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1076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朱棣开口道:“既然是要搬家,那也得找个好地方去。”

  朱棡应道:“还能去哪里,自然是去天竺啊,咱们现在也别指望着当什么藩王了,就当个远征的将军也挺好的,给大明打下些疆域。”

  “就算是把藩国搬到天竺去,到时候把天竺打下来,不还是又得搬家,我算是看透了。”

  “照着咱们大侄子这意思,甭想着过傻子安生日子,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当个大将军吧。”

  朱棡直接把话敞开了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现在朱英的一些想法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他根本就没有要让几人安稳当王爷的意思,现在唯一过得比较安稳的,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吴王朱允炆。

  但是朱允炆的情况不同,他是把这太孙之位让出来,有了朱元璋的愧疚,才会如此。

  而且朱允炆并非是什么武人,也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可以说对大明朝廷构不成任何威胁。

  相当于就是在占城那边给了座城池养老罢了。

  宁王朱权虽然在高丽,但却没有设立藩国,也就跟个封疆大臣差不多的意思。

  如今大部分的皇子其实都已经到了封王的年纪,但是朱元璋却没有再进行封王了。

  朱棣闻言,也只能说道:“罢了,罢了,大将军就大将军吧,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真要去搞什么地方治理,那也是瞎弄。”

  “左右还是奔波的命,也合着这心意。”

  朱樉赞同道:“咱们也不须想太多,至于世子他们,照着咱大明这情况,反正是有朝廷安置,以后大明的疆域大了,随便找块不错的地,也算是个藩国了。”

  “我等现在立下的功劳越多,太孙自然不会亏待他自己的弟弟们,瞎操心也无用。”

  聊开了,三王干脆无所谓了。

  反正他们也没有办法去反抗,还不如顺其自然。

  朱棡有些兴趣的说道:“前些日子听京师那边传闻说,太孙要计划设定一条航线,以作为驿站给蒸汽铁甲舰补充,直接抵达东胜神洲。”

  “五年前派出了五万远征军,那可都是咱们大明的精锐,现在又搞海上航线,看太孙这意思是,是非要寻得东胜神洲不可了。”

  “凉国公要是听到这消息,估计会挺高兴的,他的长子蓝太平,就是当年远征军的统领,现在这么久时间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

  “老二老四你们说,要不咱们也去找那东胜神洲得了,说不定还真有呢,到时候藩国设在那边,也不用尽想着搬家的事了,岂不美哉。”

  朱樉摆摆手:“别扯了,有没有还是两说呢,五年行军,怕是走了上万里之遥,现在还没个音讯,连状况都不知道。”

  朱棣听着这玩笑话,却不由得有些深思。

  如果真有那地界,去那边当个藩王,确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天高皇帝远的,还真不用再担忧大明这边找麻烦。

  在三王返京的路上,朝廷已经定下政策,开始对去往东胜神洲的海上航线进行打造。

  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把虾夷那边定点。

  一道令旨下去,朝廷这边的队伍就已经出发了,各类准备建设驿站的物资也在筹备,准备向着虾夷岛进行运输。

  没人会觉得虾夷可以反抗大明,毕竟倭国都已经败了,人数更少的虾夷只不过是囊中之物。

  按照朱英的计划,带去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驿站的建造所需。

  抵达虾夷后,建造的队伍会顺势继续乘船北上,寻找合适的驿站位置。

  这次朝廷动用了蒸汽铁甲舰五十艘,小福船三百艘,全力打造海上航线的驿站。

  因着上次运送远征军的关系,这几年来对于北境的地图,也基本上探查得差不多了,直接抵达白令海的路线,大致也有个基础的规划。

  等着驿站的位置敲定下来,就是由小福船开始运送石炭,保障蒸汽铁甲舰航行所需。

  在规划上,这是一条从南京出发,直接抵达白令海峡的路线。

  而根据大明内阁的合计,将会是五亿宝钞的预算。

第817章 :远征军的返回

  北境,品仁纳湾。

  这里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方内海处。

  在当初五万远征军出发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时。

  朱英就下令大明在这里建立了单独的站点。

  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远征军返回的时候,能够节省掉许多麻烦。

  前来的船舰,都是东海水师。

  当年送远征军的时候,就是在这个位置停靠,然后远征军开始步行。

  按照朱英的要求,东海水师轮流派遣船只在这里驻扎,两个月一次轮换,保障此据点有足够的粮食,人员大致在百人左右。

  “不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置一个驿站,咱们兄弟的运气是真不好,碰到了冬季。”

