支,这些俸禄,并不由皇室承担,而是需要自己承担,像是朱樉,朱棡,朱棣这些排位靠前的,自然不存在担忧。

  可那些后边的,年纪比朱英大不了多少,甚至还小的皇叔,他们的娘家也没什么钱财,富贵是够了,但供养亲卫,那可就差远了,庶子跟嫡子,在没有朱元璋的特别关照下,相差可不是一星半点。

  尤其是那些皇三代,也就是跟朱英一样孙子辈的,那就更加相差甚远,毕竟亲王的爵位,最后只能有世子继承。

  因此朱高燧的想法,就是留在京师,现在京师不管是什么买卖,来钱还是非常快的,而且朝廷宗人府这边,对于留在大明的皇室子嗣,是有保障的。

  按照现在的规定,但凡皇室子嗣,在读书等一系列成长上,都是不需要其他的花费,教育费用,都是由朝廷内务府承担。

  “你就放心吧,三弟,难不成我还会骗你不成,咱俩都是一样,且这话,可是从父王亲口说出。”

  “咱们哥俩,父王那也是明白的,在带兵打仗这块,可是一等一,那东胜神州之地,父王还不得是依靠我们,总不能他天天自个带兵打仗吧。”

  “那可是能够世袭的藩地,比在京师做个富贵闲散王爷,岂不是要好得多。”

  “人啊,就是要有梦想,不能自顾着眼前的安乐不是,否则后代子孙,说不定都会责怪老祖宗放过这大好机会。”

  朱高煦继续讲述着,他当然是想让三弟跟自己一起过去,怎的也是个臂助。

  这般一来,虽是没有世子之名,但却能有世子之实。

  朱高燧也是被说动了,他们常年跟着朱棣四处征战,打蒙古,打倭国,哥俩都是朱棣下的大将,而且因为父子关系,朱棣在很多方面也非常放心。

  哥俩虽然文学方面一塌糊涂,但在军事天赋上,是有几分朱棣的遗传,比之一般的大明将领,可要强出不少,而且他们有更多带兵的经验。

  “好,那就听二哥的。”

  朱高燧心中思量半晌,最后下了决定说道。

  另一边。

  燕王妃徐仪华,皱眉对朱棣说道:“王爷,何不让老二,老三,便待在京师算了,这东胜神州之地,不过是些未曾开化的蛮夷,莫说甲胄,便是刀剑利刃也无,用的还是那骨制武器。”

  “你跟老二说那些话,引着他勾搭着老三,一起过去,这等承诺,岂不是把老大放在火上烤。”

  “这世子的名头,是陛下亲自赐下,哪能是说动就动的,往后王府的传承,又该是如何,你这不是害了老二老三嘛。”

  作为枕边人,且自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徐仪华,如何能不懂朱棣心里头的那些个计较。

  他分明是想让老二老三给他做事,又不想给太多的好处。

  朱棣对此狡辩道:“诶,仪华,你又不是不知,老二老三是个什么性子,他们还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那次在倭国,连倭国奉银都敢贪污。”

  “现在朝廷的局势,是越发严峻了,按照前些日子太孙传出来的说法,推出的新政,是要以法治国,其中就有一条,天子之下,皇亲贵胄,官员勋贵,犯法与庶民同罪。”

  “老二老三这般无法无天之人,在京师这里,能讨得了什么好处,你且看看他们现在去干的那些买卖,哪个不是朝廷禁止的,也就是没严查,真查起来,能脱得了干系?”