  “我整个人都快要冻麻了,却还要在这里巡逻。”

  “在这样的地方,真就跟是流放一样,还好再过一个月就能回去了,还能赶上正旦。”

  冰天雪地里,两名士兵正在巡逻。

  说话的叫严春,他旁边的是本家兄弟严良。

  “咱们运气已经算不错的了,回去还能过个正旦,下一批来的可就惨了,只能在这里过年了。”

  “诶,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回去过年,多发半月饷钱呢,拿着这钱多好,每次回去,都要应付那,应付这的,还是在船上舒坦。”

  严良随口回道。

  两人一路边走边聊,一直走到了一处山坡上。

  在山坡这里,插着一面大明旗帜。

  两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旧的旗帜收起来,然后把新的旗帜挂上去。

  或许是因为昨晚的风雪太大,旗杆已经被吹倒了,两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重新弄好,并升上旗帜。

  “咦,我眼睛不是花了吧,怎么看到远处好像有人过来。”

  严春看向远处,下意识揉了揉眼睛。

  “是真有人,十多个人,快,火绳枪戒备,该死,风雪太大了,火绳可能会点不着。”

  “把弓箭拿出来,这些可能是附近生活的蛮夷,我们才两人,怕是对付不了。”

  严良看得仔细,对面十多人,身上都披着各类兽皮,头发凌乱,明显不是好相与的。

  而就在两人戒备的时候。

  远方的十多人看到升起的大明旗帜,变得惊喜若狂。

  而这些人,正是五年前的远征军。

  其中带头的,是当年大明军事学院的优秀学子,王天路。

  “快看,那是咱们大明的旗帜,我们到了,终于到了,哈哈哈!!!”

  “五年,整整五年了,没想到我真的还能回来。”

  “走啊,快走啊,去到营地,我们就能有吃的了。”

  “兄弟们,坚持住,马上就要到了。”

  以王天路为首的十六人,在这个时候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向着旗帜所在的地方快步过来。

  “来人止步,何方人士,速速报上名来。”

  “此乃我大明之驻地,胆敢擅闯者,休怪我大明将汝等灭族。”

  严春看着临近的十几人,扯起嗓子大喊。

  严良不由说道:“哥,这些人怕是听不懂咱们的话。”

  严春无奈道:“管他能不能听懂,咱们也得喊两句吧。”

  王天路听着喊声,非但没有生气的感觉,反而是感到非常的亲切。

  “前面的两位兄弟,我们是远征军,现已经返回,这是我的百户令牌。”

  王天路从怀中把身份证明拿出来,而后高高的举在手上。

  严春和严良虽然看不清楚,但听到声音也知道是大明人,当即就放下心来。

  百户?

  离得近了,王天路把令牌丢向两人。

  严良赶忙去捡起来,仔细的瞧了一番。

  “哥,还真是百户令。”

  严春闻言,连忙也查看一番,这下子确认无误了。

  他们只是底层的小兵,百户可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东海水师麾下,兵士严春,弟严良,拜见百户大人。”

  两人赶忙作揖。

  同时心里有些震惊,对于五年前远征军的事情,他们自然知道一些,否则也不用每年都留守在这里了。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从来没有听说有人返回的事情。

  没成想让他们兄弟真碰到了。

  “好说好说,军营可是离这不远,我等跋山涉水而来,已然是多日未能吃上一顿饱饭了。”

  “还请两位小兄弟引路。”

  王天路的话让严春严良两兄弟连忙引路。

  在两人的带领下,很快来到了军营。

  王天路百户的身份,显然已经在这里跟最高军官并列了。

  军营立即安排了大量饭食。

  按照规定,在发现远征军回来的情况下,他们必须马上送回京师。

推荐阅读!