  “与其如此,还不如是一起去到东胜神洲,也能在自己眼皮下看着,即便是做了些出格的事情,也不至于真被降罪下来。”

  自古以来,就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的说法。

  当然,在朱元璋这里,算是彻底打破了,但实际上对于皇亲,多少还是有不少特权。

  只是现在,朱英的新政,摆明是要把这些特权取消。

  大家对此也不惊讶了,毕竟之前秀才,举人的特权,也是这么被削掉的。

  朝廷上大臣们,可不敢联合起来反对太孙,别说现在还有陛下撑腰,动起真格来,怕不是又是一场血光之灾。

  徐仪华听着朱棣说的这番话,也只能无奈叹息一声。

第838章 :推行新政

  大明京师。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变得越发寒冷。

  但是整个南京内外城的人群,却越发的多了起来。

  尤其是各种奇装异服的外国人,几乎是随处可见。

  这是因为作为这个天底下最为强大的国家,马上就要换一位皇帝了。

  当然,没有人会觉得换个皇帝会让大明变得衰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大明能够威服四海,震慑天下,跟现在的大明太孙分不开干系。

  皇帝陛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收拾河山,重建汉制,而太孙殿下则是让大明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时代。

  所有的百姓都在期待着,太孙殿下会带领大明走上更加繁荣强盛的道路。

  在之前,太孙殿下于正月初一举办登基大典的消息,通过报纸在各省份传开后,就有大量的百姓纷纷前往京师。

  庞大的人群,让驿站的工作人员担忧不已,生怕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

  “上次见识到这样的场景,那还是在洪武初年的时候。”

  京师边上驿站,老驿卒不由感叹着说道。

  年轻的驿卒疑问道:“二十多年前,我们大明就有这样的盛况吗?”

  二十多的驿卒,显然对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不清楚。

  老驿卒眼中带着回忆,感叹道:“那可不是盛况,那是逃难的饥荒,满满当当的,全是想要去京师讨一口吃的。”

  “驿站这里都挤不下了,我们也只能看着他们在外面饿死,甚至是……诶,不说了,那些都不过是陈年往事。”

  “你只要记得,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便就行了。”

  说完话的老驿卒似乎心情不怎么好,交代了一声,也就独自离去了。

  在他那个年代,能够看到大量的人群,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事,跟现在哪里一样。

  年轻的驿卒显然不能感同身受,他看了眼老驿卒略带落寞的身影,然后转头看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的人们,如同在看两个不同的时代。

  ……

  京师的衙门现在个个都亚历山大。

  在太孙登基的这个节骨眼上,任何小事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

  而且根据历朝历代的规矩,所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太孙殿下登基后,也就意味着朝廷的权力将要重新进行一次洗牌。

  礼部主客清吏司衙门。

  作为接待外宾的部门,最近郎中张见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

  太多的外国人跑到京师来,就是想参加太孙殿下的登基大典。

  这对于大明来说,当然是好事,之所以那么早把登基的消息放出去,不就是给这些海外国家一些赶路的时间嘛。

  八方来朝,万国来拜,这是所有的皇帝都想得到的殊荣。

  太孙自然不可能发出一道令旨,要求别人来拜见,这就失了体面,别人主动前来,这才是最好的。

  当然,如果能够赶来,而没有赶来的小国,事后会不会遭到清算,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纨绔,且要给我小心一些,现在是特殊时期,任何错误,都会被人抓到放大。”

  “若是出了漏子,别说你老爹我这头上乌沙不保,便是这卿卿性命,都有可能不全。”

  “那些狐朋狗友,最近少和他们接触,给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读书,现在举人都如此简易,明年乃是太孙登基第一年,你要是考不上,看我不把你腿打断。”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的张见,首先就是逮着儿子张文杰一顿训斥。

  张文杰一脸委屈。

  “爹,我只是上街溜达了一会,看看热闹,可没干别的事情。”

  “你可不能污蔑于我,我可什么都没干啊。”

  旁边的张见夫人也帮衬道:“你这大官人,可不要在衙门里受了气,跑回来撒在儿子身上。”

  张见看妻子说话了,便解释道:“谁还能让我受气,那些蛮夷,还敢跟我对着干?”

  “只是今天跟几个同僚交谈,有些感触罢了,听说太孙殿下把正三品上的文官,都召进了宫里,传出消息说,是要商议推行新政的事情。”

  “新政,新政,这必然是一番更新换代,也不知道上头风向如何,一个不好,便是我也难免致仕。”

  “这混蛋玩意,年龄早就到了,举人却三番不中,现在科举变得简单许多,朝廷已经不准举孝廉入仕,唯有科举一途开放,如若文杰不能入仕,家业何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